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职合作办学项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全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全英语教学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全英语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81-02
从本世纪初开始,基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和教学改革的目的,许多高校开始试点采用全英语教学模式对部分课程进行教学。[1]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未在高职教育领域普及,但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开始了这种尝试。
武汉科技大学从2008年起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开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作办学项目,笔者一直承担该项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英语教学工作。经过3年多的教学摸索,从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阐述并对如何解决提出一些自身的看法。
一、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不同
基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中外合作项目一般按照外方提供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甚至考卷都由外方管理和提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内外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存在较大的不同,以往国内教育中忽视的一些内容可能恰恰是国外课程的重点。例如:国外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关于计算机法律条文、计算机伦理道德及新兴产品等方面的内容,而国内同一课程教学对这些方面关注的很少。另一方面,计算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概念、新技术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的变化必然导致对某些内容的了解及熟悉程度不足,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2.教学方法的不熟悉
国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课堂授课加练习式上机实践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国外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很多情况下,教师需要使用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计算机组成章节的教学中,外方要求使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讨论和研究,不仅对计算机组成进行了解,还对硬件性能、周边产品、性价比等方面都有所涉猎。而教师则负责对学生的讨论、研究加以监督、引导和指正。学生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使教师必须对各种相关信息和研究方法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3.教师课堂语言表述的压力
虽然具备十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但笔者仍然觉得全英语教学中课堂语言表述上存在很大的压力。以往双语教学中遇到晦涩难懂的概念或表述还可以求助于中文,但全英语环境下,教师不得不避开一些自己不确定的单词或表述方式,极大地减少了教师即兴发挥的空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上学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爆发了中国软件业两大巨头腾讯和奇虎之间的“3Q大战”,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关于计算机伦理道德的案例,笔者也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用。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课前准备,在教学中很难用全英语向学生准确地表述观点,因而很可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4.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
计算机基础一般是高职一年级的必修课程,但是对于英语相对较弱的高职新生来说,全英语学习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成为影响全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2]
学生英语能力的不足将影响到教学的多个方面。首先,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教师发出教学指令后,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他们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交头接耳询问指令内容,使课堂纪律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在计算机上机实践环节显得尤为突出。其次,学生英语能力问题也会导致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的不足。当教师希望通过提问题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往往得不到积极地响应。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根本没搞懂问题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对自身英语能力缺乏自信,有了想法也不敢使用英文回答。同样,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能因为语言问题而不敢向老师求助。这些情况都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再次,学生英语能力问题使很多教学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突出表现在教材的使用上。全英语教学一般使用原版全英语教材。这类教材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学生对大篇幅英语阅读的不良习惯和缺乏耐心使课本成了华丽的摆设。例如:笔者上课使用的是美国出版的《了解计算机》(Understanding Computers)。从教师角度看,这是一本非常完美的初学者教材,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近400页的全英文书籍显然过于沉重了。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养成了遇到生单词就查词典以及轻易放弃的不良习惯,使学生难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5.复杂而严谨的考评体系
国外院校对学生的的考评方式多样,结构复杂,考评结果的构成部分多,甚至每个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细分来进行考评。全方位的考评体系使教师必须专注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上课情况。例如:笔者所讲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评体系有多个部分组成,除了期中、期末两次笔试外,还包括PBL学习、平时课堂小测试、上机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习题完成情况和平时出勤表现,甚至对PBL学习中每位学生在讨论、研究、演示、反馈等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参与程度都要通过打分进行考评。这样严谨复杂的考评体系给教师对课堂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高要求的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学离不开上机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设备也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国外教育的优势之一就是前沿性,尤其在计算机领域。当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在讲授基于传统菜单界面的办公软件Office 2003时,国外高校早就开始了基于功能区界面的Office 2007的教学。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对实践教学的配套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配套设备都达不到要求。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教材要求的软件环境是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用计算机的内存过小,达不到软件要求,因而不得不改用旧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对于全英语教学来说,师资培养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3]在高职层次的计算机教学领域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般高校采取的都是“引进来、走出去”的师资培养模式,即引入海外人才和教师出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这里笔者需要强调几点:一是师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是应该在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课堂组织、交流技巧、考评等多个方面进行巩固和加强,全面提升教师综合业务水平;二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渐进式”培养模式,即教师从听课到跟课,再到辅助教学,再到主讲部分章节,最后成为主讲教师的逐步培养模式,这样可以使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机会去发现和弥补自身不足;三是师资培养的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计算机或者英语专业教师,而应放宽视野,不仅能不拘一格地选拔和培养教师,还有可能让全英语教学辐射到其它专业和课程。
