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把一些植物比作道德高尚的人,比如梅兰竹菊是“四君子”,莲花是“花之君子”。为什么有这样的称谓呢?我们就以莲花为例,来看看植物是如何成为“君子”的吧。
诗词故事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从小就喜欢莲花。当他还是个小小少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投靠舅舅。舅舅郑向是宋朝大学士,他喜欢聪明仁孝的周敦颐,专门为他在池子里种了很多白莲。1063年,47岁的周敦颐在今天的江西赣州(宋朝称为虔州)做官,也在宅第之后的池塘中种植了很多莲花,经常去池边散步欣赏。有一次,他一边观赏莲花,一边想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由此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写了这样一篇短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清香传播,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还有谁和我一样?(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周敦颐这段话,隐含着对当时人只追求富贵,不追求高贵品性的批评。后来周敦颐被尊奉为理学家,是中国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莲花是“花之君子”一说,就这样被大家接受了。
写作启示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读过不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比如,借花生赞颂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的《落花生》;借白杨树赞颂边疆建设者的《白杨》;借梅花抒发爱国之情的《梅花魂》……
写好“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首先要“触物圆览”。意思是认真观察要写的事物,仔细研究它的特点。你看周敦颐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话就道出了莲花的特点,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其次是要“索物以托情”。使情附物,就是把自己心中的感情投射到这件物品上去,使这件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志向、情感相一致。
有感而发
不被夸赞的生命也很美
☆ 北京市史家小学六(13)班 刘清逸
“哇,好臭啊!”
“天啊,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东西!”
这是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跟着导游在苏门答腊岛,看到当地的泰坦魔芋花后,旅游团的人们发出的惊叹。
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泰坦魔芋花是世界上最大最臭的花,来自苏门答腊岛的雨林之中。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腐尸的气味,因此又得名“腐尸花”。花盛开后非常大,直径可达1.8米。因为它臭,所以一提到腐尸花,人们就捂着鼻子用各种难听的词语来形容它。
听讲解员阿姨介绍,泰坦魔芋花在热带雨林里盛开,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为雨林的昆虫提供栖息之地。它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可溶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治疗肠道疾病。
泰坦魔芋花静静地开放在这雨林里,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价值。它从不抱怨上天给自己安排了这样的命运,从不在乎人们对自己的嘲笑,即使得不到人们的赞许,它依然绽放出自己的生命之花。它不需要改变自己,它存在于这世界上就一定有它的价值。
想到这里,我转过身,放下紧捏鼻子的手,认真地看着被世人讨厌的泰坦魔芋花,我忽然发现,它其实很美。
佳作点评
刘清逸同学的这篇小短文,就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
当我初看她写泰坦魔芋花时,吓了一跳——这样一种散发着异味、并不讨人喜欢的花有什么值得写的呢?读完她的文章,我才明白了,她想表达的是:一个人只要能做有益的事情,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不要介意别人的冷漠与不理解。即使是泰坦魔芋花,也可以盡情地绽放。
你看,她把泰坦魔芋花的特点与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很值得我们学习。
佳句锦囊
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xùn)人。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食不留滓。甘逾萍实,冷亚冰壶。可以熏神,可以芼(mào)鲜,可以渍蜜。毡乡之果,宁有此邪?
——[南朝梁]刘峻《送橘启》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诗词故事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从小就喜欢莲花。当他还是个小小少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投靠舅舅。舅舅郑向是宋朝大学士,他喜欢聪明仁孝的周敦颐,专门为他在池子里种了很多白莲。1063年,47岁的周敦颐在今天的江西赣州(宋朝称为虔州)做官,也在宅第之后的池塘中种植了很多莲花,经常去池边散步欣赏。有一次,他一边观赏莲花,一边想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由此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写了这样一篇短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清香传播,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还有谁和我一样?(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周敦颐这段话,隐含着对当时人只追求富贵,不追求高贵品性的批评。后来周敦颐被尊奉为理学家,是中国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莲花是“花之君子”一说,就这样被大家接受了。
写作启示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读过不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比如,借花生赞颂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的《落花生》;借白杨树赞颂边疆建设者的《白杨》;借梅花抒发爱国之情的《梅花魂》……
写好“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首先要“触物圆览”。意思是认真观察要写的事物,仔细研究它的特点。你看周敦颐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话就道出了莲花的特点,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其次是要“索物以托情”。使情附物,就是把自己心中的感情投射到这件物品上去,使这件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志向、情感相一致。
有感而发
不被夸赞的生命也很美
☆ 北京市史家小学六(13)班 刘清逸
“哇,好臭啊!”
“天啊,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东西!”
这是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跟着导游在苏门答腊岛,看到当地的泰坦魔芋花后,旅游团的人们发出的惊叹。
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泰坦魔芋花是世界上最大最臭的花,来自苏门答腊岛的雨林之中。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腐尸的气味,因此又得名“腐尸花”。花盛开后非常大,直径可达1.8米。因为它臭,所以一提到腐尸花,人们就捂着鼻子用各种难听的词语来形容它。
听讲解员阿姨介绍,泰坦魔芋花在热带雨林里盛开,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为雨林的昆虫提供栖息之地。它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可溶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治疗肠道疾病。
泰坦魔芋花静静地开放在这雨林里,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价值。它从不抱怨上天给自己安排了这样的命运,从不在乎人们对自己的嘲笑,即使得不到人们的赞许,它依然绽放出自己的生命之花。它不需要改变自己,它存在于这世界上就一定有它的价值。
想到这里,我转过身,放下紧捏鼻子的手,认真地看着被世人讨厌的泰坦魔芋花,我忽然发现,它其实很美。
佳作点评
刘清逸同学的这篇小短文,就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
当我初看她写泰坦魔芋花时,吓了一跳——这样一种散发着异味、并不讨人喜欢的花有什么值得写的呢?读完她的文章,我才明白了,她想表达的是:一个人只要能做有益的事情,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不要介意别人的冷漠与不理解。即使是泰坦魔芋花,也可以盡情地绽放。
你看,她把泰坦魔芋花的特点与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很值得我们学习。
佳句锦囊
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xùn)人。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食不留滓。甘逾萍实,冷亚冰壶。可以熏神,可以芼(mào)鲜,可以渍蜜。毡乡之果,宁有此邪?
——[南朝梁]刘峻《送橘启》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