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战漫谈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战争中,强调精确打击,使大量的高科技精确制导武器进入战场。但是人们却忘记了,步兵手中早就拥有“精确打击武器”——狙击枪。
  “狙击”一词最早出现于18世纪英属殖民地印度,英语为“TOSNIPE”。狙击手(Sniper)这个词源于1773年前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士兵的一种游戏,那里的士兵经常猎杀一种名叫沙锥鸟(Snipe)的敏捷的小鸟。由于这种鸟非常难于击中,因此长于此道的人被称为sniper。后来,sniper成为专业狙击手的正式称谓。19世纪中期英国最先开始使用狙击步枪,进入20世纪以后“狙击”一词才成为一般化名词。
  狙击作为正式战术被使用是在一战。当时初期的机动战未达到良好效果,双方进入堑壕战,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所以一段时间后,双方开始在部队中部署狙击手,采用对敌方堑壕内战斗人员进行狙击的战术。
  各国军队均编配狙击手。德军狙击手从双方堑壕之间的“无人地带”的炮弹坑狙击联军,有时为了掌握对方的供给线和机枪阵地等情况,采用长期潜伏的战术,时常达数月之久。并且德军的狙击手大多数以英军的将校军官为目标,因此,英军为了避免将校军官成为狙击目标,除了为将校配枪外,还将将校的骑马裤改为士兵裤,使其着装与士兵相似。
  一战后,各国军队缩小规模,改为平时编制,所以狙击战在一战后无重大发展。二战爆发后,狙击再次出现,狙击战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战中一般采用在隐蔽处“固定式”狙击的战术,二战时则采用变换场所的“机动式”狙击。狙击手单独行动潜入敌后方破坏敌方攻击线和通信线。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狙击手采用先让德军通过再从背后狙击的方法,让德军大为苦恼,德军在对付苏军的战斗中花费了许多时间和兵力,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狙击手的活动非常活跃,经常出现双方狙击手展开较量的场面。
  时至今日,世界上大规模战争中都有狙击手参加,局部冲突中也有狙击战,其战术虽没有大发展,但各国军队的狙击手比以往更训练有素,武器更精良。
  如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特种部队同他们的对手车臣武装一起上演了一出狙击与反狙击的好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狙击战在城市作战中的作用。
  在俄军攻击格罗滋尼时,车臣武装以分队形式,在城中与俄军进行城市游击战,其狙击手不仅对俄军人员造成威胁,且对俄军士兵的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压力。一位俄军内务部队军官声称:“我们的士兵能面对敌人的机枪扫射而冲锋,却常因为一颗不知从哪里来的子弹而不敢动半步。”部分俄军士兵说:“我们不会把头露在窗外,那些家伙(指狙击手)正瞄着我们”。
  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消灭车臣武装在城内的一个狙击组,俄军内务部队出动了一个连,前后用几天时间,并且交出多名俄军士兵的生命后才将其中的狙击手抓获。由此可见,在城市防御作战的机动力量中狙击部队不可或缺。
  一名狙击手,不亚于一支小型远程火力支援单位,而大口径(一般为12.7毫米口径)狙击枪的服役更能使得狙击手如虎添翼。狙击手的任务除了传统的“人员”外,还可以对付半硬目标或破坏敌方重要物资,不论车辆、直升机、轻型装甲车,还是油槽、水塔(沙漠中)1000米外都可以解决。
  我军的装备中缺少大口径狙击枪,对于狙击作战,特别是特种作战中的狙击作战,是一种缺憾。一般来说,大口径狙击枪的战术运用没有脱离传统的狙击战术的范畴,只是由于使用威力强大的弹药,因此大口径狙击枪对于目标可以说是来者不拒,对于特种兵或是装步兵来说特别有价值。当深入敌后的小分队面对重炮、迫击炮、重机枪与直升机等攻击时,由于超过射手手中轻武器的有效射程,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狙杀装备操作人员。至少可以逼得炮兵阵地上的人拼命去找掩蔽所,暂时无暇继续攻击,这时特种小组便可以利用时间进行调度或转移阵地。
  然而,不论眼前的目标多有价值,使用大口径狙击枪的射手必须牢记:首选的目标是敌方狙击手,因为唯一会对射手本身造成危威胁的就是狙击手。而大口径狙击枪所具有的射程和弹药威力优势使其非常适合用于反狙击任务,特别是在居民点反狙击。射手能够掌握的范围加大很多,这也代表副射手的观察任务将会更沉重。因为在反狙击任务中,双方都等着看谁先出错,暴露踪迹。而射手盯着枪上,瞄准镜的视角和倍率毕竟有限,这时就要靠副射手的大型望远镜来弥补射手的不足。现行的大口径狙击枪多采用三人编组,有两名副射手可以同时或轮流担负观察任务,刚好可以解决观测任务加重的问题。但是在进行观测时一定要注意隐蔽,特别是观测器材镜片的反光。现在所使用的光学镜片多半已有特殊镀膜,可以减少部分反射,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在日间,阳光的照射角度会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要特别留意。另外,必须加强对周边地形地物和进出路线的持续观察,才能及早发现任何不应该出现或是突然出现的东西,如此一来,在作战时就可以在敌人没有发现自身之前发起进攻。
其他文献
挤压学生课余时间,反复做各种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效率低,为了弥补,老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或技能课时间。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厌烦这种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着手,向40分钟要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
期刊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不同教学环节的尝试  新教材吸收了交际语言思想,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好英语。为此,英语教师应注意课堂和课外学习的交流合作形式,尽可能采取新颖、丰富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难点,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综合实践常态化?在课程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诸多困惑。松溪一中连续四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式,在充分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优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做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 课程资源 送法下乡 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对教学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课堂常用的五种教学语言分别进行优化说明,力求让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常用语 分解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
期刊
由于物理学研究的成果,它提供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对其他自然科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物理学已成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在中学教育中,物理教学也就成了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的重头戏。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古老、发展最早、最快的学科。它的发展推动了物理学其他学科的发展。而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整个经典力学的基础。在所有普通物理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平时积累,包括课内、课外,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笔者认为积累要注意以下方面:“指导背诵,提高素养;指导摘抄、随笔,积累素材;指导阅读,积累技巧;指导实践,积累情感。  【关键词】积累 背诵 摘抄 随笔 阅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阅读。读书、读书,“书”是读出来的。不仅语文需要读,甚至包括数、理、化,也需要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既增强了能力,又提高了语文素养,也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为今后步入社会享受幸福人生创造必要条件。  【关键词】和谐互助 阅读 课堂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期刊
【摘 要】运动技能有效教学关注点不仅仅在于学生和教师方面,还应该在教材方面,只有三者都给予了必要的关注,才能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够让运动技能教学更加有效。本文主要关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运动技能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在吃透技能要领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教学策略等的开发创新,通过案例的解析,阐述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教学变得简单”——让学生学得容易,让运动技能的掌握变的轻松,以此体现技
期刊
〖9月12日讯〗近日,由民进中央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推进教育家办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及山东省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刘利民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来,教育部及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
期刊
笔者所谈的因性施教,绝不是提倡兴办男校或复兴女校,也绝无倡议男女分班就读的意愿。之所以有因性施教的想法,缘于笔者对社会的点滴观察和假期中有幸拜读的一本书——《拯救男孩》。  走在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男孩留长发,现在的女孩剪寸头;现在的男孩身着红衫,感觉养眼;现在的女孩喜欢牛仔,感觉酷;现在的男孩说话娘娘腔,追梦小沈阳,扭扭又捏捏,现在的女孩,见面拍着肩膀,相互称“哥们”,满口是脏字,还带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