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体系从无到有吗,创作生产机制从单一到多元,期间的产业大事,折射出电影体制生态,创作主旨,文化形态等多方面的演变,见证了中国电影与时代的共振。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由突飞猛进走入提质增效的稳健发展阶段,从市场不断扩大的电影大国,向有文化内涵的电影强国迈进,中国电影人开拓与尝试的脚步仍未停下。
国务院批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该文件的实施迅速恢复了此前遭到破坏的电影发行放映网,解禁大量影片,亦调整了电影设置机构,一些省市投资建立制片厂。
北京电影学院重新面向社会招生,“第五代”导演开始电影学习。
广电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1995年1月超各制片厂可向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发行自己的影片,改革向纵深迈进。
广电部批准中影公司每年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海外影片。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在全国六大城市上映。
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拉开了中国电影股份制、集团化、产业化改革序摹。
广电部发布《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产影片由中影公司统销统购改为自主发行,32家省区市级电影发行公司获得发行权,电影市场化改革拉开序幕。
电影的票价体制在经历了35年一贯制(始终维持在20世纪50年代的0.20~0.35元人民币左右)之后,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出现初步松劫。
广电部《关于试符“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的通知》出台。国有省级以上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市级电影单位、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均可向电影局申请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电影向海外电影尤其是好菜坞电影敞开了批量性引进的大门每年引进中国的海外分账片数量将从10部增至20部。好莱坞大片给中国电影人和观众带来刺激,激发了中国本土电影的“求生潜能”。
广电总局与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这一文件的颁发,为实行院线制提供了理论导向和政策支持。
《中国电影管理条例》开始实行。
电影院线制改革全面启动.打破7过去电影发行网络的行政区划管理模式,重建放映市场。为鼓励影院建设,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引发资本涌入放映市场。终端市场的杠杆撬动资本后,中国放映市场规模和体量持续扩大,成为产业中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板块。
张艺谋执导的《英雄》上映,开本土商业大片之先河。
《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电影局允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与外国片商自主洽谈,推荐引进10部左右买断形式的“非美”影片,并允许民营发行公司协助推广,参与影片发行。
华谊、博纳等民营电影公司迅速成长起来,电影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
《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正式签署,进一步促进了港台电影人进军内地以及两岸三地台拍电影的发展。
万达集团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中国资本开始向国外电影市场进军。
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多家电影及文化传播公司共同发起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正式起航,探索国内分线发行模式。
电影票房增速出现放缓趋势。暑期档巢房出现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这一年的长春电影节上,中国电影人达成“长春共识”: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
电影产业促进法于3月1日正式实施。
《战狼2》于基期档上映,在同期上映的多部好莱坞大片的压制下仍取得佳绩,最终取得弱亿元总票房。此片同《湄公河行动》一样.反映出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的自觉,将主流价值观与工业化制作相协调,为今后的主旋律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投资布局开始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县级城市的影院建设成为投资者的新目标。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影视制作被列为重点发震产业,并提出文化发展要坚持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以及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正式签署,引发台拍电影风潮,香港影人纷纷北上谋求新发展。
《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开始施行。
在發行环节,民营资本逐步进入发行领域并成为中坚力量,多元化的发行格局开始建立。
继2010年宣告迈入百亿元年票房时代之后,中国电影市场连续五年保持超过30%的增长。《捉妖记》《港囧》《寻龙诀》《夏洛特烦恼》等国产影片票房丰收,中国内地市场总票房再破记录,达到440.69亿元.较2014年的296亿元有48.13%的大幅上涨。
移动互联网开始深度影响电影消费,在线票务平台崛起,票补模式培育在线票务平台用户的同时,手机在线选座购票也成为中国观众的全新电影消费习惯。
在“互联网 ”的政策引导下,电影投资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新风口,互联网产业与电影产业拜始深度融台,消费格局日趋多元。
体现“新主流电影”特征的“标杆影片”《红海行动》《无问西东》等获得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国产商业电影在同外国电影的竞争中仍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暑期挡全国电影票房为173.99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的163亿增长6.74%。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表现突出,电影市场在稳健的增长中,星现出整体繁荣、参差多态、健康可持续的新生态。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由突飞猛进走入提质增效的稳健发展阶段,从市场不断扩大的电影大国,向有文化内涵的电影强国迈进,中国电影人开拓与尝试的脚步仍未停下。
