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我们要上好体育课,除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熟悉教材外,还要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我从三方面阐述了我在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教学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以启迪。
【关键词】 体育教学;口头语;形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体育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我们要上好体育课,除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熟悉教材外,还要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技能、组织学生练习等都离不开讲解。教学生任何一个动作,除了形体示范,还要进行必要的讲解,才能使学生准确把握动作。
一、体育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艺术
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一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结构,灵活运用教法,合理安排课堂组织形式,但往往忽视语言艺术的运用,讲解不得要领,讲话平淡无味,以致影响了教学质量。语言艺术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样一堂课,有的教师讲得学生茅塞顿开,心悦诚服;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使学生糊里糊涂。实践证明,在体育这一较为特殊的教学科目中,不仅要求教师示范动作准确、优美,而且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教师语言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
1.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
体育教学是一门运动科学,科学的内容需要科学的语言去讲解,而语言的科学性,主要应体现在“具体、准确、全面”六个字上。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教分解动作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整套动作的完整性。
2.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感情色彩,富有启发和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容易引起人们大脑皮层的兴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学语言应有趣味性。教师把话讲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在跳高练习时用“身轻如燕”,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
学生在课堂中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感情色彩,才能对学生产生感染力。
3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
教学语言要有的放矢。对知识比较丰富,接受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要多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的教学语言,而对低年级学生则宜多使用朴实生动,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
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能一味训人,空洞说教。发现问题后,要抓住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亲切诚恳,语重心长。例如:对待完成练习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要温和,应积极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当发现动作错误,要提醒学生注意改正时,一定不能对学生冷嘲热讽,羞唇挖苦。
4.口头语言要和形体语言的结合
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它能使听者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的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和潇洒自如的形体语言,可以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三、体育教师要重视形体语言,努力感染学生
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体育课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的又一鲜明的区别。“身”教,重于“言”教,体育老师潇洒、漂亮、完美的示范动作和教学过程中乐观、自信、开朗的性格特点,以及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很多,主要是教师通过眼神、身体示范动作、面部表情、手势、步姿和服饰等来表现出教师的不同的情绪、意图和情感信息,从而创造出一种良好学习意境,激励学生学习。
1.教师要善于用眼睛来表达情感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及时通过目光接触,暗示学生,学生在练习技术动作时,教师辅以和蔼热情的笑脸,投以鼓励信赖的目光,能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印象距离,会使学生信心百倍。授课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在使用“眼神”时要合理调控眼的视角、视域和视线。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对我们讲”。同时要保持教师与队列之间的良好距离,应使每排或每列不同角度的学生都有同感:“老师在看着我”。教师上课时选择的视线应为短而软,可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诚意,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并对所授课程产生兴趣。
2.教师要注意示范动作的正确性
动作的示范在体育课堂中可用来加强言语的效果,一个恰到好处的动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在徒手操练习中,学生往往完成动作质量不高,教师可让学生停下来,恰如其分地模仿学生错误动作或采用适当夸张的手段,让示范起到一个“镜子”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继续练习。这样既可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又能使学生明确正确动作的要领和概念,同时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威信,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众所周知的,对体育教师说身教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潇洒的风度,良好的体魄,优美的示范动作,强烈的责任感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像舞台上的音乐指挥,也像决战在沙场的将军,要用手势、姿态、站位,面部表情等来调控教学,同时也用它来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因此,教师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教态修养,注重自己的仪表,举止姿态。教师的仪表是修养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引导和陶冶作用。体育教师的穿着打扮要美观大方,整洁卫生,在庄重中透露出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和时代气息,在整洁中显示出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在美观中显示出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真诚,在大方中透露出质朴和随和,让学生感到教师确实真淳可敬。而浓妆艳抹,不修边幅,衣服不洁或奇装怪服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也反映着教师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举止姿态要得体有度,要随着教学的进度,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手势或姿态,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都应事先设计好。教师的举止姿态还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这样更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练习的欲望,让他们进入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氛围之中。
4.手势的形体语言对体育体育的重要性
手势是语言的一种重要补充。它可充分地体现教师统帅全军的风度和气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上体育课的兴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比赛中抬头观察场上情况的能力,以及适应实战需求的能力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单手运球的同时观察教师的手势,随着教师的手势而左右移动运球。为了提高学生做动作的频率和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制止不良行为的延续,教师可以采用击掌来代替哨音和口令。这样恰当地运用手势,可以消除体育课上一味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自己单独练的乏味之感。运用手势还可消除因噪音影响语言效果的不良因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我从三方面阐述了我在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教学体会,希望给同仁们一点启迪。
