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该文意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该教学法,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质量,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提高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使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可以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遇到的问题,也能使该课程更好地围绕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关键词:PBL;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23-0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所有专业方向都要求培养能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具备信息管理网站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课程以计算机应用为辅助手段,结合系统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等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及操作性强等特点,主要提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对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进行分析。
本文旨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
1 PBL概述
PBL,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m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69年,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教育领域提出了此教学方法,并不断被推广。上世纪90年代,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引入了PBL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后该教学方法被不断推广到其它教育领域中去,如数学教育、计算机教育等。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的过程。
2 PBL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这门课程总共64课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经过一线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 教学案例和项目较缺乏。《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这门课旨在教授学生理解项目管理技术的运用对成功推进一个信息系统项目的重要性,并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五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实际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案例或项目。但就目前而言,相关案例或项目,特别是针对特定知识模块的案例和项目比较少。
2) 教学方法较单一。目前,大部分院校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是课堂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法。尽管在演示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添加一定的相关案例,但总体上讲,这种教学方法,主角还是教师,学生还是配角,基本上知识还是单向地传递,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3) 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实验的重视不够。目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实验课基本是以案例为主,教师通过一些途径收集案例,并针对案例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设计若干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这种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尽管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学习理论知识,但缺乏利用计算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并没有提高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遇到的问题。
2.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1) 分组:由于教师提出的部分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依靠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准确答案很困难,因此,PBL教学模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首先根据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将班级划分成6-7人的小组若干,并确定每一组的组长,必要时组长可轮流;其次,为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如资料搜集、资料整理等。
2) 课前问题准备: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基础,所有环节均是围绕问题进行展开。因此,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一般,准备的问题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发给学生,以让学生开始下面的步骤。以课程第五章《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为例,该章主要介绍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项目质量控制工具及技术。在课前给出案例:某公司执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发生的质量问题,最后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什么是质量管理、为何进行质量管理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等。
3) 搜集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质量管理问题,在教材、网络等各种媒介上找寻相关质量管理的支撑资料,并自行归纳、整理。
4) 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将搜集、归纳、整理的质量管理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后,由组长针对各个问题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在课上发言。经过讨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可提出质量控制技术之一——因果图的雏形。
5) 教师总结:首先,教师再次强调了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因果图进行完善,借此引出其它几种质量控制技术:帕累托分析、统计抽样和标准误差、七点运行法则等;然后,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表扬学生在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优点,如团队合作、大胆交流等;同时也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如问题的重点是否找准等。
3 PBL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
3.1 问题设计方面
PBL教学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所有学习都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这就决定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不能太复杂,过于复杂的问题会让学生有怯步的感觉;也不能太简单,过于简单的问题会失去教学意义;问题难度要做到循序渐进。因此,如何设计问题,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3.2 学生方面
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会跟不上教学;此外,由于该课程是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的,此学期后半段学生面临着工学结合,因此在后半学期学生的流失将会很严重,这给小组讨论带来一定的冲击。
3.3 教室方面
为了便于小组讨论,教室中的桌椅尽量组成一个环形,但这一点在我校桌椅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很难实现。
4 总结
总之,PBL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及应用,增强学生沟通、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章节、所有知识点都适合此种教学方法,还需与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相关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该课程的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革英.“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多种案例教学模式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9(7).
[2] 凯西施瓦尔贝.IT项目管理[M].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符长青,明仲.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刘端阳,徐卫,刘志,等.基于PBL的数据结构课程的融合式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5).
[5] 肖敏.数理统计学PBL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3).
关键词:PBL;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23-0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所有专业方向都要求培养能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具备信息管理网站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课程以计算机应用为辅助手段,结合系统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等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及操作性强等特点,主要提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对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进行分析。
本文旨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
1 PBL概述
PBL,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m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69年,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教育领域提出了此教学方法,并不断被推广。上世纪90年代,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引入了PBL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后该教学方法被不断推广到其它教育领域中去,如数学教育、计算机教育等。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的过程。
2 PBL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这门课程总共64课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经过一线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 教学案例和项目较缺乏。《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这门课旨在教授学生理解项目管理技术的运用对成功推进一个信息系统项目的重要性,并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五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实际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案例或项目。但就目前而言,相关案例或项目,特别是针对特定知识模块的案例和项目比较少。
2) 教学方法较单一。目前,大部分院校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是课堂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法。尽管在演示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添加一定的相关案例,但总体上讲,这种教学方法,主角还是教师,学生还是配角,基本上知识还是单向地传递,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3) 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实验的重视不够。目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实验课基本是以案例为主,教师通过一些途径收集案例,并针对案例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设计若干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这种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尽管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学习理论知识,但缺乏利用计算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并没有提高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遇到的问题。
2.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1) 分组:由于教师提出的部分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依靠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准确答案很困难,因此,PBL教学模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首先根据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将班级划分成6-7人的小组若干,并确定每一组的组长,必要时组长可轮流;其次,为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如资料搜集、资料整理等。
2) 课前问题准备: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基础,所有环节均是围绕问题进行展开。因此,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一般,准备的问题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发给学生,以让学生开始下面的步骤。以课程第五章《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为例,该章主要介绍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项目质量控制工具及技术。在课前给出案例:某公司执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发生的质量问题,最后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什么是质量管理、为何进行质量管理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等。
3) 搜集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质量管理问题,在教材、网络等各种媒介上找寻相关质量管理的支撑资料,并自行归纳、整理。
4) 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将搜集、归纳、整理的质量管理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后,由组长针对各个问题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在课上发言。经过讨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可提出质量控制技术之一——因果图的雏形。
5) 教师总结:首先,教师再次强调了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因果图进行完善,借此引出其它几种质量控制技术:帕累托分析、统计抽样和标准误差、七点运行法则等;然后,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表扬学生在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优点,如团队合作、大胆交流等;同时也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如问题的重点是否找准等。
3 PBL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
3.1 问题设计方面
PBL教学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所有学习都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这就决定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不能太复杂,过于复杂的问题会让学生有怯步的感觉;也不能太简单,过于简单的问题会失去教学意义;问题难度要做到循序渐进。因此,如何设计问题,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3.2 学生方面
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会跟不上教学;此外,由于该课程是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的,此学期后半段学生面临着工学结合,因此在后半学期学生的流失将会很严重,这给小组讨论带来一定的冲击。
3.3 教室方面
为了便于小组讨论,教室中的桌椅尽量组成一个环形,但这一点在我校桌椅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很难实现。
4 总结
总之,PBL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及应用,增强学生沟通、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章节、所有知识点都适合此种教学方法,还需与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相关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该课程的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革英.“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多种案例教学模式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9(7).
[2] 凯西施瓦尔贝.IT项目管理[M].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符长青,明仲.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刘端阳,徐卫,刘志,等.基于PBL的数据结构课程的融合式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5).
[5] 肖敏.数理统计学PBL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