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的素材来自于生活。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东西可写,原因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不善于捕捉、学习、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借鉴获得素材,勤抄笔录,这是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作文; 素材; 观察; 积累; 借鉴
Also talk the material of composition
Hou Ming-qiang,Zhen Ling-E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e material comes from life. When students are writing things can not write, why is not life itself, but are not good at capturing, learning and accumulated.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hrough observation, accumulation, access to reference material, Qin copy transcripts, this essay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raining.
Key words: Writing; material; observation on the accumulation of reference
每当学生习作时,常会如此抱怨:又是作文,哎!不知写什么好。客观地说,学生接触生活面窄,但就因此无习作的素材了吗?我们认为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悉心感悟生活,俯拾皆文章。
首先,素材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一提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往往就会想到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这是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其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金钥匙。
一是要教学生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条理。或者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逐步地、一处一处地、一样一样地细心观察,还要注意到观察时的方位、角度和先后顺序;否则,就会影响观察的效果,不利于写作。如有一次,我们让学生观察学校的球场,然后写一篇《我们的运动场》。由于一部分学生在观察时炫于事物的新奇,听凭主观的兴趣,这里没看完,就忙着看那里,结果走马观花,只知道个大概,写起文章来依然是内容空洞、干瘪的。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事物应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发掘深刻的内涵。鲁迅先生说过:“留心各种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不写。”又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因为世间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些事物的意义,正是从联系中才显示出来,为此,我们要引导中学生观察生活时力求全面细致,否则认识容易偏激。如有一次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教师授意把奖旗挂在后墙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件事写一篇短文。当时有许多同学认为奖旗应挂在前面墙上,可以天天见到它,引以自豪;而另有一部分同学则建议挂在后墙上,理由是,成绩属于过去,希望在于未来。这部分同学正是从比较中觉察到了奖旗挂在后墙与挂在前墙的不同意义。他们由奖旗而联想到了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来之不易的,但一味沉醉在成绩中将会使自己裹足不前,因此得出“让前墙空着,激励自己勇于进取,永不满足”的主旨,这恰恰是老师的良苦用心。
其次,素材来自生活知识的积累。丰厚的生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像蜜蜂采花,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发,博览方可约取。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万卷书的积累,怎有“神来”之笔?蒲松龄如果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听别人讲故事而“搜奇索异”,哪来《聊斋志异》这部“孤愤”的奇书?对于中学生来说,虽不要求写出传世的文学佳作,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恐怕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积累,其要求就是多多益善,“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既要占有正面材料,又要占有反面材料。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建立起两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前者包括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归纳整理,也包括对自己所见、所闻、所忆社会现实中的生活素材的归纳整理,后者可以是报纸上的时事新闻,也可以是书籍上的奇闻趣事。
要引导学生不但善于撷取现实生活中闪光的金子,还要善于捡拾海滩上朴实无华的贝壳。如茅盾把毕生积蓄的几十万稿费献给中国的文学事业,居里夫人经过几千次试验,终于从沥青中提炼出了“镭”……诸如此类闪光的珍珠固然要采撷,就连你小时候与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玩游戏等只鳞片爪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可贵的。鲁迅的很多小说和散文就是以他少年时代的所见所闻为题材,才塑造出“闰土”、“长妈妈”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这就告诉我们,要熟悉自己的环境,熟悉周围的人物,除了用心去记,还要勤于动手去写,如写“观察日记”,记“素材笔记”,做“读书摘要”,设“资料摘抄”,贴“报刊剪辑”等。
再次,素材来自于他人作品的借鉴。这里所说的“借鉴”,是指吸收人家作品中有用的素材为我所用。这样,从书籍、报刊、影视中摄取知识、信息、经验,就成了获取素材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巴尔扎克说他彻夜写作,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图书馆里。福楼拜为了写《布法与白居谢》,参考了一千五百多册书,其中包括化学、医学、农学等书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就是继承了以往历史的优秀理论成果,批判了一切不合理的因素,这也是一种借鉴。
借鉴的范围很广。对于中学生来说,首先要善于从课本中获取原料,利用好教科书,尽可能把课文中的知识学扎实,变成自己写作的素材。
再者,要善于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冰心说她11岁就通读了《三国志》、《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等数十部小说,才有后来的创作生涯。巴金说他的“启蒙老师”是《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佳作。两位老作家的成功秘诀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重要。
还有,我们要善于从影视作品中汲取精华。目前,电视已遍及千家万户,许多条件好的学校,已在教室里配置了电视机,并规定每晚收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这对中学生无疑多了一扇拓宽视野的窗口,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好事。
总之,素材来自生活。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东西可写,原因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不善于捕捉、学习、积累。因此,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借鉴获得素材,做到勤抄笔录,并且首脑并用,应是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01-07
关键词:作文; 素材; 观察; 积累; 借鉴
Also talk the material of composition
Hou Ming-qiang,Zhen Ling-E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e material comes from life. When students are writing things can not write, why is not life itself, but are not good at capturing, learning and accumulated.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hrough observation, accumulation, access to reference material, Qin copy transcripts, this essay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raining.