【关键词】 体育教学;口头语;形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体育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我们要上好体育课,除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熟悉教材外,还要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技能、组织学生练习等都离不开讲解。教学生任何一个动作,除了形体示范,还要进行必要的讲解,才能使学生准确把握动作。
一、体育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艺术
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一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结构,灵活运用教法,合理安排课堂组织形式,但往往忽视语言艺术的运用,讲解不得要领,讲话平淡无味,以致影响了教学质量。语言艺术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样一堂课,有的教师讲得学生茅塞顿开,心悦诚服;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使学生糊里糊涂。实践证明,在体育这一较为特殊的教学科目中,不仅要求教师示范动作准确、优美,而且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教师语言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
1.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
体育教学是一门运动科学,科学的内容需要科学的语言去讲解,而语言的科学性,主要应体现在“具体、准确、全面”六个字上。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教分解动作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整套动作的完整性。
2.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感情色彩,富有启发和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容易引起人们大脑皮层的兴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学语言应有趣味性。教师把话讲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在跳高练习时用“身轻如燕”,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
学生在课堂中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感情色彩,才能对学生产生感染力。
3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
教学语言要有的放矢。对知识比较丰富,接受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要多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的教学语言,而对低年级学生则宜多使用朴实生动,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
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能一味训人,空洞说教。发现问题后,要抓住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亲切诚恳,语重心长。例如:对待完成练习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要温和,应积极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当发现动作错误,要提醒学生注意改正时,一定不能对学生冷嘲热讽,羞唇挖苦。
4.口头语言要和形体语言的结合
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它能使听者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的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和潇洒自如的形体语言,可以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三、体育教师要重视形体语言,努力感染学生
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体育课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的又一鲜明的区别。“身”教,重于“言”教,体育老师潇洒、漂亮、完美的示范动作和教学过程中乐观、自信、开朗的性格特点,以及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很多,主要是教师通过眼神、身体示范动作、面部表情、手势、步姿和服饰等来表现出教师的不同的情绪、意图和情感信息,从而创造出一种良好学习意境,激励学生学习。
1.教师要善于用眼睛来表达情感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及时通过目光接触,暗示学生,学生在练习技术动作时,教师辅以和蔼热情的笑脸,投以鼓励信赖的目光,能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印象距离,会使学生信心百倍。授课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在使用“眼神”时要合理调控眼的视角、视域和视线。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对我们讲”。同时要保持教师与队列之间的良好距离,应使每排或每列不同角度的学生都有同感:“老师在看着我”。教师上课时选择的视线应为短而软,可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诚意,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并对所授课程产生兴趣。
2.教师要注意示范动作的正确性
动作的示范在体育课堂中可用来加强言语的效果,一个恰到好处的动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在徒手操练习中,学生往往完成动作质量不高,教师可让学生停下来,恰如其分地模仿学生错误动作或采用适当夸张的手段,让示范起到一个“镜子”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继续练习。这样既可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又能使学生明确正确动作的要领和概念,同时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威信,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众所周知的,对体育教师说身教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潇洒的风度,良好的体魄,优美的示范动作,强烈的责任感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像舞台上的音乐指挥,也像决战在沙场的将军,要用手势、姿态、站位,面部表情等来调控教学,同时也用它来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因此,教师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教态修养,注重自己的仪表,举止姿态。教师的仪表是修养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引导和陶冶作用。体育教师的穿着打扮要美观大方,整洁卫生,在庄重中透露出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和时代气息,在整洁中显示出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在美观中显示出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真诚,在大方中透露出质朴和随和,让学生感到教师确实真淳可敬。而浓妆艳抹,不修边幅,衣服不洁或奇装怪服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也反映着教师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举止姿态要得体有度,要随着教学的进度,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手势或姿态,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都应事先设计好。教师的举止姿态还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这样更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练习的欲望,让他们进入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氛围之中。
4.手势的形体语言对体育体育的重要性
手势是语言的一种重要补充。它可充分地体现教师统帅全军的风度和气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上体育课的兴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比赛中抬头观察场上情况的能力,以及适应实战需求的能力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单手运球的同时观察教师的手势,随着教师的手势而左右移动运球。为了提高学生做动作的频率和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制止不良行为的延续,教师可以采用击掌来代替哨音和口令。这样恰当地运用手势,可以消除体育课上一味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自己单独练的乏味之感。运用手势还可消除因噪音影响语言效果的不良因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我从三方面阐述了我在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教学体会,希望给同仁们一点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