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飞虹: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首座长江大桥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梦想着在难以飞越的长江天堑上建造桥梁。这个梦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得以实现。1968年建成的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并使用国产材料建设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的南京长江大桥,就是一个极好的明证。1984年,南京市有关部门将南京长江大桥定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命名为“天堑飞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它是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具有当时世界一流水平,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南京长江大桥工程,成为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桥梁工程,还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总理亲定建设蓝图
  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桥梁建设史上自主设计与建造的一项重要工程。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方案,阅示所有的勘测、设计报告,对大桥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大桥的设计方案到钢材的选用,从大桥的施工到大桥建成后的宣传,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一一予以指示。考虑到国家自然灾害困难,在大桥设计高度上,周恩来曾经亲自为大桥通航净高由26米改为24米拍板。在设计中,设计人员经过反复计算,将南京长江大桥桥下的净空设计为24米,认为这个高度可以保证万吨轮船通过。但一些部门仍对此有意见。周总理知悉后,极为重视,指示把各种意见归纳一下,再制作一个大桥的模型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天,他和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李先念等國务院领导召集铁道部、交通部和海军等部门负责人,听取了大桥局的汇报。经反复讨论,会议就大桥建设的若干问题作出了决定。最后,周总理就大桥净空等问题严肃指示:定下来后,以后若再有不同意见,就说是国务院决定的,别人无权改变。要改变的话,必须经过总理同意才行。
  1960年,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开始建设。待紧锣密鼓推进至主要工程江心桥墩动工时,正值中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大桥建设资金缺乏,建筑材料供应紧张。接着“文革”的派性斗争波及大桥工地,使工程处于瘫痪状态。所幸的是周恩来在关键时刻坚决支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对建桥工作作出指示:不能停工,继续架设钢梁使铁路通车。工程才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得以顺利建成。
  周恩来对大桥上的路灯和桥头堡上的雕塑都亲自审定。1964年4月11日,周恩来、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中南海丰泽园的颐年堂,审查修改后的桥头堡模型。周总理第一个走到模型前询问方案修改的主要内容,并大声读了修改说明书,然后请几位副总理发表意见。他问大桥局的负责人:“南京桥上有没有防护的措施?”在得知南京大桥公路桥已对两侧的防护作了考虑、缘石的设计已提高到30厘米时,周总理连连点头表示满意。他指着主堡上层的平台说:这是一个观看风景的好地方,可以很好地利用。他认为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华民族骨气的象征,桥上的路灯应和天安门城楼上的一致,用白色玉兰花灯;桥头的雕塑用当时人们心中的“三面红旗”;人像雕塑选择了工、农、兵、学、商代表。
  周恩来对长江大桥的钟情和自豪远不止这些,他还曾多次陪同外宾参观南京长江大桥,高度赞扬大桥局广大建设者们克服苏联撤走专家造成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建成大桥的伟大创举,并一直肯定苏联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给予的帮助。他指出,南京长江大桥的说明词里,应该提到沿用了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兴建武汉长江大桥的经验,而且有所发展;对成绩的宣传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坚持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
  1971年6月5日,周恩来陪同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总书记参观南京长江大桥,在现场严肃批评否定一切、盲目排外的“左”的做法,系统总结了我国大桥建设的经验。他说,武汉大桥所用的管柱钻孔法,是苏联专家西林设计的,苏联没有采用,我们在武汉采用了,南京也用了,而且有所发展。他认为,在我国的大桥建设事业上,苏联专家西林是有功劳的,武汉大桥给管柱钻孔法立了一个碑,南京大桥可以挂西林的照片。周总理曾这样向国际友人介绍:“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1972年2月,周恩来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桥时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周总理答道:“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他解释说:“每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是工、农、兵、学、商,不是5人吗?”尼克松听到这机智幽默的回答后,连连点头赞叹:“妙极了!”
  雄风百战成就壮举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阔水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1927年,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来南京实地勘察后留下这样一句话:“在南京造桥,不可能。”然而,南京长江大桥就建在这个“不可能”的地方。新中国的第一代桥梁专家和技术人员及工人,完全用中国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建起了这座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争气桥!