2.对教学进行“本土化”调整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外方基于质量考虑,往往对教学的诸多方面提出严格的硬性要求,形成了一个严谨的教学框架,这些要求无可厚非,但是笔者认为,在保持其核心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某些方面进行稍微的“本土化”调整。例如:上文提到的计算机法律条文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中外相关条文规定必然存在不同,教师应加以修改,以我国的法律为准。又如:PBL教学中,外方比较重视学生在演示阶段的表现,该阶段所占分值达到整个PBL学习的50%,但在实际教学中,中方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在这个阶段的表现都不是很好,不能正常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因此在征得外方同意后,笔者将其分值比重降低到30%,余下的20%改为创意性,以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更加富于创造性。
3.加强学生全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加强和改善学生全英语学习能力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设置入学门槛,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其次,是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全英语教学。再次,是严格把握教学质量,淘汰不合格学生。以笔者所任教的合作项目为例,项目在入学时要求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75分以上(满分150分),入学后专门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强化英语培训,强调学生的英语理解和交流能力,然后再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按培训成绩,利用业余时间对培训成绩差的学生再次培训。最后,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按学生各科成绩,将所获学分未达到应获学分30%的学生淘汰。
4.采用小班授课,加强课堂管理。
加强全英语教学的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笔者认为尽可能地采取小班教学是加强全英语课堂管理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小班教学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提升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度,以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
5.加大投入,提供适合的配套设备。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迅速,各种软硬件更新换代速度快,教学配套设备的投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既要保证教学设备符合要求,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投入的角度出发,笔者建议:第一,对设备硬软件方面的更新投入可采取分期分批的形式,以单一班级为单位按学年对软硬件进行“轮流”的更新换代。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班教学的正常开展,也能缓解财政方面的压力。第二,设备更新时,仅仅更新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关键部件,如:计算机的CPU、内存等,其它部件继续使用,节约教学投入。
参考文献
1 郭桂杭.商务管理全英教学模式之我见[J].国际经贸探索,2005(S1):54~57
2 张千帆.高校全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91~93
3 李 洁.中外合作办学的“全英语环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3~34
4 吕占峰、龙朝双.关于全英语化教学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178~179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全英语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81-02
从本世纪初开始,基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和教学改革的目的,许多高校开始试点采用全英语教学模式对部分课程进行教学。[1]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未在高职教育领域普及,但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开始了这种尝试。
武汉科技大学从2008年起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开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作办学项目,笔者一直承担该项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英语教学工作。经过3年多的教学摸索,从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阐述并对如何解决提出一些自身的看法。
一、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不同
基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中外合作项目一般按照外方提供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甚至考卷都由外方管理和提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内外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存在较大的不同,以往国内教育中忽视的一些内容可能恰恰是国外课程的重点。例如:国外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关于计算机法律条文、计算机伦理道德及新兴产品等方面的内容,而国内同一课程教学对这些方面关注的很少。另一方面,计算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概念、新技术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的变化必然导致对某些内容的了解及熟悉程度不足,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2.教学方法的不熟悉
国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课堂授课加练习式上机实践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国外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很多情况下,教师需要使用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计算机组成章节的教学中,外方要求使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讨论和研究,不仅对计算机组成进行了解,还对硬件性能、周边产品、性价比等方面都有所涉猎。而教师则负责对学生的讨论、研究加以监督、引导和指正。学生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使教师必须对各种相关信息和研究方法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3.教师课堂语言表述的压力
虽然具备十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但笔者仍然觉得全英语教学中课堂语言表述上存在很大的压力。以往双语教学中遇到晦涩难懂的概念或表述还可以求助于中文,但全英语环境下,教师不得不避开一些自己不确定的单词或表述方式,极大地减少了教师即兴发挥的空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上学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爆发了中国软件业两大巨头腾讯和奇虎之间的“3Q大战”,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关于计算机伦理道德的案例,笔者也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用。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课前准备,在教学中很难用全英语向学生准确地表述观点,因而很可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4.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
计算机基础一般是高职一年级的必修课程,但是对于英语相对较弱的高职新生来说,全英语学习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成为影响全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2]
