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的就业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其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也是理论界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就业的基本现状及其基本原因的基础上,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制度保障;学院自身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就业指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增强综合素质;社会提供公平竞争机会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生 就业形势 途径
[作者简介]程立军(1972- ),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学工部部长,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及教育管理工作;寇轶磊(1977- ),男,吉林永吉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及教育管理工作。(河北 唐山 06300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086-02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新生事物。学院毕业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成为困扰学生、家长的根本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理论界的关注。同时,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独立学院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本文就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同仁探讨。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发布的相关信息指出:“去年我国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属历年最高。但是2012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点:一是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这是困扰我国发展而又短时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新增劳动人口数量进入高峰期,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城镇登记失业、下岗失业和其他失业人员越来越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高等学校连年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劳动力数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协调,难以迅速增加就业岗位,满足劳动力增加的需求。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虽然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结构落后,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劳动力的第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占70%以上,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达到60%,而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仅在30%左右。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我国不仅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低,而且从业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只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67%,是发达国家从事新兴服务业人数的1/30。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将会有效地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此外,独立学院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独立学院办学思想、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也成为就业难的主观因素。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现状
根据对一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的调查材料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就业率偏低,主要是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不高;学院办学思路和基本做法与一本、二本相似,没有自身特色。具体来说,有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向存在问题。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代,独立学院和三本的出现是教育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毕业生必须明白自己的“平凡”,调整心态,转变思维,准确工作定位。但是相当部分学生并没有转变就业观念,挑剔工作地域、环境、性质和岗位。第二,大多数毕业生择业时过于注重经济利益。一般说来,三本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优于一、二本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在就业的期望目标中往往把经济利益作为取舍的标准。当然,择业时对相应的利益有要求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报酬就难免有些功利,刚刚踏上社会,既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和成熟的专业技术,又没有社会和工作经验,不应在择业上脱离自己的实际和企业选择的需求。第三,社会对独立学院的了解和认可不够。独立学院是一种新生事物,社会对其了解不够,往往把独立学院与一般的民办高校混为一谈。第四,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机构开拓性的工作不够。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身负重任的工作机构,对人员配置、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方面的素质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机构工作人员应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思维,了解市场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动态、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掌握大量有关就业的信息,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向社会传输毕业生的优势信息。
三、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1.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加强对独立学院发展的宏观指导,针对独立学院特点,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大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就业竞争机制,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新兴的办学形式, 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范。国家应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及发展特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人事、用工、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法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使高校毕业生资源得到合理配制,为独立学院发展和学生就业提供制度保证。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2.独立学院要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就业指导与教育,扩宽就业渠道。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小,且大多依托普通高校(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专业特色不明显,社会知名度较低。要尽快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通过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和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等方式,扩大自身的知名度,提高社会认可度。要在特色学科、特色专业上做文章。在专业设置上,对接市场的需求,强调社会对专业的急需性和应用性,有选择地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 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即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教育,让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了解就业形势,树立就业目标,增强他们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自主就业的观念,使学生懂得提早就业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为未来找到理想工作奠定基础。独立学院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尤其是要指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要拓展就业信息渠道,以现代手段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实现学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再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增进相互沟通和了解,建立合作关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或者定向培养等方式,为用人单位输送符合订单要求的人才,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3.学生自身要调整就业心态,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应清醒地认识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独立自主的就业观念,采取 “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同时,有能力的同学应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在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下,积极自主创业。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应明确就业目标,树立自信心;扎实学好专业基础知识,重视提高理论知识积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坚强品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自己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自我调整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触各方面的学科知识,将自己打造成“双学位”人才;利用课外时间多考取各种从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增加砝码,增强就业竞争力。
4.社会要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不拘一格用人才。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有的只要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其他本科和专科高校的一概不予考虑;有的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与业务相关的丰富经验,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很不合理的要求。社会和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标准, 注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树立科学务实的用人观念。社会企事业单位应该改变“独立学院学生不如一、二本学生”的偏见,全面而客观地评价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不应只看到他们的相对弱势,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思维活跃、善于交往、自主性强等优势,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怀着客观公平的心态去了解他们,给他们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建国.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 (1).
[2]陈玲.高职院校辅导员加强学生职业化教育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
[3]李红岩,陈鹏.论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9 (9).
