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摄影术诞生170多年来,在被广泛传播的摄影作品总量中,涉及海洋题材的摄影作品数量不到万分之一,如记录或表现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海下地质、海下文化遗产、海下自然风光纪实等类别的作品可以说微乎其微、异常珍贵。而阻碍海洋题材摄影作品创作的难度来自多个方面,除拍摄器材、设备防水、拍摄与潜水技术,以及摄影师身体条件、海洋科学知识水平等因素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摄影师探索神秘海洋的勇气与精神。加拿大海洋生态科学摄影家马里奥·希尔(Mario Cyr),作为全球极少数从事此项工作的摄影家中的佼佼者,为使亿万人通过影像了解海洋、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冒常人无法想象之风险,独自穿行在冰海中。
冰海摄影,勇敢者的游戏
希尔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东部的马德兰群岛,并在那里学习潜水。连绵不断的沙丘和无边无际的海洋构成了希尔的整个童年,也成为牵绊他一生的挚爱。在那里,他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并在日后的岁月里用镜头延续这段情缘。“一切是从我的出生地开始。这里环抱大海,让我时刻想探知深不可测的水底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怀着这份好奇与梦想,他勇敢地开始尝试潜水与海下摄影。很快,他在水下摄影和海洋探险方面有了世界性影响。如今,作为著名海洋生态摄影家的希尔,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海域进行海下摄影工作,并见证不同海域中的传奇故事。丰富的海洋知识和天才的水下摄影技术让他可以成功地向世界各国观众分享海洋知识和海洋生态保护理念。目前,海洋和极地摄影已成为他主要拍摄和研究领域。
从1977年起,希尔的生活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海洋。初期,他主要从事一些水下商业活动,真正把潜水和摄影相结合是从1984年开始的。那时,他只是零零散散地拍摄一些照片,直到1995年,希尔以格陵兰岛作为起点,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冰海摄影征途。动物种群的摄影工作成为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从那时起,他的足迹几乎跨遍北极圈寒冷带,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圈内区域、格陵兰岛、俄罗斯北部等地区。
希尔的冰海摄影是从在格陵兰岛与马德琳群岛附近海域从事动物种群与冰海环境拍摄开始的。在那里,他用镜头捕捉到大自然诸多壮观的瞬间。
冰海摄影是勇者的游戏。和所有动物摄影一样,摄影师在拍摄海洋动物种群时要始终绷紧神经,以防动物突然发动攻击和偷袭。希尔遇到最惊险的一次拍摄经历发生在1991年,当时他在北极伊格卢利克地区拍摄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海象。与他同行的因纽特人认为这将是一场十分冒险的旅程,生还希望微乎其微,但希尔仍然坚持前往。拍摄过程中,他在海象附近不断周旋,希望它们逐渐放下戒心。“在它们态度看起来有所缓和的时候,我游出用于自我保护的吊笼,向它们贴近。这时,我接触到一只怀孕的雌性海象,它的戒备心很强,然而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我靠近它时,我才意识到它正准备用重达1吨的身体向我展开攻击。”
除了凶猛动物的主动攻击,还有一些危险来自动物的“无心之举”。比如南极海豹,这类海豹身型巨大,可长达5米,但是模样和善,看起来像在微笑,十分喜爱与人类玩耍。但当它们微笑时,那些锋利的牙齿就会显露出来,使一切变得险象环生。希尔说:“当我离它们很近,海豹就会随时微笑着张大嘴跳出来。”
与海洋动物长期打交道让希尔总结出一套方法来避免由动物产生的伤害。“我们必须清楚,动物永远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所以我们首先不要离那些动物太近,以免被认为我们在侵犯它们的领地。动物不会与人类直接交流,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有时可以与它们形成互动。比如,当鲸这种相对不是那么危险的动物感觉到来自人类的威胁时,它们就会发出一种声音进行警告。”希尔认为拍摄动物时关键的一点是要时刻注意保持尊重。动物和人类有相同的特征,它们会在不同情况下发出不同信号。因此,尊重和了解动物就是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措施。
