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着眼前的《叶圣陶全传》,不禁让我们回想起许多往事。1976年,金林兄28岁,刚刚开始北大的教师生涯,他选定叶圣陶作为自己研究现代文学家的对象。就在这一年的冬天,他第一次迈进了北京东四八条爷爷居住的大院。谦逊和蔼的爷爷接纳了这位踏实诚恳的年轻人,倾心和他交谈,回答他提出的种种问题,向他介绍在文学上有建树的老朋友。在以后的12年里,几乎每个星期,金林兄都会骑着自行车来往于北大和八条之间,向爷爷讨教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听他老人家讲述自己和同时代的人和事,把自己在图书馆发现的爷爷的旧作拿来让他鉴别。
1988年,爷爷去世,金林兄失去了敬爱的导师,但是爷爷做人、做事、作文的风范令他折服,更坚定了他要把对爷爷的研究坚持下去的决心。从那以后,遇到弄不清楚的问题,他就会向我的父亲至善先生讨教。父亲像爷爷一样热心,除了对他提出的问题给以详尽的解答,还会帮他看稿子、改稿子,把他写爷爷的稿子推荐给有关的出版社。同时,金林兄对爷爷旧作的发掘和整理,给父亲当时正在编辑的《叶圣陶集》帮了大忙。1994年,父亲在写《〈叶圣陶集〉编后总记》的时候,感谢那些对编这套书有帮助的人,其中特别写道:尤其是商金林同志,我们需要什么,他就想方设法帮我们寻找,在长长的八年中,他始终是我们的得力助手。
2006年,父亲去世,金林兄和叶家人的交往并没有因此中断,我们兄弟姐妹都是他的同龄人,都是他的好朋友。碰到和爷爷、父亲有关的事情,我们依然会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尽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不同的是,现在我们遇到了问题,常常要请教金林兄了,因为他确实是研究叶圣陶的专家,他对爷爷的一生,对爷爷参与的每一件大事的发生和发展,对爷爷每一部作品的发表和所产生的影响,都了解得详尽而准确。
从金林兄第一次走进东四八条的大门,转眼过去了38年。在这38年里,他以一个学者的态度,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学问。从1986年出版《叶圣陶年谱》,1988年出版《叶圣陶传论》,2005年出版《叶圣陶年谱长编》,到今年出版《叶圣陶全传》,他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台阶,不断研究,不断发掘,不断进取,这其中的艰辛与快乐,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我们能与他分享的,是他一个又一个新成果。如今,当年的莘莘学子,已经成了一个在学术上有建树的人,这是让我们最最为他高兴的事情。
爷爷的一生是长长的一生,在他生活的94年里,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反右”斗争、“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倒台,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等历史时期。爷爷的一生又是丰富多彩的一生,在他生活的94年里,他在文化、教育、出版、社会活动等方面,结交了许多的人,经历了许多的事情,做了许多的工作。记得前些年,朱正先生在为爷爷和爸爸写的《干校家书》的序《家书可征国史》中说:“我想说的只是:这部家书集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的一段历史。”在此,我们想借用朱正先生的这句话说,《叶圣陶全传》记录的绝非是爷爷一个人的一生,它所反映的是我国在那些时期、那些领域的历史。我们不是专家学者,我们甚至没有资格对金林兄的这部巨著作学术上的评价,但是作为家人,我们为他写出这样一部详实的、记录爷爷一生的传记感到欣慰,我们真诚地感谢他为此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在这里我们还要祝贺朱永新先生编辑的《叶圣陶教育名篇选》的出版。大家都知道,永新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研究的著名学者,他出版的十卷本的教育文集,曾经是有关教育的畅销书,他推行的让中国师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实验,是与目前的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因而改变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难能可贵的是,永新先生还是一位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学习者、实行者和宣传者。在2012年的《叶圣陶研究年刊》里,他在那篇《对话叶圣陶》的按语里写道:“这是我近年来学习叶圣陶的笔记,以新父母晨诵的方式在微博上陆续发布,深受父母读者的欢迎。”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他是如何像一个学生那样在认真地读爷爷的书,认真地思考爷爷所说的话,又是如何把爷爷的这些朴实实用的教育理念,通过自己的解读,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的父母。看到永新先生这种老实诚恳的态度,我们从心里敬佩。前两年,永新先生在江苏向广大的教师提出: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这个口号激励了许许多多的年轻教师,他们学习爷爷有关教育的著作,努力实践爷爷的教育思想。2013年11月,永新先生编辑出版了《叶圣陶教育箴言》,书编得很有特点。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是一笔沉甸甸的财富,是最简明的叶圣陶教育思想读本。”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为我们家送给教师朋友的好礼物。永新先生为爷爷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今天他的《叶圣陶教育名篇选》的出版,会给广大希望了解和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教师们带来更大的方便,相信它一定会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们要特别郑重地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感谢你们为你们的老社长所做的一切。