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这对来自广东的司徒兄弟,各自在绘画和雕塑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作为中国第二代雕塑家,弟弟司徒杰走上艺术道路完全受大哥司徒乔的影响,而司徒乔更是中国绘画界最低调的大师。兄弟俩已经先后故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两个并置的展览,重现他们的一生。
司徒乔的经历颇为传奇,他热爱艺术自学成才,用一生来追寻艺术的真谛,他的足迹遍布包括欧洲、美国、东南亚在内的世界各地,也是在20世纪第一位去新疆写生的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油画、色粉画、竹笔画等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弟弟司徒杰是中国第二代雕塑家,在美院学习执教了四十余年,为中央美术学院奉献了一生。筹备时间达两年之久的展览,全面立体地呈现出两位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与情感世界。这并不是回顾展,而是一个走心、有故事、可以让观众走进美术馆流连忘返的展览。
司徒乔:含泪画下去
1926年,刚刚从燕京大学神学院毕业的司徒乔,选择了绘画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那时候,他这样写道:“含泪画下去啊,蠢人!在艺术的牢狱里度过你的一生。”
24岁的司徒乔除了信念和选择一无所有,甚至完全没有绘画的科班学历。但他一头扎进了尘世里,他画北京的黄埃和穷人,画南洋的流霞和彩羽;他画抗日救亡的《放下你的鞭子》,画受灾五省的义民和父女;他到新疆“猎画”,也为新文化出版物设计书衣。
就在这一年,司徒乔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鲁迅买下了其中的两幅作品,《五个警察一个〇》和《馒头店门前》。他还赞扬司徒乔是一位“抱有明丽之心的作者”,说他“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他自己的毅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为人和天然的苦斗的古战场所惊,而自己也参加了战斗。”
鲁迅的话,似乎牵引着司徒乔,让他觉醒到一个人应该有所担当。在创作中,鲁迅的文学思想与司徒乔的艺术理想不谋而合。他曾经这样写道:“我要永远在穷困中拒绝一切利诱,我要随时随地跑进别人的呼吸里,共分他们的气息;或是醉饱了,和他们,或代他们高唱或低唱一些自然要唱的什么。”
司徒乔深入到百姓的市井生活中,用最真实的笔触画出人生,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受到疾病困扰。1946年,他深入五省灾区,三个月画出写生长卷《义民图》。完成不久就咳血不止被送进医院,他的妻子冯伊湄用这样的诗句形容这次创作:“哀黎涕泪英雄血,洒作千山红杜鹃。”
司徒乔还一直为鲁迅创办的文艺刊物《莽原》画封面和插图,当时的进步文人都对他的画作赞赏有加。周作人说:“一个胡同的老乞丐,在他的皱纹和须发里真仿佛藏着五千年的专制的历史。”沈从文说:“在全是凭小聪明与好运气的小鬼社会中,司徒君,独自走在自己的那条寂寞的路。”郭沫若则说:“八九年来在灾难当中,不曾把这暂难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我对着司徒先生的成就倒是引起了深刻的反省和内疚。”
在艺术世界里,司徒乔似乎忘记了自己虚弱的身体,但健康状况终究击垮了他。1958年,司徒乔旧病复发,在香山的画室里溘然长逝。过早离世的司徒乔,既未赶上艺术界的春天,又没能在学院里有所建树,似乎渐渐地就被人们甚至学界所遗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四处借来司徒乔几乎全部的重要作品,包括现藏于鲁迅博物馆、当年鲁迅买下的《五个警察一个〇》,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放下你的鞭子》、现藏于新疆美术馆的《新疆猎画记》系列,还有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几经周折重现于世的《义民图》,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司徒乔个展。同时,展览引用了大量艺术评论,以及他妻子冯伊湄的记录,全面展现了他辉煌却又短暂的一生。
司徒杰:凝铸的温度
