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创造教育理念能够很好地指导教学。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创造教育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施在新课改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本文重点采取实践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教学情境等,来简述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造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一、引言
目前小学教育十分重视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与探究创造教育理念,对提高我国的教育工作水平,培育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应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传授给学生理论和技能,还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推动同学们的整体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有效地培育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现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老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创造教育”思想内涵
《创造的儿童教育》及《创造宣言》等文章,充分论证了针对孩子们创造力的了解、解放、培育等问题。并提出:“大家已经发现、了解了孩子们具有创造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将孩子们的创造力解放开来。”由于了解、解放、培育孩子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责无旁贷。《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以万计的先人,通过漫长岁月与生存环境相适应而斗争后传承下来的能力之精髓。”《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不但关于怎样解放孩子们的实践能力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并且对于怎样培育孩子的实践能力也给予了有关阐述。第一,需要足够的营养。营养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假如在小学生发展过程中未有足够的营养,释放出的实践能力将会扼杀在摇篮中,那也就没有必要培育与发挥孩子的实践能力了。第二,需要优良的习惯。孩子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基于优良的习惯,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让孩子的思考变成一种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头脑会变得更加灵活,创造性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敏。第三,需要对孩子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小学生,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会让孩子的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开发,可以更好地培育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不同在于,它更容易培育孩子们的独立创造力。由于它是基于多样化应用软件,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实际上是教给孩子怎样应用各种应用程序。在现在社会中,应用软件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软件更新换代速度也日渐加快。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让孩子们学会每一个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使得广大老师更意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既是培育孩子们融会贯通、积极探究、具有独立创造意识的能力。
四、基于创造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小学生的创造力,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师的教育思想转化。老师要真正认识到,现在的教育不再是传授理论内容的工具,教育应是开发认知的一种措。由于开展了素质教育,老师与孩子们的积极性均应受到很大程度的尊重与发现,因为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所有孩子的创造性已经受到重视,老师的权威不再依赖建立于孩子们被动接受的前提上,它被转化成建立于老师通过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提高孩子们真正发挥的能力上”。
比如,教学“PPT制作”内容时,大部分孩子遇到该软件,均不明白该如何做,他们均是模拟老师的示范操作,然后开展自我的PPT制作,可以开展自主创造的孩子非常少,老师应仔细观察学生作品里自我创造的亮点,能够发现,有的孩子在制作期间自主选取了模板,制作出的作品也非常美观,这时,老师应及时鼓励他们,以激励另外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学会创新思维,并在设计过程中添加自我的爱好和见解,这样一来能够扩展孩子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该活动中,能够使孩子们看到动手实践与用脑思维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并且还可以增进学生的参与理念,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2.构建良好的创造教学环境
构建优良的创造性教学环境,包含构建老师的教育心理和信息技術课程的教学环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可能遭遇小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结论出乎老师预期的结果,这时,老师千万不能强把孩子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我固定的思维方式里,老师应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更应鼓励孩子敢于和老师进行探讨,为孩子提供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进而不断培养孩子的独立创造意识。为了真正发掘孩子独立创造的潜能,老师需要采取措施,真正认识到营造独立创造教育情境的重要意义。
3.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用、灵活、设计理念比较强的课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唯有孩子有学习意愿时,对学习才可能产生兴趣,唯有当孩子的思维活动充分启动,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检测知识,让他们掌握的知识从量变转化为质变,才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活孩子的创造和创新思维意识,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意识
老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孩子应用电脑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增进各门学科间的联系,提升孩子们整体应用知识的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尖端信息展示到课堂教学中,使孩子们的思维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通过建立网站的方式,让孩子们形成课堂和课外的有效交流,加强孩子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当孩子们形成将计算机当作工具的理念后,则极易使用熟知的工具来处理实际问题,在他们遇到熟知的工具无法处理具体问题时,它将会推动孩子创新理念的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创造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将创造教育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应要重视小学生的个体特征,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文文.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8,490(12):11+13.
[2]向志艺.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21):1-2.
[3]严俞洁.陶行知创造教育在数学活动中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988(01):8+90.
[4]安保老.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63-164.
