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加坡作为典型东南亚海岛型国家,其经济发展始终与海洋有密切的关系。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之外,还包括周围63个小岛。海岸线全长200多千米,是世界著名港口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旅游中心,港口运输业高度发达,与全球600多个港口通航,尽管是海洋资源小国,无石油、无煤矿、无天燃气,但政府依据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其建设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关键词:海洋;海洋经济;新加坡
引言:港口在新加坡历史上一直是其互联互通和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到现在依然如此。新加坡现在是国际航运集团和全球海事服务提供商最集中的国家之一,共有5000多家机构。2019年4月,《2019年世界主要海洋首都报告》(LMC)将新加坡列为全球第四大海洋首都,在航运、港口和物流三个领域,以及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在2018年1月公布《海上运输产业转型蓝图》,提出推动新加坡成为全球海上互联互通、创新和人才中心的愿景,并指出当前新加坡航运业贡献了有7%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并雇佣了超过17万人。
一、环境友好型海洋经济建设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局(MPA)于2011年宣布了“海事新加坡绿色倡议”,以减少航运及相关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促进新加坡的清洁和绿色航运。MPA承诺在五年内向该项目投资1亿新元。“绿色计划”包括三个项目:“绿色船舶计划”、“绿色港口计划”及“绿色科技计划”。2016年,在各行业支持下,该倡议得到进一步加强,延长至2019年12月31日,并且又新增了两个计划,分别是绿色意识计划,关注对可持续运输方式的探索;以及绿色能源计划,旨在促进海洋清洁燃料的使用及节能操作措施的运用。与此同时,为构建一个繁荣的新加坡海洋经济生态系统,2019年4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局(MPA)还启动了其海事创新实验室(MIL),1海事创新实验室的成立,是新加坡迈向全球海上互联互通、创新和人才中心的重要里程碑。
二、演变进化中的港城互动
港口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具有港口和城市的双重内涵,以港兴城以城促港,加快实现港城互动是众多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新加坡作为典型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港口的经济贡獻度也在不断提升,相应地影响港城关系变化。新加坡港城互动演变由三大阶段组成。海洋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城市依托港口发展。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从转口贸易转向进口替代的工业化经济结构,城市发展对于港口的依赖性依然很大。第二阶段发展服务经济,港口成为跨国运输、物流和贸易平台,港城规模日益扩大,功能日趋复杂。第三阶段则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在此阶段,港口成为新加坡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港城集聚效应发挥。
三、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
新加坡的海洋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海洋产业链,加速链接上下游产业的同时引入其他国际相关产业,逐渐构建起以航运为核心,融合修造船、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航运金融保险等各种上下游产业的全产业链条,凭借政府顶层战略规划及市场化运作,新加坡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亚洲位居前列,海洋产业链的完善程度更在全球仅次于伦敦。
四、以滨海旅游业为突破发展服务海洋的现代高端服务业
新加坡的服务业包括娱乐业、教育、健康保健、金融服务、法律、资讯(信息与通信)、旅游、物流和贸易服务等领域。根据世界银行收集的官方认可的发展指标,2016年新加坡服务贸易2占GDP的比重为103%。2019年6月新加坡政府统计数据公布显示2017年,农业对新加坡GDP的贡献约为0.03%,工业占23.21%,服务业占70.44%。由此可见,服务业对新加坡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并没有旅游业发展优势。然而,新加坡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就从本国实际出发,通过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打造独特的海洋旅游产品。滨海旅游业也自然而然成为新加坡海洋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并贯穿于餐饮业、宾馆业、零售业、会展业、艺术娱乐业及交通运输业等多个行业,同时新加坡通过投资重点市场的一批高质量旅游项目,吸引市场当地人才、管理和资金,进一步催化当地产业发展。此外,针对新加坡旅游资源匮乏的先天条件,新加坡充分利用现有小生境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引领本地旅游新潮流的体验胜地。
五、高度重视海洋科技与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新加坡政府就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且其建设更是充分融合海洋文化特色,90年代重视国家历史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场所建设,再到2000年,新加坡制定了《文艺复兴城市计划》( Renaissance City Plan,简称 RCP),将新加坡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全球文化城市”。2002 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创意工作小组,专门分析创意产业的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和政府的对策,到同年9月,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报告书,开始为发展创意产业进行规划。