  长江从西至东横贯江苏省,此段全长425公里,阻隔地处长江南北两岸的城乡陆路交通。1958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兴建南京长江大桥。
  1960年元月,动工兴建,总投资2.87亿元。设计和施工单位是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结构工程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承办;总工程师为梅旸春(1962年积劳成疾而病逝世于南京长江大桥第一线工地),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是李国豪,设计总工程师为胡兢铭,钢梁总设计师是方秦汉,桥头堡建筑设计师为钟训正。
  因前苏联专家退出合作,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遇到了众多的难题,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确实是向当时中国的技术极限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没有了合适的桥梁钢材。原定由前苏联提供的钢梁必须由中国人自己生产。南京长江大桥需用钢材10万吨。为争这口气,承接生产任务的鞍山钢铁公司集中技术力量加紧攻关,铆足劲搞开发研究,1962年,辽宁鞍钢自主研发最终生产出建桥所需的16锰钢替代了前苏联的A3钢,使用在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上。这在当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同时,国家动用了铁道部、化工部等4个大型研究所,研究生产大桥所需的红丹底漆和云酶氧化铁面漆。大桥主桥的9个桥墩又分别采用了沉井式、灌注式等4种施工方法,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潜水员不顾个人安危突破当时的“安全禁区”下滑到水下80米进行深测,终于攻下了当时世界一流的施工工艺。   南京长江大桥选址在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由于这里水深30至40米,水下泥沙覆盖层厚,江底岩层情况复杂。外国桥梁专家曾经预言:在南京造桥,基础工程这一关就过不了。但是中国建桥工人和技术人员凭着聪明才智,根据江底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分别采取几种类型的管柱基础和沉井基础,攻克了基底质量检验与水下焊接、氧割等技术难题,终于在1967年8月15日,南京长江大桥合龙。1968年10月1日,南京長江大桥铁路通车,12月28日全面建成通车。设计使用100年。十年磨一剑。大桥从确定桥址方案到建成通车,历时整整10年,经历了苏联专家撤走、三年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桥胜利通车之时,南京城里万人空巷。桥南的空地上召开了盛大的祝捷大会。第一辆开过大桥的彩车上,是一尊高高的毛主席塑像。数十万人涌向桥头,许多人热泪盈眶。后来有人看到,仅庆祝的人们挤掉的鞋子,就拾了两卡车。
  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长1577米,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9.5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公路引桥3012米,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孔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双曲孔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意义非凡,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开创了中国依靠自己力量修建特大型桥梁的新纪元,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津浦、沪宁铁路57年隔江相望的历史,成为联结华东路网的重要交通枢纽。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南来北往的火车由过去靠轮渡过江的一个半小时缩短为两三分钟,大大方便了长江两岸的物资交流和人员来往,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作为一项重要成就记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此后,南京长江大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与“两弹一星”一同列入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重要成就项目。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的南北大动脉——南京长江大桥通车以来,平均每年接待外宾、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次,国内游客近百万人次。仅从建成至2008年就先后接待了7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代表团;发自大江南北的数百万趟次客货列车和4亿多辆汽车,满载着60多亿吨货物和数十亿旅客经它过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桥日均通过列车200对,汽车8万多辆,分别是初期的1.5倍和7倍。
  建桥功臣兴提当年勇
  当年奋战在建桥第一线的“骁将”功臣们终生都对大桥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当年负责大桥钢梁架设的工程师万方这样忆说:“1964年9月18日,在5号墩悬浮沉井入水达14.2米时,沉井导向船组的边锚多根锚绳相继被秋汛的洪峰急流冲断,巨大的浮体在江中连续摆动,情况十分危险。9月28日,4号墩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这种险情在建桥史上从未有过,大家焦急万分。当时的二桥设计组组长林荫就带领全体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边研究边设计,边设计边修改,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累了就在船上打个盹。经过一个多月奋战,终于设计出了平衡重止摆法,成功地制止了4号、5号墩的摆动。”
