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下的阅读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一轮又一轮不同模式的尝试,热闹非凡的景象,成为了新课改语文课堂的重要标记。然而,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变化,不仅容易让阅读教学如同“空中阁楼”,也会让学生们渐渐丢失潜心阅读的习惯。因此,呼唤默读的回归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主要结合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
【关键词】默读 阅读教学 感受力
随着课改浪潮的层层推进,现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众多教学方式的运用,让语文课堂热闹非凡。然而,潜心思考后发现,教师往往在阅读教学中对默读这种教学形式缺少重视,使得课堂氛围略显浮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才能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默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通过实践,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
一、自主默讀,运用批注提升感知力
默读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在自主掌控的阅读节奏中进行有效地批注。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静思默读中通过有效地圈点批注,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力,更有利于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为了能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笔者要求学生默读文本,潜心思考,通过圈点批注,找出表示小家伙与“我”建立信赖过程的词语,并适当地写一些表达内心所感的文字。静静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无需争分夺秒地去完成刻板的课堂目标。
默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我阅读,为深思熟虑之后的表达提供了最有效的时空条件,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二、反复默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古人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的“读”指的是默读。通过反复默读思考,书中的疑难点常常会迎刃而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会就学生提出的关于文本的质疑,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将学生对文本的被动吸收转化为主动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因此,反复默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时,有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将夏洛蒂·勃朗特比喻成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其实就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问题抛出后,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文本,结合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命经历去思考、探究。学生们回答说:“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写作之路更是布满了坎坷,一次次的失败与打击,就好比将人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之中,看不到希望。”“我认为之所以将夏洛蒂·勃朗特比喻成一朵盛开于沙漠中的仙人掌花,是出于她身上坚强的意志和她最终在文学道路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夏洛蒂·勃朗特,一棵本是默默无闻的小草,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她一生所经历的坎坷,将她锻造成一面象征坚强的旗帜。而她所取得的成就,就恰如一朵绚丽的仙人掌花傲放于茫茫沙漠。”……
引导学生反复地默读,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默读思考,培养阅读感受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这种体验与感悟的培养,是需要读者能静下心来默读思考,细细品味获得的。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母爱的文章。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里为什么会很难过?”这一问题时,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达成了心灵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有学生说:“作者之所以感到难受,是因为自己平时对母亲不够关心。本以为母亲会很健康,却不知母亲是凭着如此瘦小的身体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作者总感觉记忆中的母亲是无比的高大,拥有很大的力气,否则怎能‘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起100多斤重的担子’呢?可是,当他亲自将母亲抱起时,他才发现,母亲这些年来,其实就是凭借这一个瘦小的身子撑起了一个家,所以,心里立刻就产生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与体验引向生活,找寻记忆中母亲含辛茹苦的画面。默读,在这样的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力,获得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默读反馈,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三者之间潜心入境的对话。在课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体会文本内涵,教师一定要耐心,给予学生集中品读文本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文本,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理解文章,并且尝试一定量的写作表达,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教学即将结束时,为了能有效地深化学生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认识,教师结合中央电视台每年所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拟人化地为“青海高原一株柳”写“颁奖词”,激发学生的认识与感悟,加强写作表达的手感。笔者引导学生在互动对话的基础上默读文本,进行全局的思考。学生写出的范例“颁奖词”如下:无限的力量,永恒的考验。这是对生命的磨炼,古今中外有谁与它同等顽强?它打破了世人对柳树的认识,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可以如此震撼。它是群柳之中永远璀璨的星。
山有高峰与低谷,水有湍急与缓流,热闹、精彩的教学背后,也应有我们的屏息凝神、潜心思考。课堂最美丽的时刻,就在于寂静中学生们聚精会神地思考。让我们珍视阅读教学中默读环节,在寂静中倾听孩子智慧的声音。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关键词】默读 阅读教学 感受力
随着课改浪潮的层层推进,现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众多教学方式的运用,让语文课堂热闹非凡。然而,潜心思考后发现,教师往往在阅读教学中对默读这种教学形式缺少重视,使得课堂氛围略显浮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才能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默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通过实践,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
一、自主默讀,运用批注提升感知力
默读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在自主掌控的阅读节奏中进行有效地批注。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静思默读中通过有效地圈点批注,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力,更有利于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为了能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笔者要求学生默读文本,潜心思考,通过圈点批注,找出表示小家伙与“我”建立信赖过程的词语,并适当地写一些表达内心所感的文字。静静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无需争分夺秒地去完成刻板的课堂目标。
默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我阅读,为深思熟虑之后的表达提供了最有效的时空条件,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二、反复默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古人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的“读”指的是默读。通过反复默读思考,书中的疑难点常常会迎刃而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会就学生提出的关于文本的质疑,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将学生对文本的被动吸收转化为主动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因此,反复默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时,有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将夏洛蒂·勃朗特比喻成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其实就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问题抛出后,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文本,结合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命经历去思考、探究。学生们回答说:“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写作之路更是布满了坎坷,一次次的失败与打击,就好比将人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之中,看不到希望。”“我认为之所以将夏洛蒂·勃朗特比喻成一朵盛开于沙漠中的仙人掌花,是出于她身上坚强的意志和她最终在文学道路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夏洛蒂·勃朗特,一棵本是默默无闻的小草,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她一生所经历的坎坷,将她锻造成一面象征坚强的旗帜。而她所取得的成就,就恰如一朵绚丽的仙人掌花傲放于茫茫沙漠。”……
引导学生反复地默读,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默读思考,培养阅读感受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这种体验与感悟的培养,是需要读者能静下心来默读思考,细细品味获得的。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母爱的文章。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里为什么会很难过?”这一问题时,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达成了心灵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有学生说:“作者之所以感到难受,是因为自己平时对母亲不够关心。本以为母亲会很健康,却不知母亲是凭着如此瘦小的身体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作者总感觉记忆中的母亲是无比的高大,拥有很大的力气,否则怎能‘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起100多斤重的担子’呢?可是,当他亲自将母亲抱起时,他才发现,母亲这些年来,其实就是凭借这一个瘦小的身子撑起了一个家,所以,心里立刻就产生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与体验引向生活,找寻记忆中母亲含辛茹苦的画面。默读,在这样的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力,获得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默读反馈,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三者之间潜心入境的对话。在课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体会文本内涵,教师一定要耐心,给予学生集中品读文本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文本,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理解文章,并且尝试一定量的写作表达,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教学即将结束时,为了能有效地深化学生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认识,教师结合中央电视台每年所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拟人化地为“青海高原一株柳”写“颁奖词”,激发学生的认识与感悟,加强写作表达的手感。笔者引导学生在互动对话的基础上默读文本,进行全局的思考。学生写出的范例“颁奖词”如下:无限的力量,永恒的考验。这是对生命的磨炼,古今中外有谁与它同等顽强?它打破了世人对柳树的认识,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可以如此震撼。它是群柳之中永远璀璨的星。
山有高峰与低谷,水有湍急与缓流,热闹、精彩的教学背后,也应有我们的屏息凝神、潜心思考。课堂最美丽的时刻,就在于寂静中学生们聚精会神地思考。让我们珍视阅读教学中默读环节,在寂静中倾听孩子智慧的声音。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