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现在也是每个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现在社会各界对于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高度重视,本文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方面做了重要的分析。文章指出了高职旅游专业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这种举措的重要意义,并就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深化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向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专业 教学改革
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其特殊性受到了来自社会、业界专家与学者的高度关注,所以将高职旅游专业同非遗保护深度融合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严重冲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空间,随着老一代的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不断老去,目前我国很多非遗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严重问题,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目前已经迫在眉睫。
一、以非遗资源为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校的深度融合能够为非遗的传承创造更加肥沃的土壤,在校园里创造一种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校园内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非遗基地,既可以建立非遗实践基地也可以建立非遗传承学校等,根据当地地区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非遗项目。利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教学、研究、创新的优势,借助非遗基地的设立,更好地引导学生保护和传承非遗。目前当地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非遗进校园的支持力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以非遗名师为媒介
非遗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解决非遗技能的传授问题。因为非遗的传承方式一般是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等传统的拜师学艺的方式,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本身不具备教授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学校要做通非遗传承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在学校里为大师设立非遗传承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等方式邀请大师来学校任教,并为大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研究、开发平台,让大师能够扎根旅游专业教学为广大学生教授非遗项目。非遗项目传承作为学科带头人,要首先通过学、帮、带的方式来让专业教师掌握非遗技艺,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和理解非遗知识、掌握非遗技艺,扩大非遗技艺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和掌握非遗技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三、以非遗课程为保障
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专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重新修订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对当地的非遗知识进行普及,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纳入到专业课考核中去。同时要加大非遗课程的开发,要特别注意到非遗教材同普通教材的区别,非遗教材的编写只有邀请非遗传人或者研究非遗的专家才能够编写出高水平的教材。在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非遗名师和专业教师联合的方式来开发非遗教材和完善非遗课程体系,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来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非遗文化素养,形成特色的旅游专业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它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着构建和重建,它是特定的地区和族群中不断地交流和互动中延续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才能焕发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所以,非遗课程在高职旅游专业的开立必须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强调在實践中培养学生的非遗知识和技能。因此,培养高技能型的非遗传承人才不能将教育教学的场所局限在教室、仿真实训室里,要走出课堂,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原生地去体味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中寻找非遗发展与创新的动力,实现非遗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能够有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应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该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站在一个适宜的高度考虑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使其能够实现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让旅游经济效应与文化效应结合起来。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从高职院校的角度,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切入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走进课堂,走进校园,给学生营造适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播者、接班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门宇静.旅游类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非遗旅游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J].中国培训,2015.
[2]李佳.示范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探索与研究——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专业 教学改革
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其特殊性受到了来自社会、业界专家与学者的高度关注,所以将高职旅游专业同非遗保护深度融合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严重冲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空间,随着老一代的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不断老去,目前我国很多非遗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严重问题,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目前已经迫在眉睫。
一、以非遗资源为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校的深度融合能够为非遗的传承创造更加肥沃的土壤,在校园里创造一种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校园内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非遗基地,既可以建立非遗实践基地也可以建立非遗传承学校等,根据当地地区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非遗项目。利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教学、研究、创新的优势,借助非遗基地的设立,更好地引导学生保护和传承非遗。目前当地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非遗进校园的支持力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以非遗名师为媒介
非遗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解决非遗技能的传授问题。因为非遗的传承方式一般是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等传统的拜师学艺的方式,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本身不具备教授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学校要做通非遗传承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在学校里为大师设立非遗传承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等方式邀请大师来学校任教,并为大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研究、开发平台,让大师能够扎根旅游专业教学为广大学生教授非遗项目。非遗项目传承作为学科带头人,要首先通过学、帮、带的方式来让专业教师掌握非遗技艺,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和理解非遗知识、掌握非遗技艺,扩大非遗技艺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和掌握非遗技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三、以非遗课程为保障
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专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重新修订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对当地的非遗知识进行普及,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纳入到专业课考核中去。同时要加大非遗课程的开发,要特别注意到非遗教材同普通教材的区别,非遗教材的编写只有邀请非遗传人或者研究非遗的专家才能够编写出高水平的教材。在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非遗名师和专业教师联合的方式来开发非遗教材和完善非遗课程体系,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来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非遗文化素养,形成特色的旅游专业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它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着构建和重建,它是特定的地区和族群中不断地交流和互动中延续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才能焕发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所以,非遗课程在高职旅游专业的开立必须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强调在實践中培养学生的非遗知识和技能。因此,培养高技能型的非遗传承人才不能将教育教学的场所局限在教室、仿真实训室里,要走出课堂,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原生地去体味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中寻找非遗发展与创新的动力,实现非遗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能够有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应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该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站在一个适宜的高度考虑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使其能够实现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让旅游经济效应与文化效应结合起来。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从高职院校的角度,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切入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走进课堂,走进校园,给学生营造适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播者、接班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门宇静.旅游类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非遗旅游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J].中国培训,2015.
[2]李佳.示范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探索与研究——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