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展一体化教学课改的基本情况
2010年9月,我院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试点专业为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2个专业。2012年数控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机械设备维修等3个专业被确定为第二批试点专业。目前,参加试点的共有5个专业。
在人社部的直接领导下,我院精心组织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过4年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工作进展和成效
我院在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根据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总体要求,在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进取,稳步推进和深化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各项教改试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工作进展
(1)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数控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等5个专业,涵盖2010至2014五个年级,共16个试点班级,不同年级按计划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其中2010、2011级2个模具制造专业试点班(高中生源)已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分别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顺利毕业并全部就业。
(2)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从2010年试点初期2个专业3个班,扩大到目前5个专业16个班。参加部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的学生数累计507人。
2.工作成效
(1)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依托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平台,按照一体化课程教学需要,新建和改造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中心、机械综合加工实训室、夹具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西门子自动化实训中心、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三菱PLC变频器自控实训室、安防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等17个具有企业元素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场所,为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体化课改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也为教师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探索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提供了平台。近四年来,我院教师主编、参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配套的《电机与变压器》《零件钳加工》《冷冲压模具制作》《网络产品销售》《小型局域网管理维护》等15部学材,以及《零件加工》《零件普通车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产品质量检测》等5门数字化课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承担了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建设项目,领衔全国10所在该专业上具有较强实力的技工院校共同开发该专业的教学数字资源库,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共享资源。
(2)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内容贴近企业需求、工作与学习合而为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工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小组讨论、合作加工、成果展示与汇报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0、2011级模具制造专业2个试点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到95%。通过企业回访,企业普遍反映试点班学生相比非试点班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更快地进入角色,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更强,这也反映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班的毕业生更受企业的欢迎。通过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法在学院落地生花,促进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四年来,我院学生省部技能竞赛获奖达100余人次。
(3)一体化特色课程的开发成效显著。在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我院结合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通过市场调研,并根据机电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按一体化课程规范技术规程,开发完成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规范,通过资源整合,打造机电类通用技能公共实训平台。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和资源建设,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降低了实训场所建设成本,使师资优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增强了实践教学优势。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和资源建设是我院由单一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迈进的一次具体实践,为我院全面开展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办学实力,形成专业特色,促进品牌优势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也较好地解决了技工院校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中,老师们反映的学生基础技能训练不充分的问题,使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更加有效。
为加快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加快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前期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所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我院通过市场调研,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药物制剂、药物分析2个专业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完成了药物制剂、药物分析2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目前课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4)为兄弟院校提供一体化师资培训。我院自试点以来,充分利用和发挥我院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经验和条件优势,借助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这一平台,积极主动地开展省内外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和专业技能专项培训,培训人次达700多人,为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和提升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做出了贡献。
三、主要做法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改善教学条件,建章立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有效保证和推进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工作。
1.完善制度,强化内部管理
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全面修订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专业开发工作流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办法》《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20余个与教学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为一体化课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深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条件,学院在师资培训工作上不遗余力,采用出国培训、企业实践、校内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一体化师资培训。近年来,我院先后选送80余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学习先进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力开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活动,45周岁以下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超过1个月的专业教师数占总专业教师数的比例高达90%。每年有超过40%以上的专任教师参加专项技能、一体化教学法等各类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间知识、技能互补性,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特点和学院师资队伍现状,我院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成立了数控加工、模具加工等4个教学团队。
3.中外合作办学,首开技校学生留学先河
为学习与借鉴职业教育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与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培训中心合作办学,开设了中德国际班,实现国内技师证书与德国工商业协会(IHK)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由德方和中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参照IHK的要求进行设置,采用2 1 1模式进行教学,即2年在学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1年德国进修。目前,我院中外合作办学在金属切削加工专业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正逐步铺开至其他专业,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总结,丰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提升了学院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4.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课程教学
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使我们真正理解了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了使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环境,感知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我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要求在校学生每学年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工学交替实践活动。
在校内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性任务引入日常的课程教学,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如:模具专业与常州汇源塑料制品厂合作,引入企业产品,让学生按企业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完成产品模具的设计制造工作,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企业模具生产的整个过程,使教学与企业工作融合为一;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试点班在《综合布线实施》一体化课程学习的后期,聘请常州瑞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一起带领学生承担了我院校园网综合布线工程检测工作,提供的检测报告成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回顾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在收获一体化课程教学带来的成果时,为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能做的更好,更具推广价值,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需要加强
一体化课程是全新的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课程相配套的数字资源、学材还不够丰富。建议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
2.丰富企业引进人员渠道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能工巧匠进入专任教师队伍,充实和提高一体化师资队伍的水平,但是目前技工院校受人才引进政策的制约,一些适合教师岗位工作要求的企业技术骨干不能顺利引进。建议人社部门对技工院校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出台相关政策。
3.加强一体化师资培训力度
随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需要一批具备一体化课程开发、学材开发等能力的高层级一体化教师,而目前一、二级一体化教师的培训还处于基本空白状态。建议适时组织开展一、二级一体化教师的培训。
后记:本次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推进会汇集了全国各地试点技工院校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因版面有限,无法逐一呈现。如需更多详细材料,请登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资源网(http://zyjy.class.com.cn)或职业网(http://zhiye.class.com.cn)下载。
