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效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视,本文在分析总结河北省平泉县当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十一五”时期国家对农民人才需求,提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谋划,扎实做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一、对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体,对农民加强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培训,能帮助他们尽快更新生产观念,将其所学运用到从事的农业生产项目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量和质量,激励他们更多地增加投入,推进生产快速稳定发展。
  “十一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又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不移的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号召,为我国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培养出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只有开展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出大批的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农业人才,才能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在新时期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二、制约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河北省平泉县46万人,40万农民,人均耕地少。全县21万多农村劳动力中,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54%。近一半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听不懂专业术语,看不懂农业科普书刊,不能很好地接受现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使一些很好的农业发展项目在他们跟前却推广不起来。加之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人才更为缺乏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严重制约着今天全县农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平泉县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仅以平泉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主阵地,就累计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2180人,中专生1236人,绿证学员5000人。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262人,有68人成为技术骨干,并有12人出国就业。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但距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比本县“十一五”规划发展现代农业亟需各方面专业人才20000名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当前,农村对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制约着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的开展。
  1.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监督机制,管理措施不到位,有些部门存有抓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劳心费神、占用时间多、投入大、见效慢,不如抓工业、商业、矿山和其他企业见效快、成绩显著等思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进程。
  2.培训体系不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合力。虽然成立了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但乡、村基本没有专设机构,没有专人负责。现在农民都是一家一户生产,农时操作不统一,很难组织到一起。培训部门到基层开展培训传授技术,却找不到要学习的人,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3.财力有限,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扎实系统、规范、持久的教育培训开展不起来,有时到农村基层去培训,有些地方交通和生活环境条件较差,有些教学设施和交通工具用不上,下乡人员很辛苦,一些福利和补助得不到保障,挫伤了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新技术成果的普及。
  4.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思想严重,没有大局意识,缺乏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认为原来种地还交农业税,现在种地种粮不但什么钱都不掏,国家还给补贴。于是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不管谁组织培训,谁来讲什么,他就是不去听。有的缺乏整体发展思想,没有法律意识,发展产业项目,进行结构调整时不配合,严重影响了新知识、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5.培训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的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是多样化的。老张愿种花生、小李愿栽西瓜、王女士又想养鸡鸭……,办单一项目的培训班,就不太符合需求了。而且培训大多是在白天农民劳动时间进行,他们想听也顾不上,即使来听课,也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效果。
  三、解决对策
  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主要是帮助他们用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来武装头脑,更新传统生产观念,提高他们接受新信息、新技术、和新生事物的能力,提高劳动效率,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针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刻理解当前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为当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各级涉农部门,应切实提高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又是直接的受益者,只有下大力气把他们培养和造就成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
  2.加强领导,认真谋划,确定发展目标,制定优惠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增加资金投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好与差,是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大,任务重、周期长、见效慢,要舍得花本钱,坚持不懈,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和小康新农村的目标。
  3.建立完整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服务体系。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没有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很难满足市场条件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本着节约开支的原则,整和各部门人财物资源,建立一个由县、乡(镇)、村、组层层有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的完整的组织服务体系,和一支由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土地、电力、环保、政策法规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师资队伍,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发挥整体综合优势。县要建立长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常抓不懈,乡镇要有2~3名专职干部负责,村要有1~2名组织培训人员,居民组长为召集人,形成层层有落实、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局面。
  4.培训内容应符和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实际,制定产业发展奖励办法。主要围绕“一村一品”项目产业(如针对当地特色产业,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业、具广阔前景的农村服务行业等) 开展技能培训,以实用科学技术培训为主,结合相关产业市场发展的前沿信息、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该产业发展的优扶政策及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采取抓典型示范,走推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之路,大家同搞一个项目,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使农民易于接受和掌握,也容易发展和推广起来,迅速见效。
  5.以便民为中心,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顺应农时办班,针对项目培训。利用媒体播放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科技成果光盘;设置大喇叭在早、午、晚间对全村进行科技知识广播。在村里建科技书屋供农民借阅。开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建立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专家信息咨询服务平台,随时随地为农民服务。印发产业项目操作和技术知识明白纸。科技人员下乡包村、包组、包户、包项目,走进千家进万户进行技术指导,达到指导一人、致富一户,培训一班、兴旺一业,发展一品、富裕一村,形成一村带一乡,一镇带全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8日至9日,农发行办公室工作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解学智董事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办公室工作提出“四点认识”和“四点希望”,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建立任课教师的信心.没有信心,一切无从谈起.信心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建立起思政课教师的信心.
【摘 要】在当下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当前,社会跨步进入了“微时代”,在微时代里,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最便捷的方式去分享信息和获得信息,不断改善和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样“微”的模式也可以引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设计“微课程”来帮助语文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微课堂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
职业素养是现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工作,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最能体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本院校的教育特点来关注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一重
如何让学生能自主建构起语文知识框架和培养深厚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探究性教学不乏为一种较好的方式之一。但这一教学方式能否在语文课堂中发挥恰当,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
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的急速增长,使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他们就业,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
幼儿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幼儿学习中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游戏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所以良幼儿体育教学是幼儿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教学
目的 探讨富硒米的剂量与大鼠正常生长 (体重 )血常规和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为富硒米用于保健食疗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纯种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高中低三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也
本文回顾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简述了后方法理念及其宏观策略框架,并分析了其对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