学生英语能力的不足将影响到教学的多个方面。首先,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教师发出教学指令后,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他们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交头接耳询问指令内容,使课堂纪律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在计算机上机实践环节显得尤为突出。其次,学生英语能力问题也会导致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的不足。当教师希望通过提问题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往往得不到积极地响应。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根本没搞懂问题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对自身英语能力缺乏自信,有了想法也不敢使用英文回答。同样,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能因为语言问题而不敢向老师求助。这些情况都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再次,学生英语能力问题使很多教学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突出表现在教材的使用上。全英语教学一般使用原版全英语教材。这类教材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学生对大篇幅英语阅读的不良习惯和缺乏耐心使课本成了华丽的摆设。例如:笔者上课使用的是美国出版的《了解计算机》(Understanding Computers)。从教师角度看,这是一本非常完美的初学者教材,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近400页的全英文书籍显然过于沉重了。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养成了遇到生单词就查词典以及轻易放弃的不良习惯,使学生难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5.复杂而严谨的考评体系
国外院校对学生的的考评方式多样,结构复杂,考评结果的构成部分多,甚至每个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细分来进行考评。全方位的考评体系使教师必须专注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上课情况。例如:笔者所讲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评体系有多个部分组成,除了期中、期末两次笔试外,还包括PBL学习、平时课堂小测试、上机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习题完成情况和平时出勤表现,甚至对PBL学习中每位学生在讨论、研究、演示、反馈等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参与程度都要通过打分进行考评。这样严谨复杂的考评体系给教师对课堂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高要求的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学离不开上机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设备也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国外教育的优势之一就是前沿性,尤其在计算机领域。当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在讲授基于传统菜单界面的办公软件Office 2003时,国外高校早就开始了基于功能区界面的Office 2007的教学。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对实践教学的配套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配套设备都达不到要求。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教材要求的软件环境是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用计算机的内存过小,达不到软件要求,因而不得不改用旧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对于全英语教学来说,师资培养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3]在高职层次的计算机教学领域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般高校采取的都是“引进来、走出去”的师资培养模式,即引入海外人才和教师出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这里笔者需要强调几点:一是师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是应该在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课堂组织、交流技巧、考评等多个方面进行巩固和加强,全面提升教师综合业务水平;二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渐进式”培养模式,即教师从听课到跟课,再到辅助教学,再到主讲部分章节,最后成为主讲教师的逐步培养模式,这样可以使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机会去发现和弥补自身不足;三是师资培养的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计算机或者英语专业教师,而应放宽视野,不仅能不拘一格地选拔和培养教师,还有可能让全英语教学辐射到其它专业和课程。
2.对教学进行“本土化”调整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外方基于质量考虑,往往对教学的诸多方面提出严格的硬性要求,形成了一个严谨的教学框架,这些要求无可厚非,但是笔者认为,在保持其核心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某些方面进行稍微的“本土化”调整。例如:上文提到的计算机法律条文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中外相关条文规定必然存在不同,教师应加以修改,以我国的法律为准。又如:PBL教学中,外方比较重视学生在演示阶段的表现,该阶段所占分值达到整个PBL学习的50%,但在实际教学中,中方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在这个阶段的表现都不是很好,不能正常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因此在征得外方同意后,笔者将其分值比重降低到30%,余下的20%改为创意性,以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更加富于创造性。
3.加强学生全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加强和改善学生全英语学习能力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设置入学门槛,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其次,是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全英语教学。再次,是严格把握教学质量,淘汰不合格学生。以笔者所任教的合作项目为例,项目在入学时要求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75分以上(满分150分),入学后专门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强化英语培训,强调学生的英语理解和交流能力,然后再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按培训成绩,利用业余时间对培训成绩差的学生再次培训。最后,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按学生各科成绩,将所获学分未达到应获学分30%的学生淘汰。
4.采用小班授课,加强课堂管理。
加强全英语教学的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笔者认为尽可能地采取小班教学是加强全英语课堂管理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小班教学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提升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度,以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
5.加大投入,提供适合的配套设备。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迅速,各种软硬件更新换代速度快,教学配套设备的投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既要保证教学设备符合要求,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投入的角度出发,笔者建议:第一,对设备硬软件方面的更新投入可采取分期分批的形式,以单一班级为单位按学年对软硬件进行“轮流”的更新换代。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班教学的正常开展,也能缓解财政方面的压力。第二,设备更新时,仅仅更新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关键部件,如:计算机的CPU、内存等,其它部件继续使用,节约教学投入。
参考文献
1 郭桂杭.商务管理全英教学模式之我见[J].国际经贸探索,2005(S1):54~57
2 张千帆.高校全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91~93
3 李 洁.中外合作办学的“全英语环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3~34
4 吕占峰、龙朝双.关于全英语化教学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