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使学生更加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收获知识及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去浅表化学习,丰富阅读素材,将教学引向生活,让学生学会反思、得到熏陶、能够运用,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思维深刻;浅表化学习;阅读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34-0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习,强调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被动接受走向积极思考,从善于倾听到主动表达、善于表达的转变。指向深度学习的语文教学,就是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以丰富他们的认知,不断实现超越的过程。
一、去浅表化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反思是学习必备的能力和品质。学生在对自我学习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回味、咀嚼,可以锤炼他们的反思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如,苏教版的《山谷中的谜底》一课,赞扬了雪松能屈能伸的特点,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有时也需要做出适当的让步,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道理。在讨论课文的主旨时,很多学生对能屈能伸的雪松流露出敬佩之情,而对柘、柏、女贞等树的不能灵活弯曲最后消失于东坡表现出鄙夷之态,似乎柘、柏、女贞就是那种傻乎乎的憨大头的象征。这种“非好即坏”的单一认知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应该的。其实,柘、柏、女贞退而生长在西坡,又何尝不是一种让步!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东坡环境那么恶劣,它们为什么硬要赖在那里呢?所以,雪松的屈伸之间,是“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小智慧,而柏、柘、女贞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智慧。看著学生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灵光一闪:“如果你也是一位到魁北克观光的旅行者,也在这时候来到了这里,你会和这两位旅行者一样有所发现吗?”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松树凭着自己柔韧的枝条,勇敢地跟暴风雪斗智斗勇,这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我们要善于动脑,肯于忍让,这样才会迎来光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学生侃侃而谈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他们原先看待问题单一的角度已经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多角度地思考、辩证地看待问题让他们思索得更多,理解得更深刻。
二、丰富阅读素材,让学生得到多重熏陶
及时的阅读补充和延伸,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在接触不同的作品中走向多元,情感得到丰富和熏陶。
如,苏教版的《夹竹桃》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谢的优美景象,列举的花本身也有着浓浓的诗意。但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我们似乎难以读出。教学时,我结合对诗的方式来教学,让课堂生机盎然,美丽而有韵味。
师:迎春花吹着金黄色的小喇叭,报告春的消息。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 ——
生:“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西塞山前白鹭飞”——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这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等到夏天,“梅子留酸软齿牙”——,
生:“芭蕉分绿与窗纱。”
师:到了丹桂飘香的金秋——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课文里的“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都有了清晰的画面浮现,院中的景色在吟诗对答中更趋丰满,形象可感。
三、走向生活现实,让学生灵活迁移运用
学习者学习的目的,是建立起完整的认知,形成独立的能力,以解决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既要欣赏课文文本所展现的思想美、艺术美,又要循着作者的思维,走近作者,习得作品的表达艺术。
如,《广玉兰》一课,作者先后用“幽香荡漾”“洁净高雅”“玉琢冰雕”“柔韧”等词表现玉兰花的品质。学生对广玉兰花到底是什么样的也没有具体的认识,因此对这些词语他们无法深刻理解。与其就词讲词,让学生被动接受这些语言,不如从头开始,让他们自己描写广玉兰花。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玉兰花的几幅美照,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介绍她吗?”这样,学生眼中有物,口中生言,能进行完整的描绘。然后,我出示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对比自己刚才所写,说说课文的语言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因为他们已经历了一番思考,这时候再品味,思维将更进一层。在比较中,他们对作者所用的词句以及表达方式逐步接受并欣赏。这时候,他们积累到的已不是几个单薄的词语,而是带着情感温度的语言了。
语文课堂呼唤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自我总结反思、融合多种阅读策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能摒弃浅表化的学习、被动接受的碎片化积累,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之乐、思考之乐、超越之乐,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有劲儿!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深度学习;思维深刻;浅表化学习;阅读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34-0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习,强调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被动接受走向积极思考,从善于倾听到主动表达、善于表达的转变。指向深度学习的语文教学,就是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以丰富他们的认知,不断实现超越的过程。
一、去浅表化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反思是学习必备的能力和品质。学生在对自我学习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回味、咀嚼,可以锤炼他们的反思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如,苏教版的《山谷中的谜底》一课,赞扬了雪松能屈能伸的特点,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有时也需要做出适当的让步,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道理。在讨论课文的主旨时,很多学生对能屈能伸的雪松流露出敬佩之情,而对柘、柏、女贞等树的不能灵活弯曲最后消失于东坡表现出鄙夷之态,似乎柘、柏、女贞就是那种傻乎乎的憨大头的象征。这种“非好即坏”的单一认知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应该的。其实,柘、柏、女贞退而生长在西坡,又何尝不是一种让步!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东坡环境那么恶劣,它们为什么硬要赖在那里呢?所以,雪松的屈伸之间,是“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小智慧,而柏、柘、女贞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智慧。看著学生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灵光一闪:“如果你也是一位到魁北克观光的旅行者,也在这时候来到了这里,你会和这两位旅行者一样有所发现吗?”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松树凭着自己柔韧的枝条,勇敢地跟暴风雪斗智斗勇,这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我们要善于动脑,肯于忍让,这样才会迎来光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学生侃侃而谈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他们原先看待问题单一的角度已经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多角度地思考、辩证地看待问题让他们思索得更多,理解得更深刻。
二、丰富阅读素材,让学生得到多重熏陶
及时的阅读补充和延伸,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在接触不同的作品中走向多元,情感得到丰富和熏陶。
如,苏教版的《夹竹桃》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谢的优美景象,列举的花本身也有着浓浓的诗意。但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我们似乎难以读出。教学时,我结合对诗的方式来教学,让课堂生机盎然,美丽而有韵味。
师:迎春花吹着金黄色的小喇叭,报告春的消息。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 ——
生:“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西塞山前白鹭飞”——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这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等到夏天,“梅子留酸软齿牙”——,
生:“芭蕉分绿与窗纱。”
师:到了丹桂飘香的金秋——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课文里的“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都有了清晰的画面浮现,院中的景色在吟诗对答中更趋丰满,形象可感。
三、走向生活现实,让学生灵活迁移运用
学习者学习的目的,是建立起完整的认知,形成独立的能力,以解决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既要欣赏课文文本所展现的思想美、艺术美,又要循着作者的思维,走近作者,习得作品的表达艺术。
如,《广玉兰》一课,作者先后用“幽香荡漾”“洁净高雅”“玉琢冰雕”“柔韧”等词表现玉兰花的品质。学生对广玉兰花到底是什么样的也没有具体的认识,因此对这些词语他们无法深刻理解。与其就词讲词,让学生被动接受这些语言,不如从头开始,让他们自己描写广玉兰花。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玉兰花的几幅美照,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介绍她吗?”这样,学生眼中有物,口中生言,能进行完整的描绘。然后,我出示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对比自己刚才所写,说说课文的语言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因为他们已经历了一番思考,这时候再品味,思维将更进一层。在比较中,他们对作者所用的词句以及表达方式逐步接受并欣赏。这时候,他们积累到的已不是几个单薄的词语,而是带着情感温度的语言了。
语文课堂呼唤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自我总结反思、融合多种阅读策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能摒弃浅表化的学习、被动接受的碎片化积累,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之乐、思考之乐、超越之乐,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有劲儿!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