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在逐渐缓解,特殊时期很快将成为过去,
但是,我们也担心着还会有下一次类似的情形发生。
因此,儿童免疫力成为时下的热搜词。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
我们衷心地祝福每个孩子健康、快乐,
希望这份权威、全面的儿童免疫力升级手册,
成为一份送给孩子、
送给家庭的贴心礼物。
认识篇
无论在特殊的疫情时期,还是在平日的生活中,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免疫力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强大的免疫力能让孩子少生病,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免疫力,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文︱肖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尤其在身体健康方面,孩子时不时出现的“小病小灾”总会让妈妈们担心不已:“孩子很容易感冒,是不是免疫力太弱?”“孩子过敏,是免疫力太差吗?”“孩子总腹泻,是不是和免疫力弱有关系?”……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免疫力已然成为最近养育话题中的高频词汇。对于孩子来说,免疫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儿童的免疫力,你想了解什么?到底能不能如我们所愿,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下免疫力到底是什么吧。
别随便说宝宝的免疫力差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一旦出现感冒发烧就是免疫力差,其实在正常情况下,6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会感冒6~8次。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冬春季节,有些甚至每个月会生病1~2次,这些情况都是很常见的。关于儿童免疫力的判断,并没有这么简单。宝宝如果出现了以下表现,才可能是免疫力低下:
● 孩子的生长发育明显低于生长曲线的正常范围,并伴有生长发育落后;
● 每次生病都很难自行好转,需要静脉输液或者住院治疗;
● 每次细菌性感染时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效果还不好。
关于免疫力,这些说法需要去伪存真
为了提高免疫力,很多父母尝试过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来自于身边朋友的推荐,有些来自于老人的善意提醒。但是,这些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光靠益生菌就能提高免疫力
并没有这么神奇。
益生菌是细菌的一种,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我们平时所说的益生菌,一般是指对人体肠道有益而无害的活菌。益生菌虽然对人体有益,但并没有家长认为的那么神奇,它只是某些疾病症状的补救措施,如腹泻、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并非万能药。
用抗生素好得快,可以提升免疫力
这是错误的。
当宝宝生病时,有些父母在带着宝宝就医时总会和医生说:“我们要求使用抗生素,好得快!”其实,滥用抗生素等让宝宝好得快的治疗方式对宝宝的免疫系统都是有影响的。宝宝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在一些疾病中,让宝宝靠自身抵抗力对抗疾病才能让免疫系统得到锻炼。
每天吃一个苹果能提高免疫力
过于绝对。
苹果确实是健康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以及抗氧化成分。但是,这种说法片面夸大了苹果的保健作用。对于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吃苹果并不是提升免疫力的决定因素,均衡的饮食更有助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多吃点蛋白粉?
吃多了可能有害。
在现代,宝宝们的日常饮食中的蛋白质基本足够,过量的蛋白也没法吸收,只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另外,摄入蛋白过多反而会增加肾脏负担,对宝宝的身体不利。
免疫力发育,你需要了解的过程
孩子的免疫系统能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宝宝出生开始,免疫系統就会随着孩子的生长不断建立并发育成熟。
新生宝宝:感谢妈妈赠予的“礼物”
新生宝宝一出生就携带着妈妈赠予的礼物——免疫球蛋白,因此,这个阶段的宝宝抗病能力比较强,不太容易生病。
6个月~3岁宝宝:自身免疫系统逐渐建立
6个月后的宝宝,先天获得的免疫球蛋白会逐渐减少,特别是断奶后,宝宝自身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会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患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及哮喘等疾病的比例非常高。因此,这个阶段是宝宝抵抗力最脆弱的时候,但同时也是自身免疫系统建立、发育的关键时期。
3~8岁的宝宝:免疫系统逐步完善
随着宝宝身体机能的不断发育,体内的免疫血清的抗体浓度会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当宝宝8岁以后,整体的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基本和成人相当,宝宝自身的抵抗力就会比较强了。
真正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在这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免疫系统在逐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用下面这几种方法,帮助孩子一步一步提高免疫力。良好的身体免疫力,可能是我们赠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物质,比如天然乳铁蛋白、乳磷脂等,它们能帮助宝宝增强抵抗力,防止因病菌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宝宝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妈妈们千万别错过了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的机会,最好能给宝宝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让宝宝适当接触病原,不要过度保护
有些家庭习惯把东西反复消毒才放心给孩子用。实际上,家庭清洁时用清水擦桌子、拖地就可以。少量的病原可以小剂量地刺激孩子免疫系统的成熟,又不致达到生病的程度。此外,经常带孩子外出接触大自然,也能让孩子适当接触更多病原产生抗体。
