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的悲剧意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jie2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庄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体现了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深邃的内涵。庄子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可在“寡廉鲜耻”的时代是不被允许的,其“梦蝶”体现出了“人生如梦”之悲,“迷失自我”之悲,当庄周面对悲剧发现现实只是空梦一场时又是一悲。
  关键词:庄周梦蝶;悲剧意蕴
  作者简介:靳文娟(1993.4-),女,汉,山西省晋城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01
  引言:
  庄周梦蝶的寓言出自《庄子·齐物论》,在庄周梦蝶的故事中,庄周的思维跳跃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借梦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意精神家园的希冀。同时这则故事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在庄周梦蝶的虚实之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在现实世界中的“有待之悲”、在虚幻世界中的“无待之美”,以及梦醒之后的彻悟之真,给予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与人生意义。
  一、“庄周梦蝶”的悲剧意蕴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这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悲剧意蕴。
  (一)现实反差之悲
  如果现实是美好的,庄周为何要做梦呢?是否现实对于庄周来说是压抑的,那么梦就可能是庄周为了逃避现实而做的。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禀赋各异,将最终决定自己的眼界、命运。历史建构心理,经验积淀为先验。任何理性化的东西都是源自于经验性的社会生活。每个人都能做梦,为什么庄周梦到蝴蝶呢?庄子“玄之又玄”的“道”及其寓言内涵都绝非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饱含情感经验的心理意向。庄子所生活的现实是列国纷争,“窃钩着诛,窃国者为诸侯”。各种人物在社会尤其是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场,竟相角逐。争名于朝逐利于市,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以至于形成六亲不认,寡廉鲜耻的社会情景。庄子父祖辈是为避“夷宗”之祸而背井离乡迁居宋国蒙地的。据推测,庄周在楚国公族作乱十二年后,即公元前369年出生于宋国。一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家庭一下子沦为平民,流亡异国他乡自食其力,必然是一个相当难适应的艰难过程。由此可见,幼年庄周生活在一种动荡忧患的环境气氛中。物质上的匮乏暂且不论,庄周那幼小的心灵过早承受过重的压力,即是毋庸质疑的。庄周在抑郁寡欢中长大,这也说明了庄周为何梦蝶,为何逃避现实。面对社会规范,人类存在,自然奥秘这些人类面对的亘古困境,庄子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是哲人的忧思,是一种对真理的探索的渴望。可现实是残酷的,更是逃避不了的。任庄周的深刻反驳,对混乱世道的智慧抗争,也都无济于事。他借梦蝶逃避现实的战乱,“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他只愿沉溺于梦蝶的美好梦境中不愿醒来。可现实终究是实际存在的,逃避现实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于是悲剧发生在庄周身上,梦可以做,但绝对不是逃避现实的工具。梦醒了,残酷的现实仍然要面对。
  (二)人生如梦之悲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在梦醒时便觉人生的短暂与生命的易逝,很自然便有了一种失落的哀愁。这种想法想必只有庄周才能从中体悟,此外蝴蝶是一个象征,其超脱而浪漫的精神气质,充满自由而不受约束的情调,是庄子人格精神的映射。可惜更悲惨的它只是一个“梦”,理想如梦,人生更如梦。人醒了,梦碎了,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若人生都如梦,何其有幸,又何其不幸。
  (三)迷失自我之悲
  “庄周梦蝶”是庄子通过自身的体验意在指出:梦境与现实容易混淆,最终迷失自我。物质的丧失可以再次创造,可是心灵的迷失呢,只能让我们不禁发出悲剧的感叹。庄子以“庄周梦蝶”的方式来思考存在时,当其在“人生如梦”的虚幻中迷失自我时,庄周便产生一种失落的哀愁。流露出“无家可归”的感受:“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不隙,而不知其所终。熏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似是日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1]。人在无限时空感中面临的更深刻的矛盾是:他在领悟这个莫大无言的无限整体时,同时领悟到了自我生命的可悲与短暂。不辨蝶梦庄梦,不识梦境与真实,不正反映出庄子感觉个体渺小和类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无知而不自由的悲观吗?庄子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2]。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认识事物是无穷,以有限的人生追求无穷的认识,必然会陷入困境。人永远无法与无限相比,否则就会在梦境与现实边缘迷失自我。
  综上所述:“庄周梦蝶”是庄子以执着追求自由,“以自然为宗”的理想境界而梦蝶,继而产生种种悲剧因素。但庄周豁达的生死观使他从迷失自我的悲剧中走出,看清了世俗的“有待”与人生如梦,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超越了有限的悲剧人生。
  注释:
  [1]庄子.《庄子·田子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2]莊子.《庄子·养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先谦.庄子集解[M].上海 :上海书店 ,1987.
  [3]李泽厚.历史本体论[M].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2.
  [4]刘方.生命 的诗性之思[M].北京 :当代 中国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认为“风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经历史空间意义的积累,内含之间既有承继性,也有创新性,不可以肢解开来解释,“风骨”是一个刚健有力的审美范畴,其中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情志、个性、才力、积累,是众多因素的综合。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心雕龙;风骨  作者简介:贺媛霞(1994-),女,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
摘 要:文化负载词是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或习语,直接反应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活动方式,是一个民族特有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有时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在翻译方式,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对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论语》为例,从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使
其实,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海外华人。  我1992年到美国,惊讶地发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几乎完全来自福建和广东移民,  而20年后的今天,他们大概不会这么认为了。    他是一名科学从业者,是《三联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其专栏“生命的八卦”已集结成同名书籍。此外,他还是一名去过全世界最多地方的记者,包括那些最苦最远的角落。    我在莱索托的一个小村子参观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名叫Tshidy的女导游,
从炼丹术算起,人类玩化学B有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煤化工问世,才有了合成化合物,也有了化工排放的“三废”。地球的化学污染是从1919年开始的,经过上百年的排放,到20世纪末,污染B威胁人类的生存了。在2011年——国际化学年的开春之际,化学之路瘦怎洋走,引起了入门的深思。    生活魔术师    2个氢原子同1个氧原子化合成水分子,水在电场中分解又会得到氢气和氧气:高分子纤维素在酸碱和酶的作用下,
期刊
那四台小火车在日本大坂城公园内交错行驶,  开动时一样会发出“呜呜呜”的汽笛声,这足以让我和奶奶兴奋不已。    本名何颖,出生于香港。曾为MILK志团员。2010年初,出版《50+1》私家旅游系列。主修离家出走,副修饮饮食食;正职去旅行,副业写字。爱看车,却其实不太懂得开车。各位,献丑了。    我是怀旧迷,喜欢看旧车、旧物、旧玩具。在这个人人追求速度的年代,我喜欢慢:慢慢地游走,慢慢的细看,尤
摘 要:《史记》后世盛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地位影响可见一斑,以列传第一篇窥视司马迁的别具一格之言,在其章法结构和情感幽微的表达中淋漓体现。  关键词:司马迁;幽隐;情感  作者简介:王佩(1994.5-),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