另一类危险来自复杂而艰苦的拍摄环境本身。因此,从事极地海洋动物摄影工作比一般动物摄影具有更高的身体素质要求。有过潜水经验的人都知道,潜水越深,身体的不适感就越大。然而摄影师在应付这些不适的同时,还需要担负沉重的机器设备。希尔最深的潜水记录是110米,并且没有使用潜水推动器。“当时我正在地中海拍摄一种红金枪鱼,需要背负5个氧气罐并不断调整。当需要加大下潜深度,而氧气罐中的氧气浓度还很高时,身体就会发出危险信号,并伴有烧灼感。当潜到水下85米时,氧气浓度的变化会让我感到更加不适。”
如何成为一名极地海洋摄影师
尽管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希尔仍然将海洋摄影师看作世上最美丽的职业,“相比他人讲述和电影画面,我更喜欢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希尔这样面带微笑地告诉我们,这也正是这份职业带给他的回报。2013年,希尔所拍摄的海象纪录片获得艾美奖“最佳影片”提名。这部片子记录下雌海象在水下为幼崽哺乳的瞬间,而此前这一现象从未被科学家发现。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国际知名媒体曾多次邀请希尔参与他们的节目制作。由于掌握丰富的冰海摄影经验,他曾随加拿大南极科考船赛德纳4号参加南极科考活动。
仿佛冥冥之中的缘分,希尔是一位天生的潜水家。“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的身体居然可以轻松适应极寒环境,对我而言,在冰川下潜水几个小时并非难事,而一般的潜水爱好者通常只能坚持45分钟。”
但希尔同时也提到,想要成为极地海洋摄影师的一员,仅靠天赋是不够的。“摄影师的能力很重要。作为团队一员,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对团队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经常会外出两到三个月进行拍摄。”
为了适应复杂、险恶的海洋环境,潜水员在海底深处每一次拍摄探索的推进都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艰辛。“起初,我在水中待一个小时就要上来泡热水浴,因为会全身结冰,并且无法重新恢复体温。但经过一千、两千甚至更多次冰海潜水后,我现在甚至能在水底待上五六个小时。”希尔说。
在希尔拍摄的作品中,有一段关于水母的动态影像。那是一种巨型水母,触手伸缩,身体晶莹剔透、色泽柔和。镜头里的水母,一举一动清晰可见,硕大的身体在水中漂移,带动周围深蓝色的海水剧烈涌动。这一段视频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摄影师要在光线不足的幽暗海下拍出这样的效果绝非易事。“光线是水下拍摄最难的问题之一。”希尔说,“随着4K技术的应用,我们对光线的需求也逐渐减少,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极地海洋拍摄无限的可能。同时,运用大型摄影机器也有利于海洋拍摄,因为它对光线的需求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海水本身就如同滤镜,因此摄影师不能带太多人造光源到海底,否则会影响到海底动物。” 为了拍出精彩绝伦的画面,极地海洋摄影师不仅需要熟练运用光线,还要注意许多问题。比如,怎样保证摄像机在极寒冷环境下正常运行;如何拍摄北极熊、海象等较凶猛的动物;如何利用科技进步提高摄影质量从而精确展示动物的体貌等。
同时,摄影师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拍摄设备。“不能使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差太大,我们可以将摄像机长时间放在低温环境中拍摄,但如果突然提高摄像机周围温度,电池消耗的速度极快;球型摄像机只有大约五六秒的时间来抓拍画面,但比较适合用来近距离拍摄北极熊这类具有极强攻击性的动物;大型摄影器材在海底拍摄的画面质量会更好一些……”希尔对不同拍摄器材的使用技巧给出建议。
此外,极地海洋摄影师还需要潜水服、绳索、用来携带氧气的空气循环装置等设备。这种循环装置使摄影师携带的氧气能够及时循环补充,以维持在水下工作5~6个小时。同时该装置能够消除摄影师在水底吐出的气泡,以避免一些动物产生恐惧,从而保证近距离拍摄的可行性。
但是,对于一名极地海洋摄影师而言,丰富广博的生物知识、积极充分的团队合作和良好的心态同样至关重要。一位优秀的极地海洋摄影师不仅要知道何时按下快门,还必须了解如何找到以及吸引拍摄对象,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捕捉动物的动作。“我们会寻找一些最佳方式,去接近这些动物。比如说,在拍摄白鲸时,我会在身上系一些白色布条,来吸引这些鲸鱼的注意;再比如说,我在北极地区工作期间,需要寻找冰面之间的裂缝。因为独角鲸、海象等很多海洋动物会到这种地方浮出水面呼吸。对我来说,这是进行拍摄的最佳地点。”希尔说。
