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感教育于美术教学中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末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美育也被推上了新的历史地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即是,情感在美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美育能陶冶人的情感,改造人的世界观,使人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能够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也就是说艺术教育首先是对人的一种情感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美术中的情感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一、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传达情感的工具。他说,作者体验过感情传染给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但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决不能脱离思想和理智,只有将三者合而为一,艺术作品才真正具有感人的魅力。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更能体现情感特色。
  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虽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物体,但它并不局限于物体的外在感觉,它和艺术家内心情感相互碰撞后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成为艺术家心中创造的物象,它包含着某种超越物象的东西,而非观者眼中的个别具体的物体了。如果一味地钻进了作品形体的牛角尖,专门去研究“像”与“不像”,“真”与“不真”,把艺术家创作的形体当作现实生活中的摹本,把“画”当成了照片,就降低了作品的内在情感,降低了作品中蕴含的真正的美感!
  二、美术基础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欠缺
  在近些年的美术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作品中真正感人的东西越来越少,国画这样,油画也如此。这无疑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带给学生思维方面的某种欠缺,同时也显示出学生自身修养和情感创造力的贫乏。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的作用往往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教他们透视法则,颜色搭配、布局、构图等等的诀窍,让他们学会画得不走形、不走样,让他们照着石膏像、水果等静物的样子正确地画下来。如此一来,学生创作的作品只是一种材料技法的展示,一种小工匠的转移摹写,观者所看到的也只是画得很细的标签艺术。这无疑是美术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情感训练的结果。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能够打动人的。”我国东晋时期的顾恺之也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他们都强调了画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通过形象所表达的不仅是视觉所直接看到的事物的外貌或外形,更包含视觉无法看到,但可以用心感觉到的,领会到的内容和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对物象进行再加工,而不是机械的模仿,一味的求“真”、求“像”。
  三、美术教师的职责
  爱因斯坦认为,发展独立思考的判断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升华。知识只有运用才能转化为才能。
  首先,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向学生提供独立发展自身心智源泉所需要的训练。艺术作品的智力追求在于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知识经验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感觉到世界万物只有很少的几个基本形状。
  其次,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即训练学生的眼睛,用眼睛去发现、观察那些未被人发现的自然,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美,从而训练字的情感。素质教育要求,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重点应该是创造意识的启迪,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友善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引导学生抒发他们内在审美情感,从而创作出“唯一”的作品。能突显个性,彰显特色的作品。
  第三、对技巧和事实的传授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阶段。绘画不是奴隶般的复制,实实在在的知识需要用相当的敏感来介绍,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阶段,把技术的诀窍硬塞给他们。教师要掌握学生的需要,从实践要求中自然而产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艺术创作中要培养学生自发的创造力而取代机械的训练。通过美术教育,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传授适龄、适材的知识技能,从而培养出有特色的学生,画出有特色的作品。
  总之,出色的教师不仅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倾囊相授,而是凭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去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通过美术教育去努力触及学生的心智和情绪,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发展色彩、形式和线条意识及情趣,帮助他们成为具有批评趣味的个体,从而大胆表现物理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独特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01-09
其他文献
摘 要: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考察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联系实际”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拓展深化”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积极探索”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法宝;“立意创新”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归宿。  关键词:联系; 拓展;探索; 创新   Revi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hould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进步。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的观念、素质、角色、行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又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呢?这将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角色 
期刊
摘 要:好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从切合实际出发,提出外语教学的指导理论,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关键词:教学; 方法; 改革; 互动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vestigation  Zhang Fang  Abstract: good teaching methods is the key to success, we proceed f
期刊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它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使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指导,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能力  O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究事物规律的一种动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就能在行为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给人一种向往及无限的兴趣。美术兴趣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而且,对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但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任务,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提问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讨论释疑,引导学生步入创新殿堂。详细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分析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圆满完成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生表现自我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阵地,而和谐的课堂才能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提供一个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平台。和谐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和谐;课堂  How to build a harmonious classroom  Deng li-na  Abstract: classroom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to reali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师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并没有改变多少。究其原因,既有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甚至背离了阅读的本质,也有对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理解肤浅,缺乏扎实有效的措施。观念决定出路,阅读教学要摆脱令人尴尬的现状,我认为应该走出七大误区。  关键词:阅读教学理念;七大误区;语文阅读  Come o
期刊
摘 要:在简要说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院就业指导的现状,并从更新就业指导观念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四个大的方面对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就业观念;就业工作体系  College graduates to discuss our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Current Situation   and
期刊
摘 要:作者的素材来自于生活。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东西可写,原因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不善于捕捉、学习、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借鉴获得素材,勤抄笔录,这是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作文; 素材; 观察; 积累; 借鉴  Also talk the material of composition  Hou Ming-qiang,Zhen Ling-E  Abstract: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