  当年的技术员李连新回忆道:“记得有时工作到深夜1点多钟,肚子饿得咕咕叫,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充饥,主管工程师苏源仙就把葱洗净切好,加上酱油冲上两碗汤,我们一边喝,一边继续商量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当年的施工队长宋培起回忆说:“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大桥工人的辛苦。冬天,在空旷的江面上,寒风凛冽,手摸钢铁能粘掉一层皮,一天下来,常常手指都无法伸展。夏天,混凝土工人仍必须每天闷在严密的模型板和钢盘中间,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模板里面不通风,温度要比外面高出10来度,一天下来,他们的衣服上就结了厚厚的一层盐霜……可我们的建桥工人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还创造了许多‘第一’。”
  由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质量堪称一流,这支建桥队伍因此声名远扬。为此,当初的十几位工程师也频频被各建桥工程部门争相聘用,像万方工程师,数不清有多少国内、国外的建桥公司许以高薪请他去工作,但几十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中国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二桥梁工程处,初心不改,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旧闻报道如是细说
  在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的喜庆日子里,《新华日报》 1968年10月4日第一版对此隆重作了报道。报道称:
  在欢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九周年的光辉节日里,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长江大桥铁路桥于南京十月一日零时起正式通车。南京新车站也同时宣告落成。九月三十日,南京市五万多军民隆重地举行了通车典礼。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建成和通车,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通联系,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
  十月一日凌晨三点钟,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通过了驶向祖国首都的第一列客车——从福州开往北京的四十六次快车。当列车驶上被无数彩灯照得通明的大桥铁路桥时,车厢内一片欢腾。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大桥是双线、双层的铁路和公路两用桥,全长六千七百多米,长度为武汉长江大桥的四倍。大桥凌空飞架的巨大钢梁,横卧在九个矗立江心的桥墩上。
  另据“新华社南京二十九日电”称:
  在亿万军民热烈欢呼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的氢弹试验的大喜日子里,从扬子江畔又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我国工人阶级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高速度、高质量地在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胜利地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至此,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最大的现代化桥梁——南京长江大桥,已经全面提前建成通车。   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午,南京市五万多军民欢聚在江边桥头……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大桥铁路桥全长六千七百多米,公路桥全长四千五百多米。江中正桥下层铺设双轨,南来北往的列车可以同时对开;上层宽阔的公路桥面,可以并列行驶四辆大型卡车。正桥两端,矗立着四座巨大的工农兵的塑像。两岸公路引桥接近市区的部分由二十二孔富有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看去像一条美丽的彩练,使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显得更加绚丽多姿。清晨,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如同横卧云空的钢铁长虹;桥头堡的三面红旗直插云霄,格外鲜艳夺目。入夜,大桥上万盏灯火齐放光明,绵延十几里,有如银河飘落在宽阔的江面上,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装扮得分外妖娆。南京长江大桥的全面建成通车,把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津浦线沪宁线连接了起来,把大江南北的公路交通连接了起来,在政治上、经济上、战略上有着重大意义。
  ……他们遵照毛主席“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伟大教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自力更生”的方针,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奋勇前进。他们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从实践中摸索经验,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闯出了一条我国自力更生建桥的宽广道路……
  建桥工人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冒着风雨严寒坚持施工,工效成倍提高,以惊人的速度提前全面地完成了大桥建设任务……人民解放军驻大桥支左、支工、护桥部队的广大指战员,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同广大工人群众并肩战斗,充分发挥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作用,在长江大桥建设中立下了新的功勋。
  建桥幕后那些秘事
  引桥两方案争论激烈。当年在讨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引桥设计方案的时候,有两种方案争论得比较激烈,一种是双曲拱桥方案,这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新颖形式。他们认为,双曲拱桥造价低、用料省,载重量大,形式美观,对多快好省建设南京长江大桥,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还有一种是“高填土”方案,就是用泥土壘成斜坡,代替很长一段公路引桥。建桥工人认为该方案费工费时,外观难看,阻塞城市交通,而且要破坏大批农田,因此他们坚持采用了双曲拱桥的方案。据当年的报纸记载,双曲拱桥用在南京长江大桥,确实碰到了不少困难。因为多孔连续,建造在弯道上,载重量大,又横跨铁路,不过这些困难最终还是都被克服了。
