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病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5月18日是“血管健康日”。之所以设立这个特别的健康日,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元凶”之一。
5月10日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高血压患者数量一路走高
《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总死亡人数仍在快速上升。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患病率持续增加,遏制心血管病增长态势的任务仍很艰巨。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算,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估计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即每天9 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
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和大气污染,仍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因素。
《报告》指出,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 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一路走高,农村与城市的患病率差距日益缩小。
另据估算,全国约有2.7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人群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56%,冠心病危险增加44%,总的心血管病危险增加52%。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万余名7~17岁汉族学龄儿童血压,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16.1%,女生12.9%),且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
王增武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心血管病防控从娃娃抓起非常必要。“儿童高血压与肥胖、血糖和脂代谢异常、出生体重、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环境、盐敏感、睡眠等因素有关”。
大气污染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吸烟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报告》指出,仅针对上海的一项调查数据就显示:上海城区40~74岁居民中23.9%的男性死亡和2.4%的女性死亡由吸烟造成。
此外,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对心血管的威胁也不可忽视。全国调查显示,男性45~59岁和60岁以上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
而另一项对104家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综合达标率只有5.6%。
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报告》首次关注了大气污染问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颗粒物(PM)大气污染是心血管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其中PM2.5被认为关联更为密切。北京市2010年~2012年日平均PM2.5浓度为96.2μg/m3,该浓度每增加10μg/m3,当日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增加0.27%。《报告》称,65岁以上老年人群对PM2.5更为敏感。
北京安贞医院王薇教授表示,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已明确将大气污染列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她指出,大气污染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改善环境,需要强有力的国家行动,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做好健康规划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霖院士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面对异常严峻的心血管病发病形势,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和社区人群防治是关键。
近年来,虽然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大大超标,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维生素C摄入不足。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袁志敏,已做了30多年的社区基层医生,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预防心血管病,最基本的是要做到经常关注血压变化。
袁志敏介绍,若出现高血压就必须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唐春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防止心血管疾病,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降低高血压、降低高血糖、降低高血脂水平”。
唐春平说,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和心脏病的突然发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要做到定期监测血压。
接受本刊采访的医生们建议,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同时也需做好二级预防,即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防止疾病的复发。
除此以外,每个人都要有着眼于70岁、80岁、90岁的健康规划,而且必须从现在做起、从饮食起居的点滴做起、从年轻时做起。
中国营养学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5月18日是“血管健康日”。之所以设立这个特别的健康日,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元凶”之一。
5月10日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高血压患者数量一路走高
《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总死亡人数仍在快速上升。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患病率持续增加,遏制心血管病增长态势的任务仍很艰巨。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算,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估计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即每天9 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
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和大气污染,仍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因素。
《报告》指出,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 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一路走高,农村与城市的患病率差距日益缩小。
另据估算,全国约有2.7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人群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56%,冠心病危险增加44%,总的心血管病危险增加52%。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万余名7~17岁汉族学龄儿童血压,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16.1%,女生12.9%),且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
王增武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心血管病防控从娃娃抓起非常必要。“儿童高血压与肥胖、血糖和脂代谢异常、出生体重、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环境、盐敏感、睡眠等因素有关”。
大气污染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吸烟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报告》指出,仅针对上海的一项调查数据就显示:上海城区40~74岁居民中23.9%的男性死亡和2.4%的女性死亡由吸烟造成。
此外,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对心血管的威胁也不可忽视。全国调查显示,男性45~59岁和60岁以上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
而另一项对104家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综合达标率只有5.6%。
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报告》首次关注了大气污染问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颗粒物(PM)大气污染是心血管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其中PM2.5被认为关联更为密切。北京市2010年~2012年日平均PM2.5浓度为96.2μg/m3,该浓度每增加10μg/m3,当日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增加0.27%。《报告》称,65岁以上老年人群对PM2.5更为敏感。
北京安贞医院王薇教授表示,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已明确将大气污染列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她指出,大气污染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改善环境,需要强有力的国家行动,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做好健康规划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霖院士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面对异常严峻的心血管病发病形势,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和社区人群防治是关键。
近年来,虽然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大大超标,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维生素C摄入不足。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袁志敏,已做了30多年的社区基层医生,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预防心血管病,最基本的是要做到经常关注血压变化。
袁志敏介绍,若出现高血压就必须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唐春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防止心血管疾病,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降低高血压、降低高血糖、降低高血脂水平”。
唐春平说,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和心脏病的突然发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要做到定期监测血压。
接受本刊采访的医生们建议,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同时也需做好二级预防,即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防止疾病的复发。
除此以外,每个人都要有着眼于70岁、80岁、90岁的健康规划,而且必须从现在做起、从饮食起居的点滴做起、从年轻时做起。
中国营养学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