按时接种一类、二类疫苗
疫苗能刺激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是提高宝宝免疫力非常重要的方法。一类和二类疫苗都建议接种,并且要按时接种。
均衡搭配,不能少了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蛋白质(肉、鱼)、纤维素(蔬菜、水果)和奶制品,各种营养物质都要摄入,避免摄入的营养成分过于单一。尤其蛋白质是维持宝宝发育及增强免疫力的基础营养,不可或缺。
保证优质睡眠,每天户外活动至少 1 小时
在睡眠中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需品。对宝宝来说,白天充足的运动和晚上优质的睡眠是相辅相成的,都有助于增强抵抗力。运动还能调整孩子身体组成的蛋白、脂肪等比例,更好地建设免疫系统。每天应保证孩子至少进行1个小时的户外运动。
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
心理免疫力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特殊时期,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尽量帮助并教会孩子保持开朗乐观的健康心理状态,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除了父母的帮助,孩子也可以通过一些主动的行为来调节心理免疫力,比如多看正能量的内容,少接受过于负面的信息,多运动,多主动和家人、朋友沟通。
帮孩子增强免疫力,是一个稳扎稳打的过程,没有捷径,需要父母从方方面面着手,帮助孩子打好健康身体的基础。因此,我们将邀请业内资深专家针对以上6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
专家篇
母乳喂养,是妈妈送给宝宝的一份珍贵礼物。它不仅能给宝宝提供营养,还能提供抗体等免疫物质,帮助宝宝建立起体内的免疫系统。
母乳喂养,免疫力形成第一关
文︱周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母乳,是妈妈送给宝宝的第一份珍贵礼物。
母乳中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能为孩子提供适量、合理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和其他矿物质、酶和水。这些可以满足6个月内小宝宝的全部营养需要。对于绝大多数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只要能够摄入充足的母乳,再额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与维生素K,妈妈就不用再担心宝宝缺这缺那了。通过定期记录宝宝的体格生长指标,家长们能看到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吃得好、睡得香、长得壮、少生病,这就是身体好、抵抗力强的最直观表现。
那么,在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中,有哪些是与宝宝的免疫力形成密切相关的呢?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特别是初乳中的营养构成,最适合新生儿消化吸收,是宝宝获得能量和营养素的最理想的食物。初乳蛋白质中富含免疫球蛋白,如分泌型IgA、溶菌酶、乳铁蛋白、脂肪酶等;母乳中还含有大量免疫活性成分,如核苷酸、牛磺酸、白细胞介素,以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等,均可通过母乳喂养,在宝宝体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成熟和肠道的消化吸收都很有帮助。
有助于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
母乳中含有的双歧因子能促进乳酸杆菌的生长,母乳本身也含有活性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早期定植在宝宝肠道内,有利于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母乳中的低聚糖可以作为肠道中益生菌的代谢底物,或可比作是益生菌的食物,能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定植与生长,从而在宝宝的肠道中形成健康的微生态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和黏附在肠黏膜内,起到抵御病原体侵袭的免疫屏障作用。
在宝宝出生后的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可以促使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让免疫系统平衡发展,这能有效预防宝宝患食物过敏、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还有利于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合成。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感染性、代谢性、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关。这些与免疫系统反应异常相关的疾病,被认为是可以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内被调控的,并具有潜在的长期效应。簡而言之,就是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母乳喂养干净、安全、经济、方便
母乳喂养通常不需要使用奶瓶、奶嘴等用具,也就避免或减少了因奶具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不洁饮用水等而导致的感染。另外建议在妈妈和宝宝身体均健康的前提下,妈妈在喂奶前不需要特别清洁消毒乳头,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即可。因为亲子间直接的皮肤接触,可以使宝宝在吸吮乳汁的过程中接触到妈妈乳头周围皮肤上的正常细菌。我们的身体需要保持干净卫生,但并非是无菌环境,宝宝适当接触细菌反而有利于逐渐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
母乳喂养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给予宝宝母爱的温暖与关怀。再好的配方粉也是在尽量模拟接近母乳地成分配比,而母乳中的免疫活性成分尚在不断地研究中,母乳是难以被配方粉完全替代的。
母子依恋是特殊的亲情纽带,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生存与适应能力。有研究认为,婴幼儿早期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恋,会使孩子产生较强的安全感,从而间接提升和优化孩子的免疫系统功能,提升他的抗压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专家篇