2010年9月,我院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试点专业为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2个专业。2012年数控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机械设备维修等3个专业被确定为第二批试点专业。目前,参加试点的共有5个专业。
在人社部的直接领导下,我院精心组织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过4年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工作进展和成效
我院在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根据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总体要求,在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进取,稳步推进和深化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各项教改试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工作进展
(1)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数控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等5个专业,涵盖2010至2014五个年级,共16个试点班级,不同年级按计划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其中2010、2011级2个模具制造专业试点班(高中生源)已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分别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顺利毕业并全部就业。
(2)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从2010年试点初期2个专业3个班,扩大到目前5个专业16个班。参加部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的学生数累计507人。
2.工作成效
(1)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依托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平台,按照一体化课程教学需要,新建和改造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中心、机械综合加工实训室、夹具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西门子自动化实训中心、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三菱PLC变频器自控实训室、安防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等17个具有企业元素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场所,为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体化课改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也为教师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探索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提供了平台。近四年来,我院教师主编、参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配套的《电机与变压器》《零件钳加工》《冷冲压模具制作》《网络产品销售》《小型局域网管理维护》等15部学材,以及《零件加工》《零件普通车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产品质量检测》等5门数字化课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承担了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建设项目,领衔全国10所在该专业上具有较强实力的技工院校共同开发该专业的教学数字资源库,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共享资源。
(2)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内容贴近企业需求、工作与学习合而为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工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小组讨论、合作加工、成果展示与汇报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0、2011级模具制造专业2个试点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到95%。通过企业回访,企业普遍反映试点班学生相比非试点班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更快地进入角色,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更强,这也反映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班的毕业生更受企业的欢迎。通过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法在学院落地生花,促进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四年来,我院学生省部技能竞赛获奖达100余人次。
(3)一体化特色课程的开发成效显著。在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我院结合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通过市场调研,并根据机电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按一体化课程规范技术规程,开发完成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规范,通过资源整合,打造机电类通用技能公共实训平台。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和资源建设,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降低了实训场所建设成本,使师资优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增强了实践教学优势。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和资源建设是我院由单一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迈进的一次具体实践,为我院全面开展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办学实力,形成专业特色,促进品牌优势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也较好地解决了技工院校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中,老师们反映的学生基础技能训练不充分的问题,使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更加有效。
为加快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加快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前期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所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我院通过市场调研,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药物制剂、药物分析2个专业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完成了药物制剂、药物分析2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目前课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4)为兄弟院校提供一体化师资培训。我院自试点以来,充分利用和发挥我院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经验和条件优势,借助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这一平台,积极主动地开展省内外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和专业技能专项培训,培训人次达700多人,为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和提升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做出了贡献。
三、主要做法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改善教学条件,建章立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有效保证和推进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工作。
1.完善制度,强化内部管理
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全面修订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专业开发工作流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办法》《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20余个与教学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为一体化课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深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条件,学院在师资培训工作上不遗余力,采用出国培训、企业实践、校内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一体化师资培训。近年来,我院先后选送80余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学习先进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力开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活动,45周岁以下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超过1个月的专业教师数占总专业教师数的比例高达90%。每年有超过40%以上的专任教师参加专项技能、一体化教学法等各类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间知识、技能互补性,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特点和学院师资队伍现状,我院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成立了数控加工、模具加工等4个教学团队。
3.中外合作办学,首开技校学生留学先河
为学习与借鉴职业教育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与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培训中心合作办学,开设了中德国际班,实现国内技师证书与德国工商业协会(IHK)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由德方和中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参照IHK的要求进行设置,采用2 1 1模式进行教学,即2年在学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1年德国进修。目前,我院中外合作办学在金属切削加工专业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正逐步铺开至其他专业,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总结,丰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提升了学院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4.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课程教学
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使我们真正理解了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了使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环境,感知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我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要求在校学生每学年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工学交替实践活动。
在校内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性任务引入日常的课程教学,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如:模具专业与常州汇源塑料制品厂合作,引入企业产品,让学生按企业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完成产品模具的设计制造工作,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企业模具生产的整个过程,使教学与企业工作融合为一;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试点班在《综合布线实施》一体化课程学习的后期,聘请常州瑞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一起带领学生承担了我院校园网综合布线工程检测工作,提供的检测报告成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回顾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在收获一体化课程教学带来的成果时,为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能做的更好,更具推广价值,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需要加强
一体化课程是全新的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课程相配套的数字资源、学材还不够丰富。建议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
2.丰富企业引进人员渠道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能工巧匠进入专任教师队伍,充实和提高一体化师资队伍的水平,但是目前技工院校受人才引进政策的制约,一些适合教师岗位工作要求的企业技术骨干不能顺利引进。建议人社部门对技工院校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出台相关政策。
3.加强一体化师资培训力度
随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需要一批具备一体化课程开发、学材开发等能力的高层级一体化教师,而目前一、二级一体化教师的培训还处于基本空白状态。建议适时组织开展一、二级一体化教师的培训。
后记:本次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推进会汇集了全国各地试点技工院校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因版面有限,无法逐一呈现。如需更多详细材料,请登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资源网(http://zyjy.class.com.cn)或职业网(http://zhiye.class.com.cn)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