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致远教育”的提出,是对学校文化传统的传承、延续与发展,是对教育本质的再追寻,更是对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基于“致远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构建了“致远课程”体系,包含学科课程、阅读课程、德育课程、体艺课程、实践课程、科技课程。借助“致远课程”的实施与探索,大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小公民,并积极推动“致远教师”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致远 教育 课程 教师
学校,应该是师生相互唤醒的摇篮,是生命拔节的乐园,是孕育希望的原野。我校提出了“致远教育”的理念,目的就是关注师生生命成长,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让教育成为师生相互倾听、彼此给予力量的一段旅程。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致远教育”背景下我校教育管理的本真追求、课程建设和教师成长。
一、为什么要做“致远教育”
1.“致远教育”是对学校文化传统的传承、延续与发展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尽管几度变迁,但我们办学的初衷从没有改变。学校创建于1897年,其前身为“高邮致用学堂”,因“青松系致用”而得名。“学以致用,学以致远”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办学宗旨。“致远”的“致”在古汉语中有“到达”的意思,致远,就意味着到达远方。我们今天提出“致远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未来生活负责”,我们希望在“致用”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不仅仅是为学生眼前的需要,更为他们将来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储蓄知识营养与精神力量。
2.“致远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再追寻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走上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长远发展。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善意,感受到学校对生命成长的期待。
关于教育的目的,笔者觉得作家池莉说得也很有意思。她说:“教育真没有那么复杂。把你有兴趣的事情尽着才能做好,把你喜爱的人儿尽着力气爱好,把你喜欢吃喝的东西尽着热情吃好,把你讨厌的人和事尽着宽容躲好。这样,虽然我们外在的躯体渐渐衰败,我们内在的生命却日日更新。这应该就是教育的意思了。”池莉从一个作家的角度说出了她对教育的理解,“让内在的生命日日更新”,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人与更新、更好的自己相遇。我们的“致远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就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未来生活负责。换一种时髦的说法,就是:“致远教育”不仅仅需要成绩,更需要诗意和远方。
3.“致远教育”是对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
在核心素养时代,我们希望“知书达理、活泼向上、聪明能干”这几个词语能够代替“分数、等级、排名”,希望从学校走出去的孩子都成为有内涵的人。作家张晓风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文章的结尾说:“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希望借助“致远教育”的推行,还给家长一个知书达理、活泼向上、聪明能干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个性、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教育者的眼中要能够关注这些差异,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幸福的学生。所以,学校提出了这样的教学愿景——“让每一朵蓓蕾自由绽放,让每一个生命自由成长”。这里的“自由”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意味着丰富多彩,意味着未来幸福的生活。“致远教育”就是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每一节课的正中央。我们的每一节课,我们无处不在的细节教育,都要问一问:我教会孩子学习方法了吗?我锻炼了孩子实践能力了吗?我教會了孩子学会思考了吗?
二、“致远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建设
基于“致远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这几年进行了“致远课程”的探索。目前,我们的“致远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六大版块,分别为:学科课程,以宁静致远;阅读课程,以书香致远;德育课程,以修身致远;体艺课程,以特长致远;科技课程,以创新致远;实践课程,以探究致远。
1.学科课程:以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生活在钢筋水泥之间,饱受声、光、电刺激的孩子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我们的学科课程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和思考,静思、善问、能议、敢评。“致远教育”下的学科课程要能够让我们在课堂里看到如下这些元素:精准的知识、有效的合作、素养的提升、思考的力量。
2.阅读课程:以书香致远
为了推进阅读课程,我们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阅读课。在这节课中,教师和孩子们都安静地阅读,有效地讨论。另外,学校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还开展了“读写绘”或“读写演”班本课程。通过图画书、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孩子们在读、写、演、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提升综合素养。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数学教师、音乐教师、科学教师等都带着孩子开展阅读活动,以期让阅读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
3.德育课程:以修身致远
德育,在一所学校中无处不在,也非常重要。“校园八礼”“红领巾监督岗”等由德育处牵头的各类活动,班队会、晨会时开展的系列活动,都在德育课程的框架之内。学校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高邮的地域特点,开发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如“寻访邮驿之路”“盘点鸭文化”“我是抗战纪念馆小小讲解员”等。我们希望人人参与德育课程,处处有机渗透德育,让学校的孩子友善、阳光、自信、坚强,形成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家庭和社会,由过程到结果的立体式、交叉型德育课程。
4.体艺课程:以特长致远
体艺课程的落实,除了学科教学之外,学校着力打造“精品社团”和“体艺节庆”,希望孩子们在社团的学习与体艺节的参与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长,让特长给孩子的生活增添色彩。我们先后开发了不少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艺课程,如蛋壳彩绘、民乐团、百人二胡、独轮车、霹雳篮球等,学期结束时,由社团辅导员颁发“金色蓓蕾”金质奖章、银质奖章、铜质奖章。学生们通过体艺特色课程的学习,既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又获得了体艺带来的丰厚滋养。 5.科技课程:以创新致远