为了充分了解海洋动物,和科学家的合作必不可少。“我会和很多科学家、生物学家交流。现在的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许多知识。如果我在拍摄前有任何疑问,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答疑惑,从而获取拍摄前必要的知识储备。”
“要从事极地海洋摄影,一定要有巨大的热情和忍耐力。”目前,全球从事极地海洋摄影的人非常少。很多年轻的摄影师更愿意去热带地区进行拍摄,却无法坚持在寒冷的极地地区从事海洋摄影工作。极地海洋摄影师后继乏人,而杰出的极地海洋摄影师却在慢慢变老,对此希尔颇为担忧。
极地生态保护,势在必行
每当谈到极地世界,希尔总会笑容满面、语气活泼地讲述那些海洋“朋友”。他说有种雄性海豹为了求偶,长着气球一样的红鼻子;海豹宝宝的睫毛如同双目含泪,是为了对抗风沙和严寒;当两只企鹅一起在海边漫步,便会开始一场无休无止的“攀谈”……希尔喜爱企鹅,因为他认为它们总在不停地说话。
在海底拍摄近30年,希尔见证海洋魅力的同时,也目睹了这片“蓝色领土”的恶化。日益加剧的环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产生严重影响。“两极地区是全球变暖过程中反映最显著的两个区域,一旦冰面融化,两极地区的温度就会升高得越来越快。”
在格陵兰北部的一片区域,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每年会有一到两座冰山倒入海中,给极地动物的生存带来很大影响。许多母企鹅要到更远的海域进行觅食,倒下的冰山封锁住返回的路线,母企鹅无法原路返回,数以万计的企鹅宝宝便会因此而饿死。
“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的浓度也会被稀释。温度变暖导致不同海域之间的温差越来越小,因此洋流走向也愈发不固定,物种就会因为这种温度变化而集体迁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物种就会消失。”
希尔切身感受到海洋生态对动物生活习性、迁徙方式和数量结构造成的变化。“大约10年前,我们还可以非常细致地拟定拍摄计划。比如,要想拍摄北极鲸、独角鲸或者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我们可根据它们历来的活动轨迹详细列出它们出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可现在,它们的行动飘忽不定,我们必须寻求当地合作者的帮助,才能了解动物行踪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新进展。”
截至目前,人类已探索的海底世界只有约5%。作为国际海洋动物类纪录片拍摄者、全球最杰出的极地海洋摄影师之一,希尔与迪士尼影业、Imax3D电影公司、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日本东京电视台(TV Tokyo)、探险者频道、大卫·铃木基金会、国家地理频道以及库斯托协会等众多专业机构合作摄制了150多部优秀海洋生态纪录片。希尔说,他希望能够通过影像唤起人们对海洋生态变化的关注。
3月20日,受到北京高校摄影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摄影传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华仁教育机构的共同邀请,希尔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镜头下的神秘海洋生物与自然”专题摄影讲座与海洋生态摄影作品赏析研讨交流活动。希尔结合海洋摄影和海洋生态保护及发展与大家分享他的观点,用投影演示了他拍摄的部分海洋摄影作品和海洋科学纪录片,并与现场高校师生和摄影团体影友进行互动交流,对青年学生向往科学探索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我在中国度过了不同寻常的几天。在我讲述气候变化问题时,你们担忧的面孔和中肯而机智的提问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问题,正要靠你们年轻一代作为中坚力量去发现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当转化为我们每个人自身的问题,我们不应只责怪那些企业机构。相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在每天的生活中能够做些什么,应当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让我们的星球保持健康。而那些工厂则应当自我协调,来满足每个公民的诉求。”