司徒杰是司徒乔的五弟,两人相差十八岁。尽管是在大哥的影响下司徒杰才走上了艺术道路,但显然他与司徒乔的经历完全不同。司徒杰17岁考入北平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一直工作到2004年底他去世的半年前。这样投入的精神,显然也是大哥司徒乔的深刻影响。在中央美术学院学成之后,司徒杰一边自己创作,一边在学院任教长达四十年。
在司徒杰的创作中,以20世纪50年代的《白求恩像》最为著名。同时,司徒杰还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早期会议,参与了清华大学中国第一个大型《毛主席像》的创作,在那个纪念碑时代,司徒杰可谓是硕果累累。特别是传播最广的《白求恩像》,为了这件大型作品,司徒杰曾经创作过一系列白求恩像的小样,都被认为刚劲、简朴、完整、单纯。李可染曾经评价说:“我们中国人既不完全抽象,也不完全具象,而是追求‘意向’。这一系列精彩的头像真是‘意向’方式的可贵体现。”
在李可染所说的这种“意向”中,司徒杰做了更深刻的探索。西方雕塑的引入,似乎使得中国传统雕刻的气脉中断了,司徒杰试图在这中间寻求一种平衡。50年代,司徒杰开启了西方雕塑向民间、向传统学习的道路。为此,他南下广东等地搜集了大量木雕,将自己向民间学习的心得融于创作之中,提出了“意象雕塑”的创作路线。
他收藏的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雕刻艺术流派之一。潮州木雕将雕刻与绘画、上漆、贴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尤其以饱满反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的金漆木雕而著称。多层镂空的通雕技法,使得作品达到了四面通透、层层深入和内外呼应的效果。这些中国传统雕刻的高超技法,都给司徒杰以深深的震撼。
于是,他选取了一些民族题材,以西方雕塑与中国雕刻技法相融合的“意象雕塑”手法,创作了《门神之一》《门神之二》《蓉蓉》等作品。这些作品显然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的写意相融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语言。
从1902年司徒乔出生,到2005年司徒杰逝世,司徒兄弟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国艺术史的一个世纪。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次的两个展览中,能看到大量司徒兄弟的经典作品。无论在绘画还是在雕塑领域,这对兄弟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并影响着后来的创作者。
司徒乔的经历颇为传奇,他热爱艺术自学成才,用一生来追寻艺术的真谛,他的足迹遍布包括欧洲、美国、东南亚在内的世界各地,也是在20世纪第一位去新疆写生的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油画、色粉画、竹笔画等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弟弟司徒杰是中国第二代雕塑家,在美院学习执教了四十余年,为中央美术学院奉献了一生。筹备时间达两年之久的展览,全面立体地呈现出两位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与情感世界。这并不是回顾展,而是一个走心、有故事、可以让观众走进美术馆流连忘返的展览。
司徒乔:含泪画下去
1926年,刚刚从燕京大学神学院毕业的司徒乔,选择了绘画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那时候,他这样写道:“含泪画下去啊,蠢人!在艺术的牢狱里度过你的一生。”
24岁的司徒乔除了信念和选择一无所有,甚至完全没有绘画的科班学历。但他一头扎进了尘世里,他画北京的黄埃和穷人,画南洋的流霞和彩羽;他画抗日救亡的《放下你的鞭子》,画受灾五省的义民和父女;他到新疆“猎画”,也为新文化出版物设计书衣。
就在这一年,司徒乔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鲁迅买下了其中的两幅作品,《五个警察一个〇》和《馒头店门前》。他还赞扬司徒乔是一位“抱有明丽之心的作者”,说他“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他自己的毅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为人和天然的苦斗的古战场所惊,而自己也参加了战斗。”
鲁迅的话,似乎牵引着司徒乔,让他觉醒到一个人应该有所担当。在创作中,鲁迅的文学思想与司徒乔的艺术理想不谋而合。他曾经这样写道:“我要永远在穷困中拒绝一切利诱,我要随时随地跑进别人的呼吸里,共分他们的气息;或是醉饱了,和他们,或代他们高唱或低唱一些自然要唱的什么。”
