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走进聋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帮助聋生发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逐渐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从而提高聋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聋生,聋校数学,生活化教学。
目前从聋校数学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不在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聋生生活实际结合的越来越密切,课堂教学的方式已不在是一种单一的形式。过去那种不爱学数学公式死记硬背,学了数学公式不会应用,聋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造成聋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聋生的智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针对过去数学课堂上存在的数学问题,我尝试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教学情景要生活化
现代的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美丽的画面,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是每节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古人把新课开头比作“戏头”,即开头要像演皮影戏那样吸引观看者。我在教学里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导语,采取有趣、形象多样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就沉浸在趣味和喜悦之中,这样大大调动了聋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我们提倡“从问题的教学情景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和研究问题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问题意识。例如,我在教学聋校第十三册教材分数乘以整数时,有这样的一个例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我们的互联网,出示各种蛋糕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样式多,而且图案也很漂亮,在课堂上把例题与现实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也激起聋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一边出示课件,一边讲解,学生很轻松理解,并解答了问题。枯燥的数学问题由于与实际结合起来了,我们的数学变得有意思了,聋生对数学感兴趣了。另外,在数学课堂上,很轻松地对聋生进行了思想方面的教育。这节课结束后,学生表示,从现在开始,积攒自己的零花钱,等到自己的亲人过生日时,给他们买个生日蛋糕,和自己的亲人一起感受同吃生日蛋糕的喜悦。“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调节了聋生的学习数学的心态,聋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跃跃欲试,急于探索。让聋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聋生知道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數学充满趣味,浩瀚的宇宙空间,处处都有数学,我们人类离不开数学。
二. 教学过程要生活化
为了在内容上不过于拘泥于课本,在《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如何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以再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发现生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使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所谓“教学有法,过程无定法,贵在得法”,若对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不够周密,则可能导致情境教学“偶尔”走样。情境教学中的一景一物一活动,只有经过教师的认真思考和细致准备,才会创设出适宜的情境和高效的课堂,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例如我们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三册,在第一章里,教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我与聋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开设美术课,学生对图画纸很熟悉。我从超市买来了几大张图画纸,我让学生把纸裁成五开、七开、八开、九开,这样,四张大纸就分别被裁成了五张、七张、八张、九张的小图画纸。通过学生动手,让学生明白了裁成五开的分数单位就五分之一,裁成七开的分数单位是七分之一,裁成八开的纸的分数单位是八分之一,裁成九开的分数单位是九分之一。在学生明确了分数单位的基础上,分别让他们拿出三个五分之一,七个八分之一,四个七分之一和五个九分之一。学生在拿的过程中,动作不但快,而且准确。然后分别对照所拿的纸,说出它们的分数是多少,学生说的都非常的准确。教材通过我的从新编排,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我们的数学不在是枯燥无味的数学了,学生通过动手,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随后讲例题,由于有前面动手、动脑思维的过程,学生做例题的能力也就不费力了,他们不但能动手积极地做,而且还能正确地回答了问题。
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要经历一段有感知到理解再到掌握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制作、模仿生活情景等实践活动,都可以帮助他们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桥梁,同时,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在学生学习完了元、角、分后,我把学生带出课堂,到校外的超市购物,我给每人发2元钱,学生拿着手里的2元钱,购买各种商品,在付款时出现了有的同学没有计算好自己的商品,使购买的商品超出2元钱了,回头还得从新购买。通过这些现实的、实践性的活动,加深了聋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聋生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在活动中既培养了聋生的创新意识也提高了聋生的实践能力,使聋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聋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的好,在课堂教学中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数学内容的生活化,能使聋生对数学产生真切的认同感,从而对数学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内心喜欢数学。因此,教师要把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的数学,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有价值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例如,我在教立方米时,找出8名学生,给每名学生一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米尺,围成一个1米的正方体,从而让学生明白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体会到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让学生钻进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自感受一下1立方米空间的大小,当聋生一个一个都钻进去的时候,才真正知道1立方米的空间这么大,能挤进这么多同学。这样的教学,给聋生的是既轻松又开心,所学的数学数学知识理解的好,又记的牢。
四.教学策略要生活化
我学习了《聋校数学新课标》,数学教学应该是,从聋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师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的方向,教学策略要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有生机,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操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让学生真正体验用手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用手能拉得动,易变性,说明它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用手拉不动,说明它具有稳定性。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这一策略,学生掌握住了三角形的性质。这种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聋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教学体现应用要生活化
聋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有意识的使学生养成日常生活“数学化”的好习惯。首先,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完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到室外量一量领操台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其次,教师应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实物,如食堂用的圆缸,测量必要的数据,为了测量出圆缸的直径,让学生动脑,怎样才能测出标准的直径?然后算一算它的周长、面积。应用上贴近生活,使数学展示无限的魅力和价值,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聋生学习数学,鼓励聋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聋生会运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达到聋生学好数学的目的。
