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已经得到了验证,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学生和老师都大大受益。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做到教学预设必须转变理,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课改,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教学媒体必须有效辅助。然而,对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能够达到新课改计划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化学教学的改革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改 优化教学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学生在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自由挥洒。
下面结合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
三、教学过程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教学的根本
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地学习。
四、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板书、实验、教具、图表、网络等。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板书是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重要媒体,简单、明了。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
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改 优化教学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学生在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自由挥洒。
下面结合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
三、教学过程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教学的根本
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地学习。
四、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板书、实验、教具、图表、网络等。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板书是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重要媒体,简单、明了。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
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