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医药产业链涵纳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工业、中医药商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性工程。中医药产业链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应紧密契合中医药产业链,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对接;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效;以实践体验促观念转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链;中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7)04-0026-03
“当前世界已进入由创新为导向的技术及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发展阶段,而中医药产业作为生物科技产业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1]。中医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为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医药产业链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涉及到中药的种植、加工、销售。高职院校中药专业要抓住中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契机,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要立足于中医药产业链的特点,抓住中医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吻合对接。
(一)人才培养契合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目前,中医药发展已逐渐摆脱传统模式,进入大中医药产业时代,中医药产业链涉及环节众多,中药农业是产业链的源头环节,是中药原材料的种植生产。中药工业是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由中药原材料向中药产品转化的必须环节,包括中药产品业、中药辅料业和中药包装业。中药商业是中医药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是中医药产业化必不可分的拓展和延伸,包括中医药销售、中医药文化业、保健康复治疗业和中药知识业等。中医药产业链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产品质量问题,规范建设问题,产业规模问题,应用市场开拓问题”[1]。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是要立足于此,找准问题,准确切入,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对接。
长期以来,中药原材料种植仍是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不少偏远地区的药农难以把握市场行情的变化,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种出的草药卖不出去,市场需要的草药供给不足。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向中药原材料种植方面倾斜,努力促进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很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中医养生,但中医药的销售和市场推广普及尚显不足,高职院校也要注意这些变化并作出积极调整。
(二)课程设置兼顾深度和广度
高职院校中药专业要拓宽课程广度,为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提供支持。课程设置可采用“平台+模块”方式,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职业技术基础课平台。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保证各专业互相打通,成为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同时要加大中医药产业链同步规划建设实训基地,将各专业实训室按照“基础平台、专业群公共平台、专业专用平台”[2]的方式加以整合。
课程设置要在主修专业方面深化,确保每个学生专业素质过硬,在面临工作机会时做到“你需要的就是我所学的,你遇到的困难恰是我能解决的”。因此,在主修专业方面,要从师资力量、实践基地、实训室等各方面予以充分保证。但也要兼顾广度,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拓展式教育。有些学生富有探索研究精神,适合做学术型和临床型人才;有些学生精通计算机网络,适合进行医药卫生保健等新兴电子音像传媒的开发;有些学生善于经营,适合从事医药加工和管理等工作;还有学生深谙人际交往之道,有商业头脑,善言辞,懂营销,适合从事医药销售业。这就要求学校开设各类丰富的课程,满足学生们多样需求。
二、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与否的关键。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就要立足于中医药产业链,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
(一)树立综合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要求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目标,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3]。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产业链的特点,认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抓住机遇,灵活应对挑战。中医药产业链正处在发展初期,各个环节都存在发展机会,学校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中医药教育观念,做专业医生是目标,从事中草药种植和中医药品销售同样也是投身中医药事业的方式,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每一门课程,认真备课和教学,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们学得好、用得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和教师更应从学生的就业实际考虑,树立综合发展的教育意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占得优势。
中医药产业链为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活力,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工业、中医药商业的交织联合孕育了无限的创新创业可能性,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创新创新教育的意义,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中医药产业链的教学中,这一方面有利于改善专业知识的单调性和单线结构,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实现从所学向所用的转化。
(二)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下足功夫。教师要尊重學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安排课程进度和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多给学生发言机会,有些内容可以实行“学生讲、同学评、教师总结”的模式;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互联网+中医药”带来了中医药产业的突破发展,中医药产业链也因此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基于中医药产业链的高职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变化,在互联网上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教师在互联网上教授,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信息在互联网上互动,线下的活动将成为互联网教学活动的重要拓展和补充”[4]。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新学生对教学和中医药产业的观念,锻炼学生对“互联网+中医药”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中医药产业链背景下,高职中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要打破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5]。有针对性地邀请社会专业人才参与到教学中来,如讲授中草药种植课程时,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药农授课;讲授中药产品加工课程时,可以邀请中医药加工厂高级技术员或企业主讲课;讲授中医药产品销售推广课程时,可以邀请有丰富销售经验的销售员教学。