新加坡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一)完善顶层规划设计,将海洋精神融入城市文化建设
进入21世纪,新加坡以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为发展重心,迅速推动海洋经济国际化、科技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生产到需求、从政策到资金,对文化产业进行全面扶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设立法律等各项手段途径保留具有城市风情的城市文化空间,促使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在新加坡相互交融,同时又各具特色。
(二)通过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资源小国,新加坡面对海洋人才、空间等资源紧缺的现实,依靠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国内稳定繁荣政治环境、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治安等,初期大力吸引了日本和美国等现代化程度高的海外资本投资船厂,并为其带来先进管理技术和人才。同时,新加坡借船出海,通过雇佣和引进海外人才来解决本国国内劳动力不足和创意人员缺乏的问题,并加强教育培训,培养本地人才及提高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文化产业建设方面,新加坡政府将创意人才的培养作为产业发展基础,发现、培训、识别本地文化、艺术、创意类人才,提高其专业能力,广泛吸纳、招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人才。
(三)注重海洋特色优势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一般而言,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甚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在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除了尊重历史传统,也与时俱进与科技结合,突出新加坡海洋特色,进行深度开发。另外,新加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也相继形成了各具海洋特色的生活方式、语言、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这些都在新加坡城市建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代表的现代建筑也比比皆是。
注释:
1海事创新实验室(MIL):MPA生活实验室于2017年3月宣布成立,包括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海上创新实验室是其中一个联合创新平台,项目集中于新一代港口运营,如船舶交通管理、远程引航、即时港口服务协调,以及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的试验。
2服务贸易是服务出口和进口的总和除以国内生产总值,全部以当前美元计算。
作者简介:
周烨(1983-11-06),男,汉族,籍贯:杭州,学历:博士,工作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城市文化发展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国外海洋文化发展研究。
关键词:海洋;海洋经济;新加坡
引言:港口在新加坡历史上一直是其互联互通和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到现在依然如此。新加坡现在是国际航运集团和全球海事服务提供商最集中的国家之一,共有5000多家机构。2019年4月,《2019年世界主要海洋首都报告》(LMC)将新加坡列为全球第四大海洋首都,在航运、港口和物流三个领域,以及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在2018年1月公布《海上运输产业转型蓝图》,提出推动新加坡成为全球海上互联互通、创新和人才中心的愿景,并指出当前新加坡航运业贡献了有7%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并雇佣了超过17万人。
一、环境友好型海洋经济建设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局(MPA)于2011年宣布了“海事新加坡绿色倡议”,以减少航运及相关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促进新加坡的清洁和绿色航运。MPA承诺在五年内向该项目投资1亿新元。“绿色计划”包括三个项目:“绿色船舶计划”、“绿色港口计划”及“绿色科技计划”。2016年,在各行业支持下,该倡议得到进一步加强,延长至2019年12月31日,并且又新增了两个计划,分别是绿色意识计划,关注对可持续运输方式的探索;以及绿色能源计划,旨在促进海洋清洁燃料的使用及节能操作措施的运用。与此同时,为构建一个繁荣的新加坡海洋经济生态系统,2019年4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局(MPA)还启动了其海事创新实验室(MIL),1海事创新实验室的成立,是新加坡迈向全球海上互联互通、创新和人才中心的重要里程碑。
二、演变进化中的港城互动
港口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具有港口和城市的双重内涵,以港兴城以城促港,加快实现港城互动是众多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新加坡作为典型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港口的经济贡獻度也在不断提升,相应地影响港城关系变化。新加坡港城互动演变由三大阶段组成。海洋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城市依托港口发展。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从转口贸易转向进口替代的工业化经济结构,城市发展对于港口的依赖性依然很大。第二阶段发展服务经济,港口成为跨国运输、物流和贸易平台,港城规模日益扩大,功能日趋复杂。第三阶段则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在此阶段,港口成为新加坡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港城集聚效应发挥。
