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 重庆 400700)
摘 要:教育的根是苦的,而教育的果实却是最最甜蜜的。“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教师对孩子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爱心 ,抚慰学生心灵,诲人不倦,教好学生。
关键词:教师;学习;爱心;抚慰;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是的,爱心是真情,是温暖,是无穷的力量。老师的爱往往能感动学生,甚至挽救学生。你的一个暗示,一句鼓励,一个微笑都会使他们兴奋许久,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三尺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真知而又闪烁着灵动的眼睛,应付出你的真心,你的挚爱!
一、心中有爱,热爱学生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教师要将爱贯穿在自己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让学生领会到感受到。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
二、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教育好下一代。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教育的根是苦的,而教育的果实却是最最甜蜜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多么深的影响呀。“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从此你不再孤单……”这是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的几句歌词。每当和孩子们一起听这首歌时,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种庄严:爱无界,爱无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上好每一节课,更要把全部的爱心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更要用一颗“爱心”去塑造那小小的心灵,用一双“大手”去紧紧握那稚嫩的小手。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
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作为教师应该播下一个好习惯:读书。读书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长激情。
首先,教师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学习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以增强对学科的理解、组织、解释能力和水平,这将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教师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并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要时常提醒自己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1)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見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
(2)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尤其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教,为了什么?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为了学生自己学习。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用多媒体来授课,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学习,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让学生利用网络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
(3)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草发芽,离不开雨露的滋润;大树参天,靠的是肥沃的土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呵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只要我们对孩子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爱心,将融融的师爱洒向那些迟开的“花朵”,让他们沐浴阳光雨露,激励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绽放!
摘 要:教育的根是苦的,而教育的果实却是最最甜蜜的。“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教师对孩子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爱心 ,抚慰学生心灵,诲人不倦,教好学生。
关键词:教师;学习;爱心;抚慰;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是的,爱心是真情,是温暖,是无穷的力量。老师的爱往往能感动学生,甚至挽救学生。你的一个暗示,一句鼓励,一个微笑都会使他们兴奋许久,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三尺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真知而又闪烁着灵动的眼睛,应付出你的真心,你的挚爱!
一、心中有爱,热爱学生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教师要将爱贯穿在自己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让学生领会到感受到。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
二、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教育好下一代。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教育的根是苦的,而教育的果实却是最最甜蜜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多么深的影响呀。“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从此你不再孤单……”这是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的几句歌词。每当和孩子们一起听这首歌时,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种庄严:爱无界,爱无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上好每一节课,更要把全部的爱心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更要用一颗“爱心”去塑造那小小的心灵,用一双“大手”去紧紧握那稚嫩的小手。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
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作为教师应该播下一个好习惯:读书。读书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长激情。
首先,教师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学习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以增强对学科的理解、组织、解释能力和水平,这将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教师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并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要时常提醒自己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1)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見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
(2)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尤其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教,为了什么?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为了学生自己学习。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用多媒体来授课,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学习,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让学生利用网络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
(3)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草发芽,离不开雨露的滋润;大树参天,靠的是肥沃的土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呵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只要我们对孩子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爱心,将融融的师爱洒向那些迟开的“花朵”,让他们沐浴阳光雨露,激励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