三、以实践体验促观念转变
(一)加强实践教育,提供多样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实践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有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二是对中医药产业链缺乏认识,认为学习中医药就是要当中医或者进医药厂工作,对中药种植、中医药产品销售存在偏见;三是就业观念落后,就业一定要到大城市,选择好的单位,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意识。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固守传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较差”[6]。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
要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对有验证性实验的课程,如中药鉴定技术、有机化学等,要在一体化教室实行“理实一体”教学;对于中药药剂实用技术、中药栽培技术等,要在真实生产环境下教学。学校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与企业技术和管理同步的校内实训车间,保证校内实训车间的设备先进、环境真实,“对于顶岗实训环节教学采用教学过程和生产合一的产教融合模式,真正实现工作与学习无缝对接”[7]。
此外,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与有丰富中草药栽培种植经验的药农合作,选派学生到其中药栽培种植基地见习或进行跟踪式学习;与中医药产品的金牌销售合作,选派对销售工作有兴趣的学生当学徒,了解中医药市场现状和销售工作的具体流程。
(二)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活动
学校要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指明工作方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拓宽学生就业思路,改变传统落后的“铁饭碗”思想。邀请本校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或者青年企业家到校,为学生们开展创新创业指导。
一些高职院校“课程模式不成熟、体系不明确、师资匮乏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加上“学校没办法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创业经验均缺乏”[9],致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受到了阻碍。因此,学校提供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十分必要,首先,在校内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有学生想建立一间中草药栽培实验基地,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场地,聘请技术人员提供相关指导。其次,学校要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定期开展活动,如参观中医药产品加工厂、中药栽培基地、中医药产品销售公司,学校要在资金和人脉上予以充分支持。最后,定期开设创新创业讲座,由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授课,并邀请中医药产业方面的专业型、创新型人才进行宣讲。通过一系列基于中医药产业链的创新创业指导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医药产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赵立春,于今,冷静.对基于地方高校建构中医药产业智库的思考[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116-118.
[2]赵宝林,赵波,朱晓玲,等.基于产業链的中药类专业群构建研究——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2):87-88.
[3]安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6(36):34-37.
[4]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2):1-5.
[5]占卫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0-15.
[6]王志学,廖俊杰,李桂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74
-78.
[7]沈伟,何方正,张钦德.中医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4):154-156
[8]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2-56.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链;中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7)04-0026-03
“当前世界已进入由创新为导向的技术及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发展阶段,而中医药产业作为生物科技产业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1]。中医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为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医药产业链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涉及到中药的种植、加工、销售。高职院校中药专业要抓住中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契机,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要立足于中医药产业链的特点,抓住中医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吻合对接。
(一)人才培养契合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目前,中医药发展已逐渐摆脱传统模式,进入大中医药产业时代,中医药产业链涉及环节众多,中药农业是产业链的源头环节,是中药原材料的种植生产。中药工业是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由中药原材料向中药产品转化的必须环节,包括中药产品业、中药辅料业和中药包装业。中药商业是中医药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是中医药产业化必不可分的拓展和延伸,包括中医药销售、中医药文化业、保健康复治疗业和中药知识业等。中医药产业链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产品质量问题,规范建设问题,产业规模问题,应用市场开拓问题”[1]。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是要立足于此,找准问题,准确切入,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对接。
长期以来,中药原材料种植仍是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不少偏远地区的药农难以把握市场行情的变化,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种出的草药卖不出去,市场需要的草药供给不足。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向中药原材料种植方面倾斜,努力促进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很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中医养生,但中医药的销售和市场推广普及尚显不足,高职院校也要注意这些变化并作出积极调整。
(二)课程设置兼顾深度和广度
高职院校中药专业要拓宽课程广度,为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提供支持。课程设置可采用“平台+模块”方式,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职业技术基础课平台。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保证各专业互相打通,成为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同时要加大中医药产业链同步规划建设实训基地,将各专业实训室按照“基础平台、专业群公共平台、专业专用平台”[2]的方式加以整合。
课程设置要在主修专业方面深化,确保每个学生专业素质过硬,在面临工作机会时做到“你需要的就是我所学的,你遇到的困难恰是我能解决的”。因此,在主修专业方面,要从师资力量、实践基地、实训室等各方面予以充分保证。但也要兼顾广度,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拓展式教育。有些学生富有探索研究精神,适合做学术型和临床型人才;有些学生精通计算机网络,适合进行医药卫生保健等新兴电子音像传媒的开发;有些学生善于经营,适合从事医药加工和管理等工作;还有学生深谙人际交往之道,有商业头脑,善言辞,懂营销,适合从事医药销售业。这就要求学校开设各类丰富的课程,满足学生们多样需求。
