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8月,大通湖区被列为湖南省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16个县(市、区)之一。第一期工程实施面积达5万亩,投资金额达10439.45万元。项目实施以来,区委、区管委举全区之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项目形象进度达50%,个别标段已完成工程量的90%,质量、进度均走在益阳市乃至全省前列。
提高认识,把握机遇
实施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是大通湖区60年难得的历史机遇,是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转折点。各级领导干部把实施好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作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大通湖、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要求举全区之力,奋战五年,一举改变传统农业面貌。
周密部署,细化环节
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包括土地平整、渠网配套、村庄整治、征地拆迁、生态建设等多项艰巨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项目立项后,大通湖区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项目的测绘、规划设计、招投标和组织实施,将工程细化到每个环节,量化到每个部门,具体到相关责任人,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为顺利推进项目实施,该区成立了“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大通湖区金盆镇、河坝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领导小组”,同时,项目所在镇政府、村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具体协调项目工程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采取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监督机制,各项目所在村委会选派10名村民代表组成监理小组。
选准重点,破解难题
环洞庭湖重大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关系到项目区每家每户,领导小组选准重点,集中破解难题。
人员紧缺难题。由于项目涉及的范围广,“四条战线”同时开工,加上大量民工外出务工,造成指挥部与工地人员出现紧缺的现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克服困难确保了指挥部下设机构及人员都按时到岗到位,并从全区各镇抽调12名技术人员充实到工程技术组,协助做好现场管理。区国土资源局优化人员配置,推行局领导分标包干责任制,并在该单位在编在岗人员仅32人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从全局抽调20多名工作人员,由局领导带队分标段包干,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督、组织协调。镇里成立分管农林水利巡查小组,项目区所在的各村挑选村民组成监理小组。同时,严格施工单位人员的管理。要求每个施工标段每天不少于100名民工,否则给予每缺一人次30元的处罚,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吃住项目部,项目负责人每月住项目部不少于10天。
预制件生产难题。预制件生产是整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基础工程,是整个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首先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和电力公司衔接好电的问题,和供水单位衔接好水的问题。其次,落实好每一标段的原材料供应,在与预制件生产标段签订工程合同时,先查看他们与砂石场原料供应合同,确保原材料的正常供应量和基本库存量。再次,对生产预制件实行进度、质量双考核管理。指挥部主要领导每10天巡查一次,土地中心人员每10天巡查两次,监理单位人员每天巡查一次。每天对所完成工程量进行清点,每10天为一考核小期,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罚。目前为止,共退回不合格预制件5万条,罚现金4.2万元。
清基扫障难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沟渠两旁有私人、集体林木4.5万根,线路长,涉及有农户7000多户,农业龙头企业4家以及公路部门等。由于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元化,砍伐的树木较多,指挥部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公安局、法院、司法局、农林水利局等多个部门为主体的联合工作组,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包村,镇里干部包渠道,多次深入到镇村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利益协调工作。对涉及林木的农户,相关部门测量,林业部门登记,司法部门界定,严格依照市政府4号令进行补偿。
创新机制,形成合力
2010年是环洞庭湖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一年,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如何组织实施好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保证工程如期按质完成,成为头等大事。领导小组主要从利益保障、资金监管、督查考核进行了机制创新。
此次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涉及的范围广、农户多、企业多,各种利益交织,人员复杂。为防止在工程中出现阻扰施工、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区委、区管委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表,定期开展“大走访”活动,深入到项目区乡镇、农户,施工现场进行调查走访,认真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对不支持甚至是阻扰施工的农户或群体,进行详细的政策解释,给予充分的利益补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作为工程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工程实施的各个具体环节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维护群众权益。真正把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成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项目规划编制完成之后,区委、区管委积极向上沟通,争取到国家、省、市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第一期投入资金9736.94万元。同时,区委、区管委多次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和区长办公会,共同会商,加大配套投入,有效整合农、林、水、交通、教科文卫等各类涉农资金1313.85万元,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合力。大通湖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指挥部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分期拨付下达资金,严禁超预算、超进度拨付使用资金。同时,认真做好工程监理,严格项目变更管理和验收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2010年编发《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2010年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河坝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制构件生产考核情况通报》9期,对项目实施的进程、质量、验收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并做到奖惩分明。区委成立了重大建设项目办,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立了严密的资金审核、拨付制度,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制定了重大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逐级签字,层层负责”的资金支出制度。区纪委定时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对离任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的专项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指挥部从生产预制件开始就实行进度、质量双考核管理机制。一是将每个标段生产预制件量分解成每天生产量,由监理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每天对所完成工程量进行清点,每10天为一考核小期,实行奖罚,确保了预制件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生产任务。二是加强施工标段的考核。由施工单位根据各自工程量,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报监理单位和工程技术组审核后,施工单位根据进度计划合理组织施工,指挥部定期进行考核。三是动员群众参与质量监督。如金盆镇党委政府要求每个村选派10名村民代表,手戴红袖章,对施工工程进行旁站监督质量。