当疾病来临时,也是身体里的免疫系统与病毒和细菌不断地“交锋”、变得越来越“聪明”和强大的时候。孩子的免疫系统更有本领了,当下次疾病来袭时,就有力量和它们对抗了。
免疫系统的本领从何而来
受访专家︱崔玉涛(北京崔玉涛育学园诊所院长)
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生病,总是千方百计地呵护孩子,生怕孩子的生活环境里有一点儿细菌。比如说一看到孩子在玩泥巴就喊:“太脏了!”带孩子外出时不停地用消毒湿巾擦他的小手或小嘴巴,或者是用高温反复消毒小奶瓶……这些行为对孩子的免疫力提高其实并没有好处,有时候甚至还影响了孩子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细菌、病毒等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有机会去认识并记住它们,与它们“相遇”之后,身体会针对它们形成有效记忆,这就是免疫系统的“本领”,当下次疾病来袭时,身体里的免疫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 当病毒、细菌遇到免疫系统,会发生什么?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设置重重关卡来应对各种病毒、细菌的呢?当病毒、细菌准备入侵时,它们会遇到第一道物理屏障—皮肤以及黏膜。这一层防线包括皮肤、毛发、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及其分泌物(例如黏液、唾液、汗液、胃酸)。比如说,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皮肤分泌的汗液等分泌物可以降低皮肤表面pH值,成为不利于部分细菌存活的环境。当然,偶尔有部分病菌能狡猾地突破第一道屏障,但紧接着,它们会遇到第二道屏障。
第二道屏障包括长相不同、功能不同的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各种抗菌成分。这些免疫细胞和抗菌成分相互配合,能迅速、大范围地控制入侵到我们体内的病菌。这第二道屏障发挥功效、杀灭病菌时的标志之一是出现炎症。红肿、疼痛、发烧都是伴随炎症反应出现的一些症状。
我们的身体还有第三道屏障,那就是免疫系统在“应战”——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大量繁殖,这能更精准地打击病原体,直到将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完全清除,并阻止它们在体内进一步繁殖。
因此,孩子生一次病,免疫系统的本领就会上一次台阶。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接触病毒、细菌的机会,反而会使孩子的免疫系统变得脆弱,缺乏抵御病毒、细菌的能力。
不过度治疗,给免疫系统锻炼的机会
孩子生病,父母都会很着急,恨不得赶紧给孩子吃药帮助他早点好,也希望医生给孩子开那种吃了就马上好的药。作为医生,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这种急于求成的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健康,也不利于其自身免疫力的锻炼。
当孩子刚刚生病时,也正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工作的时候。如果此时马上使用大量的药物消灭病毒或细菌,免疫系统就来不及“记住”这些病菌的“脸”,等到下一次这种病菌来袭时,由于之前没能建立起针对这种病菌的防御体系,自然也不能有针对性地对抗“敌人”,孩子还是很快就会得病。所以生病后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为了让孩子的整个免疫系统能够得到锻炼,“识别”病菌,产生“免疫记忆”。当再碰到相同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的反应会大大加快。很多时候孩子可能还没有感受到任何不适的症状,病菌就已经被消灭了。
教孩子养成洗手好习惯,让免疫力越来越强
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好习惯,不仅会保证健康,还可以使免疫系统免受不必要的攻击。健康好习惯有很多种,疫情教会了我们勤洗手这个好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手是生活中与外界接触最多,同时也是孩子最熟悉的身体部位之一,一项医院细菌感染相关的研究表明,勤洗手、洗对了手,能有效降低约40%的病菌感染。
洗手看似很简单,却有很多人没做对
没用流动的水洗手
不在水龙头下冲洗手,等于白洗手。如果用容器盛水洗手,一方面水量太少,很难保证把手洗干净;另一方面手上洗出来的细菌、病毒停留在水中,很可能又把它们重新洗回手上去。所以洗手一定要用流动的水,持续至少 20 秒。
没有充分揉搓手
洗手并不只是冲一冲这么简单。手指缝、手部皮肤皱褶的地方,仅仅用清水洗手其实很难完全冲干净,所以洗手的时候还要充分地揉搓双手,保证每一个部位都能洗到。尤其是虎口等褶皱的部位,一定要仔细清洗干净。
用湿纸巾代替洗手
湿纸巾只能擦去手上的污渍,并不足以去除细菌。洗完手也不要用湿纸巾擦手,因为潮湿的环境比较有利于细菌继续滋生,建议还是用干净的干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用烘手机烘干也可以。
手脏了才洗手
有些小朋友会问爸爸妈妈:“我的手看起来很干净啊,没什么脏东西,为什么要洗呢?”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的手远比你想象中要脏,上面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等,这些细菌在不经意间会通过你的动作,到达身体上的其他地方,也可能会通过你接触的物品被别人摸到,所以千万不要等看到手脏了才洗手。”
勤洗手不过度,掌握好“节点”
当然,勤洗手并不是过度洗手。掌握好洗手的“节点”,既能帮助我们有效防病,又有助于这个好习惯的养成。
上厕所之后洗手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上厕所之后一定要洗手。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特別是生病的人,这些细菌、病毒很可能会沾染到便器上,所以上厕所之后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
准备食物或者给孩子喂食前洗手
在准备食物或者给孩子喂食时,如果手没有清洗干净,手上的细菌很容易通过食物进入身体。当然如果孩子已经会自己吃饭了,吃饭前全家人可以一起洗手,共同养成饭前认真洗手的好习惯。
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要洗手
唾沫、鼻涕等分泌物中含有上呼吸道的病毒和细菌,所以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也要注意洗手。在打喷嚏的时候,父母要指导孩子用手肘的部位遮挡鼻部,尽量不要用手捂口鼻。另外,接触了钱币、动物或处理动物的粪便后,也要马上洗手。
从外面回来后洗手
公共场所人来人往,特别是公共的电梯、健身器材等,被许多人的手触摸过,特别容易交叉感染。从外面回来时,父母要特别提醒孩子先清洗双手。
专家篇
按时进行疫苗接种能帮助孩子提高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但因疫情影响,一些孩子可能推迟了疫苗接种的时间,孩子的健康会受影响吗?