[4]吕继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8(24).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生 就业形势 途径
[作者简介]程立军(1972- ),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学工部部长,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及教育管理工作;寇轶磊(1977- ),男,吉林永吉人,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及教育管理工作。(河北 唐山 06300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086-02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新生事物。学院毕业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成为困扰学生、家长的根本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理论界的关注。同时,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独立学院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本文就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同仁探讨。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发布的相关信息指出:“去年我国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属历年最高。但是2012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点:一是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这是困扰我国发展而又短时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新增劳动人口数量进入高峰期,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城镇登记失业、下岗失业和其他失业人员越来越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高等学校连年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劳动力数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协调,难以迅速增加就业岗位,满足劳动力增加的需求。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虽然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结构落后,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劳动力的第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占70%以上,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达到60%,而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仅在30%左右。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我国不仅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低,而且从业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只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67%,是发达国家从事新兴服务业人数的1/30。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将会有效地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此外,独立学院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独立学院办学思想、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也成为就业难的主观因素。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现状
根据对一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的调查材料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就业率偏低,主要是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不高;学院办学思路和基本做法与一本、二本相似,没有自身特色。具体来说,有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向存在问题。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代,独立学院和三本的出现是教育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毕业生必须明白自己的“平凡”,调整心态,转变思维,准确工作定位。但是相当部分学生并没有转变就业观念,挑剔工作地域、环境、性质和岗位。第二,大多数毕业生择业时过于注重经济利益。一般说来,三本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优于一、二本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在就业的期望目标中往往把经济利益作为取舍的标准。当然,择业时对相应的利益有要求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报酬就难免有些功利,刚刚踏上社会,既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和成熟的专业技术,又没有社会和工作经验,不应在择业上脱离自己的实际和企业选择的需求。第三,社会对独立学院的了解和认可不够。独立学院是一种新生事物,社会对其了解不够,往往把独立学院与一般的民办高校混为一谈。第四,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机构开拓性的工作不够。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身负重任的工作机构,对人员配置、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方面的素质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机构工作人员应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思维,了解市场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动态、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掌握大量有关就业的信息,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向社会传输毕业生的优势信息。
三、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1.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加强对独立学院发展的宏观指导,针对独立学院特点,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大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就业竞争机制,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新兴的办学形式, 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范。国家应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及发展特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人事、用工、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法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使高校毕业生资源得到合理配制,为独立学院发展和学生就业提供制度保证。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2.独立学院要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就业指导与教育,扩宽就业渠道。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小,且大多依托普通高校(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专业特色不明显,社会知名度较低。要尽快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通过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和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等方式,扩大自身的知名度,提高社会认可度。要在特色学科、特色专业上做文章。在专业设置上,对接市场的需求,强调社会对专业的急需性和应用性,有选择地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 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即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教育,让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了解就业形势,树立就业目标,增强他们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自主就业的观念,使学生懂得提早就业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为未来找到理想工作奠定基础。独立学院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尤其是要指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要拓展就业信息渠道,以现代手段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实现学生就业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再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增进相互沟通和了解,建立合作关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或者定向培养等方式,为用人单位输送符合订单要求的人才,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3.学生自身要调整就业心态,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应清醒地认识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独立自主的就业观念,采取 “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同时,有能力的同学应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在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下,积极自主创业。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应明确就业目标,树立自信心;扎实学好专业基础知识,重视提高理论知识积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坚强品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自己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自我调整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触各方面的学科知识,将自己打造成“双学位”人才;利用课外时间多考取各种从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增加砝码,增强就业竞争力。
4.社会要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不拘一格用人才。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有的只要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其他本科和专科高校的一概不予考虑;有的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与业务相关的丰富经验,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很不合理的要求。社会和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标准, 注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树立科学务实的用人观念。社会企事业单位应该改变“独立学院学生不如一、二本学生”的偏见,全面而客观地评价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不应只看到他们的相对弱势,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思维活跃、善于交往、自主性强等优势,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怀着客观公平的心态去了解他们,给他们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建国.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 (1).
[2]陈玲.高职院校辅导员加强学生职业化教育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
[3]李红岩,陈鹏.论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9 (9).
[4]吕继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