深蓝色的海,白色的极地冰山,可爱的企鹅……希尔为我们展现的是绝美的海洋风光,传递的却是珍贵的生态情怀。今年57岁的希尔深爱着极地海洋世界,不止于好奇,更多的是守护和探秘人类共同家园—海洋的梦想。
冰海摄影,勇敢者的游戏
希尔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东部的马德兰群岛,并在那里学习潜水。连绵不断的沙丘和无边无际的海洋构成了希尔的整个童年,也成为牵绊他一生的挚爱。在那里,他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并在日后的岁月里用镜头延续这段情缘。“一切是从我的出生地开始。这里环抱大海,让我时刻想探知深不可测的水底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怀着这份好奇与梦想,他勇敢地开始尝试潜水与海下摄影。很快,他在水下摄影和海洋探险方面有了世界性影响。如今,作为著名海洋生态摄影家的希尔,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海域进行海下摄影工作,并见证不同海域中的传奇故事。丰富的海洋知识和天才的水下摄影技术让他可以成功地向世界各国观众分享海洋知识和海洋生态保护理念。目前,海洋和极地摄影已成为他主要拍摄和研究领域。
从1977年起,希尔的生活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海洋。初期,他主要从事一些水下商业活动,真正把潜水和摄影相结合是从1984年开始的。那时,他只是零零散散地拍摄一些照片,直到1995年,希尔以格陵兰岛作为起点,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冰海摄影征途。动物种群的摄影工作成为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从那时起,他的足迹几乎跨遍北极圈寒冷带,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圈内区域、格陵兰岛、俄罗斯北部等地区。
希尔的冰海摄影是从在格陵兰岛与马德琳群岛附近海域从事动物种群与冰海环境拍摄开始的。在那里,他用镜头捕捉到大自然诸多壮观的瞬间。
冰海摄影是勇者的游戏。和所有动物摄影一样,摄影师在拍摄海洋动物种群时要始终绷紧神经,以防动物突然发动攻击和偷袭。希尔遇到最惊险的一次拍摄经历发生在1991年,当时他在北极伊格卢利克地区拍摄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海象。与他同行的因纽特人认为这将是一场十分冒险的旅程,生还希望微乎其微,但希尔仍然坚持前往。拍摄过程中,他在海象附近不断周旋,希望它们逐渐放下戒心。“在它们态度看起来有所缓和的时候,我游出用于自我保护的吊笼,向它们贴近。这时,我接触到一只怀孕的雌性海象,它的戒备心很强,然而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我靠近它时,我才意识到它正准备用重达1吨的身体向我展开攻击。”
除了凶猛动物的主动攻击,还有一些危险来自动物的“无心之举”。比如南极海豹,这类海豹身型巨大,可长达5米,但是模样和善,看起来像在微笑,十分喜爱与人类玩耍。但当它们微笑时,那些锋利的牙齿就会显露出来,使一切变得险象环生。希尔说:“当我离它们很近,海豹就会随时微笑着张大嘴跳出来。”
与海洋动物长期打交道让希尔总结出一套方法来避免由动物产生的伤害。“我们必须清楚,动物永远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所以我们首先不要离那些动物太近,以免被认为我们在侵犯它们的领地。动物不会与人类直接交流,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有时可以与它们形成互动。比如,当鲸这种相对不是那么危险的动物感觉到来自人类的威胁时,它们就会发出一种声音进行警告。”希尔认为拍摄动物时关键的一点是要时刻注意保持尊重。动物和人类有相同的特征,它们会在不同情况下发出不同信号。因此,尊重和了解动物就是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措施。
另一类危险来自复杂而艰苦的拍摄环境本身。因此,从事极地海洋动物摄影工作比一般动物摄影具有更高的身体素质要求。有过潜水经验的人都知道,潜水越深,身体的不适感就越大。然而摄影师在应付这些不适的同时,还需要担负沉重的机器设备。希尔最深的潜水记录是110米,并且没有使用潜水推动器。“当时我正在地中海拍摄一种红金枪鱼,需要背负5个氧气罐并不断调整。当需要加大下潜深度,而氧气罐中的氧气浓度还很高时,身体就会发出危险信号,并伴有烧灼感。当潜到水下85米时,氧气浓度的变化会让我感到更加不适。”