按时接种疫苗,构建免疫力的保护屏障
受访专家︱李冀(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疫苗接种的过程,是一个让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能够与病原微生物面对面的过程,这种被动接触,能刺激孩子的体内产生针对这种疾病的特异性抗体,当下次这种病原微生物来袭时,孩子的免疫系统就能够识别并且抵御它的侵害。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给宝宝按规定接种疫苗,会帮助孩子的免疫系统逐渐成熟,是一个让孩子的身体在安全前提下尽早与病原体相遇从而产生抗体的过程。现在不少父母都意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平时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孩子去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时接种疫苗。如果遇到像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疫苗接种又该如何完成呢? 接种前
仔细查看孩子的预防接种证,提早了解孩子近期应接种或已经推迟接种的疫苗。及时拨打预防接种证上预留的联系电话,主动与门诊工作人员沟通近期孩子的健康状况、旅行史等,预约接种时间。
接种前应确保孩子在近2周时间内身体健康,接种当天应测量体温,确认孩子当天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体温≥37.3℃,或有严重湿疹、腹泻等症状,需要另行预约接种时间。
如果孩子的身体健康,符合预防接种的条件,父母带孩子接种疫苗的当天,尽量给孩子穿宽松且容易穿脱的衣服,尽量减少陪同家长的人数,孩子和家长都应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做好自身防护。此外,尽量安排私家车出行,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带宝宝坐在开窗通风处。
如果出现延后接种的情况,接种门诊应该会按照先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后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原则来执行。所以,请父母一定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与门诊医生沟通,了解本次需要接种哪种疫苗,并带好预防接种证。
尽管疫情风险已经大幅下降,但我们依然要注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比较密集的医院等地,因此建议家长选择免疫规划疫苗的替代方案联合疫苗为孩子进行接种,比如五联疫苗,其中包含了两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如果再算上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以减少8次接种,也就是减少了家长和孩子8次去医院的机会。
接种时
应按照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或登记后進入门诊。
在接种门诊内,家长要带孩子与其他就诊者保持适当的距离,最好在1米以上。注意不要让孩子到处摸,不让他用不洁净的手触摸或揉搓口、鼻、眼等部位。
接种完成后应尽快帮孩子穿好衣服,减少感冒的可能性。
预防接种完成之后,尽量在人少通风处观察孩子接种后的情况。观察15~30分钟后如孩子无任何不适,家长可带孩子离开。
接种后
回家后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与疫苗相关的发热通常出现在接种后24~48小时之内,体温多为中低热,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
一般情况下,疫苗接种当天不洗澡,如果天气炎热,可用干净的清水给孩子擦一下身体,在擦的过程中避免揉搓接种部位。如果孩子的接种部位出现直径<1.5厘米的红肿或硬结,一般不需进行任何处理;如果出现直径在1.5~3厘米的红肿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冷敷。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重要提醒
延迟别焦虑,但应尽量保证按时接种
一般情况下,孩子推迟接种疫苗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尚未开始接种。这种情况下,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接种即可,对抗体的产生没有影响;另一种是已经开始接种,但没有接种足够剂次,恢复接种后补足剩余剂次,影响也不大。因为这次疫情而延迟了孩子疫苗接种的家长不用过度焦虑。建议家长提前与预防接种机构进行电话沟通,一起商议孩子进行疫苗接种的合适的时间段,为孩子竖起一道免疫安全保护屏障。
专家篇
合理的营养不仅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孩子获得免疫力的基础。孩子吃得好,身体壮实,抵御疾病的能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这样吃,免疫力不请自来
受访专家|刘遂谦(注册营养师
但是,我们也担心着还会有下一次类似的情形发生。
因此,儿童免疫力成为时下的热搜词。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
我们衷心地祝福每个孩子健康、快乐,
希望这份权威、全面的儿童免疫力升级手册,
成为一份送给孩子、
送给家庭的贴心礼物。
认识篇
无论在特殊的疫情时期,还是在平日的生活中,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免疫力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强大的免疫力能让孩子少生病,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免疫力,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文︱肖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尤其在身体健康方面,孩子时不时出现的“小病小灾”总会让妈妈们担心不已:“孩子很容易感冒,是不是免疫力太弱?”“孩子过敏,是免疫力太差吗?”“孩子总腹泻,是不是和免疫力弱有关系?”……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免疫力已然成为最近养育话题中的高频词汇。对于孩子来说,免疫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儿童的免疫力,你想了解什么?到底能不能如我们所愿,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下免疫力到底是什么吧。
