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教育”: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98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致远教育”的提出,是对学校文化传统的传承、延续与发展,是对教育本质的再追寻,更是对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基于“致远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构建了“致远课程”体系,包含学科课程、阅读课程、德育课程、体艺课程、实践课程、科技课程。借助“致远课程”的实施与探索,大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小公民,并积极推动“致远教师”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致远   教育   课程   教师
  学校,应该是师生相互唤醒的摇篮,是生命拔节的乐园,是孕育希望的原野。我校提出了“致远教育”的理念,目的就是关注师生生命成长,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让教育成为师生相互倾听、彼此给予力量的一段旅程。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致远教育”背景下我校教育管理的本真追求、课程建设和教师成长。
  一、为什么要做“致远教育”
  1.“致远教育”是对学校文化传统的传承、延续与发展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尽管几度变迁,但我们办学的初衷从没有改变。学校创建于1897年,其前身为“高邮致用学堂”,因“青松系致用”而得名。“学以致用,学以致远”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办学宗旨。“致远”的“致”在古汉语中有“到达”的意思,致远,就意味着到达远方。我们今天提出“致远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未来生活负责”,我们希望在“致用”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不仅仅是为学生眼前的需要,更为他们将来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储蓄知识营养与精神力量。
  2.“致远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再追寻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走上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长远发展。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善意,感受到学校对生命成长的期待。
  关于教育的目的,笔者觉得作家池莉说得也很有意思。她说:“教育真没有那么复杂。把你有兴趣的事情尽着才能做好,把你喜爱的人儿尽着力气爱好,把你喜欢吃喝的东西尽着热情吃好,把你讨厌的人和事尽着宽容躲好。这样,虽然我们外在的躯体渐渐衰败,我们内在的生命却日日更新。这应该就是教育的意思了。”池莉从一个作家的角度说出了她对教育的理解,“让内在的生命日日更新”,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人与更新、更好的自己相遇。我们的“致远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就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未来生活负责。换一种时髦的说法,就是:“致远教育”不仅仅需要成绩,更需要诗意和远方。
  3.“致远教育”是对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
  在核心素养时代,我们希望“知书达理、活泼向上、聪明能干”这几个词语能够代替“分数、等级、排名”,希望从学校走出去的孩子都成为有内涵的人。作家张晓风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文章的结尾说:“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希望借助“致远教育”的推行,还给家长一个知书达理、活泼向上、聪明能干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个性、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教育者的眼中要能够关注这些差异,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幸福的学生。所以,学校提出了这样的教学愿景——“让每一朵蓓蕾自由绽放,让每一个生命自由成长”。这里的“自由”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意味着丰富多彩,意味着未来幸福的生活。“致远教育”就是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每一节课的正中央。我们的每一节课,我们无处不在的细节教育,都要问一问:我教会孩子学习方法了吗?我锻炼了孩子实践能力了吗?我教會了孩子学会思考了吗?
  二、“致远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建设
  基于“致远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这几年进行了“致远课程”的探索。目前,我们的“致远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六大版块,分别为:学科课程,以宁静致远;阅读课程,以书香致远;德育课程,以修身致远;体艺课程,以特长致远;科技课程,以创新致远;实践课程,以探究致远。
  1.学科课程:以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生活在钢筋水泥之间,饱受声、光、电刺激的孩子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我们的学科课程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和思考,静思、善问、能议、敢评。“致远教育”下的学科课程要能够让我们在课堂里看到如下这些元素:精准的知识、有效的合作、素养的提升、思考的力量。
  2.阅读课程:以书香致远
  为了推进阅读课程,我们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阅读课。在这节课中,教师和孩子们都安静地阅读,有效地讨论。另外,学校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还开展了“读写绘”或“读写演”班本课程。通过图画书、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孩子们在读、写、演、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提升综合素养。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数学教师、音乐教师、科学教师等都带着孩子开展阅读活动,以期让阅读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
  3.德育课程:以修身致远
  德育,在一所学校中无处不在,也非常重要。“校园八礼”“红领巾监督岗”等由德育处牵头的各类活动,班队会、晨会时开展的系列活动,都在德育课程的框架之内。学校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高邮的地域特点,开发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如“寻访邮驿之路”“盘点鸭文化”“我是抗战纪念馆小小讲解员”等。我们希望人人参与德育课程,处处有机渗透德育,让学校的孩子友善、阳光、自信、坚强,形成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家庭和社会,由过程到结果的立体式、交叉型德育课程。
  4.体艺课程:以特长致远
  体艺课程的落实,除了学科教学之外,学校着力打造“精品社团”和“体艺节庆”,希望孩子们在社团的学习与体艺节的参与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长,让特长给孩子的生活增添色彩。我们先后开发了不少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艺课程,如蛋壳彩绘、民乐团、百人二胡、独轮车、霹雳篮球等,学期结束时,由社团辅导员颁发“金色蓓蕾”金质奖章、银质奖章、铜质奖章。学生们通过体艺特色课程的学习,既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又获得了体艺带来的丰厚滋养。   5.科技课程:以创新致远
  除了重视科学学科课程计划的实施,学校还定期开展校园科技节主题活动,组建机器人、电子百拼等社团,既保证普及,又注重提高。在科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电影、设计科普黑板报、创作科学幻想画、参加科技小发明比赛等,这一系列的科技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的能力,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6.实践课程:以探究致远
  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体验与探究。学校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包括低年级的生活技能课程与中高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就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刷牙、系鞋带、叠被子等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提出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调查表,整理、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在未来生活中特别重要,这样的课程最能锻炼孩子的能力,也最能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小公民。
  三、“致远教育”呼唤“致远教师”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中小学也是这样,好的学校并不是一定要有豪华的设施,而是要有大师级、专家型的教师,也就是需要一批有高度文化修养、有文明自觉、有儒雅正气的教师。这样的学校才叫好学校,这样的教育才叫有质量的教育。