司徒乔深入到百姓的市井生活中,用最真实的笔触画出人生,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受到疾病困扰。1946年,他深入五省灾区,三个月画出写生长卷《义民图》。完成不久就咳血不止被送进医院,他的妻子冯伊湄用这样的诗句形容这次创作:“哀黎涕泪英雄血,洒作千山红杜鹃。”
司徒乔还一直为鲁迅创办的文艺刊物《莽原》画封面和插图,当时的进步文人都对他的画作赞赏有加。周作人说:“一个胡同的老乞丐,在他的皱纹和须发里真仿佛藏着五千年的专制的历史。”沈从文说:“在全是凭小聪明与好运气的小鬼社会中,司徒君,独自走在自己的那条寂寞的路。”郭沫若则说:“八九年来在灾难当中,不曾把这暂难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我对着司徒先生的成就倒是引起了深刻的反省和内疚。”
在艺术世界里,司徒乔似乎忘记了自己虚弱的身体,但健康状况终究击垮了他。1958年,司徒乔旧病复发,在香山的画室里溘然长逝。过早离世的司徒乔,既未赶上艺术界的春天,又没能在学院里有所建树,似乎渐渐地就被人们甚至学界所遗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四处借来司徒乔几乎全部的重要作品,包括现藏于鲁迅博物馆、当年鲁迅买下的《五个警察一个〇》,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放下你的鞭子》、现藏于新疆美术馆的《新疆猎画记》系列,还有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几经周折重现于世的《义民图》,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司徒乔个展。同时,展览引用了大量艺术评论,以及他妻子冯伊湄的记录,全面展现了他辉煌却又短暂的一生。
司徒杰:凝铸的温度
司徒杰是司徒乔的五弟,两人相差十八岁。尽管是在大哥的影响下司徒杰才走上了艺术道路,但显然他与司徒乔的经历完全不同。司徒杰17岁考入北平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一直工作到2004年底他去世的半年前。这样投入的精神,显然也是大哥司徒乔的深刻影响。在中央美术学院学成之后,司徒杰一边自己创作,一边在学院任教长达四十年。
在司徒杰的创作中,以20世纪50年代的《白求恩像》最为著名。同时,司徒杰还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早期会议,参与了清华大学中国第一个大型《毛主席像》的创作,在那个纪念碑时代,司徒杰可谓是硕果累累。特别是传播最广的《白求恩像》,为了这件大型作品,司徒杰曾经创作过一系列白求恩像的小样,都被认为刚劲、简朴、完整、单纯。李可染曾经评价说:“我们中国人既不完全抽象,也不完全具象,而是追求‘意向’。这一系列精彩的头像真是‘意向’方式的可贵体现。”
在李可染所说的这种“意向”中,司徒杰做了更深刻的探索。西方雕塑的引入,似乎使得中国传统雕刻的气脉中断了,司徒杰试图在这中间寻求一种平衡。50年代,司徒杰开启了西方雕塑向民间、向传统学习的道路。为此,他南下广东等地搜集了大量木雕,将自己向民间学习的心得融于创作之中,提出了“意象雕塑”的创作路线。
他收藏的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雕刻艺术流派之一。潮州木雕将雕刻与绘画、上漆、贴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尤其以饱满反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的金漆木雕而著称。多层镂空的通雕技法,使得作品达到了四面通透、层层深入和内外呼应的效果。这些中国传统雕刻的高超技法,都给司徒杰以深深的震撼。
于是,他选取了一些民族题材,以西方雕塑与中国雕刻技法相融合的“意象雕塑”手法,创作了《门神之一》《门神之二》《蓉蓉》等作品。这些作品显然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的写意相融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语言。
从1902年司徒乔出生,到2005年司徒杰逝世,司徒兄弟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国艺术史的一个世纪。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次的两个展览中,能看到大量司徒兄弟的经典作品。无论在绘画还是在雕塑领域,这对兄弟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并影响着后来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