别随便说宝宝的免疫力差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一旦出现感冒发烧就是免疫力差,其实在正常情况下,6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会感冒6~8次。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冬春季节,有些甚至每个月会生病1~2次,这些情况都是很常见的。关于儿童免疫力的判断,并没有这么简单。宝宝如果出现了以下表现,才可能是免疫力低下:
● 孩子的生长发育明显低于生长曲线的正常范围,并伴有生长发育落后;
● 每次生病都很难自行好转,需要静脉输液或者住院治疗;
● 每次细菌性感染时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效果还不好。
关于免疫力,这些说法需要去伪存真
为了提高免疫力,很多父母尝试过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来自于身边朋友的推荐,有些来自于老人的善意提醒。但是,这些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光靠益生菌就能提高免疫力
并没有这么神奇。
益生菌是细菌的一种,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我们平时所说的益生菌,一般是指对人体肠道有益而无害的活菌。益生菌虽然对人体有益,但并没有家长认为的那么神奇,它只是某些疾病症状的补救措施,如腹泻、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并非万能药。
用抗生素好得快,可以提升免疫力
这是错误的。
当宝宝生病时,有些父母在带着宝宝就医时总会和医生说:“我们要求使用抗生素,好得快!”其实,滥用抗生素等让宝宝好得快的治疗方式对宝宝的免疫系统都是有影响的。宝宝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在一些疾病中,让宝宝靠自身抵抗力对抗疾病才能让免疫系统得到锻炼。
每天吃一个苹果能提高免疫力
过于绝对。
苹果确实是健康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以及抗氧化成分。但是,这种说法片面夸大了苹果的保健作用。对于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吃苹果并不是提升免疫力的决定因素,均衡的饮食更有助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多吃点蛋白粉?
吃多了可能有害。
在现代,宝宝们的日常饮食中的蛋白质基本足够,过量的蛋白也没法吸收,只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另外,摄入蛋白过多反而会增加肾脏负担,对宝宝的身体不利。
免疫力发育,你需要了解的过程
孩子的免疫系统能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宝宝出生开始,免疫系統就会随着孩子的生长不断建立并发育成熟。
新生宝宝:感谢妈妈赠予的“礼物”
新生宝宝一出生就携带着妈妈赠予的礼物——免疫球蛋白,因此,这个阶段的宝宝抗病能力比较强,不太容易生病。
6个月~3岁宝宝:自身免疫系统逐渐建立
6个月后的宝宝,先天获得的免疫球蛋白会逐渐减少,特别是断奶后,宝宝自身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会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患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及哮喘等疾病的比例非常高。因此,这个阶段是宝宝抵抗力最脆弱的时候,但同时也是自身免疫系统建立、发育的关键时期。
3~8岁的宝宝:免疫系统逐步完善
随着宝宝身体机能的不断发育,体内的免疫血清的抗体浓度会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当宝宝8岁以后,整体的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基本和成人相当,宝宝自身的抵抗力就会比较强了。
真正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在这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免疫系统在逐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用下面这几种方法,帮助孩子一步一步提高免疫力。良好的身体免疫力,可能是我们赠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物质,比如天然乳铁蛋白、乳磷脂等,它们能帮助宝宝增强抵抗力,防止因病菌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宝宝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妈妈们千万别错过了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的机会,最好能给宝宝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让宝宝适当接触病原,不要过度保护
有些家庭习惯把东西反复消毒才放心给孩子用。实际上,家庭清洁时用清水擦桌子、拖地就可以。少量的病原可以小剂量地刺激孩子免疫系统的成熟,又不致达到生病的程度。此外,经常带孩子外出接触大自然,也能让孩子适当接触更多病原产生抗体。
按时接种一类、二类疫苗
疫苗能刺激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是提高宝宝免疫力非常重要的方法。一类和二类疫苗都建议接种,并且要按时接种。
均衡搭配,不能少了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蛋白质(肉、鱼)、纤维素(蔬菜、水果)和奶制品,各种营养物质都要摄入,避免摄入的营养成分过于单一。尤其蛋白质是维持宝宝发育及增强免疫力的基础营养,不可或缺。
保证优质睡眠,每天户外活动至少 1 小时
在睡眠中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需品。对宝宝来说,白天充足的运动和晚上优质的睡眠是相辅相成的,都有助于增强抵抗力。运动还能调整孩子身体组成的蛋白、脂肪等比例,更好地建设免疫系统。每天应保证孩子至少进行1个小时的户外运动。
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
