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里的日子习惯于循规蹈矩,一辈子隐匿在黄土旮旯里反复折腾,干活吃饭睡觉,然后再干活吃饭睡觉,不知道寂寞,也读不懂孤独,闲了坐在树阴下的黄土硷畔抽旱烟拉家常,目睹春意浓浓赤日炎炎硕果累累白雪皑皑的四季;渴了舀一碗凉水咕噜咕噜下肚,感受豪爽和大气的男子汉风度;病了吃两碗剁荞面咬一根大葱睡一大觉出一身汗就会痊愈,永远是坚强壮实风里来雨里去的陕北人。
  可是,山里的日子也有红杏出墙的时候,比如听书就是一例,那种幸福和惬意背叛了山里的宁静和保守,把寂寞和孤独隔离在黑暗的角落面壁思过,让孩子疯狂地笑一回,让大人痴情地乐一次,就连一向板着脸孔的一孔孔窑洞也笑逐颜开,脸上泛起了五颜六色的彩虹。
  “莉娃,听书哩!莉娃,听书哩!”梅子的喊叫一声接着一声,一声高过一声,母亲板着脸低声嘀咕道:又送气甚呢!这时我的屁股像针扎一样,胡乱扒拉几口米饭,就哧溜下炕,趿拉上鞋,一溜烟就跑了。我像跟屁虫一样,紧紧地撵着梅子的脚后跟。
  母亲一边洗锅碗,一边没完没了地唠叨:饭也没吃完,人家吼几声,就像丢了魂一样,好像少了你就没有场合。说着她把剩下的饭倒在鸡食盆子里,吃得本来就有些嚣张的那只独眼龙花公鸡站在硷畔上又高高地叫了几声,母亲就说:今天一定有亲戚来,好像公鸡与亲戚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我和梅子气喘吁吁地来到说书的四叔家,只见黑压压一片,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穿红的挂绿的还有西装革履的,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听得目瞪口呆,三叔家的两盘大炕以及脚地都挤满了人,大大小小的脑袋一个连着一个,好像西瓜的畅销点,那一双双眼睛像一盏盏明灯,发出道道耀眼的光芒把山里的生活浓妆艳抹,生活瞬间变成了远嫁的公主,憧憬希望幻想油然而生,痛苦悲伤消极逃之夭夭。
  说书匠姓贺,是个瞎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三弦,腿上绑着快板,边说边弹,腿也跟着一摇一晃,好像患了多动症。他的身边坐着个半大后生,听说是他的儿子,大家都叫他小贺,他手里拿着锣鼓和镲伴奏,同时也给父亲接后音,这一老一少演得绘声绘色,把全场的观众听得聚精会神,时而低头哭泣,时而仰面大笑,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全然不顾四叔的阵阵吆喝声和反反复复地翻白眼,硬挤在贺书匠的跟前,恨不得坐在他的怀里,面对贺书匠好像面对美味佳肴,两双眼睛死死地盯住他不放,打算赶快把他吃掉一样,可惜他是个瞎子,借助耳朵倾听大家的反映,每当说到动情处,立即会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那种热闹和欢快简直达到了极致,就连有人借机毛遂自荐亮几个响屁开通一下肠胃也引不起大家的注意,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或者以为这响屁就是锣声鼓声是剧院的号角声是战场的枪炮声,他们或陶醉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浪漫爱情当中,悲之叹之怜之。或沉浸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当中,小媳妇低声地哭泣,小伙子们的眼睛也红红的,小孩子的眼睛也湿润了,虽然他们不懂得爱情,但也懂得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心境。
  听书,不光让山里的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也成了我发挥特长的场所。因为贺书匠手里那台大大的录音机,中间休息的时候,他让老师选几个孩子唱歌,然后录下来,我就是一个幸运者,结果我就被大家一致认为是个具有唱歌天赋的孩子,所以贺书匠不断地给父亲母亲说:好好地培养这个女娃,她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十岁的我,常常给大家独唱,尽管没有人教给我一首儿歌,我也照唱不误,就唱什么《我们的祖国》、《妈妈的吻》、《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这些歌全是老师教给我的,后来才知道那些歌曲都是大人的歌,老师也是淘空了心思把她会唱的歌传授给了我们。
