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好问题的标准

来源 :华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3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善于提问对于记者而言犹如翅膀之于飞鸟,好的问题可以让新闻事件飞向更广阔更遥远的空间,并获得准确、全面、丰厚的答案。综上所述,一个好的采访提问需要多种要素的考量,需要记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体味和创新。
  [关键词]新闻采访 中国会计报 塔尔萨论坛报 怎样当好新闻记者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90-02
  
  善于提问对于记者而言犹如翅膀之于飞鸟,好的问题可以让新闻事件飞向更广阔更遥远的空间,并获得准确、全面、丰厚的答案。记者采访提问分为几种情况,包括记者招待会、专访、书面采访、日常采访中的提问等。因为所处情况不同,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一个好问题,就细节而言,标准肯定有差异,但总括起来,新闻采访中的好问题应该蕴含两个因素:新闻价值和提问技巧。
  一、好问题可以开掘出最大的新闻价值
  1.好问题从既定目标和受众出发,能抓住重要性事件
  重大新闻事件大多数也就是受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与当前社会生活和大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事件,如政局的变动、政策的变化以及重大经济信息等,好的提问首先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有一定的含金量和重要意义,非那些花花絮絮的娱乐性问题可比。比如2009年两会期间,《中国日报》记者向温总理提问:请问总理,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但是我们注意到,您的报告中并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推出一些新的刺激计划,这是否意味着这一轮措施运作良好,未来还会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方案吗?此外,这4万亿元中只有1.18万亿元来自中央政府投资,如何保证其余资金的来源?这4万亿元里面有多少是原计划投资,又有多少是新增投资?这个问题抓住了2009年重大经济关注点,契合了受众需要了解国家经济投入动向的心理需求,也照应了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所以温总理首先肯定了这个提问,说这个问题很重要。
  2.好问题更客观,避免诱导性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新闻离不开客观二字,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提问时也要用事实说话,尽量避免主观色彩的影响。有的记者出于受情绪或者感情作用,所提问题往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当采访对象没有按照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时,记者就将自己想要的答案说出来,然后让对方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被采访对象通常会点头称“是”。这就是最典型的诱导。2008年奥运会期间,这样的提问随时可见:“你是不是很感谢自己的教练?”“你在落后的时候是不是没有放弃?”“请问你得了冠军是不是特别高兴?”“请问这枚金牌对你来说是不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你的压力虽然很大但你是不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几乎每块金牌的产生都能听到关于“是不是”的采访声音,接受提问的人不用大脑思考,本能地就可给出答案。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记者不要提那些让人一听就带有明显倾向性或诱导性的问题。
  3.好问题有“新”意识。
  这里所说的“新”有两重含义,一是采访问题有新颖性,哪怕新闻事件是陈旧的,或者属于观念上的,提问也要尽量独辟蹊径、推陈出新。二是善于随着采访的现场走向,抓住新出现的问题。有一定采访经验的记者都知道,不管你事先准备有多充分,到真正采访时,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出乎自己的意料。这种时候,好记者就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善于抓住对方回答中的新线索、新疑问,继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009年3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长许宗衡走进梅地亚新闻中心,接受了来自海内外48家媒体、上百名记者的集体采访。香港亚洲电视记者提问:“港深共建国际大都会有没有具体方案?”许宗衡回答:“……推动深港合作,有一些是在现有政策和条件下就可以进行的,我们将全方位抓紧推进;有一些方面需要得到中央的支持,有一些则是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相信我们的合作步伐将会越来越快。”新华社记者立刻继续提问:“下一步推动深港合作取得进展的突破口在哪里?”第二个问题就是从第一个问题生发出来的,新华社记者不可能预先知道香港亚洲电视记者的问题,这种现场迸发“新”意识的能力对记者来说很重要。
  二、好问题离不开提问技巧的烘托
  采访是记者工作的核心和基础,采访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交锋和心灵碰撞的过程,连通它们的桥梁就是语言。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高水平的提问技巧不仅能体现记者的水准,很好实现采访目的,也能展现记者的个性魅力。
  1.好问题一般都具体、明了
  有些记者提问总是担心采访对象不了解自己问题的要点,陈述力求面面俱到,让人不知所云。当记者提问一通后,被采访对象只能对记者说“对不起,请您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我没听明白”。还有些记者喜欢用高度概括的抽象话语和采访对象交流,把口语和书面语混淆在一起,这种笼统、抽象的问题,让采访对象难以回答。好问题都是具体、简洁、明了的,既能切中核心,又让对方容易理解。2008年全国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澳门澳亚卫视的一名女记者向新闻发言人吴建民抛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刘翔此次当选为政协委员,但有可能不会参会,既然参不了会,那么政协委员到底是一种荣誉呢,还是一种责任?”第二个问题就是“今年两会对媒体算是最开放的一年,请问像这样的钦点提问,每个场合对于点什么样的媒体会不会有潜规则呢?是不是会发生少数主流媒体‘一言堂’的状况?”新闻招待会时间有限,要求记者提问必须思路明确、重点突出、表达简洁,把所提问题的核心通过几个关键词表述清楚。关键词是核心内容的重点所在,充分强调关键词,使提问对象和别的记者听清楚问题意思就可以了。这两个问题关键词很明确“荣誉委员、责任、媒体、潜规则”,很宏观的问题,但三言两语就表述清楚了。
  2.好的提问应该切中要害
  好问题不绕弯子,不说不着边际的废话,要求记者必须了解被采访人物或事件本身。如果对新闻事件不了解,提问往往容易陷入空洞、空泛、不着边际的僵局。如:“请你谈谈感想”、“你当时怎么想的”、“你感觉如何”等等。这样的问题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只能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而这些笼统的大问题会给人留下记者没有思想、肤浅、无知的印象。了解新闻事件,熟悉新闻发布会主题,提问围绕主要事件或者新闻主题进行,切中要害,是记者基本素养的体现。2009年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新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李肇星回答了中外媒体记者的提问。主持人李连宁把最后一个提问机会给了《中国会计报》的一位女记者。作为会计报的记者,她关注的自然是4万亿元投资,女记者开口即问:“我们可不可以像经营企业一样来经营政府,算一算每投入一笔钱会有怎样的产出和效益?”李肇星笑言这是他多少年以来碰到的最不会答的问题。这么敏感而重大的问题,真是有点难度。这位女记者可谓专业而大胆,问题紧扣热点、单刀直入、切中要害、干净利落。
  3.好问题有严密的逻辑性