1978
国务院批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该文件的实施迅速恢复了此前遭到破坏的电影发行放映网,解禁大量影片,亦调整了电影设置机构,一些省市投资建立制片厂。
北京电影学院重新面向社会招生,“第五代”导演开始电影学习。
1994
广电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1995年1月超各制片厂可向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发行自己的影片,改革向纵深迈进。
广电部批准中影公司每年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海外影片。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在全国六大城市上映。
2000
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拉开了中国电影股份制、集团化、产业化改革序摹。
1993
广电部发布《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产影片由中影公司统销统购改为自主发行,32家省区市级电影发行公司获得发行权,电影市场化改革拉开序幕。
1985
电影的票价体制在经历了35年一贯制(始终维持在20世纪50年代的0.20~0.35元人民币左右)之后,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出现初步松劫。
1997
广电部《关于试符“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的通知》出台。国有省级以上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市级电影单位、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均可向电影局申请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
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电影向海外电影尤其是好菜坞电影敞开了批量性引进的大门每年引进中国的海外分账片数量将从10部增至20部。好莱坞大片给中国电影人和观众带来刺激,激发了中国本土电影的“求生潜能”。
广电总局与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这一文件的颁发,为实行院线制提供了理论导向和政策支持。
2002
《中国电影管理条例》开始实行。
电影院线制改革全面启动.打破7过去电影发行网络的行政区划管理模式,重建放映市场。为鼓励影院建设,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引发资本涌入放映市场。终端市场的杠杆撬动资本后,中国放映市场规模和体量持续扩大,成为产业中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板块。
张艺谋执导的《英雄》上映,开本土商业大片之先河。
2004
《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电影局允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与外国片商自主洽谈,推荐引进10部左右买断形式的“非美”影片,并允许民营发行公司协助推广,参与影片发行。
华谊、博纳等民营电影公司迅速成长起来,电影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
2010
《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正式签署,进一步促进了港台电影人进军内地以及两岸三地台拍电影的发展。
2016
万达集团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中国资本开始向国外电影市场进军。
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多家电影及文化传播公司共同发起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正式起航,探索国内分线发行模式。
电影票房增速出现放缓趋势。暑期档巢房出现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这一年的长春电影节上,中国电影人达成“长春共识”: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
2017
电影产业促进法于3月1日正式实施。
《战狼2》于基期档上映,在同期上映的多部好莱坞大片的压制下仍取得佳绩,最终取得弱亿元总票房。此片同《湄公河行动》一样.反映出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的自觉,将主流价值观与工业化制作相协调,为今后的主旋律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2012
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投资布局开始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县级城市的影院建设成为投资者的新目标。
2009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影视制作被列为重点发震产业,并提出文化发展要坚持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以及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
2003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正式签署,引发台拍电影风潮,香港影人纷纷北上谋求新发展。
《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开始施行。
在發行环节,民营资本逐步进入发行领域并成为中坚力量,多元化的发行格局开始建立。
2015
继2010年宣告迈入百亿元年票房时代之后,中国电影市场连续五年保持超过30%的增长。《捉妖记》《港囧》《寻龙诀》《夏洛特烦恼》等国产影片票房丰收,中国内地市场总票房再破记录,达到440.69亿元.较2014年的296亿元有48.13%的大幅上涨。
移动互联网开始深度影响电影消费,在线票务平台崛起,票补模式培育在线票务平台用户的同时,手机在线选座购票也成为中国观众的全新电影消费习惯。
在“互联网 ”的政策引导下,电影投资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新风口,互联网产业与电影产业拜始深度融台,消费格局日趋多元。
2018
体现“新主流电影”特征的“标杆影片”《红海行动》《无问西东》等获得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国产商业电影在同外国电影的竞争中仍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暑期挡全国电影票房为173.99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的163亿增长6.74%。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表现突出,电影市场在稳健的增长中,星现出整体繁荣、参差多态、健康可持续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