三、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
新加坡的海洋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海洋产业链,加速链接上下游产业的同时引入其他国际相关产业,逐渐构建起以航运为核心,融合修造船、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航运金融保险等各种上下游产业的全产业链条,凭借政府顶层战略规划及市场化运作,新加坡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亚洲位居前列,海洋产业链的完善程度更在全球仅次于伦敦。
四、以滨海旅游业为突破发展服务海洋的现代高端服务业
新加坡的服务业包括娱乐业、教育、健康保健、金融服务、法律、资讯(信息与通信)、旅游、物流和贸易服务等领域。根据世界银行收集的官方认可的发展指标,2016年新加坡服务贸易2占GDP的比重为103%。2019年6月新加坡政府统计数据公布显示2017年,农业对新加坡GDP的贡献约为0.03%,工业占23.21%,服务业占70.44%。由此可见,服务业对新加坡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并没有旅游业发展优势。然而,新加坡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就从本国实际出发,通过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打造独特的海洋旅游产品。滨海旅游业也自然而然成为新加坡海洋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并贯穿于餐饮业、宾馆业、零售业、会展业、艺术娱乐业及交通运输业等多个行业,同时新加坡通过投资重点市场的一批高质量旅游项目,吸引市场当地人才、管理和资金,进一步催化当地产业发展。此外,针对新加坡旅游资源匮乏的先天条件,新加坡充分利用现有小生境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引领本地旅游新潮流的体验胜地。
五、高度重视海洋科技与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新加坡政府就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且其建设更是充分融合海洋文化特色,90年代重视国家历史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场所建设,再到2000年,新加坡制定了《文艺复兴城市计划》( Renaissance City Plan,简称 RCP),将新加坡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全球文化城市”。2002 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创意工作小组,专门分析创意产业的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和政府的对策,到同年9月,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报告书,开始为发展创意产业进行规划。
新加坡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一)完善顶层规划设计,将海洋精神融入城市文化建设
进入21世纪,新加坡以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为发展重心,迅速推动海洋经济国际化、科技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生产到需求、从政策到资金,对文化产业进行全面扶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设立法律等各项手段途径保留具有城市风情的城市文化空间,促使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在新加坡相互交融,同时又各具特色。
(二)通过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资源小国,新加坡面对海洋人才、空间等资源紧缺的现实,依靠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国内稳定繁荣政治环境、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治安等,初期大力吸引了日本和美国等现代化程度高的海外资本投资船厂,并为其带来先进管理技术和人才。同时,新加坡借船出海,通过雇佣和引进海外人才来解决本国国内劳动力不足和创意人员缺乏的问题,并加强教育培训,培养本地人才及提高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文化产业建设方面,新加坡政府将创意人才的培养作为产业发展基础,发现、培训、识别本地文化、艺术、创意类人才,提高其专业能力,广泛吸纳、招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人才。
(三)注重海洋特色优势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一般而言,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甚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在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除了尊重历史传统,也与时俱进与科技结合,突出新加坡海洋特色,进行深度开发。另外,新加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也相继形成了各具海洋特色的生活方式、语言、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这些都在新加坡城市建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代表的现代建筑也比比皆是。
注释:
1海事创新实验室(MIL):MPA生活实验室于2017年3月宣布成立,包括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海上创新实验室是其中一个联合创新平台,项目集中于新一代港口运营,如船舶交通管理、远程引航、即时港口服务协调,以及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的试验。
2服务贸易是服务出口和进口的总和除以国内生产总值,全部以当前美元计算。
作者简介:
周烨(1983-11-06),男,汉族,籍贯:杭州,学历:博士,工作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城市文化发展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国外海洋文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