二、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与否的关键。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就要立足于中医药产业链,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
(一)树立综合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要求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目标,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3]。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产业链的特点,认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抓住机遇,灵活应对挑战。中医药产业链正处在发展初期,各个环节都存在发展机会,学校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中医药教育观念,做专业医生是目标,从事中草药种植和中医药品销售同样也是投身中医药事业的方式,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每一门课程,认真备课和教学,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们学得好、用得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和教师更应从学生的就业实际考虑,树立综合发展的教育意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占得优势。
中医药产业链为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活力,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工业、中医药商业的交织联合孕育了无限的创新创业可能性,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创新创新教育的意义,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中医药产业链的教学中,这一方面有利于改善专业知识的单调性和单线结构,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实现从所学向所用的转化。
(二)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下足功夫。教师要尊重學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安排课程进度和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多给学生发言机会,有些内容可以实行“学生讲、同学评、教师总结”的模式;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互联网+中医药”带来了中医药产业的突破发展,中医药产业链也因此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基于中医药产业链的高职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变化,在互联网上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教师在互联网上教授,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信息在互联网上互动,线下的活动将成为互联网教学活动的重要拓展和补充”[4]。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新学生对教学和中医药产业的观念,锻炼学生对“互联网+中医药”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中医药产业链背景下,高职中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要打破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5]。有针对性地邀请社会专业人才参与到教学中来,如讲授中草药种植课程时,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药农授课;讲授中药产品加工课程时,可以邀请中医药加工厂高级技术员或企业主讲课;讲授中医药产品销售推广课程时,可以邀请有丰富销售经验的销售员教学。
三、以实践体验促观念转变
(一)加强实践教育,提供多样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中药专业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实践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有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二是对中医药产业链缺乏认识,认为学习中医药就是要当中医或者进医药厂工作,对中药种植、中医药产品销售存在偏见;三是就业观念落后,就业一定要到大城市,选择好的单位,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意识。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固守传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较差”[6]。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
要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对有验证性实验的课程,如中药鉴定技术、有机化学等,要在一体化教室实行“理实一体”教学;对于中药药剂实用技术、中药栽培技术等,要在真实生产环境下教学。学校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与企业技术和管理同步的校内实训车间,保证校内实训车间的设备先进、环境真实,“对于顶岗实训环节教学采用教学过程和生产合一的产教融合模式,真正实现工作与学习无缝对接”[7]。
此外,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与有丰富中草药栽培种植经验的药农合作,选派学生到其中药栽培种植基地见习或进行跟踪式学习;与中医药产品的金牌销售合作,选派对销售工作有兴趣的学生当学徒,了解中医药市场现状和销售工作的具体流程。
(二)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活动
学校要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指明工作方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拓宽学生就业思路,改变传统落后的“铁饭碗”思想。邀请本校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或者青年企业家到校,为学生们开展创新创业指导。
一些高职院校“课程模式不成熟、体系不明确、师资匮乏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加上“学校没办法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创业经验均缺乏”[9],致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受到了阻碍。因此,学校提供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十分必要,首先,在校内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有学生想建立一间中草药栽培实验基地,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场地,聘请技术人员提供相关指导。其次,学校要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定期开展活动,如参观中医药产品加工厂、中药栽培基地、中医药产品销售公司,学校要在资金和人脉上予以充分支持。最后,定期开设创新创业讲座,由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授课,并邀请中医药产业方面的专业型、创新型人才进行宣讲。通过一系列基于中医药产业链的创新创业指导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医药产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赵立春,于今,冷静.对基于地方高校建构中医药产业智库的思考[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116-118.
[2]赵宝林,赵波,朱晓玲,等.基于产業链的中药类专业群构建研究——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4(2):87-88.
[3]安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6(36):34-37.
[4]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2):1-5.
[5]占卫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0-15.
[6]王志学,廖俊杰,李桂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74
-78.
[7]沈伟,何方正,张钦德.中医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4):154-156
[8]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