  钢梁全靠自主研发。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过程异常艰辛,一切经过试验取得成功后再进行实践,所以许多问题是从零开始慢慢探索。当年主管预应力梁的负责人车家明回忆说,那时候中苏关系破裂,苏方撤走了专家,原来从前苏联进口的钢梁钢材也成为泡影,加之南京长江处于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深流急,覆盖层也深了许多,因此修建南京长江大桥比武汉长江大桥难了很多。那些年他们做了许多试验。就比如大桥两岸铁路和公路引桥所用的梁,在孔道形成上因为缺少薄铁皮材料无法袭用原来的预埋铁皮管,只能改用抽管的方法,他们先后试了竹篾管、胶管、钢管等类型,最后成功选用了一种钢丝网胶管。他们试制成功的弗来西奈串珠式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也开创了我国采用预应力体系制造大型混凝土桥梁的先河。
  桥头堡红旗刷了红漆。南堡、北堡是长江大桥的标志性建筑。桥头堡设计者、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回忆说,后来一直看到的三面红旗是在钢板表面漆上红漆而成。事实上,红旗最初的施工方案却是要“闪闪发光的”。当时的设计方案是在钢架上固定钢板,然后在钢板面铺装一层表面材料,最后用南京玻璃厂生产的朱红色玻璃片镶嵌进表面材料,这样,三面红旗竖起来后,就能在阳光下闪烁光芒了。可是因为赶工期,玻璃厂生产的玻璃碎片中有的颜色不齐整,出现了红紫色、暗紫色的玻璃片,而且当时施工又都是在晚上,铺贴玻璃片的时候也看不出里面的色差,于是铺好后第二天才发现旗面的色彩一块红、一块黑的,很不好看,当时负责工程监理的代表就说:“三面红旗怎么能成这样的破旗呢?通通拆掉!”于是只能将玻璃层全部扒掉,应急式地刷上了一层红漆。
  118辆坦克过桥测承载。1969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军区时,在许世友上将陪同下兴致勃勃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站在大桥上,毛泽东问许世友大桥承载力是否过关。为检验长江大桥的承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1969年9月,许世友从苏北调来了一个装甲团从长江大桥上穿过。118辆坦克一字排开,车与车间隔50米,整个车队绵延近10公里。全部安然通过大桥桥面。据当时媒体报道:60万群众亲眼目睹了这一蔚然壮观的历史画面。如此盛况,古今罕见。
  (责编 王燕萍)
其他文献
对于高中生,法律好像是遥不可及的名词.实际上,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层次上看,它是维持国家治理能力、保证国家治理合法性的源泉;从社会层次上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根源的印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在于文化自信,同样对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必须要重视文化作用,可以让民众做到文化认同,成为日常行为习惯,并上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创性和开放性,激活他们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在新课程下,必须学会巧设教学情境。面对数学这门抽象、复杂的学科,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紧紧围绕教
期刊
研究以不可约有界对称域Ω为底空间的一类Hartogs域Ω上的K(a)ler-Einstein度量,这种域称之为Cartan-Hartogs域,是华罗庚域的一种,其中K(a)ler-Einstein度量的生成函数满足一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情者也.
【主持人】回家过年,对那些在异乡生活的人来说,是个毋庸置疑的选择。但是,随着春运成为一个让人恐惧的期待,随着人生际遇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春节不回家了。听听他们的理由,再想想漫长的回乡路,元芳,你怎么看呢?  1 年终奖取消了  左先生 41岁  公司职员  【诉说】我来北京快10年了,月收入6000多一点。房子是租的,每月租金2100元。儿子上初一,妻子打零工,经济上很紧巴,但还能过得去。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大多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编辑作为新兴职业应运而生,随之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或课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网络编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拘泥于传统信息领域,没有体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标,缺乏对岗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浅论基于商业化内容采编的网络编辑高职教
慈善认定制度是慈善法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慈善委员会的建立又是慈善认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认定委员会的建立不仅是本次《慈善法》法律条文背后的需求,也是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小说。小说以查尔斯,萨拉和蒂娜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刻而丰富地揭示了存在,自由与他人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主人公萨拉
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也走向快车道,各种信息化手段和技术进入教学环节,技术的进步可以丰富教学的手段,但是没法替代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内容的魅力,要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