提高认识,把握机遇
实施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是大通湖区60年难得的历史机遇,是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转折点。各级领导干部把实施好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作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大通湖、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要求举全区之力,奋战五年,一举改变传统农业面貌。
周密部署,细化环节
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包括土地平整、渠网配套、村庄整治、征地拆迁、生态建设等多项艰巨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项目立项后,大通湖区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项目的测绘、规划设计、招投标和组织实施,将工程细化到每个环节,量化到每个部门,具体到相关责任人,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为顺利推进项目实施,该区成立了“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大通湖区金盆镇、河坝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领导小组”,同时,项目所在镇政府、村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具体协调项目工程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采取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监督机制,各项目所在村委会选派10名村民代表组成监理小组。
选准重点,破解难题
环洞庭湖重大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关系到项目区每家每户,领导小组选准重点,集中破解难题。
人员紧缺难题。由于项目涉及的范围广,“四条战线”同时开工,加上大量民工外出务工,造成指挥部与工地人员出现紧缺的现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克服困难确保了指挥部下设机构及人员都按时到岗到位,并从全区各镇抽调12名技术人员充实到工程技术组,协助做好现场管理。区国土资源局优化人员配置,推行局领导分标包干责任制,并在该单位在编在岗人员仅32人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从全局抽调20多名工作人员,由局领导带队分标段包干,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督、组织协调。镇里成立分管农林水利巡查小组,项目区所在的各村挑选村民组成监理小组。同时,严格施工单位人员的管理。要求每个施工标段每天不少于100名民工,否则给予每缺一人次30元的处罚,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吃住项目部,项目负责人每月住项目部不少于10天。
预制件生产难题。预制件生产是整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基础工程,是整个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首先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和电力公司衔接好电的问题,和供水单位衔接好水的问题。其次,落实好每一标段的原材料供应,在与预制件生产标段签订工程合同时,先查看他们与砂石场原料供应合同,确保原材料的正常供应量和基本库存量。再次,对生产预制件实行进度、质量双考核管理。指挥部主要领导每10天巡查一次,土地中心人员每10天巡查两次,监理单位人员每天巡查一次。每天对所完成工程量进行清点,每10天为一考核小期,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罚。目前为止,共退回不合格预制件5万条,罚现金4.2万元。
清基扫障难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沟渠两旁有私人、集体林木4.5万根,线路长,涉及有农户7000多户,农业龙头企业4家以及公路部门等。由于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元化,砍伐的树木较多,指挥部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公安局、法院、司法局、农林水利局等多个部门为主体的联合工作组,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包村,镇里干部包渠道,多次深入到镇村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利益协调工作。对涉及林木的农户,相关部门测量,林业部门登记,司法部门界定,严格依照市政府4号令进行补偿。
创新机制,形成合力
2010年是环洞庭湖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一年,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如何组织实施好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保证工程如期按质完成,成为头等大事。领导小组主要从利益保障、资金监管、督查考核进行了机制创新。
此次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涉及的范围广、农户多、企业多,各种利益交织,人员复杂。为防止在工程中出现阻扰施工、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区委、区管委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表,定期开展“大走访”活动,深入到项目区乡镇、农户,施工现场进行调查走访,认真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对不支持甚至是阻扰施工的农户或群体,进行详细的政策解释,给予充分的利益补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作为工程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工程实施的各个具体环节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维护群众权益。真正把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成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项目规划编制完成之后,区委、区管委积极向上沟通,争取到国家、省、市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第一期投入资金9736.94万元。同时,区委、区管委多次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和区长办公会,共同会商,加大配套投入,有效整合农、林、水、交通、教科文卫等各类涉农资金1313.85万元,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合力。大通湖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指挥部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分期拨付下达资金,严禁超预算、超进度拨付使用资金。同时,认真做好工程监理,严格项目变更管理和验收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2010年编发《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2010年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河坝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制构件生产考核情况通报》9期,对项目实施的进程、质量、验收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并做到奖惩分明。区委成立了重大建设项目办,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立了严密的资金审核、拨付制度,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制定了重大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逐级签字,层层负责”的资金支出制度。区纪委定时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对离任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的专项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指挥部从生产预制件开始就实行进度、质量双考核管理机制。一是将每个标段生产预制件量分解成每天生产量,由监理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每天对所完成工程量进行清点,每10天为一考核小期,实行奖罚,确保了预制件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生产任务。二是加强施工标段的考核。由施工单位根据各自工程量,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报监理单位和工程技术组审核后,施工单位根据进度计划合理组织施工,指挥部定期进行考核。三是动员群众参与质量监督。如金盆镇党委政府要求每个村选派10名村民代表,手戴红袖章,对施工工程进行旁站监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