除了重视科学学科课程计划的实施,学校还定期开展校园科技节主题活动,组建机器人、电子百拼等社团,既保证普及,又注重提高。在科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电影、设计科普黑板报、创作科学幻想画、参加科技小发明比赛等,这一系列的科技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的能力,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6.实践课程:以探究致远
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体验与探究。学校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包括低年级的生活技能课程与中高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就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刷牙、系鞋带、叠被子等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提出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调查表,整理、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在未来生活中特别重要,这样的课程最能锻炼孩子的能力,也最能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小公民。
三、“致远教育”呼唤“致远教师”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中小学也是这样,好的学校并不是一定要有豪华的设施,而是要有大师级、专家型的教师,也就是需要一批有高度文化修养、有文明自觉、有儒雅正气的教师。这样的学校才叫好学校,这样的教育才叫有质量的教育。
成为“致远教师”,我们希望教师能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阅读致远、写作致远、同行致远。
1.阅读致远
阅读,是教师成长必需的维生素。学校每个学期都为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学校一直要求教师阅读四类读物:教育理论、经典名著、儿童文学、报纸杂志,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还定期向教师赠送教育专著、期刊,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让阅读成为教师最美的生活姿态。
2.写作致远
写作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更有价值的存在,将日常的辛劳转化为丰富的精神资源。每天,我们花一点时间记录下班级里的小故事,记录下课堂里的小智慧,天长日久,我们就有了最为鲜活的写作素材。写作,让一个教师与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对话,让一个教师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些许痕迹,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写作是必经之路。借助写作,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观念与行动;借助写作,我们可以回归生命,找回本真。
3.同行致远
学校提出“同行致遠”的口号,成立了各个学科的发展共同体。在这些发展共同体内,通过一次次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主题沙龙、读书分享等活动,彼此影响,彼此改变,彼此滋养,让彼此有了更多的成长。在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所有教师就像加入了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磨课,一起研讨。无论多么辛苦,最为美妙的就是所有教师都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行走”。
“致远教育”的提出,“致远课程”的构建,“致远教师”的培养,让学校更具蓬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源动力。让我们一起行走在“致远教育”的路上,让学校走得更远,让孩子走得更远,也能让我们自己看到诗意和远方。
【关键词】致远 教育 课程 教师
学校,应该是师生相互唤醒的摇篮,是生命拔节的乐园,是孕育希望的原野。我校提出了“致远教育”的理念,目的就是关注师生生命成长,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让教育成为师生相互倾听、彼此给予力量的一段旅程。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致远教育”背景下我校教育管理的本真追求、课程建设和教师成长。
一、为什么要做“致远教育”
1.“致远教育”是对学校文化传统的传承、延续与发展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尽管几度变迁,但我们办学的初衷从没有改变。学校创建于1897年,其前身为“高邮致用学堂”,因“青松系致用”而得名。“学以致用,学以致远”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办学宗旨。“致远”的“致”在古汉语中有“到达”的意思,致远,就意味着到达远方。我们今天提出“致远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未来生活负责”,我们希望在“致用”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不仅仅是为学生眼前的需要,更为他们将来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储蓄知识营养与精神力量。
2.“致远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再追寻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走上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长远发展。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善意,感受到学校对生命成长的期待。
关于教育的目的,笔者觉得作家池莉说得也很有意思。她说:“教育真没有那么复杂。把你有兴趣的事情尽着才能做好,把你喜爱的人儿尽着力气爱好,把你喜欢吃喝的东西尽着热情吃好,把你讨厌的人和事尽着宽容躲好。这样,虽然我们外在的躯体渐渐衰败,我们内在的生命却日日更新。这应该就是教育的意思了。”池莉从一个作家的角度说出了她对教育的理解,“让内在的生命日日更新”,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人与更新、更好的自己相遇。我们的“致远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就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未来生活负责。换一种时髦的说法,就是:“致远教育”不仅仅需要成绩,更需要诗意和远方。
3.“致远教育”是对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
在核心素养时代,我们希望“知书达理、活泼向上、聪明能干”这几个词语能够代替“分数、等级、排名”,希望从学校走出去的孩子都成为有内涵的人。作家张晓风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文章的结尾说:“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希望借助“致远教育”的推行,还给家长一个知书达理、活泼向上、聪明能干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个性、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教育者的眼中要能够关注这些差异,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幸福的学生。所以,学校提出了这样的教学愿景——“让每一朵蓓蕾自由绽放,让每一个生命自由成长”。这里的“自由”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意味着丰富多彩,意味着未来幸福的生活。“致远教育”就是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每一节课的正中央。我们的每一节课,我们无处不在的细节教育,都要问一问:我教会孩子学习方法了吗?我锻炼了孩子实践能力了吗?我教會了孩子学会思考了吗?