  成为“致远教师”,我们希望教师能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阅读致远、写作致远、同行致远。
  1.阅读致远
  阅读,是教师成长必需的维生素。学校每个学期都为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学校一直要求教师阅读四类读物:教育理论、经典名著、儿童文学、报纸杂志,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还定期向教师赠送教育专著、期刊,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让阅读成为教师最美的生活姿态。
  2.写作致远
  写作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更有价值的存在,将日常的辛劳转化为丰富的精神资源。每天,我们花一点时间记录下班级里的小故事,记录下课堂里的小智慧,天长日久,我们就有了最为鲜活的写作素材。写作,让一个教师与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对话,让一个教师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些许痕迹,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写作是必经之路。借助写作,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观念与行动;借助写作,我们可以回归生命,找回本真。
  3.同行致远
  学校提出“同行致遠”的口号,成立了各个学科的发展共同体。在这些发展共同体内,通过一次次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主题沙龙、读书分享等活动,彼此影响,彼此改变,彼此滋养,让彼此有了更多的成长。在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所有教师就像加入了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磨课,一起研讨。无论多么辛苦,最为美妙的就是所有教师都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行走”。
  “致远教育”的提出,“致远课程”的构建,“致远教师”的培养,让学校更具蓬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源动力。让我们一起行走在“致远教育”的路上,让学校走得更远,让孩子走得更远,也能让我们自己看到诗意和远方。
其他文献
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路上,有这样一个群体特别让老师伤脑筋。自主阅读课上,面对丰富多彩的书籍,他们始终提不起兴趣,有的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最后坐在一边自顾自地玩玩具或画图画;有的甚至连翻都不翻,直接把书放在一边,就和其他同学讲起了悄悄话……面对这个特殊群体,“阅读教室”究竟该如何提升牵引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进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城小学“阅读教室”打造团队的例会现场,去听一听他们的困惑与思考,并联系他
期刊
提到江苏省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的钱静老师,很多人都被她的教育情怀深深感染着。她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呵护关怀,让熟悉她的人无不啧啧赞叹。  仲夏的一个午后,记者走进钱老师的办公室,只见她正埋头看一本书,空气中回荡着舒缓的旋律,一见到记者,钱老师马上站起来招呼记者坐下。记者打量着办公室的布置:桌上整齐地排放着学生的各种作业簿,靠墙一侧的书架上摆放着一些教学用书和儿童读物。办公桌对面的书橱几乎占满一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应多做“链接”:链接儿童当下的生活,链接文本中主人公的故事,链接作者的生活背景,链接编者的编写意图。有了这几种链接,既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又便于教师化解教学难点,促使学生充分领略文本意蕴,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  【关键词】链接 生活背景 编写意图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语文课堂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这一观点已成
期刊
【摘要】学生习作雷同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本文从教师的共性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现有的评价体系三个维度阐述成因,并从改进习作评价体系、增强生活体验和体现儿童视角等方面提出走个性化习作之路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个性化习作 个体差异 习作评价 生活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很容易发现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學生习作的雷同处很多:写蝴蝶多是“翩翩起舞”,写心情焦急大多“像热锅上的蚂
期刊
【摘 要】复习课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以相应主题为单元进行组织,打破碎片化的知识累积状态,学科横向贯穿,开展有整体情景支撑的大单元教学。在复习课的教学中,着重点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单向传授,而是基于知识的完整理解和运用的师生的双向建构。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有认知体系的构建,更要有语言表达和运用结构的实践,以此提高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实效,帮助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期刊
【摘要】一年级学生面临着学习朗读这个关键任务,但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养成了不正确的朗读习惯。因此,教师可以从拼音、语境、语感等方面矫正学生的朗读问题,实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朗读教学 问题 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面临语文学习中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朗读课文。朗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師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从幼儿
期刊
【摘要】文学以审美的方式作用于读者的全身心、全人格,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审美,审美与阅读能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从文本价值、阅读期待、阅读体验、价值追求等四个核心要素出发,探讨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旨在以阅读教学为舟、审美为桨,引领学生驶向远方。  【关键词】审美 文本价值 个性体验 文化内涵  审美,能给人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促进其精神不断生长。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选编讲究意
期刊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当下一项相对迫切的现实课题,本文以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目标、原则、策略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实践研究  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小学是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小学,随着学校周边城市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施教区范围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断
期刊
【摘要】时下的阅读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一轮又一轮不同模式的尝试,热闹非凡的景象,成为了新课改语文课堂的重要标记。然而,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变化,不仅容易让阅读教学如同“空中阁楼”,也会让学生们渐渐丢失潜心阅读的习惯。因此,呼唤默读的回归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主要结合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  【关键词】默读 阅读教学 感受力  随着课改浪潮的层层推进,现如今,我们的语文
期刊
【教材简析】  本节作文指导课设想通过多元、有趣、连贯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做到“内容多角度”“写想不用‘想’”,真实、具体、清楚地写下在特定状态下内心的“话”,让笔下的人物更有灵魂,从而更好地凸显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写作是老大难问题。他们一方面觉得没什么可以写,另一方面也不知道怎样写。同时,学生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作文也很少能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细看学生平时的作文练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