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要锻炼学生学数学的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引导学生学会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本文论述了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引导学生夯实数学双基
  在学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从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错误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法,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经常性的反思和纠错能大大提高数学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五、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常用公式定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了解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的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
  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引导学生掌握灵活简便的解题方法
  什么是数学技能呢?就是解题能力。学生会不会解题是衡量学生数学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之一。灵活简捷的解题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应大力提倡。
  如解方程x+=可用观察法,比较两边可知若x=2,则=,若x=则=2,而原方程变型可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因此它的解就是2与。
  再如三角形三边为24、32、40,求三角形的最大角。若用余弦定理就很繁琐,而找出三边关系就很方便。因为24∶32∶40=3∶4∶5,所以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最大角为90°。
  又如分角因式(a+b-2ab)(a+b-2)+(1-ab)2可用换元法,令x=a+b,y=ab,则原式=(x-2y)(x-2)+(1-y)2= x2-2xy-2x+4y+1-2y+y2=(x-y)2-2(x-y)+1=[(x-y)-1]2=(a+b-ab-1)2。还有很多例子可举。
  当然在解题数学中,教师应在板书、推理、绘图等方面给学生良好的示范,这对塑造学生求真臻美的心灵、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责任心起着巨大作用。
  总之,教学一是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学习毅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浓厚兴趣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愿意学习,能有效地学习、并学会学习。教学更是一门学问,这就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学习、去掌握、去发展。
其他文献
乡镇中学的学生有怕学语文的心理,因为见识少,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语文基础差,很多同学还特怕写作文,“语文难教”是不少乡镇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乡镇中学生共有的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从几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开展活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农村初中学生的烦恼。确实,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生对写作文(特别是考试时写作文)的畏惧。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人提出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写好提纲,框定内容    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由此可见,学会写提纲,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习惯,是有效提高写作
期刊
以人为本是西方人性管理的重要理论思想。“以生为本”,是指老师在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管理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观点,用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优化班级管理。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那些违背人本的思想和做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构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管理模式。下面就个人二十多年
期刊
阅读教学是最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学所选用的阅读材料,既包容古今中外,涉及天文地理,又饱含作者的知情意理、喜怒哀乐,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另一方面,由于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样式各异,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深浅不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阅读后获得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应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生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期刊
一、扩展语言输入,打好写作基础    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只有通过读和听才能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也只有在获得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语言输出。  1、扩展阅读,增加语言输入。通过阅读保证充分的语言输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目前,国内有众多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学生可以挑选其中自己感兴趣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它是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力,是引发教师与学生乃至学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导火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提问,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教学艺术魅力之所在。  一、设疑授新,启发解题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起点,“学贵有疑”,有疑是“学而不厌”的需要,可见,对学生创新学习与实践来说,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
期刊
在工作中,常常听到许多班主任向我诉苦:因为班中个别后进生搅得班里不得安宁,班级总体成绩落后,常常受到领导批评,对班里的几个“刺头”,十分犯难,有的甚至提出了辞去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值此,我谈点关于转化后进生工作的体会,供参考。    一、“用情”——拉近距离,培养感情,取得信任    后进生往往生活在受人歧视和嫌弃的阴影里,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久而久之,就与同学和老师在心理上产生了对立情绪。
期刊
教书育人是语文教学永不变更的方向和主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最富有魅力的一个表征,没有了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就等于没有了灵魂。眼下,社会上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种种消极因素和思想观念的增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具有重要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人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一堂课、一个环节开始得好,把学生吸引住,继续下去才会顺利,所以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艺很重要。我们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各种教学媒体,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新编英语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变动,因此,我们再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期刊
教育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向学生提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即通过问答这种形式引导帮助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被应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为联系师生互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我认为英语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时机,选择对象    要使提问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把握最佳提问时机。教师要先提出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