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曾在一本杂志中看到过一篇文章——《托尔斯泰灯》,文中提到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发明的连桌灯,读过感触颇深。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灯呢?就是在屋顶上悬挂一盏大号的灯,在灯的下方摆放一张直径两米的圆桌,然后桌上等距离的立着十几块隔板,这样就均分了灯光。待到孩子三四岁时就要读书识字,全家人11个孩子和两个大人,每到晚上,就会坐到这盏灯下开始读书,也从而开始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他的后人也因而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的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地方。
作为家长是如此的重视教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担负的是更多孩子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阅读兴趣,便成了语文老师必须面对,必须去较好实施的一项课题。
对于语文课标提出的十个本长篇经典文学名著的要求,和名著本身的高精华养分,以及阅读名著的好处重要意义不想再说。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如何操作?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认为,因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实际情况而作具体的分析和操作。
农村中学的學生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
1.学校初建的图书馆,借阅秩序在完善之中(学校图书馆的书属应急效应,借阅时间迅短而杂乱,学生下回再看而非上次之物);
2.班级藏书方面在不足40多本图书中,其他书籍(作文、网络、梦幻、卡通、游戏、漫画以及不入流的故事会,《阿衰》,《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与名作的比例是4比1;
3.在阅读方面,中学生深爱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小说,如流行的网络小说《诛仙》、郭敬明的《幻城》,理由都是这些书对学习有很多消极影响,但学生却乐此不疲地一本又一本地买来互相传阅。
4.学业负担重,学生没有时间、没有兴趣阅读名著。与深奥、枯燥、纸张厚重的名著比起来,他们更愿意去碰触其他书籍。
面对现状,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对推荐的名著产生抵触情绪,避免学生对名作阅读陷入“不能读——不愿读”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完全失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我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促进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方面,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组织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环境能够影响我们的成长。正如蓬草、白沙与土壤的关系。为此学校德育处开展了《走进书世界,书香满校园》大型的读书活动。为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做了充分的宣传和指导。具体要求及做法为:
1.要求每学期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至少要读一本中学课标要求的名著。
2.给每位学生备发“书香少年”读书活动记录册(包括读书计划、16周读书活动记录、以及随感副页)。
3.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精彩片段、经典之言、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期末各班评选出三位“书香少年”和三位“摘录小明星”。颁发奖状和奖品。
除此之外,为了使活动更有效的进行,在启动会上,还邀请了个别家长,之后并向家长发出倡议书。做父母的也应该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素质,经常和孩子讨论书籍、经典影视剧的内容。远离麻将、肥皂剧。倡导家长在节日或生日的时候以书为礼。这样,孩子的生活根植于书香的土壤,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阅读能力才会越来越强,阅读品味才会越来越高雅。
二、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读书计划
《礼记》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校根据农村中学的课程安排情况、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实际空余时间做总体规划。(其中以初一年级为例,每周四第八节固定为阅读课。)由此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速度制定本学期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从而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读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有着一定的目的性,就可以避免学生在面对众多书籍时,无从下手的情况了。
三、以课本为引线,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在刚参加工作时期,在处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这个环节时,不免有例行公事的感觉,学生对于一些不熟悉的作品,在学过之后仍然有一种呆板的陌生感。为此,我心中也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记得在学习《福楼拜假的星期天》这篇文章时,我把课做了一下调整,在正课之前,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读《包法利夫人》缩略本。在读过《包法利夫人》后,学生都能说出爱玛的浪漫、轻浮、虚荣、贪图享乐,生活糜烂等性格特点,并说了自己通过读过后得到的启示。一节课,在讨论发表意见时气氛活跃,回答积极踊跃,在我看来:能让学生说,获得启示,增长知识,让学生动起来,阅读名著最初的初衷就已达成了。
由此我获得了启示,由课本为引线,阅读应由课内到课外,有意识的进行拓展,吊起学生的胃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我也以此为契机,又介绍了四大短片巨匠的有关作品,如莫泊桑的《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的《变色龙》《套中人》;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马克吐温的《百万富翁》。在介绍时,从学生专注的眼神中,我知道对于这样的课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他们是喜欢的。一节七十分钟的晚自习下来,学生意犹未尽。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在同学们的书桌中,多了这些令他们喜欢的书。
通过这节课尝试课,深刻的体会到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应该如源头的活水”这句话的分量。老师要求学生亲近名著,教师就首先要去读名著、感悟名著。只有老师做到了充分的备课,才能更好的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此为鉴,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不妨介绍《五猖会》《狗猫鼠》,从而引导学生看《朝花夕拾》集;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引导学生看《城南旧事》;学习《山市》,引导学生看《聊斋志异》;学习《孙权劝学》,不妨引导学生看《三国演义》,在学习《社戏》的时候,不妨介绍《药》《故乡》引导学生读《呐喊》集……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四、创造条件,巧用影视资源。
在必要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经典情节。再有,近年来,许多经典的影视剧相继重拍热播,可以借助电视这个媒介,可以引导学生看这些经典的影视剧。甚至可以利用动画、讲故事收看《百家论坛》等方法,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深刻深奥的名著。让经典明白易懂,从而吸引学生关注经典名著。
