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预后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胃癌原发灶联合肝脏切除治疗胃癌肝转移(GCLM)的临床价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检索2013年3月前在PubMed、Embase、Ovi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已公开发表的胃癌联合肝脏切除治疗与单纯胃癌切除治疗进行比较的临床研究,通过入选标准和排出标准筛选文献,采用NOS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软件为Stata12.0。

结果

共有9篇文献符合入选标准,GCLM患者431例,其中胃癌联合肝脏切除治疗组189例,单纯胃癌切除组242例。9个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胃癌原发灶联合肝转移灶切除组患者术后生存明显优于单纯胃癌切除组(合并HR=0.50,95%CI:0.34~0.7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GCLM患者在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进行胃癌原发灶联合肝脏切除术可以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率。

其他文献
基于氟尿嘧啶的术前同期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标准治疗模式,而探讨新化疗药物如希罗达、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在其新辅助放化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兴趣,并开展了一系列Ⅰ~Ⅲ期临床研究,部分取得了积极结果,而有些并不理想。希罗达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地位已普遍获得公认,且有取代常规氟尿嘧啶趋势,而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及生物靶向类药物在其中的作用却存在明确争议,临床获益有限
环周切缘(CRM)是指肿瘤浸润最深处与系膜切除边界间的最短距离。CRM对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及对直肠癌治疗的指导作用已获得共识,然而,结肠癌CRM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学者关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CRM阳性率约为10%,且结肠癌CRM阳性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影响结肠癌CRM阳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脉管瘤栓等。规范化手术可能降低结肠癌CRM阳性率,对结肠癌CRM阳性者采取术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40例消化道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40例消化道囊肿病变位于食管8例,胃11例,十二指肠5例,结直肠16例。37例(92.5%)病灶获完整剥除。术中结肠穿孔1例,予金属夹夹闭,保守治疗后好转;食管大出血
目的对比应用D2-40/CKpan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双标记)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胃癌淋巴管癌栓及其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1—12月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行胃癌根治术的108例进展期胃癌的组织蜡块,以苏木精-伊红染色为对照,评估D2-40/CKpan双标记对淋巴管癌栓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总体生存的关系。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检出淋巴管癌栓57例(52.8%),D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No.14v)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胃癌根治术中进行No.14v淋巴结清扫的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No.14v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70例胃癌患者中,No.14v淋巴结转移阳性者8例(11.4%)。单因素分析显示,No.14v淋巴结转移与胃癌肿瘤部位(
目的探讨20年来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胃癌手术切除的25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前阶段组(1990—1999年)和近阶段组(2000—200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差异。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8.1%,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53.7%。前阶段组与近阶段组患者肿
目的分析经手术治疗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单发和多发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53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11.3%。单发肝脏转移患者34例,5年生存率14.7%,明显高于19例多发肝转移患者的0(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