二、“致远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建设
基于“致远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这几年进行了“致远课程”的探索。目前,我们的“致远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六大版块,分别为:学科课程,以宁静致远;阅读课程,以书香致远;德育课程,以修身致远;体艺课程,以特长致远;科技课程,以创新致远;实践课程,以探究致远。
1.学科课程:以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生活在钢筋水泥之间,饱受声、光、电刺激的孩子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我们的学科课程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和思考,静思、善问、能议、敢评。“致远教育”下的学科课程要能够让我们在课堂里看到如下这些元素:精准的知识、有效的合作、素养的提升、思考的力量。
2.阅读课程:以书香致远
为了推进阅读课程,我们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阅读课。在这节课中,教师和孩子们都安静地阅读,有效地讨论。另外,学校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还开展了“读写绘”或“读写演”班本课程。通过图画书、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孩子们在读、写、演、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提升综合素养。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数学教师、音乐教师、科学教师等都带着孩子开展阅读活动,以期让阅读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
3.德育课程:以修身致远
德育,在一所学校中无处不在,也非常重要。“校园八礼”“红领巾监督岗”等由德育处牵头的各类活动,班队会、晨会时开展的系列活动,都在德育课程的框架之内。学校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高邮的地域特点,开发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如“寻访邮驿之路”“盘点鸭文化”“我是抗战纪念馆小小讲解员”等。我们希望人人参与德育课程,处处有机渗透德育,让学校的孩子友善、阳光、自信、坚强,形成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家庭和社会,由过程到结果的立体式、交叉型德育课程。
4.体艺课程:以特长致远
体艺课程的落实,除了学科教学之外,学校着力打造“精品社团”和“体艺节庆”,希望孩子们在社团的学习与体艺节的参与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长,让特长给孩子的生活增添色彩。我们先后开发了不少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艺课程,如蛋壳彩绘、民乐团、百人二胡、独轮车、霹雳篮球等,学期结束时,由社团辅导员颁发“金色蓓蕾”金质奖章、银质奖章、铜质奖章。学生们通过体艺特色课程的学习,既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又获得了体艺带来的丰厚滋养。 5.科技课程:以创新致远
除了重视科学学科课程计划的实施,学校还定期开展校园科技节主题活动,组建机器人、电子百拼等社团,既保证普及,又注重提高。在科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电影、设计科普黑板报、创作科学幻想画、参加科技小发明比赛等,这一系列的科技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的能力,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6.实践课程:以探究致远
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体验与探究。学校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包括低年级的生活技能课程与中高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就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刷牙、系鞋带、叠被子等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提出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调查表,整理、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在未来生活中特别重要,这样的课程最能锻炼孩子的能力,也最能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小公民。
三、“致远教育”呼唤“致远教师”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中小学也是这样,好的学校并不是一定要有豪华的设施,而是要有大师级、专家型的教师,也就是需要一批有高度文化修养、有文明自觉、有儒雅正气的教师。这样的学校才叫好学校,这样的教育才叫有质量的教育。
成为“致远教师”,我们希望教师能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阅读致远、写作致远、同行致远。
1.阅读致远
阅读,是教师成长必需的维生素。学校每个学期都为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学校一直要求教师阅读四类读物:教育理论、经典名著、儿童文学、报纸杂志,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还定期向教师赠送教育专著、期刊,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让阅读成为教师最美的生活姿态。
2.写作致远
写作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更有价值的存在,将日常的辛劳转化为丰富的精神资源。每天,我们花一点时间记录下班级里的小故事,记录下课堂里的小智慧,天长日久,我们就有了最为鲜活的写作素材。写作,让一个教师与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对话,让一个教师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些许痕迹,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写作是必经之路。借助写作,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观念与行动;借助写作,我们可以回归生命,找回本真。
3.同行致远
学校提出“同行致遠”的口号,成立了各个学科的发展共同体。在这些发展共同体内,通过一次次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主题沙龙、读书分享等活动,彼此影响,彼此改变,彼此滋养,让彼此有了更多的成长。在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中,所有教师就像加入了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磨课,一起研讨。无论多么辛苦,最为美妙的就是所有教师都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行走”。
“致远教育”的提出,“致远课程”的构建,“致远教师”的培养,让学校更具蓬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源动力。让我们一起行走在“致远教育”的路上,让学校走得更远,让孩子走得更远,也能让我们自己看到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