  不管是大人歌,还是娃娃歌,这些并不重要,反正我有嗓门,我就会把它们一一唱了出来,大家都说我的嗓音好,我的胆子也渐渐地变大了。于是,每当贺书匠说书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就成了主要人物,我不断地给父老乡亲们唱歌,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夸我有出息,我就像一个歌星一样,脸上大放光彩,这时,母亲也笑得合不拢嘴,倔强的父亲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两个小时的书不知不觉地说完了,大家恋恋不舍地走一步一回头,尤其是孩子们,一边走一边狠命地咬着袖口,像打算报复谁一样。所以,我们也常常要求父母能说一次书,这样,书匠就会来到自己家里,听着更方便,近距离地倾听,也可以询问那些不懂的内容,比如问西门庆怎么姓西,为啥不姓南,不姓北?还问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真的吗?每年的“七夕”他们真的相会吗?为啥我们一次也没发现,蹲在葡萄架下把葡萄吃完了也没见牛郎和织女的影子。问梁山伯与祝英台变成蝴蝶后飞向哪里了,为啥我们一次也没见?问的贺书匠瞠目结舌语无伦次,他说这些孩子分明是吃饱了撑着沒事干,让大人们好好管教,可是我们认为自己没有错,难道不耻下问还是一种错?于是,我们不断地问,冥思苦想地问,绞尽脑汁地问,直到大人们捧腹大笑,连连责备我们多事。
  那时候,我们对于贺书匠的口才和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他的眼瞎我们也要模仿,所以,淘气的我常常把父亲的墨镜一戴,在腿上绑几块旧木板,抱个木棒当三弦,我的嘴巴子也快,阴阳怪气地学着贺书匠的声音说书:说书的更比唱戏的能,三弦一拔拉就几百程,上一回说的是《金镯玉环记》,还有半本没有表明,表了半半了本表了本半没表明……”我被同伴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个个流着鼻涕光着脚丫,甚至脸上也被黄土糊得面目全非,但我并没有因为他们而感到不光彩,反而是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豪,我甚至把好多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文内容也当作书来说,也瞎编一些故事还把父亲教给我的绕口令也拿出来表现,我忘记了那些打着问号的作业,也忘记了一天没有吃饭,直到父亲怒气冲冲地站在我的面前,我才仿佛蔫了的黄瓜,我的脸接近面瘫,刚才的能说会道瞬间销声匿迹了,我慢腾腾地站起来,抱着道具,默默地跟在父亲的后面,像犯了弥天大罪。
  听书,是童年最幸福的时刻。听书,让山村少了往昔的寂静,那宛转动听的说唱声永远萦绕在我的脑际,尤其是我的歌声与贺书匠的演技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浓缩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尽管贺书匠已经老去,尽管我与唱歌已经无缘,因为后来,我还是没有走上唱歌的路,即使上了中学,也没有好的音乐老师培养,我们是农村孩子,没有条件培养特长,只得死读书读死书,特长也只是个特长,眼瞅着特长隐没在文化课的后背,成了我终生的遗憾。
  如今,躺在记忆的摇篮里,执意寻觅童年的日记,似乎还在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回故乡听书,如果有可能,我再独唱一次,独唱那首古老的歌谣“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选自《宝塔山》2017年第2期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我出生于狂风猎猎黄沙漫舞的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从小在乡间田野长大,之后进县城求学、工作、生活。无疑,丝丝缕缕都给我烙下了深刻的印痕,是我内心挥之不去的眷恋。  我的童年,苦难与温馨相伴,曲折与幸运依存。这段青涩难忘的记忆,一直搁浅在我的体内,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头,难割难舍。在我降生到这个世界后,母亲因病而逝,父亲迫于生计长期在外打工,惨淡维持着一家人的光景,我的童年
期刊
小时候,对女拖拉机手图案的一块钱是最熟悉不过了。今天,在亿昌博物馆又一次见到了她。这是第三套人民币中的一元图案。对于图中的女拖拉机手,大家也不陌生,她就是出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的梁军。背面是国徽和天山牧羊图。  那时,手中有一块钱,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一角钱可以买5合火柴或者10块硬水果糖。一个月饼不过2两粮票又两角钱。后来理发2角,一根冰棍1角,看一场电影2角,一包蜡烛5角钱(很奢侈的用品),一
期刊