作者简介:王小松,单位全称:宝应县桃园小学,职称:讲师,电话:15952379188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造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一、引言
目前小学教育十分重视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与探究创造教育理念,对提高我国的教育工作水平,培育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应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传授给学生理论和技能,还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推动同学们的整体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有效地培育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现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老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创造教育”思想内涵
《创造的儿童教育》及《创造宣言》等文章,充分论证了针对孩子们创造力的了解、解放、培育等问题。并提出:“大家已经发现、了解了孩子们具有创造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将孩子们的创造力解放开来。”由于了解、解放、培育孩子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责无旁贷。《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以万计的先人,通过漫长岁月与生存环境相适应而斗争后传承下来的能力之精髓。”《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不但关于怎样解放孩子们的实践能力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并且对于怎样培育孩子的实践能力也给予了有关阐述。第一,需要足够的营养。营养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假如在小学生发展过程中未有足够的营养,释放出的实践能力将会扼杀在摇篮中,那也就没有必要培育与发挥孩子的实践能力了。第二,需要优良的习惯。孩子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基于优良的习惯,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让孩子的思考变成一种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头脑会变得更加灵活,创造性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敏。第三,需要对孩子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小学生,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会让孩子的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开发,可以更好地培育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不同在于,它更容易培育孩子们的独立创造力。由于它是基于多样化应用软件,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实际上是教给孩子怎样应用各种应用程序。在现在社会中,应用软件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软件更新换代速度也日渐加快。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让孩子们学会每一个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使得广大老师更意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既是培育孩子们融会贯通、积极探究、具有独立创造意识的能力。
四、基于创造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小学生的创造力,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师的教育思想转化。老师要真正认识到,现在的教育不再是传授理论内容的工具,教育应是开发认知的一种措。由于开展了素质教育,老师与孩子们的积极性均应受到很大程度的尊重与发现,因为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所有孩子的创造性已经受到重视,老师的权威不再依赖建立于孩子们被动接受的前提上,它被转化成建立于老师通过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提高孩子们真正发挥的能力上”。
比如,教学“PPT制作”内容时,大部分孩子遇到该软件,均不明白该如何做,他们均是模拟老师的示范操作,然后开展自我的PPT制作,可以开展自主创造的孩子非常少,老师应仔细观察学生作品里自我创造的亮点,能够发现,有的孩子在制作期间自主选取了模板,制作出的作品也非常美观,这时,老师应及时鼓励他们,以激励另外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学会创新思维,并在设计过程中添加自我的爱好和见解,这样一来能够扩展孩子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该活动中,能够使孩子们看到动手实践与用脑思维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并且还可以增进学生的参与理念,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2.构建良好的创造教学环境
构建优良的创造性教学环境,包含构建老师的教育心理和信息技術课程的教学环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可能遭遇小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结论出乎老师预期的结果,这时,老师千万不能强把孩子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我固定的思维方式里,老师应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更应鼓励孩子敢于和老师进行探讨,为孩子提供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进而不断培养孩子的独立创造意识。为了真正发掘孩子独立创造的潜能,老师需要采取措施,真正认识到营造独立创造教育情境的重要意义。
3.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用、灵活、设计理念比较强的课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唯有孩子有学习意愿时,对学习才可能产生兴趣,唯有当孩子的思维活动充分启动,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检测知识,让他们掌握的知识从量变转化为质变,才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活孩子的创造和创新思维意识,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意识
老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孩子应用电脑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增进各门学科间的联系,提升孩子们整体应用知识的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尖端信息展示到课堂教学中,使孩子们的思维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通过建立网站的方式,让孩子们形成课堂和课外的有效交流,加强孩子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当孩子们形成将计算机当作工具的理念后,则极易使用熟知的工具来处理实际问题,在他们遇到熟知的工具无法处理具体问题时,它将会推动孩子创新理念的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创造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将创造教育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应要重视小学生的个体特征,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文文.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8,490(12):11+13.
[2]向志艺.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21):1-2.
[3]严俞洁.陶行知创造教育在数学活动中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988(01):8+90.
[4]安保老.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63-164.
作者简介:王小松,单位全称:宝应县桃园小学,职称:讲师,电话:159523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