心理免疫力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特殊时期,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尽量帮助并教会孩子保持开朗乐观的健康心理状态,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除了父母的帮助,孩子也可以通过一些主动的行为来调节心理免疫力,比如多看正能量的内容,少接受过于负面的信息,多运动,多主动和家人、朋友沟通。
帮孩子增强免疫力,是一个稳扎稳打的过程,没有捷径,需要父母从方方面面着手,帮助孩子打好健康身体的基础。因此,我们将邀请业内资深专家针对以上6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
专家篇
母乳喂养,是妈妈送给宝宝的一份珍贵礼物。它不仅能给宝宝提供营养,还能提供抗体等免疫物质,帮助宝宝建立起体内的免疫系统。
母乳喂养,免疫力形成第一关
文︱周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母乳,是妈妈送给宝宝的第一份珍贵礼物。
母乳中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能为孩子提供适量、合理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和其他矿物质、酶和水。这些可以满足6个月内小宝宝的全部营养需要。对于绝大多数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只要能够摄入充足的母乳,再额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与维生素K,妈妈就不用再担心宝宝缺这缺那了。通过定期记录宝宝的体格生长指标,家长们能看到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吃得好、睡得香、长得壮、少生病,这就是身体好、抵抗力强的最直观表现。
那么,在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中,有哪些是与宝宝的免疫力形成密切相关的呢?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特别是初乳中的营养构成,最适合新生儿消化吸收,是宝宝获得能量和营养素的最理想的食物。初乳蛋白质中富含免疫球蛋白,如分泌型IgA、溶菌酶、乳铁蛋白、脂肪酶等;母乳中还含有大量免疫活性成分,如核苷酸、牛磺酸、白细胞介素,以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等,均可通过母乳喂养,在宝宝体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成熟和肠道的消化吸收都很有帮助。
有助于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
母乳中含有的双歧因子能促进乳酸杆菌的生长,母乳本身也含有活性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早期定植在宝宝肠道内,有利于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母乳中的低聚糖可以作为肠道中益生菌的代谢底物,或可比作是益生菌的食物,能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定植与生长,从而在宝宝的肠道中形成健康的微生态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和黏附在肠黏膜内,起到抵御病原体侵袭的免疫屏障作用。
在宝宝出生后的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可以促使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让免疫系统平衡发展,这能有效预防宝宝患食物过敏、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还有利于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合成。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感染性、代谢性、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关。这些与免疫系统反应异常相关的疾病,被认为是可以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内被调控的,并具有潜在的长期效应。簡而言之,就是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母乳喂养干净、安全、经济、方便
母乳喂养通常不需要使用奶瓶、奶嘴等用具,也就避免或减少了因奶具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不洁饮用水等而导致的感染。另外建议在妈妈和宝宝身体均健康的前提下,妈妈在喂奶前不需要特别清洁消毒乳头,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即可。因为亲子间直接的皮肤接触,可以使宝宝在吸吮乳汁的过程中接触到妈妈乳头周围皮肤上的正常细菌。我们的身体需要保持干净卫生,但并非是无菌环境,宝宝适当接触细菌反而有利于逐渐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
母乳喂养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给予宝宝母爱的温暖与关怀。再好的配方粉也是在尽量模拟接近母乳地成分配比,而母乳中的免疫活性成分尚在不断地研究中,母乳是难以被配方粉完全替代的。
母子依恋是特殊的亲情纽带,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生存与适应能力。有研究认为,婴幼儿早期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恋,会使孩子产生较强的安全感,从而间接提升和优化孩子的免疫系统功能,提升他的抗压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专家篇
当疾病来临时,也是身体里的免疫系统与病毒和细菌不断地“交锋”、变得越来越“聪明”和强大的时候。孩子的免疫系统更有本领了,当下次疾病来袭时,就有力量和它们对抗了。
免疫系统的本领从何而来
受访专家︱崔玉涛(北京崔玉涛育学园诊所院长)