如何成为一名极地海洋摄影师
尽管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希尔仍然将海洋摄影师看作世上最美丽的职业,“相比他人讲述和电影画面,我更喜欢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希尔这样面带微笑地告诉我们,这也正是这份职业带给他的回报。2013年,希尔所拍摄的海象纪录片获得艾美奖“最佳影片”提名。这部片子记录下雌海象在水下为幼崽哺乳的瞬间,而此前这一现象从未被科学家发现。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国际知名媒体曾多次邀请希尔参与他们的节目制作。由于掌握丰富的冰海摄影经验,他曾随加拿大南极科考船赛德纳4号参加南极科考活动。
仿佛冥冥之中的缘分,希尔是一位天生的潜水家。“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的身体居然可以轻松适应极寒环境,对我而言,在冰川下潜水几个小时并非难事,而一般的潜水爱好者通常只能坚持45分钟。”
但希尔同时也提到,想要成为极地海洋摄影师的一员,仅靠天赋是不够的。“摄影师的能力很重要。作为团队一员,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对团队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经常会外出两到三个月进行拍摄。”
为了适应复杂、险恶的海洋环境,潜水员在海底深处每一次拍摄探索的推进都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艰辛。“起初,我在水中待一个小时就要上来泡热水浴,因为会全身结冰,并且无法重新恢复体温。但经过一千、两千甚至更多次冰海潜水后,我现在甚至能在水底待上五六个小时。”希尔说。
在希尔拍摄的作品中,有一段关于水母的动态影像。那是一种巨型水母,触手伸缩,身体晶莹剔透、色泽柔和。镜头里的水母,一举一动清晰可见,硕大的身体在水中漂移,带动周围深蓝色的海水剧烈涌动。这一段视频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摄影师要在光线不足的幽暗海下拍出这样的效果绝非易事。“光线是水下拍摄最难的问题之一。”希尔说,“随着4K技术的应用,我们对光线的需求也逐渐减少,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极地海洋拍摄无限的可能。同时,运用大型摄影机器也有利于海洋拍摄,因为它对光线的需求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海水本身就如同滤镜,因此摄影师不能带太多人造光源到海底,否则会影响到海底动物。” 为了拍出精彩绝伦的画面,极地海洋摄影师不仅需要熟练运用光线,还要注意许多问题。比如,怎样保证摄像机在极寒冷环境下正常运行;如何拍摄北极熊、海象等较凶猛的动物;如何利用科技进步提高摄影质量从而精确展示动物的体貌等。
同时,摄影师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拍摄设备。“不能使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差太大,我们可以将摄像机长时间放在低温环境中拍摄,但如果突然提高摄像机周围温度,电池消耗的速度极快;球型摄像机只有大约五六秒的时间来抓拍画面,但比较适合用来近距离拍摄北极熊这类具有极强攻击性的动物;大型摄影器材在海底拍摄的画面质量会更好一些……”希尔对不同拍摄器材的使用技巧给出建议。
此外,极地海洋摄影师还需要潜水服、绳索、用来携带氧气的空气循环装置等设备。这种循环装置使摄影师携带的氧气能够及时循环补充,以维持在水下工作5~6个小时。同时该装置能够消除摄影师在水底吐出的气泡,以避免一些动物产生恐惧,从而保证近距离拍摄的可行性。
但是,对于一名极地海洋摄影师而言,丰富广博的生物知识、积极充分的团队合作和良好的心态同样至关重要。一位优秀的极地海洋摄影师不仅要知道何时按下快门,还必须了解如何找到以及吸引拍摄对象,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捕捉动物的动作。“我们会寻找一些最佳方式,去接近这些动物。比如说,在拍摄白鲸时,我会在身上系一些白色布条,来吸引这些鲸鱼的注意;再比如说,我在北极地区工作期间,需要寻找冰面之间的裂缝。因为独角鲸、海象等很多海洋动物会到这种地方浮出水面呼吸。对我来说,这是进行拍摄的最佳地点。”希尔说。
为了充分了解海洋动物,和科学家的合作必不可少。“我会和很多科学家、生物学家交流。现在的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许多知识。如果我在拍摄前有任何疑问,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答疑惑,从而获取拍摄前必要的知识储备。”
