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探究的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实施有效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探究解难的能力。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对教材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活动,在不断尝试、质疑、探究、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以下我谈谈个人观点: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有效探究的前提条件
  有效预习能使学生对新学内容有粗浅的了解和初步的思考,是正式上课前对所教内容的自学预备,为课堂上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必要的准备,它也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在讲新课前,我会设置预习问题,列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学会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难理解的地方,并通过自己思考解决一部分,其余的难点在课堂上提出,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来解决。这样一来,使新知识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部分课前消化,课上着重探讨无法自己弄懂的难点内容,这就保证了课堂探究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
  二、轻松氛围的营造是有效探究的外部条件
  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学生本身对于信息的输入是十分感兴趣的,可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知识量也比较小,因此在學习过程中如果接触到完全陌生的信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不知所措。教学理论中常常提到最近发展区原则,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新的信息,也需要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可是这些信息和问题必须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关的生活经验有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熟悉,在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获得发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本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遇到新的知识时可以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从容不迫,这符合我们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原则。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安排学生任意说数后快速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尽管数字越来越大,教师依然对答如流且准确无误,并为这种神奇的判断情景营造了“神秘”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学生的好奇心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接下来新课的探究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而对于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来说,由于担心说错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往往不敢轻易发表见解,提出质疑。因此,教师还要善于营造激励氛围,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困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每个学生都平等地享受被肯定的机会,使学生尽量放下思想包袱,积极进取,大胆探究,从而有效增强探究动力。
  三、小组合作的开展是有效探究的主要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今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与生本教学理念相结合,成为现代教学理念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学生在学习时要经历“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受挫、改正错误、最终解决”这样的复杂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理论上应该安排学生经历这样完整的过程,可是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能够调动的资源也不多,因此如果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中经历这样的过程,那教学资源将被极大地浪费,教学效率也将被拖慢,所以我们强调使用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进行交流。信息需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够逐渐变得丰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可以更好地让信息得以补充,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效率。在小组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生本教学理念才最终得以实现。
  有一部分小学数学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开放性强,依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找到解答方法,这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相互启发作用,使探究更有效。如,在教学“周长”一课,学生探究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时,有些图形的边为曲边,一人不易于操作,而几人一组,通过绕、滚等操作手段,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难点迎刃而解,释疑在操作中得以进行。
  四、选准探究内容是有效探究的重要保证
  小学数学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选准探究内容,才能使探究切实有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筛选适合探究的内容。
  1.有规律可循的数学知识适合探究
  数学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善于发现规律,遵循它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对于有规律可循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内在规律,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重点是记忆口诀,由于其有独特的规律,因此,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孩子们通过观察与对比,很快发现:(1)口诀的第一个字从一到九顺数,而口诀的最后一个字,从九到一倒数。(2)后一句比前面一句多了九。(3)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4)每句口诀的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是得9。(5)有几组口诀,积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交换了位置……我充分利用学生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很快记忆了口诀中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易混易错的数学知识适合探究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思考问题有时不严谨,对于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易出差错。如,描述两数的相对关系“800和740、70和10。”一部分学生认为前者用“大一些”,后者用“大得多”;另一部分学生认为都用“大一些”或都用“大得多”,因为两组数都相差60。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后,不难得出虽然两组都相差60,但前者相对于1000以内较大数范围内,应属“大一些”范畴,后者相对于100以内较小数范围内,应属“大得多”范畴。
  3.解法多样性的数学知识适合探究
  对于有多样性解法的问题,答案往往不唯一,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考虑问题不全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换个角度思考,通过操作、推理等论证自己思路的合理性、全面性。比如:“100-10-12的得数是否大于80”,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得出了以下几种解题策略:(1)100-10=90、90-12=78、78<80。(2)10 12=22、100-22=78、78<80。(3)把12看成10、100-10-10=80,由于12看成10少减了2,80-2<80……再如:“用1、2、3卡片能摆出哪几个两位数?”学生通过互助得出:(1)每条线代表一个组合,每个组合的两数交换位置后各得两数,共6个数。(2)先想十位,再想个位。当十位是1时,个位分别可能是2或3,得出12、13;当十位是2时,个位分别可能是1或3,得出21、23;当十位是3时,个位分别可能是1或2,得出31、32;共6个数。(3)先想个位,再想十位。当个位是1时,十位分别可能是2或3,得出21、31;当个位是2时,十位分别可能是1或3,得出12、32;当个位是3时,十位分别可能是1或2,得出13、23;共6个数……这种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启发,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教师引导的精当是有效探究的点睛之笔
  《学记》上提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要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不能牵着学生走,不能逼迫,不能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也就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
  如今,虽然我们常常提倡生本教育,可是这并不能够掩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的知识传递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源头,学生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挖掘的是教材和教师身上所存在的教育信息。因此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活跃,能够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学生才能够学到新的知识。教师这样的行为不需要过多,只需要在學生有疑惑时帮助学生进行讲解,因此可以称得上是画龙点睛之笔。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到中间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把一个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木栅栏拆除,用拆下来的材料改围一个长为7米的长方形木栅栏,栅栏的宽最长为多少米?(接头处和损耗忽略不计)。”通过小组讨论,不难发现要搞明白“两个图形有何关联?”“要算新长方形的宽,需要具备什么中间条件?”通过这两个中间问题的设置和启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像医生一样,诊断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如:“汽车第一个小时行驶了75千米,第二个小时行驶了76千米,第三个小时前半小时行驶了30千米,后半小时行驶了35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几千米?”不少学生想当然这样做(75 76 30 35)÷4,反映出他们对总数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不太清楚,也就是平均数的对应量没找准。我引导学生搞清四段路程之和对应的是三小时的时间,从而找到错因。
  数学课堂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思考、实践、反思中不断完善,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数学探究教学真实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如来藏”是《胜鬘经》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中心思想,也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思想。文章以此为核心,疏析了《胜鬘经》的义理,以“如来藏的含义”、“如来藏与不二”、“如来藏
文章以衡水国际马拉松志愿服务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衡水学院大学生参与国际马拉松赛志愿服务的过程与体验,深入分析志愿服务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探讨
【正】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是一个发展着的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诸多矛盾如何进行分类,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两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患者,女,56岁,因一氧化碳吸入后昏迷3小时,于2011年12月5日由120救护车送入我院急诊,急会诊后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3个月前家遇不幸事件,承受精神刺激后出现情绪抑郁,淡漠少言,失眠倦
【正】 目前,社会上对物价和工资改革的议论颇多,可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工资与物价本质上都是价格,物价上涨了,劳动力价格也应上涨,因此,工资应
【正】 一、改革旧的农村格局后,双层合作经济的建立和加强成为必然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2年以后,以土地联产承包责任的全面推行来启动和引发的农村经济体制
熊启珍在2003年12月2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第一,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毛泽东探索适
【正】 城市经济学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由于发展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它揭示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探讨解决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城市问题的理论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民意,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至关重
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与细胞凋亡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细胞凋亡因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发现的人类IAP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