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解读
学区房,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现象。学区房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自然造成学校发展的差距。2014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购买优质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并不意味着能优先入校,因为优质学校不能单校划片,而是和普通学校搭配划片。买了学区房只是具备了优质学校随机派位的资格,能不能进还得看学校的容量和报名的人数等。
然而,2014年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持平的城市只有厦门1个;二手住房的价格则环比全部下降。但是,与房价“大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市场一枝独秀,逆势上涨。自2014年2月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以来,北京市部分学校的划片范围有所调整。随着“共建”取消,严格按学籍、户籍就近入学等政策的施行,择校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些家长称,购买学区房成了择校的“最后通道”。北京老牌优质校奋斗小学附近,竟然有人花135万元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每平米将近31万元。如此狭小的房子根本不能住人,只为给孩子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房”难求。
学区房越炒越热的现象,缘于市场高需求和国内现有教育体制的双重催化。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的炒作,众多家长的推波助澜,归根结底由于当前教育制度的问题。有专家表示,择校从“递条子”“送票子”转化为“拼房子”,是追逐优质教育资源方式的转变并提前实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有关部门教育改革的初衷很好,但亟待多个部门综合协调,防止政策被执行变味。从根本上讲,破除“拼爹、拼房”的关键,是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牛校”和“差校”之间的差距。
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位小学生家长认为,学区房的高价主要是稀缺的优质教育使然。“如果不是划片在优质学校附近,市场的正常房价不会那么高。这一些增值的部分,应该拿出来补贴学校,服务教育,而不应该被开发商无情地拿走。”
实例分析
各地教育部门对划片信息的公开透明后,人们对“好”学校所对应的学区一目了然。一些房产地产开发商,更是趋之若鹜。搜房网等多家网站公开了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划分明细,如“2014上海市各区学区房划分明细”“2014扬州重点小学学区房划分大全”“2014年昆山城区学区房全攻略”等。“拼爹”不如“拼房”的口号,明码标价的售房信息,确实蛊惑了家长。
为了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有两个孩子的周女士最近很是焦虑。她原本打算花300万元人民币购买一套学区房,却担心孩子的高中和大学成绩不理想,读名校基本就无望;如果把这些钱存下来留给孩子出国留学,基本可以够一个孩子在美国读完高中和大学的;但她有两个孩子,这些钱还远远不够。经过反复掂量,周女士最后选择了“投资移民”,这样,培养两个孩子的实际花费可能比在国内更低。
她知道,移民子女在美国上公立小学和中学免费,进入大学后学费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最低每年在0.5万美元左右。5年后,用于美国“EB-5”投资移民的50万美元投资款将全额返还。事情似乎变简单了:现在办理投资移民,两年后可以持有条件绿卡,两个孩子可以先后留学美国。
其实,学区房是一个全球性的命题。
在美国,学区房同样受到市场的关注。好学区的房源普遍比其他房源价格要高不少。不过,美国的房地产和教育两大资源是互相关联的,其主要的教育经费就来自房产地税。美国基础教育公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中,房产税占了45%至50%。一般来说,学区房的房产税普遍比非学区房的房产税要高出两三倍,甚至有高出几十倍的。同样,在加拿大买房,每年要缴1%至3%的物业税,比较好的学区一般物业税也会比较贵。这笔费用交给地方而非联邦政府。而地方政府则基本将其投入在学校和公共设施上。
本刊点评
优质教育,属于紧缺资源。优质学校附近的房产因划片而增值。学区房价格飙升,并不完全是禁止择校规定惹的祸,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源的极不均衡。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均衡教育资源,让社会普遍接受就近入学、自觉拒绝择校。同时,政府也应该对学区房加收房产税或物业税,从而使这部分增值利润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不过,与美国、加拿大不同,应该把这笔钱贴补到那些非优质学校,缩小区域差距,促进教育均衡。
学区房,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现象。学区房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自然造成学校发展的差距。2014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购买优质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并不意味着能优先入校,因为优质学校不能单校划片,而是和普通学校搭配划片。买了学区房只是具备了优质学校随机派位的资格,能不能进还得看学校的容量和报名的人数等。
然而,2014年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持平的城市只有厦门1个;二手住房的价格则环比全部下降。但是,与房价“大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市场一枝独秀,逆势上涨。自2014年2月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以来,北京市部分学校的划片范围有所调整。随着“共建”取消,严格按学籍、户籍就近入学等政策的施行,择校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些家长称,购买学区房成了择校的“最后通道”。北京老牌优质校奋斗小学附近,竟然有人花135万元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每平米将近31万元。如此狭小的房子根本不能住人,只为给孩子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房”难求。
学区房越炒越热的现象,缘于市场高需求和国内现有教育体制的双重催化。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的炒作,众多家长的推波助澜,归根结底由于当前教育制度的问题。有专家表示,择校从“递条子”“送票子”转化为“拼房子”,是追逐优质教育资源方式的转变并提前实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有关部门教育改革的初衷很好,但亟待多个部门综合协调,防止政策被执行变味。从根本上讲,破除“拼爹、拼房”的关键,是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牛校”和“差校”之间的差距。
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位小学生家长认为,学区房的高价主要是稀缺的优质教育使然。“如果不是划片在优质学校附近,市场的正常房价不会那么高。这一些增值的部分,应该拿出来补贴学校,服务教育,而不应该被开发商无情地拿走。”
实例分析
各地教育部门对划片信息的公开透明后,人们对“好”学校所对应的学区一目了然。一些房产地产开发商,更是趋之若鹜。搜房网等多家网站公开了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划分明细,如“2014上海市各区学区房划分明细”“2014扬州重点小学学区房划分大全”“2014年昆山城区学区房全攻略”等。“拼爹”不如“拼房”的口号,明码标价的售房信息,确实蛊惑了家长。
为了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有两个孩子的周女士最近很是焦虑。她原本打算花300万元人民币购买一套学区房,却担心孩子的高中和大学成绩不理想,读名校基本就无望;如果把这些钱存下来留给孩子出国留学,基本可以够一个孩子在美国读完高中和大学的;但她有两个孩子,这些钱还远远不够。经过反复掂量,周女士最后选择了“投资移民”,这样,培养两个孩子的实际花费可能比在国内更低。
她知道,移民子女在美国上公立小学和中学免费,进入大学后学费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最低每年在0.5万美元左右。5年后,用于美国“EB-5”投资移民的50万美元投资款将全额返还。事情似乎变简单了:现在办理投资移民,两年后可以持有条件绿卡,两个孩子可以先后留学美国。
其实,学区房是一个全球性的命题。
在美国,学区房同样受到市场的关注。好学区的房源普遍比其他房源价格要高不少。不过,美国的房地产和教育两大资源是互相关联的,其主要的教育经费就来自房产地税。美国基础教育公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中,房产税占了45%至50%。一般来说,学区房的房产税普遍比非学区房的房产税要高出两三倍,甚至有高出几十倍的。同样,在加拿大买房,每年要缴1%至3%的物业税,比较好的学区一般物业税也会比较贵。这笔费用交给地方而非联邦政府。而地方政府则基本将其投入在学校和公共设施上。
本刊点评
优质教育,属于紧缺资源。优质学校附近的房产因划片而增值。学区房价格飙升,并不完全是禁止择校规定惹的祸,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源的极不均衡。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均衡教育资源,让社会普遍接受就近入学、自觉拒绝择校。同时,政府也应该对学区房加收房产税或物业税,从而使这部分增值利润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不过,与美国、加拿大不同,应该把这笔钱贴补到那些非优质学校,缩小区域差距,促进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