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将小学信息课程与数学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数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计算、思维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数学能力。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达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等观点为基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托,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处于学龄初期的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茂名市第十四小学小学教学一年级数学“购物” 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小小商店”。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人物购物情景给孩子们以视觉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购物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比较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如何合理购物从而联系实际。又例如在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位置示意图),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数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二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缺。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 ”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同时,还可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的丰富、形象和生动,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虽然生活中有这类现象,可学生的印象却是模糊不清的,特别是对“当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到相遇时,两车行的路程和就是两地的距离”的理解。借助平台中课前准备好的视频进行如下演示:两车在同一段线的两端同时相向移动,直至相遇。让学生观察,感受到两车所行的路程和就是两地的距离。这一动态的演示,使学生的思维从抽象到具体,清晰地理解了题意,掌握了思维方法,从而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如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如在形式上再略加修饰,不失为一种学生喜欢的数学电脑游戏。
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个性教学,升华情感
在教学中,认知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即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因此要根据教学信息反馈,拓宽情境内容,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掀起学习的高潮,形成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师生的情感体验已外化,并发展为态度体验,成为一种“教学兴趣”,一种内驱力。学生有了这种兴趣,才会觉得学习并不“苦恼”,才会主动地去学,愉快地去学。正如建构主义教学观所指出的那样:教学目标应该以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例如,在进行“口算教学”的复习时,在计算机网络上为学生设计一个口算竞赛的程序软件,答案经过学生思考后由键盘输入,计算机自动判断对错,得分,并最后算出总分。学生的每一次答题都配以不同的语言和音乐表示鼓励,“你真棒”、“聪明极了”、“太好了”、“别急,再想一想”、“加油,加油”、“下一次,一定会取得胜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了知识,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注重了因材施教,优生在竞赛中获得了自我提高的成就感,后进生也克服怕做错的心理压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展示着各自的才能。另外,教师还可以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以资料库的形式放在网络上,在教学时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的学生浏览,大胆想象、猜测,给学生创设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促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情感的巩固和升华
总之,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课程整合现在还是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在教学中,我一定会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及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正如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给学生一个引导,学生就会走得更远。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物质保证。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
[2]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
[3]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等著[4] 中小学数学》杂志2004年3、5、9、12期
[5]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础
数学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计算、思维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数学能力。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达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等观点为基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托,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处于学龄初期的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茂名市第十四小学小学教学一年级数学“购物” 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小小商店”。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人物购物情景给孩子们以视觉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购物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比较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如何合理购物从而联系实际。又例如在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位置示意图),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数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二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缺。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 ”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同时,还可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的丰富、形象和生动,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虽然生活中有这类现象,可学生的印象却是模糊不清的,特别是对“当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到相遇时,两车行的路程和就是两地的距离”的理解。借助平台中课前准备好的视频进行如下演示:两车在同一段线的两端同时相向移动,直至相遇。让学生观察,感受到两车所行的路程和就是两地的距离。这一动态的演示,使学生的思维从抽象到具体,清晰地理解了题意,掌握了思维方法,从而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如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如在形式上再略加修饰,不失为一种学生喜欢的数学电脑游戏。
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个性教学,升华情感
在教学中,认知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即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因此要根据教学信息反馈,拓宽情境内容,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掀起学习的高潮,形成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师生的情感体验已外化,并发展为态度体验,成为一种“教学兴趣”,一种内驱力。学生有了这种兴趣,才会觉得学习并不“苦恼”,才会主动地去学,愉快地去学。正如建构主义教学观所指出的那样:教学目标应该以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例如,在进行“口算教学”的复习时,在计算机网络上为学生设计一个口算竞赛的程序软件,答案经过学生思考后由键盘输入,计算机自动判断对错,得分,并最后算出总分。学生的每一次答题都配以不同的语言和音乐表示鼓励,“你真棒”、“聪明极了”、“太好了”、“别急,再想一想”、“加油,加油”、“下一次,一定会取得胜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了知识,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注重了因材施教,优生在竞赛中获得了自我提高的成就感,后进生也克服怕做错的心理压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展示着各自的才能。另外,教师还可以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以资料库的形式放在网络上,在教学时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的学生浏览,大胆想象、猜测,给学生创设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促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情感的巩固和升华
总之,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课程整合现在还是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在教学中,我一定会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及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正如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给学生一个引导,学生就会走得更远。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物质保证。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
[2]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
[3]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等著[4] 中小学数学》杂志2004年3、5、9、12期
[5]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