关键词:聋生,聋校数学,生活化教学。
目前从聋校数学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不在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聋生生活实际结合的越来越密切,课堂教学的方式已不在是一种单一的形式。过去那种不爱学数学公式死记硬背,学了数学公式不会应用,聋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造成聋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聋生的智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针对过去数学课堂上存在的数学问题,我尝试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教学情景要生活化
现代的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美丽的画面,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是每节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古人把新课开头比作“戏头”,即开头要像演皮影戏那样吸引观看者。我在教学里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导语,采取有趣、形象多样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就沉浸在趣味和喜悦之中,这样大大调动了聋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我们提倡“从问题的教学情景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和研究问题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问题意识。例如,我在教学聋校第十三册教材分数乘以整数时,有这样的一个例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我们的互联网,出示各种蛋糕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样式多,而且图案也很漂亮,在课堂上把例题与现实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也激起聋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一边出示课件,一边讲解,学生很轻松理解,并解答了问题。枯燥的数学问题由于与实际结合起来了,我们的数学变得有意思了,聋生对数学感兴趣了。另外,在数学课堂上,很轻松地对聋生进行了思想方面的教育。这节课结束后,学生表示,从现在开始,积攒自己的零花钱,等到自己的亲人过生日时,给他们买个生日蛋糕,和自己的亲人一起感受同吃生日蛋糕的喜悦。“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调节了聋生的学习数学的心态,聋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跃跃欲试,急于探索。让聋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聋生知道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數学充满趣味,浩瀚的宇宙空间,处处都有数学,我们人类离不开数学。
二. 教学过程要生活化
为了在内容上不过于拘泥于课本,在《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如何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以再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发现生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使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所谓“教学有法,过程无定法,贵在得法”,若对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不够周密,则可能导致情境教学“偶尔”走样。情境教学中的一景一物一活动,只有经过教师的认真思考和细致准备,才会创设出适宜的情境和高效的课堂,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例如我们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三册,在第一章里,教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我与聋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开设美术课,学生对图画纸很熟悉。我从超市买来了几大张图画纸,我让学生把纸裁成五开、七开、八开、九开,这样,四张大纸就分别被裁成了五张、七张、八张、九张的小图画纸。通过学生动手,让学生明白了裁成五开的分数单位就五分之一,裁成七开的分数单位是七分之一,裁成八开的纸的分数单位是八分之一,裁成九开的分数单位是九分之一。在学生明确了分数单位的基础上,分别让他们拿出三个五分之一,七个八分之一,四个七分之一和五个九分之一。学生在拿的过程中,动作不但快,而且准确。然后分别对照所拿的纸,说出它们的分数是多少,学生说的都非常的准确。教材通过我的从新编排,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我们的数学不在是枯燥无味的数学了,学生通过动手,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随后讲例题,由于有前面动手、动脑思维的过程,学生做例题的能力也就不费力了,他们不但能动手积极地做,而且还能正确地回答了问题。
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要经历一段有感知到理解再到掌握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制作、模仿生活情景等实践活动,都可以帮助他们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桥梁,同时,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在学生学习完了元、角、分后,我把学生带出课堂,到校外的超市购物,我给每人发2元钱,学生拿着手里的2元钱,购买各种商品,在付款时出现了有的同学没有计算好自己的商品,使购买的商品超出2元钱了,回头还得从新购买。通过这些现实的、实践性的活动,加深了聋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聋生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在活动中既培养了聋生的创新意识也提高了聋生的实践能力,使聋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聋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的好,在课堂教学中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数学内容的生活化,能使聋生对数学产生真切的认同感,从而对数学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内心喜欢数学。因此,教师要把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的数学,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有价值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例如,我在教立方米时,找出8名学生,给每名学生一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米尺,围成一个1米的正方体,从而让学生明白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体会到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让学生钻进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自感受一下1立方米空间的大小,当聋生一个一个都钻进去的时候,才真正知道1立方米的空间这么大,能挤进这么多同学。这样的教学,给聋生的是既轻松又开心,所学的数学数学知识理解的好,又记的牢。
四.教学策略要生活化
我学习了《聋校数学新课标》,数学教学应该是,从聋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师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的方向,教学策略要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有生机,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操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让学生真正体验用手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用手能拉得动,易变性,说明它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用手拉不动,说明它具有稳定性。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这一策略,学生掌握住了三角形的性质。这种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聋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教学体现应用要生活化
聋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有意识的使学生养成日常生活“数学化”的好习惯。首先,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完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到室外量一量领操台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其次,教师应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实物,如食堂用的圆缸,测量必要的数据,为了测量出圆缸的直径,让学生动脑,怎样才能测出标准的直径?然后算一算它的周长、面积。应用上贴近生活,使数学展示无限的魅力和价值,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聋生学习数学,鼓励聋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聋生会运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达到聋生学好数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