1949年年初,从爷爷进入解放区开始,他就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设上了。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爷爷出任社长和总编。从那一天起,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爷爷的工作和生活都紧紧地和出版社联系在一起。编审中小学教材是党交给他的主要任务,他努力去做,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工作十分劳累。他和大家并肩战斗的日日夜夜,在他的日记里都有具体的记载。在那以后,每当发现教育工作出现较大偏差时,爷爷都毫不放松,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关心基础教育成了他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直到晚年,他还在跟参加编写小学语文课本的老师和编辑们说,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希望大家一同努力,在较短的时期内解决这个问题。
可喜的是,这么多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们一直牢记老社长的教导和嘱托,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使人教版教科书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不仅如此,“文化大革命”后这30多年来,社里还陆续出版了《国文百八课》、《叶圣陶教育论文集》、《叶圣陶画传》、《叶圣陶年谱长编》、《叶圣陶童话全集》、《叶圣陶抗战时期文集》、《新华字典》的仿旧版等多部爷爷的作品。今天,为了纪念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社里又出版了《叶圣陶全传》和《叶圣陶教育名篇选》,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社里的同志们,对这位已故的老社长的爱戴和敬重。
今年春天,在我们回苏州甪直的时候,叶圣陶纪念馆的同志给我们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韩社长带领着那些头发已经花白的退休老同志站在爷爷的墓前,他们的手中拉着一条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叶圣陶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看到这张照片,我们的心头一热,我们的眼里涌出泪水。我们想:只有人教社的同志们才会对爷爷有如此深、如此深的感情!
最后,我还不能不感谢《中国编辑》杂志社和叶圣陶研究会。为了纪念爷爷诞辰120周年,《中国编辑》杂志开辟的《编辑风采》专栏,很受广大的编辑朋友的关注和欢迎,从目前刊出和收集到的文章来看,大家说的都是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真实体会和收获,很值得读一读。叶研会的同志们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了今年的纪念活动,他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需要,我们愿意分担一些。
(作者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之孙女)
1988年,爷爷去世,金林兄失去了敬爱的导师,但是爷爷做人、做事、作文的风范令他折服,更坚定了他要把对爷爷的研究坚持下去的决心。从那以后,遇到弄不清楚的问题,他就会向我的父亲至善先生讨教。父亲像爷爷一样热心,除了对他提出的问题给以详尽的解答,还会帮他看稿子、改稿子,把他写爷爷的稿子推荐给有关的出版社。同时,金林兄对爷爷旧作的发掘和整理,给父亲当时正在编辑的《叶圣陶集》帮了大忙。1994年,父亲在写《〈叶圣陶集〉编后总记》的时候,感谢那些对编这套书有帮助的人,其中特别写道:尤其是商金林同志,我们需要什么,他就想方设法帮我们寻找,在长长的八年中,他始终是我们的得力助手。
2006年,父亲去世,金林兄和叶家人的交往并没有因此中断,我们兄弟姐妹都是他的同龄人,都是他的好朋友。碰到和爷爷、父亲有关的事情,我们依然会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尽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不同的是,现在我们遇到了问题,常常要请教金林兄了,因为他确实是研究叶圣陶的专家,他对爷爷的一生,对爷爷参与的每一件大事的发生和发展,对爷爷每一部作品的发表和所产生的影响,都了解得详尽而准确。
从金林兄第一次走进东四八条的大门,转眼过去了38年。在这38年里,他以一个学者的态度,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学问。从1986年出版《叶圣陶年谱》,1988年出版《叶圣陶传论》,2005年出版《叶圣陶年谱长编》,到今年出版《叶圣陶全传》,他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台阶,不断研究,不断发掘,不断进取,这其中的艰辛与快乐,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我们能与他分享的,是他一个又一个新成果。如今,当年的莘莘学子,已经成了一个在学术上有建树的人,这是让我们最最为他高兴的事情。
爷爷的一生是长长的一生,在他生活的94年里,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反右”斗争、“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倒台,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等历史时期。爷爷的一生又是丰富多彩的一生,在他生活的94年里,他在文化、教育、出版、社会活动等方面,结交了许多的人,经历了许多的事情,做了许多的工作。记得前些年,朱正先生在为爷爷和爸爸写的《干校家书》的序《家书可征国史》中说:“我想说的只是:这部家书集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的一段历史。”在此,我们想借用朱正先生的这句话说,《叶圣陶全传》记录的绝非是爷爷一个人的一生,它所反映的是我国在那些时期、那些领域的历史。