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源是公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公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在公路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管理;公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随着公路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公路发展中的意义
1.加强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
公路企业要实现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并不断提高其素质,最大限度发挥职工潜能,公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管理者队伍
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选人、用人、激励机制,营造使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公路企业经营者,为公路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加强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增强公路职工的归属感
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既可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又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的公路文化,增强职工对公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自觉为公路发展出谋献策。
二、目前公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公路人才总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从人员构成看,公路企业中大部分是普通的工人,技术管理干部比例偏低;从专业技术结构看,初级技术人员偏多,中高级职称人员相对较少,高层次管理、科研人才更少;从人才能力结构看,大多都是简单操作应用型,能够从事行业管理且有新思想、新思路的人才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路事业发展。
2.能独当一面的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
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单一,许多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岗位,且学习方向单一,导致单技能人才多,能独当一面的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一旦有大型工程,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捉襟见肘。
3.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上,人员老化、人才缺档。在管理上存在重工程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在用人上存在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的倾向,这些都不同程度阻碍人才的脱颖而出。
4.公路企业教育投入不足,培训体系落后
受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影响,不重视教育培训,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忽视了职工的再教育和科学管理,职工潜能难以调动和持续发展。
三、加强公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公路企业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预测本部门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出人力资源获取、开发、利用、管理的策略,做到“能适用,有余地,可发展”。在安排各项资金预算时要适当增加人才经费的投入。
2.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公路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发展需求研究制订公路企业的人才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职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要加大培养教育力度,将一般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大力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将一般的公路职工转化为技能型人才;加大单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搭建平台,让一般干部职工在各种工作实践中锻炼,成为公路企业管理人才。围绕公路企业职能结构调整人才布局,进而达到调整人才队伍结构的目标。
3.以人为本,加强公路文化建设
公路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首先要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工作;其次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公路职工责任感;再次要以人为本,改善生活条件,增强职工“归属”感。及时了解公路职工的需求和意见,畅通民意渠道,充分调动职工参政的积极性。注重公路职工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需要,可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4.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给想成才的人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人才、渴望成才的人文环境,在公路企业形成尊重人才、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5.完善多种形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完善岗位聘用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制度、人员内部流动制度和选用制度,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一是要坚持“能力本位论”,对于在公路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称职时可不受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等条件的限制,给予破格晋升,并在聘任指标上优先给予考虑。二是要实行人员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运用公开竞聘、岗位调动、待岗等灵活的竞争与淘汰机制,推动职工能上能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要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把既懂得管理又有专业的青年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要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员工的薪酬必须要结合绩效考评与业绩挂钩,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关键词】经济管理;公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随着公路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公路发展中的意义
1.加强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
公路企业要实现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并不断提高其素质,最大限度发挥职工潜能,公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管理者队伍
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选人、用人、激励机制,营造使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公路企业经营者,为公路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加强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增强公路职工的归属感
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既可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又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的公路文化,增强职工对公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自觉为公路发展出谋献策。
二、目前公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公路人才总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从人员构成看,公路企业中大部分是普通的工人,技术管理干部比例偏低;从专业技术结构看,初级技术人员偏多,中高级职称人员相对较少,高层次管理、科研人才更少;从人才能力结构看,大多都是简单操作应用型,能够从事行业管理且有新思想、新思路的人才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路事业发展。
2.能独当一面的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
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单一,许多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岗位,且学习方向单一,导致单技能人才多,能独当一面的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一旦有大型工程,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捉襟见肘。
3.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上,人员老化、人才缺档。在管理上存在重工程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在用人上存在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的倾向,这些都不同程度阻碍人才的脱颖而出。
4.公路企业教育投入不足,培训体系落后
受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影响,不重视教育培训,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忽视了职工的再教育和科学管理,职工潜能难以调动和持续发展。
三、加强公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公路企业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预测本部门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出人力资源获取、开发、利用、管理的策略,做到“能适用,有余地,可发展”。在安排各项资金预算时要适当增加人才经费的投入。
2.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公路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发展需求研究制订公路企业的人才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职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要加大培养教育力度,将一般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大力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将一般的公路职工转化为技能型人才;加大单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搭建平台,让一般干部职工在各种工作实践中锻炼,成为公路企业管理人才。围绕公路企业职能结构调整人才布局,进而达到调整人才队伍结构的目标。
3.以人为本,加强公路文化建设
公路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首先要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工作;其次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公路职工责任感;再次要以人为本,改善生活条件,增强职工“归属”感。及时了解公路职工的需求和意见,畅通民意渠道,充分调动职工参政的积极性。注重公路职工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需要,可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4.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给想成才的人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人才、渴望成才的人文环境,在公路企业形成尊重人才、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5.完善多种形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完善岗位聘用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制度、人员内部流动制度和选用制度,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一是要坚持“能力本位论”,对于在公路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称职时可不受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等条件的限制,给予破格晋升,并在聘任指标上优先给予考虑。二是要实行人员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运用公开竞聘、岗位调动、待岗等灵活的竞争与淘汰机制,推动职工能上能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要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把既懂得管理又有专业的青年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要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员工的薪酬必须要结合绩效考评与业绩挂钩,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