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生病,总是千方百计地呵护孩子,生怕孩子的生活环境里有一点儿细菌。比如说一看到孩子在玩泥巴就喊:“太脏了!”带孩子外出时不停地用消毒湿巾擦他的小手或小嘴巴,或者是用高温反复消毒小奶瓶……这些行为对孩子的免疫力提高其实并没有好处,有时候甚至还影响了孩子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细菌、病毒等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有机会去认识并记住它们,与它们“相遇”之后,身体会针对它们形成有效记忆,这就是免疫系统的“本领”,当下次疾病来袭时,身体里的免疫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 当病毒、细菌遇到免疫系统,会发生什么?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设置重重关卡来应对各种病毒、细菌的呢?当病毒、细菌准备入侵时,它们会遇到第一道物理屏障—皮肤以及黏膜。这一层防线包括皮肤、毛发、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及其分泌物(例如黏液、唾液、汗液、胃酸)。比如说,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皮肤分泌的汗液等分泌物可以降低皮肤表面pH值,成为不利于部分细菌存活的环境。当然,偶尔有部分病菌能狡猾地突破第一道屏障,但紧接着,它们会遇到第二道屏障。
第二道屏障包括长相不同、功能不同的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各种抗菌成分。这些免疫细胞和抗菌成分相互配合,能迅速、大范围地控制入侵到我们体内的病菌。这第二道屏障发挥功效、杀灭病菌时的标志之一是出现炎症。红肿、疼痛、发烧都是伴随炎症反应出现的一些症状。
我们的身体还有第三道屏障,那就是免疫系统在“应战”——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大量繁殖,这能更精准地打击病原体,直到将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完全清除,并阻止它们在体内进一步繁殖。
因此,孩子生一次病,免疫系统的本领就会上一次台阶。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接触病毒、细菌的机会,反而会使孩子的免疫系统变得脆弱,缺乏抵御病毒、细菌的能力。
不过度治疗,给免疫系统锻炼的机会
孩子生病,父母都会很着急,恨不得赶紧给孩子吃药帮助他早点好,也希望医生给孩子开那种吃了就马上好的药。作为医生,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这种急于求成的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健康,也不利于其自身免疫力的锻炼。
当孩子刚刚生病时,也正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工作的时候。如果此时马上使用大量的药物消灭病毒或细菌,免疫系统就来不及“记住”这些病菌的“脸”,等到下一次这种病菌来袭时,由于之前没能建立起针对这种病菌的防御体系,自然也不能有针对性地对抗“敌人”,孩子还是很快就会得病。所以生病后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为了让孩子的整个免疫系统能够得到锻炼,“识别”病菌,产生“免疫记忆”。当再碰到相同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的反应会大大加快。很多时候孩子可能还没有感受到任何不适的症状,病菌就已经被消灭了。
教孩子养成洗手好习惯,让免疫力越来越强
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好习惯,不仅会保证健康,还可以使免疫系统免受不必要的攻击。健康好习惯有很多种,疫情教会了我们勤洗手这个好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手是生活中与外界接触最多,同时也是孩子最熟悉的身体部位之一,一项医院细菌感染相关的研究表明,勤洗手、洗对了手,能有效降低约40%的病菌感染。
洗手看似很简单,却有很多人没做对
没用流动的水洗手
不在水龙头下冲洗手,等于白洗手。如果用容器盛水洗手,一方面水量太少,很难保证把手洗干净;另一方面手上洗出来的细菌、病毒停留在水中,很可能又把它们重新洗回手上去。所以洗手一定要用流动的水,持续至少 20 秒。
没有充分揉搓手
洗手并不只是冲一冲这么简单。手指缝、手部皮肤皱褶的地方,仅仅用清水洗手其实很难完全冲干净,所以洗手的时候还要充分地揉搓双手,保证每一个部位都能洗到。尤其是虎口等褶皱的部位,一定要仔细清洗干净。
用湿纸巾代替洗手
湿纸巾只能擦去手上的污渍,并不足以去除细菌。洗完手也不要用湿纸巾擦手,因为潮湿的环境比较有利于细菌继续滋生,建议还是用干净的干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用烘手机烘干也可以。
手脏了才洗手
有些小朋友会问爸爸妈妈:“我的手看起来很干净啊,没什么脏东西,为什么要洗呢?”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的手远比你想象中要脏,上面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等,这些细菌在不经意间会通过你的动作,到达身体上的其他地方,也可能会通过你接触的物品被别人摸到,所以千万不要等看到手脏了才洗手。”
勤洗手不过度,掌握好“节点”
当然,勤洗手并不是过度洗手。掌握好洗手的“节点”,既能帮助我们有效防病,又有助于这个好习惯的养成。
上厕所之后洗手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上厕所之后一定要洗手。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特別是生病的人,这些细菌、病毒很可能会沾染到便器上,所以上厕所之后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
准备食物或者给孩子喂食前洗手
在准备食物或者给孩子喂食时,如果手没有清洗干净,手上的细菌很容易通过食物进入身体。当然如果孩子已经会自己吃饭了,吃饭前全家人可以一起洗手,共同养成饭前认真洗手的好习惯。
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要洗手
唾沫、鼻涕等分泌物中含有上呼吸道的病毒和细菌,所以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也要注意洗手。在打喷嚏的时候,父母要指导孩子用手肘的部位遮挡鼻部,尽量不要用手捂口鼻。另外,接触了钱币、动物或处理动物的粪便后,也要马上洗手。
从外面回来后洗手
公共场所人来人往,特别是公共的电梯、健身器材等,被许多人的手触摸过,特别容易交叉感染。从外面回来时,父母要特别提醒孩子先清洗双手。
专家篇
按时进行疫苗接种能帮助孩子提高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但因疫情影响,一些孩子可能推迟了疫苗接种的时间,孩子的健康会受影响吗?
