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就业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n7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就业基地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本文以保山学院教育学院为例,对就业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就业基地 教育学院 建设 思考
  一、高校就业基地建设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就业基地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的有效桥梁,也是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实践能力,拓宽就业视野的重要途径,对减轻社会压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许多高校为了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建立了既有利于大学生锻炼就业创业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就业基地。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就业基地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高校对就业基地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高校与就业基地联系不紧密,就业基地缺少对毕业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普遍对就业基地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
  二、高校就业基地建设的内涵
  高校就业基地的建设大致包括两种:一种是在校内建立就业基地,另一种是在校外建立就业基地。目前,高校就业基地大部分都是第二种,即挂靠或者依托大学生生产实习的国家机关、部队、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这样的校外就业基地虽然能满足各专业学生就业实习的需要,但无法长期、系统、细致地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校内部建立就业基地,以模拟演练的方式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的整个环节和全过程。
  三、对保山学院就业基地建设的思考
  保山学院是云南省保山市的一所地州本科院校,学生就业渠道比较狭窄,学生对就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笔者以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为例,对就业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1.校外就业基地
  教育学院与当地的一所幼儿园和小学合作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并与其他几所学校保持着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定期去幼儿园就业基地进行观摩学习和实践教学。教育学院还专门聘请了幼儿园资深教师来学校进行学前教育课程的授课,聘请资深小学教师承担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试讲指导工作。然而,不论幼儿园还是小学,真正提供给学生进行教学技能锻炼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在大四的下学期,学生会有三个月的实习期,但绝大多数学生因为要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教师考试,真正实习的时间也就一个月左右,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时教学知识和技能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
  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尽管绝大部分学生的第一选择都是国家特岗教师,然而最终能被录取的人数并不多。结合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学院有必要和各类早教机构以及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合作建立就业基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校内就业基地
  目前,教育学院并没有专门在校内建立就业基地,已有的校内就业教育和培训主要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各种类型的教学技能比赛来进行的,例如,说课比赛、讲故事比赛等。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有专业汇报表演以及手工展。结合校外就业基地暴露出来的学生教学技能锻炼不足这一问题,教育学院可以建立教师技能培训中心,在学生大一到大四期间专门进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技能模拟演练;还可以从大一开始,每月组织一次讲课比赛、一次说课比赛,统一规定题目,引导学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求新求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同时,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学成长经历,增加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针对未来会遇到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以及教师的价值组织主题班会讨论;假期组织学生去偏远山区的学校参观学习,熟悉未来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前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高校就业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校园”,是提供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高校应该加大对就业基地的重视程度,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入手,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华蕾.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的创建和维护[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9).
  [2]蒋阳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7).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保山学院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日前,英国北安普顿大学一行3人来到西安技师学院考察交流,学院院长李长江、副院长杨广明和北安普顿大学领导Dan Bailey等3人就合作办学交换了意见,初步达成互派教师、学生交流学习等方面合作意向。  北安普顿大学Dan Bailey教授等3人在西电国际公司杨部长,学院办公室副主任高健、信息与艺术系副主任王楠的陪同下,参观了学院高压电器系、汽车工程系、信息与艺术系、工业自动化系、机械工程系、精益管理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煤炭类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讲,学生在煤矿实习存在诸多限制和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从构建“一体化教学”大格局出发,建设了校内教学模拟矿井。教学矿井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煤炭生产相关的主要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动手实操能力。  关键词:模拟矿井?职业教育?实践?管理 
位于丹徒十里长山脚下的镇江技师学院新校区占地面积541亩,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借山水以悦品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将校园建筑最大限度地与自然融为一体。“新校区建设采取生态园林化、网络现代化、理实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以‘紧凑式组群、学科交融’为基础,同步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镇江市公共实训基地,在教育教学、实训设施、人文与自然环境等方面成为区域职业教育中的龙头。”镇江技师学院院长冷耀明说
作为江苏省重点技工学校之一的泰兴市技工学校,自1997年成立以来,秉持“机电为本、突出数控、逐步发展社会急需三产专业”的办学理念,于2004年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2014年由泰兴市人社局出资,给学校添置了一套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学校以此为契机,十年磨一剑,迈向了培养高级数控技能人才的道路。  硬件设施引领专业建设方向  江苏省地处改革发展的前沿,泰兴市是江苏省直管县的三个试点之一,近年来,地方民
摘 要: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校企合作都是学校热、企业冷,学校为自身的发展往往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举步维艰。然而,真正的合作应是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本文通过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长期的校企合作实践,总结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合作模式 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围
摘 要:本文以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阐述案例教学的实施路径。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案例真正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案例教学 实施路径 中职课堂  一、教学准备——采用有效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是以贴合实际的案例为基础,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和决策等过程,使其掌握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是教与学的基础,中职课堂有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几点特
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  成功入选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  近期,“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公布,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成功入围。  为做好此次的项目申报工作,学校全体师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经青岛市教育局、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推荐,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专家复核,获得项目立项,这标志学校发展步入了又一个新阶段。  江苏工贸技师
摘 要:著名女作家铁凝撰写的《永远有多远》是一部经典作品。旧作重读,仍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女性自我认知的拷问。作品中塑造的两位经典女性形象各有特色,代表着各自不同的类型。本文通过分析比对,发现女性文学写作中对女性自我认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女性文学 自我认知 困惑  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浩瀚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在这些女性文学作品写作中,这些女性的在自我追求途中
摘 要:浙江省出台了新一轮中职课改方案,其背景是基于浙江省经济结构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其具体的表现在于现行的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固化和狭隘性,也就是说中职教育所带给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与学生及家长的期望并不吻合。新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怎么办,这是本文所试图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 课改 选择性课程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
摘要:笔者阐述了如何从充分预设、正确引领、灵活拓展三个方面实现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使课堂更加精彩,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生成性动态课堂预设非预设    学生资源一般是指在学生身上所蕴含的或表现出来的、可被教师利用并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加以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关于“动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