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非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21例MayoⅡA型及MayoⅢA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的手术资料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张力带固定12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非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技术简单、有效。
关键词:尺骨鹰嘴;解剖型钢板;克氏针张力带
尺骨鹰嘴紧贴皮下,解剖位置表浅,易受外力损伤,因此尺骨鹰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2%,损伤常累及关节面,为关节内骨折,治疗要求尽量解剖复位及最大限度恢复肘关节功能,因此大多数需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切开复位张力带或钢板内固定。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共收治MayoⅡA型及MayoⅢA型尺骨鹰嘴骨折21例,采用张力带及尺骨鹰嘴解剖钢板治疗,并获得随访,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入选病例21例,均为MayoⅡA型及MayoⅢA尺骨鹰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合并尺神经损伤等,损伤后行72小时内手术治疗,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进行功能评估。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4-67岁,平均年龄33.6岁。MayoⅡA型9例,MayoⅢA型12例,采用张力带固定12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9例。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行臂丛阻滞麻醉,常规使用气囊止血带,患肢屈肘置于胸前,取后正中入路,紧贴尺骨鹰嘴外侧缘,切口从平肱骨内外侧髁连线水平至骨折端远端3-5cm处。切开后清除骨折端血肿及嵌入的软组织,显露骨折端及关节面,逐渐伸直肘关节以减少肱三头肌腱对近端骨折片的牵拉,直视下点状复位钳复位。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者沿骨折近端中央平行钻入直径1.5mm克氏针两枚,克氏针针尖略朝向尺骨前侧,针尖应抵住尺骨前侧骨皮质或略微穿出前侧骨皮质,进针深度距骨折线至少5cm。于骨折线远端尺骨背侧3cm处钻一横孔,钢丝穿过骨孔,相互交叉,并绕过克氏针尾端后抽紧打结。为避免术后克氏针尾顶触肘后皮肤、刺激肱三头肌腱,可将肱三头肌腱纵形切开一小口,克氏针尾紧贴骨面折弯后嵌入鹰嘴,埋入肌腱深部;钢丝打结处应位于尺骨嵴内侧面,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顶触。行钢板内固定者点状复位钳维持骨折端位置,选择长度合适的重建钢板或解剖钢板,重建钢板需根据尺骨形态进行预弯塑性,远端置于尺骨嵴内侧,解剖钢板置于尺骨背侧即可,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透视下确定骨折复位良好,钢板位置理想,拧入螺钉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患肢屈肘90°位石膏托固定2周,術后3天起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2周后拆除石膏,逐步开始主动和被动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同时予吲哚美辛片25mg,一天2次口服,连续2周,预防肘关节骨化性肌炎。12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患者均于术后5-12个月拆除张力带,9例重建钢板内固定患者中8例于术后9-15个月拆除内固定,1例未拆除内固定。
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7个月,术后复查X线提示骨折均愈合。张力带固定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肘后不适感,复查X线未见克氏针退出,取出张力带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于肘后形成假滑囊;解剖钢板固定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尺神经功能受损,予口服维生素B1及甲钴胺2月后症状消失,余未见明显并发症。同时对2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使用Mayo肘关节表现评分进行客观功能评定,如下表:
3.讨论
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相关节,为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提供解剖学基础,治疗不当常可导致肘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的严重并发症,影响肘关节活动。其治疗目的有①早期切开解剖复位,恢复关节平整;②坚强内固定;③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良好肘关节功能;④减少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对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
张力带固定的选择:采用张力带固定的基本条件是:内固定物能承受张力,骨质能承受压力,对侧有完整的皮质支撑[2]。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手术过程中不需剥离骨膜,操作简单,损伤小,可将骨折处的张力或拉力转化为促进骨折端愈合的压应力,恢复肘关节稳定性,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保持肘关节力量,促进功能恢复。有学者报道[1]采用张力带技术治疗时斜行或粉碎性等不稳定型尺骨鹰嘴骨折时,在肘关节屈曲活动时,骨折端可能向压力大的一侧或粉碎侧产生滑动或倾斜,容易发生骨折移位,影响手术效果。我们采用两枚克氏针双皮质法张力带固定,进针方向尽量垂直骨折线,选用足够强度克氏针,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效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本组7例MayoⅢA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总体优良率85.7%。但随着肘关节活动的增加,克氏针尾可能发生松动并顶触肘后皮肤,引起患者不适,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肘后不适感,但复查均未发生退钉。我们认为:采用双侧皮质法固定,克氏针尾折弯嵌入鹰嘴,埋入于肱三头肌腱深面可有效防止退钉。
解剖钢板固定的选择:解剖钢板根据尺骨近端解剖结构设计,固定时能很好的包容鹰嘴部骨质,近端膨大处并列的多孔设计可提供更多持钉点,置于背侧后也可产生一定的张力带效应,对尺骨远端横向加压固定,对尺骨近端轴向加压固定,使坚强固定和弹性固定相结合,增加抗旋转、张力、拉力等作用。有报道称解剖钢板近端可能会干扰肱三头肌腱尺骨止点部,产生不适感。本组解剖钢板固定患者未发生肘部不适,总体优良率88.9%。
我们经认为张力带和解剖钢板在治疗简单尺骨鹰嘴骨折时,均可获得满意疗效。Flinterman[2]等回顾性研究41例横行非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后10年的患者,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DASH评分评估术后疗效,所有患者均能重返术前工作岗位,约87%患者临床疗效优良,证明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疗效可靠。Luigi Tarallo[3]对比了33例张力带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及45例锁定钢板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3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DASH评分评估术后疗效,最终发现钢板固定和张力带均能有效治疗MayoⅡA和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以上结果均支持本组研究结论。但考虑到内固定物价格、手术时间等因素,我们认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简单的尺骨鹰嘴骨折仍是一项可靠且行之有效的技术。