我们不是专家学者,我们甚至没有资格对金林兄的这部巨著作学术上的评价,但是作为家人,我们为他写出这样一部详实的、记录爷爷一生的传记感到欣慰,我们真诚地感谢他为此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在这里我们还要祝贺朱永新先生编辑的《叶圣陶教育名篇选》的出版。大家都知道,永新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研究的著名学者,他出版的十卷本的教育文集,曾经是有关教育的畅销书,他推行的让中国师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实验,是与目前的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因而改变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难能可贵的是,永新先生还是一位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学习者、实行者和宣传者。在2012年的《叶圣陶研究年刊》里,他在那篇《对话叶圣陶》的按语里写道:“这是我近年来学习叶圣陶的笔记,以新父母晨诵的方式在微博上陆续发布,深受父母读者的欢迎。”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他是如何像一个学生那样在认真地读爷爷的书,认真地思考爷爷所说的话,又是如何把爷爷的这些朴实实用的教育理念,通过自己的解读,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的父母。看到永新先生这种老实诚恳的态度,我们从心里敬佩。前两年,永新先生在江苏向广大的教师提出: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这个口号激励了许许多多的年轻教师,他们学习爷爷有关教育的著作,努力实践爷爷的教育思想。2013年11月,永新先生编辑出版了《叶圣陶教育箴言》,书编得很有特点。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是一笔沉甸甸的财富,是最简明的叶圣陶教育思想读本。”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为我们家送给教师朋友的好礼物。永新先生为爷爷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今天他的《叶圣陶教育名篇选》的出版,会给广大希望了解和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教师们带来更大的方便,相信它一定会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们要特别郑重地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感谢你们为你们的老社长所做的一切。1949年年初,从爷爷进入解放区开始,他就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设上了。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爷爷出任社长和总编。从那一天起,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爷爷的工作和生活都紧紧地和出版社联系在一起。编审中小学教材是党交给他的主要任务,他努力去做,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工作十分劳累。他和大家并肩战斗的日日夜夜,在他的日记里都有具体的记载。在那以后,每当发现教育工作出现较大偏差时,爷爷都毫不放松,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关心基础教育成了他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直到晚年,他还在跟参加编写小学语文课本的老师和编辑们说,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希望大家一同努力,在较短的时期内解决这个问题。
可喜的是,这么多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们一直牢记老社长的教导和嘱托,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使人教版教科书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不仅如此,“文化大革命”后这30多年来,社里还陆续出版了《国文百八课》、《叶圣陶教育论文集》、《叶圣陶画传》、《叶圣陶年谱长编》、《叶圣陶童话全集》、《叶圣陶抗战时期文集》、《新华字典》的仿旧版等多部爷爷的作品。今天,为了纪念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社里又出版了《叶圣陶全传》和《叶圣陶教育名篇选》,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社里的同志们,对这位已故的老社长的爱戴和敬重。
今年春天,在我们回苏州甪直的时候,叶圣陶纪念馆的同志给我们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韩社长带领着那些头发已经花白的退休老同志站在爷爷的墓前,他们的手中拉着一条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叶圣陶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看到这张照片,我们的心头一热,我们的眼里涌出泪水。我们想:只有人教社的同志们才会对爷爷有如此深、如此深的感情!
最后,我还不能不感谢《中国编辑》杂志社和叶圣陶研究会。为了纪念爷爷诞辰120周年,《中国编辑》杂志开辟的《编辑风采》专栏,很受广大的编辑朋友的关注和欢迎,从目前刊出和收集到的文章来看,大家说的都是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真实体会和收获,很值得读一读。叶研会的同志们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了今年的纪念活动,他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需要,我们愿意分担一些。
(作者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之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