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势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提问则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必须组织有效的课堂提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历史课堂;有效性
历史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若干问题,并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捕捉学生的思维动态,较快地突出与破解教学重、难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我们课堂设计有提问却普遍缺乏提问的技巧,如教师单方的满堂问,无价值的问,无层次的问,无新意的问,流于形式的问等等。不仅浪费时间,更是降低历史课价值,使课堂教学与学生渐行渐远。一堂历史课是否受学生喜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问题诱惑”。那么,历史教师应掌握什么样的提问技巧呢?
一、从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探究
1、精设课堂提问问点
历史教师的提问,首先要努力营造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碰撞迸发,这就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课堂的重要任务是传播知识,通过提问方式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历史知识点的坡度提问,有了坡度便有了知识的难易区分度。历史本是一门争议的科学,允许怀疑、假设。而学生的思维是多维的,这就要求教师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当历史教师提出一种假设,鼓励学生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这也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转折点”的设计就是课堂的“沸腾点”,学生经过对比、分析,认识到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的奋斗目标、革命的道路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对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就更深刻了。
2、把握课堂提问节奏
历史课堂有效提问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一是提问不能太少,也不能太频繁;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足够的时间组织语言作答。
3、选好课堂提问方式
歷史课堂教学中常遇的问题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等。提问的方式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直问、曲问、正问、反问、追问等。无论何种方式,都要本着学生实际的学习动态来灵活确定。
4、反馈课堂提问效果
历史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应及时作出评价。给予充分肯定、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指出思维局限,但不能过早把思维结果告诉学生来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循循善诱”,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新课改理念。
二、从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探究
1、优化提问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良好的情感氛围,能赋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历史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历史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良好的提问心境,应该是教师愉快教学,自觉确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和“问”为“学”服务的提问观。设问既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把为学服务作为设问的出发点,使设问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保证,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发现的乐趣。
其次,历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思想的人,每一堂历史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即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历史教师亲切、赞赏、循循善诱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动力,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2、优化提问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历史课上,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历史课堂有效提问也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望而生畏。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历史课上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新知识。
历史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而激发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室内所有学生同历史教师的信息交流,因此有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有效的课堂提问,不能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历史教师应尽量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历史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有效的课堂提问对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开启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同时,课堂提问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也是至观重要的。它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只要历史教师能充分组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完全可以上出历史课的“尊贵”。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2]《中国通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作者简介:王俊民(1967-),女,汉,四川资阳,西南师范大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课堂提问;历史课堂;有效性
历史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若干问题,并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捕捉学生的思维动态,较快地突出与破解教学重、难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我们课堂设计有提问却普遍缺乏提问的技巧,如教师单方的满堂问,无价值的问,无层次的问,无新意的问,流于形式的问等等。不仅浪费时间,更是降低历史课价值,使课堂教学与学生渐行渐远。一堂历史课是否受学生喜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问题诱惑”。那么,历史教师应掌握什么样的提问技巧呢?
一、从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探究
1、精设课堂提问问点
历史教师的提问,首先要努力营造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碰撞迸发,这就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课堂的重要任务是传播知识,通过提问方式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历史知识点的坡度提问,有了坡度便有了知识的难易区分度。历史本是一门争议的科学,允许怀疑、假设。而学生的思维是多维的,这就要求教师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当历史教师提出一种假设,鼓励学生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这也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转折点”的设计就是课堂的“沸腾点”,学生经过对比、分析,认识到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的奋斗目标、革命的道路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对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就更深刻了。
2、把握课堂提问节奏
历史课堂有效提问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一是提问不能太少,也不能太频繁;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足够的时间组织语言作答。
3、选好课堂提问方式
歷史课堂教学中常遇的问题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等。提问的方式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直问、曲问、正问、反问、追问等。无论何种方式,都要本着学生实际的学习动态来灵活确定。
4、反馈课堂提问效果
历史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应及时作出评价。给予充分肯定、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指出思维局限,但不能过早把思维结果告诉学生来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循循善诱”,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新课改理念。
二、从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探究
1、优化提问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良好的情感氛围,能赋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历史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历史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良好的提问心境,应该是教师愉快教学,自觉确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和“问”为“学”服务的提问观。设问既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把为学服务作为设问的出发点,使设问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保证,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发现的乐趣。
其次,历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思想的人,每一堂历史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即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历史教师亲切、赞赏、循循善诱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动力,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2、优化提问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历史课上,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历史课堂有效提问也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望而生畏。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历史课上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新知识。
历史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而激发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室内所有学生同历史教师的信息交流,因此有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有效的课堂提问,不能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历史教师应尽量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历史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有效的课堂提问对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开启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同时,课堂提问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也是至观重要的。它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只要历史教师能充分组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完全可以上出历史课的“尊贵”。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2]《中国通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作者简介:王俊民(1967-),女,汉,四川资阳,西南师范大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