关键词:尺骨鹰嘴;解剖型钢板;克氏针张力带
尺骨鹰嘴紧贴皮下,解剖位置表浅,易受外力损伤,因此尺骨鹰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2%,损伤常累及关节面,为关节内骨折,治疗要求尽量解剖复位及最大限度恢复肘关节功能,因此大多数需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切开复位张力带或钢板内固定。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共收治MayoⅡA型及MayoⅢA型尺骨鹰嘴骨折21例,采用张力带及尺骨鹰嘴解剖钢板治疗,并获得随访,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入选病例21例,均为MayoⅡA型及MayoⅢA尺骨鹰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合并尺神经损伤等,损伤后行72小时内手术治疗,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进行功能评估。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4-67岁,平均年龄33.6岁。MayoⅡA型9例,MayoⅢA型12例,采用张力带固定12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9例。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行臂丛阻滞麻醉,常规使用气囊止血带,患肢屈肘置于胸前,取后正中入路,紧贴尺骨鹰嘴外侧缘,切口从平肱骨内外侧髁连线水平至骨折端远端3-5cm处。切开后清除骨折端血肿及嵌入的软组织,显露骨折端及关节面,逐渐伸直肘关节以减少肱三头肌腱对近端骨折片的牵拉,直视下点状复位钳复位。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者沿骨折近端中央平行钻入直径1.5mm克氏针两枚,克氏针针尖略朝向尺骨前侧,针尖应抵住尺骨前侧骨皮质或略微穿出前侧骨皮质,进针深度距骨折线至少5cm。于骨折线远端尺骨背侧3cm处钻一横孔,钢丝穿过骨孔,相互交叉,并绕过克氏针尾端后抽紧打结。为避免术后克氏针尾顶触肘后皮肤、刺激肱三头肌腱,可将肱三头肌腱纵形切开一小口,克氏针尾紧贴骨面折弯后嵌入鹰嘴,埋入肌腱深部;钢丝打结处应位于尺骨嵴内侧面,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顶触。行钢板内固定者点状复位钳维持骨折端位置,选择长度合适的重建钢板或解剖钢板,重建钢板需根据尺骨形态进行预弯塑性,远端置于尺骨嵴内侧,解剖钢板置于尺骨背侧即可,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透视下确定骨折复位良好,钢板位置理想,拧入螺钉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患肢屈肘90°位石膏托固定2周,術后3天起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2周后拆除石膏,逐步开始主动和被动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同时予吲哚美辛片25mg,一天2次口服,连续2周,预防肘关节骨化性肌炎。12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患者均于术后5-12个月拆除张力带,9例重建钢板内固定患者中8例于术后9-15个月拆除内固定,1例未拆除内固定。
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7个月,术后复查X线提示骨折均愈合。张力带固定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肘后不适感,复查X线未见克氏针退出,取出张力带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于肘后形成假滑囊;解剖钢板固定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尺神经功能受损,予口服维生素B1及甲钴胺2月后症状消失,余未见明显并发症。同时对2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使用Mayo肘关节表现评分进行客观功能评定,如下表:
3.讨论
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相关节,为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提供解剖学基础,治疗不当常可导致肘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的严重并发症,影响肘关节活动。其治疗目的有①早期切开解剖复位,恢复关节平整;②坚强内固定;③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良好肘关节功能;④减少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对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
张力带固定的选择:采用张力带固定的基本条件是:内固定物能承受张力,骨质能承受压力,对侧有完整的皮质支撑[2]。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手术过程中不需剥离骨膜,操作简单,损伤小,可将骨折处的张力或拉力转化为促进骨折端愈合的压应力,恢复肘关节稳定性,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保持肘关节力量,促进功能恢复。有学者报道[1]采用张力带技术治疗时斜行或粉碎性等不稳定型尺骨鹰嘴骨折时,在肘关节屈曲活动时,骨折端可能向压力大的一侧或粉碎侧产生滑动或倾斜,容易发生骨折移位,影响手术效果。我们采用两枚克氏针双皮质法张力带固定,进针方向尽量垂直骨折线,选用足够强度克氏针,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效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本组7例MayoⅢA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总体优良率85.7%。但随着肘关节活动的增加,克氏针尾可能发生松动并顶触肘后皮肤,引起患者不适,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肘后不适感,但复查均未发生退钉。我们认为:采用双侧皮质法固定,克氏针尾折弯嵌入鹰嘴,埋入于肱三头肌腱深面可有效防止退钉。
解剖钢板固定的选择:解剖钢板根据尺骨近端解剖结构设计,固定时能很好的包容鹰嘴部骨质,近端膨大处并列的多孔设计可提供更多持钉点,置于背侧后也可产生一定的张力带效应,对尺骨远端横向加压固定,对尺骨近端轴向加压固定,使坚强固定和弹性固定相结合,增加抗旋转、张力、拉力等作用。有报道称解剖钢板近端可能会干扰肱三头肌腱尺骨止点部,产生不适感。本组解剖钢板固定患者未发生肘部不适,总体优良率88.9%。
我们经认为张力带和解剖钢板在治疗简单尺骨鹰嘴骨折时,均可获得满意疗效。Flinterman[2]等回顾性研究41例横行非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后10年的患者,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DASH评分评估术后疗效,所有患者均能重返术前工作岗位,约87%患者临床疗效优良,证明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疗效可靠。Luigi Tarallo[3]对比了33例张力带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及45例锁定钢板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3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DASH评分评估术后疗效,最终发现钢板固定和张力带均能有效治疗MayoⅡA和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以上结果均支持本组研究结论。但考虑到内固定物价格、手术时间等因素,我们认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简单的尺骨鹰嘴骨折仍是一项可靠且行之有效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