  从采访的目的性及事物发展的逻辑性出发,记者提问的问题也要具有逻辑性,由表及里、从浅入深、层层递进。根据采访提纲,事先设计好要提问的问题,然后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排列好要提问的问题,即使在采访交流过程中问题被打断,只要记住逻辑关系就能提出下一个要问的问题,这样才能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受众条理清晰地了解新闻事实本身。2009年两会期间,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专门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委员们支招献策。《华西都市报》的记者提问:“现在大学生就业,大家都主张到基层去,请问基层都准备好了吗?有无相关的配套政策?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大学生任了村官,但到了最后,许多都黯然而归,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就大学生在基层就业所可能遇见的问题做了全面的概括,逻辑性很强。
  4.好问题的提问方式要有针对性
  好问题一般都表现为根据采访对象与问题的性格和性质特点,以不同形式展现。一般说来,提问可分为三种形式:开门见山、启发引导和激将法。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采访提问需要多种要素的考量,需要记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体味和创新。
  [收稿日期]2010年3月25日
  [作者简介]丁晓薇:营口市开发区电视台评论部记者。
其他文献
[摘 要]实习语文教师同在职语文教师一样,都由于语文这一基础性课程所具有的“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而比其他科目的教师负有了更重大职责,具有更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实习语文教师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尤其在角色上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扮演多重角色的同时,也产生了多重的角色冲突,表现复杂多样。实习语文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其成为真正的语文教师奠定基础。  [关键
期刊
[摘 要]文艺理论和中学语文教学的长期隔膜一直是制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嫁接文艺理论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  [关键词]文艺理论 缺失 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48-03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通
期刊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价值,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行探讨,总结了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并对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学生主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 要]提高耐久力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耐久力对于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以及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耐久力的方法。  [关键词]耐久力 学生体质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74-02    一、耐久力的生物学分析  1.耐久力项目的比赛历来被誉为心脏的较量  生理医学研究发现,有45%的长跑运动员左心室肥大,而左右心室均
期刊
[摘 要]习惯说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贯的教育主张,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良好的自学习惯、听说习惯、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语文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重温叶圣陶的习惯说,对我们改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它要求我们重新重视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师严格要求,做到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沈阳工业大学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进行阐述,总结了沈阳工业大学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关键词]沈阳工业大学 课外体育俱乐部 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76-02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在增强学生体质、活跃校园气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
期刊
[摘 要]在校大学生创业,即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于学习期间创办事业的行为。大学生创业是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然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由于他们作为学生的特殊身份,也受到了社会众多人的关注和质疑。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存在的问题较多。大学生创业环境还不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正确引导在校
期刊
[摘 要]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连年升温,人数的增多导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艺术类的学生就业问题思考。本文从三个方面解析了辅导员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并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 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媒体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6-0069-03    大学生
期刊
[摘 要]真人秀是近年来西方最火爆的节目形态之一。自2000年被引入中国后,在中国的电视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热潮。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它逐渐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电视真人秀如此火爆,原因之一便是它将真实与虚拟融合在一起,让人们体会到了在虚拟情境中展现真实的魅力。本文从真人秀节目在悬念的设置、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以及节目的表现方式上几个方面论证了它是一种具备真实与虚构双重美学风格的节目形态
期刊
[摘 要]电视娱乐节目的大众文化属性是现代观众日常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爱记歌词》的节目定位准确、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健康,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了和谐健康的氛围,体现了电视媒体的公益服务精神,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树立了电视媒体的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探究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策略,创作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电视娱乐文化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