“要从事极地海洋摄影,一定要有巨大的热情和忍耐力。”目前,全球从事极地海洋摄影的人非常少。很多年轻的摄影师更愿意去热带地区进行拍摄,却无法坚持在寒冷的极地地区从事海洋摄影工作。极地海洋摄影师后继乏人,而杰出的极地海洋摄影师却在慢慢变老,对此希尔颇为担忧。
极地生态保护,势在必行
每当谈到极地世界,希尔总会笑容满面、语气活泼地讲述那些海洋“朋友”。他说有种雄性海豹为了求偶,长着气球一样的红鼻子;海豹宝宝的睫毛如同双目含泪,是为了对抗风沙和严寒;当两只企鹅一起在海边漫步,便会开始一场无休无止的“攀谈”……希尔喜爱企鹅,因为他认为它们总在不停地说话。
在海底拍摄近30年,希尔见证海洋魅力的同时,也目睹了这片“蓝色领土”的恶化。日益加剧的环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产生严重影响。“两极地区是全球变暖过程中反映最显著的两个区域,一旦冰面融化,两极地区的温度就会升高得越来越快。”
在格陵兰北部的一片区域,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每年会有一到两座冰山倒入海中,给极地动物的生存带来很大影响。许多母企鹅要到更远的海域进行觅食,倒下的冰山封锁住返回的路线,母企鹅无法原路返回,数以万计的企鹅宝宝便会因此而饿死。
“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的浓度也会被稀释。温度变暖导致不同海域之间的温差越来越小,因此洋流走向也愈发不固定,物种就会因为这种温度变化而集体迁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物种就会消失。”
希尔切身感受到海洋生态对动物生活习性、迁徙方式和数量结构造成的变化。“大约10年前,我们还可以非常细致地拟定拍摄计划。比如,要想拍摄北极鲸、独角鲸或者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我们可根据它们历来的活动轨迹详细列出它们出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可现在,它们的行动飘忽不定,我们必须寻求当地合作者的帮助,才能了解动物行踪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新进展。”
截至目前,人类已探索的海底世界只有约5%。作为国际海洋动物类纪录片拍摄者、全球最杰出的极地海洋摄影师之一,希尔与迪士尼影业、Imax3D电影公司、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日本东京电视台(TV Tokyo)、探险者频道、大卫·铃木基金会、国家地理频道以及库斯托协会等众多专业机构合作摄制了150多部优秀海洋生态纪录片。希尔说,他希望能够通过影像唤起人们对海洋生态变化的关注。
3月20日,受到北京高校摄影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摄影传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华仁教育机构的共同邀请,希尔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镜头下的神秘海洋生物与自然”专题摄影讲座与海洋生态摄影作品赏析研讨交流活动。希尔结合海洋摄影和海洋生态保护及发展与大家分享他的观点,用投影演示了他拍摄的部分海洋摄影作品和海洋科学纪录片,并与现场高校师生和摄影团体影友进行互动交流,对青年学生向往科学探索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我在中国度过了不同寻常的几天。在我讲述气候变化问题时,你们担忧的面孔和中肯而机智的提问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问题,正要靠你们年轻一代作为中坚力量去发现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当转化为我们每个人自身的问题,我们不应只责怪那些企业机构。相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在每天的生活中能够做些什么,应当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让我们的星球保持健康。而那些工厂则应当自我协调,来满足每个公民的诉求。”
深蓝色的海,白色的极地冰山,可爱的企鹅……希尔为我们展现的是绝美的海洋风光,传递的却是珍贵的生态情怀。今年57岁的希尔深爱着极地海洋世界,不止于好奇,更多的是守护和探秘人类共同家园—海洋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