北大,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人人向往。  我在20岁那年,即1960年,曾报考了北大西方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言文学专业,被录取,步入了这座殿堂。不过,8月31日报到,10月19日离校,全部在校时间仅仅51天,实实在在是一场昙花一现的梦。  那么,梦境是怎样的?为什么如此匆匆地结束了?  个中原委,唯独我这个当事之人自己知晓。数十年转眼过去了,我在父母、兄弟、亲友、同学和妻子、儿女面前,虽然免不了偶尔流
期刊
母亲一直珍藏着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已经在岁月的浸染中漬迹斑驳,浸透着经年光阴的留痕。  照片里是一位身穿长袍头戴礼帽的男子,男子约有一米八左右。照片的背景是一片桃树林,桃花开的正浓,男子微笑着站在两棵树之间。  母亲告诉我,这是她的父亲,我的外公。  外公生于1908年,逝于1946年,享年38岁。外公十八岁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在那里接触到了一些思想激进的青年学者,外公的思想也由此发生了巨变。外
期刊
所有的树叶都早早凋零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与树干。它们似叉似剑又似戟,一层层向内包围,合拢朝着天际。凛冽的寒风中,那一根根枝丫像棕褐色的铁棒,明明纤细瘦窄,好像随时都会被周遭的呼啸碾压成微碎的粉墨,却韧劲十足地不摇不晃,不旁逸不斜出,巍巍然耸立……  平常,从泰州到苏州的高速路旁种着的许多不知名的植被,或许是因为统一的绿色,统一的直立,我一直没怎么注意到它们。然而这个春节,回娘家过了年的我,带着四
期刊
从古至今,酒伴随着社会,伴随着人类。酒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酒能给人以快乐,也能给人带来痛苦。酒就像流淌不息的河流一样滚滚而来,随着岁月的推进,酒文化也愈发绚丽多彩。  在中国历史文著上涉及到酒的华彩篇章一直流传至今。  早在春秋晚期,孔子在《礼记·乡饮酒义》中讲饮酒的礼节,写道:“乡饮酒之义,主人拜宾于庠门之外,人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  
期刊
一阵秋风,拂去了忧烦,一场秋雨,淋去了惆怅,一滴秋露,凝结了快乐,一片秋景,陶冶了心情,一份秋实,收获了幸福,一份秋福,传递了情谊。  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清爽怡人的风,秋天凄凉婉转的雨,秋天浓烈醇厚的味,秋天艳丽多姿的色!  我喜欢秋天热烈而又凄清的日子!先是秋忙,秋忙过去就是秋闲。热闹过去也就是凄清,可这份凄清也正使我心生感触。我的心,随着秋天枯黄树叶的凋落,也跟着掉到了低落的凄凉中。  我喜
期刊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喜闻贵会成立已是十周年整,我会全体同仁不胜欣喜!特发此贺信,予以祝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来,贵会作为中国散文界翘楚,为大量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营造了优良的创作氛围,对培养作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对于凝聚西部散文作家,督促大家出佳作,更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十年來,贵会与我会一直保持紧密的联系,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合作。对你们给予我会的帮助,我们表示诚挚的
期刊
这里曾经是僧格林沁王爷府的牧场。汩汩的泉水,广袤的草,静静地孕育着草原。近几十年,由于农耕文化亵渎、蹂躏、吞并,草原日渐萎缩。世世代代放牧为生的牧民,放牧的间隙,痛苦地拿起锄镐,开垦耕耘。草原和耕地相互矛盾着,相互依托着。因而形成了草原中镶嵌着农田,农田包裹草原的半农半牧区独有的景观。  端午时节和亲朋好友一起郊游。看看草原、玩玩水,亲近大自然。是家乡流传很久的习俗。今年,端午节前后有朋友前来游玩
期刊
月移,风动,春归,秋去。光阴流转,挟带着千万年未竟的缘分,遗落成谁的风景?是它们吗?只有它们,在烟火红尘中,始终保留着最初的模样,不过是对缤纷的万象动了情,对深重的宿缘痴了心,却又还是抵不过漫漫的时间。悲欢离合,荣枯幻灭,惟剩下一份默默的坚守,立在岁月深处,不改初衷。  木化石  他以唯一的姿态站立着,缄默不语,仿佛在做远古最深沉的回忆。亿万年的春秋更替,时空轮转,光阴似乎浩渺得有点绝望。他看见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