Key words: Writing; material; observation on the accumulation of reference
每当学生习作时,常会如此抱怨:又是作文,哎!不知写什么好。客观地说,学生接触生活面窄,但就因此无习作的素材了吗?我们认为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悉心感悟生活,俯拾皆文章。
首先,素材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一提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往往就会想到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这是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其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金钥匙。
一是要教学生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条理。或者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逐步地、一处一处地、一样一样地细心观察,还要注意到观察时的方位、角度和先后顺序;否则,就会影响观察的效果,不利于写作。如有一次,我们让学生观察学校的球场,然后写一篇《我们的运动场》。由于一部分学生在观察时炫于事物的新奇,听凭主观的兴趣,这里没看完,就忙着看那里,结果走马观花,只知道个大概,写起文章来依然是内容空洞、干瘪的。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事物应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发掘深刻的内涵。鲁迅先生说过:“留心各种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不写。”又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因为世间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些事物的意义,正是从联系中才显示出来,为此,我们要引导中学生观察生活时力求全面细致,否则认识容易偏激。如有一次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教师授意把奖旗挂在后墙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件事写一篇短文。当时有许多同学认为奖旗应挂在前面墙上,可以天天见到它,引以自豪;而另有一部分同学则建议挂在后墙上,理由是,成绩属于过去,希望在于未来。这部分同学正是从比较中觉察到了奖旗挂在后墙与挂在前墙的不同意义。他们由奖旗而联想到了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来之不易的,但一味沉醉在成绩中将会使自己裹足不前,因此得出“让前墙空着,激励自己勇于进取,永不满足”的主旨,这恰恰是老师的良苦用心。
其次,素材来自生活知识的积累。丰厚的生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像蜜蜂采花,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发,博览方可约取。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万卷书的积累,怎有“神来”之笔?蒲松龄如果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听别人讲故事而“搜奇索异”,哪来《聊斋志异》这部“孤愤”的奇书?对于中学生来说,虽不要求写出传世的文学佳作,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恐怕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积累,其要求就是多多益善,“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既要占有正面材料,又要占有反面材料。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建立起两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前者包括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归纳整理,也包括对自己所见、所闻、所忆社会现实中的生活素材的归纳整理,后者可以是报纸上的时事新闻,也可以是书籍上的奇闻趣事。
要引导学生不但善于撷取现实生活中闪光的金子,还要善于捡拾海滩上朴实无华的贝壳。如茅盾把毕生积蓄的几十万稿费献给中国的文学事业,居里夫人经过几千次试验,终于从沥青中提炼出了“镭”……诸如此类闪光的珍珠固然要采撷,就连你小时候与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玩游戏等只鳞片爪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可贵的。鲁迅的很多小说和散文就是以他少年时代的所见所闻为题材,才塑造出“闰土”、“长妈妈”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这就告诉我们,要熟悉自己的环境,熟悉周围的人物,除了用心去记,还要勤于动手去写,如写“观察日记”,记“素材笔记”,做“读书摘要”,设“资料摘抄”,贴“报刊剪辑”等。
再次,素材来自于他人作品的借鉴。这里所说的“借鉴”,是指吸收人家作品中有用的素材为我所用。这样,从书籍、报刊、影视中摄取知识、信息、经验,就成了获取素材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巴尔扎克说他彻夜写作,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图书馆里。福楼拜为了写《布法与白居谢》,参考了一千五百多册书,其中包括化学、医学、农学等书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就是继承了以往历史的优秀理论成果,批判了一切不合理的因素,这也是一种借鉴。
借鉴的范围很广。对于中学生来说,首先要善于从课本中获取原料,利用好教科书,尽可能把课文中的知识学扎实,变成自己写作的素材。
再者,要善于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冰心说她11岁就通读了《三国志》、《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等数十部小说,才有后来的创作生涯。巴金说他的“启蒙老师”是《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佳作。两位老作家的成功秘诀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重要。
还有,我们要善于从影视作品中汲取精华。目前,电视已遍及千家万户,许多条件好的学校,已在教室里配置了电视机,并规定每晚收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这对中学生无疑多了一扇拓宽视野的窗口,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好事。
总之,素材来自生活。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东西可写,原因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不善于捕捉、学习、积累。因此,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借鉴获得素材,做到勤抄笔录,并且首脑并用,应是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