按时接种疫苗,构建免疫力的保护屏障
受访专家︱李冀(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疫苗接种的过程,是一个让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能够与病原微生物面对面的过程,这种被动接触,能刺激孩子的体内产生针对这种疾病的特异性抗体,当下次这种病原微生物来袭时,孩子的免疫系统就能够识别并且抵御它的侵害。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给宝宝按规定接种疫苗,会帮助孩子的免疫系统逐渐成熟,是一个让孩子的身体在安全前提下尽早与病原体相遇从而产生抗体的过程。现在不少父母都意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平时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孩子去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时接种疫苗。如果遇到像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疫苗接种又该如何完成呢? 接种前
仔细查看孩子的预防接种证,提早了解孩子近期应接种或已经推迟接种的疫苗。及时拨打预防接种证上预留的联系电话,主动与门诊工作人员沟通近期孩子的健康状况、旅行史等,预约接种时间。
接种前应确保孩子在近2周时间内身体健康,接种当天应测量体温,确认孩子当天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体温≥37.3℃,或有严重湿疹、腹泻等症状,需要另行预约接种时间。
如果孩子的身体健康,符合预防接种的条件,父母带孩子接种疫苗的当天,尽量给孩子穿宽松且容易穿脱的衣服,尽量减少陪同家长的人数,孩子和家长都应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做好自身防护。此外,尽量安排私家车出行,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带宝宝坐在开窗通风处。
如果出现延后接种的情况,接种门诊应该会按照先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后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原则来执行。所以,请父母一定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与门诊医生沟通,了解本次需要接种哪种疫苗,并带好预防接种证。
尽管疫情风险已经大幅下降,但我们依然要注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比较密集的医院等地,因此建议家长选择免疫规划疫苗的替代方案联合疫苗为孩子进行接种,比如五联疫苗,其中包含了两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如果再算上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以减少8次接种,也就是减少了家长和孩子8次去医院的机会。
接种时
应按照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或登记后進入门诊。
在接种门诊内,家长要带孩子与其他就诊者保持适当的距离,最好在1米以上。注意不要让孩子到处摸,不让他用不洁净的手触摸或揉搓口、鼻、眼等部位。
接种完成后应尽快帮孩子穿好衣服,减少感冒的可能性。
预防接种完成之后,尽量在人少通风处观察孩子接种后的情况。观察15~30分钟后如孩子无任何不适,家长可带孩子离开。
接种后
回家后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与疫苗相关的发热通常出现在接种后24~48小时之内,体温多为中低热,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
一般情况下,疫苗接种当天不洗澡,如果天气炎热,可用干净的清水给孩子擦一下身体,在擦的过程中避免揉搓接种部位。如果孩子的接种部位出现直径<1.5厘米的红肿或硬结,一般不需进行任何处理;如果出现直径在1.5~3厘米的红肿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冷敷。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重要提醒
延迟别焦虑,但应尽量保证按时接种
一般情况下,孩子推迟接种疫苗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尚未开始接种。这种情况下,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接种即可,对抗体的产生没有影响;另一种是已经开始接种,但没有接种足够剂次,恢复接种后补足剩余剂次,影响也不大。因为这次疫情而延迟了孩子疫苗接种的家长不用过度焦虑。建议家长提前与预防接种机构进行电话沟通,一起商议孩子进行疫苗接种的合适的时间段,为孩子竖起一道免疫安全保护屏障。
专家篇
合理的营养不仅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孩子获得免疫力的基础。孩子吃得好,身体壮实,抵御疾病的能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这样吃,免疫力不请自来
受访专家|刘遂谦(注册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