五、展示读书收获,开展竞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喜欢展示自己的时期。在学生读书之后,不妨组织活动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选明星,从而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另外,也可开展有关名著阅读的知识竞赛。这样就要求参赛者首先要熟悉名著,并对名著有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能够写出自己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艺术鉴赏的看法。通过这种形式,使同学们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和在教学中的尝试我深切体会到:若要书香弥漫,必须得给予学生一块适宜的土壤和良好的空气,加之教师即时地施水、施肥,把握住一切可用的机会,从而一朵花开才会引得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为家长是如此的重视教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担负的是更多孩子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阅读兴趣,便成了语文老师必须面对,必须去较好实施的一项课题。
对于语文课标提出的十个本长篇经典文学名著的要求,和名著本身的高精华养分,以及阅读名著的好处重要意义不想再说。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如何操作?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认为,因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实际情况而作具体的分析和操作。
农村中学的學生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
1.学校初建的图书馆,借阅秩序在完善之中(学校图书馆的书属应急效应,借阅时间迅短而杂乱,学生下回再看而非上次之物);
2.班级藏书方面在不足40多本图书中,其他书籍(作文、网络、梦幻、卡通、游戏、漫画以及不入流的故事会,《阿衰》,《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与名作的比例是4比1;
3.在阅读方面,中学生深爱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小说,如流行的网络小说《诛仙》、郭敬明的《幻城》,理由都是这些书对学习有很多消极影响,但学生却乐此不疲地一本又一本地买来互相传阅。
4.学业负担重,学生没有时间、没有兴趣阅读名著。与深奥、枯燥、纸张厚重的名著比起来,他们更愿意去碰触其他书籍。
面对现状,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对推荐的名著产生抵触情绪,避免学生对名作阅读陷入“不能读——不愿读”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完全失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我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促进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方面,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组织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环境能够影响我们的成长。正如蓬草、白沙与土壤的关系。为此学校德育处开展了《走进书世界,书香满校园》大型的读书活动。为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做了充分的宣传和指导。具体要求及做法为:
1.要求每学期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至少要读一本中学课标要求的名著。
2.给每位学生备发“书香少年”读书活动记录册(包括读书计划、16周读书活动记录、以及随感副页)。
3.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精彩片段、经典之言、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期末各班评选出三位“书香少年”和三位“摘录小明星”。颁发奖状和奖品。
除此之外,为了使活动更有效的进行,在启动会上,还邀请了个别家长,之后并向家长发出倡议书。做父母的也应该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素质,经常和孩子讨论书籍、经典影视剧的内容。远离麻将、肥皂剧。倡导家长在节日或生日的时候以书为礼。这样,孩子的生活根植于书香的土壤,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阅读能力才会越来越强,阅读品味才会越来越高雅。
二、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读书计划
《礼记》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校根据农村中学的课程安排情况、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实际空余时间做总体规划。(其中以初一年级为例,每周四第八节固定为阅读课。)由此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速度制定本学期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从而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读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有着一定的目的性,就可以避免学生在面对众多书籍时,无从下手的情况了。
三、以课本为引线,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在刚参加工作时期,在处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这个环节时,不免有例行公事的感觉,学生对于一些不熟悉的作品,在学过之后仍然有一种呆板的陌生感。为此,我心中也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记得在学习《福楼拜假的星期天》这篇文章时,我把课做了一下调整,在正课之前,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读《包法利夫人》缩略本。在读过《包法利夫人》后,学生都能说出爱玛的浪漫、轻浮、虚荣、贪图享乐,生活糜烂等性格特点,并说了自己通过读过后得到的启示。一节课,在讨论发表意见时气氛活跃,回答积极踊跃,在我看来:能让学生说,获得启示,增长知识,让学生动起来,阅读名著最初的初衷就已达成了。
由此我获得了启示,由课本为引线,阅读应由课内到课外,有意识的进行拓展,吊起学生的胃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我也以此为契机,又介绍了四大短片巨匠的有关作品,如莫泊桑的《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的《变色龙》《套中人》;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马克吐温的《百万富翁》。在介绍时,从学生专注的眼神中,我知道对于这样的课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他们是喜欢的。一节七十分钟的晚自习下来,学生意犹未尽。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在同学们的书桌中,多了这些令他们喜欢的书。
通过这节课尝试课,深刻的体会到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应该如源头的活水”这句话的分量。老师要求学生亲近名著,教师就首先要去读名著、感悟名著。只有老师做到了充分的备课,才能更好的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此为鉴,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不妨介绍《五猖会》《狗猫鼠》,从而引导学生看《朝花夕拾》集;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引导学生看《城南旧事》;学习《山市》,引导学生看《聊斋志异》;学习《孙权劝学》,不妨引导学生看《三国演义》,在学习《社戏》的时候,不妨介绍《药》《故乡》引导学生读《呐喊》集……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四、创造条件,巧用影视资源。
在必要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经典情节。再有,近年来,许多经典的影视剧相继重拍热播,可以借助电视这个媒介,可以引导学生看这些经典的影视剧。甚至可以利用动画、讲故事收看《百家论坛》等方法,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深刻深奥的名著。让经典明白易懂,从而吸引学生关注经典名著。
五、展示读书收获,开展竞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喜欢展示自己的时期。在学生读书之后,不妨组织活动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选明星,从而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另外,也可开展有关名著阅读的知识竞赛。这样就要求参赛者首先要熟悉名著,并对名著有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能够写出自己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艺术鉴赏的看法。通过这种形式,使同学们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和在教学中的尝试我深切体会到:若要书香弥漫,必须得给予学生一块适宜的土壤和良好的空气,加之教师即时地施水、施肥,把握住一切可用的机会,从而一朵花开才会引得百花齐放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