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阐述了潜山市硒锌资源含量、面积及分布现状,分析了潜山市富硒与富锌土壤质量优、区域产业基础好、农产品富硒占比高、政府重视等优势,指出了富硒富锌农产品的开发区域和方向,提出了树品牌、提质量、强宣传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富硒;富锌;分布;优势;品牌;质量;宣传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157-02
近年来,具有保健、益智、抗癌功能的富硒、富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而且国际市场缺口巨大,为我国发展富硒、富锌农产品创造了契机。潜山具有难得的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资源,因此,今后要充分挖掘利用潜山“三富”资源优势,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助推潜山“十四五”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
1 潜山市富硒与富锌资源现状
1.1 硒锌土壤资源含量、面积及分布情况 2016年,潜山实施“安徽省潜山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依据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研究成果,潜山市土壤硒、锌含量丰富。全区内无硒过剩土壤,适量和边缘面积分别为785.73km2、487.70km2,占总评价区面积的89.43%;富硒土壤面积为70.88km2,主要分布在槎水、水吼、官庄、天柱山、塔畈等乡镇。全区锌含量以丰富、较丰富为主,面积分别为573.30km2、270.82km2,占总评价区面积的59.28%;富锌土壤面积为573.3km2,主要分布在槎水、水吼、官庄、龙潭、王河等乡镇。依据土壤硒、锌含量标准,可应用于富硒富锌农产品的生产开发。
1.2 富硒与富锌资源优势
1.2.1 绿色面积广 无公害绿色富硒、富锌土壤占比较安徽省其他县市高,圈定富硒土壤约70.88km2,无公害绿色富硒土壤60.61km2(占富硒土壤资源总量的85.51%);圈定富锌土壤面积约365.90km2,无公害绿色富锌土壤334.62km2(占富锌土壤资源总量的91.45%)。
1.2.2 土壤质量高 无其他重金属伴生,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富硒土壤分布区相比亦具有明显优势。潜山市富硒、富锌土壤质量优良,富硒土壤85%以上、富锌土壤91%以上为无公害绿色土壤,与全国其他富硒土壤分布区相比亦具有明显优势。已有资料表明,富硒土地多分布在黑色岩系分布地区,土壤富硒的同时伴生镉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增高,开发利用存在风险。而潜山市富硒土壤成因主要为吸附型,与黑色岩系无关,开发利用无风险,具备生产天然绿色富硒富锌产品的物质基础。
1.2.3 产业基础好 经对富硒富锌区域进行农業产业调查,显示富硒土壤分布的天柱山一带及西北部塔畈乡西河村一带均具有茶叶、瓜蒌等特色产业基础,富锌土壤分布的乡镇均具有规模的茶叶产业、水稻产业、果蔬产业等。只要充分整合利用好现有资源就可以提升现有农产品的品质与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1.2.4 产品硒、锌占比高 经对全区水稻、瓜蒌样品抽样采集进行硒锌含量检测,抽样瓜蒌籽25件,其中22件达到富硒标准,瓜蒌籽基本全域富硒。所有水稻、瓜蒌样品均达到含硒农产品标准,富硒茶叶集中分布于多个乡镇,其中塔畈乡西河茶叶硒含量高达0.399mg/kg;天柱山、塔畈茶叶锌含量均在50mg/kg以上,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潜力。
1.3 地方政府推动力度强
1.3.1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富硒与富锌资源开发 《2020年潜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新的一年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强生态旅游业和益智健康农业,充分挖掘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资源优势,打造长三角生态健康后花园。”为潜山市“三富”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要求、找准了定位、指明了方向,2021年又纳入了市政府重点工作。
1.3.2 产业发展氛围良好 市政府领导主动利用新媒体,通过直播带货扶贫助农平台,向全国网友推介天柱山“三富”资源。塔畈乡提出了“三富康养福地,在机生态茶乡”的定位。天柱山镇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节,以《畅享负氧生态品富硒富锌茶》为主题,推介“三富”品牌,在1.5h直播里点击量达到150余万,收获50余万元订单。“琪怡天柱剑毫”(三富茶叶)荣获“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2 重点开发利用方向
2.1 突出开发茶叶、瓜蒌、稻米产业 在塔畈乡、天柱山镇、水吼镇三大茶叶主产区开发富硒、富锌茶,重点建设塔畈彭河幸福茶场、龙山白茶、天柱山驰展农业等基地;在黄铺镇、痘姆乡、王河镇依托田园综合体、瓜蒌“一村一品”示范村、瓜蒌产业园建设等开发富硒瓜蒌,重点建设有余瓜蒌、传文瓜蒌、晓飞瓜蒌、五福瓜蒌与天宝瓜蒌等基地;在源潭镇、余井镇、黄铺镇、王河镇等潜山市“四大粮仓”开发富锌大米,重点建设庆草堂农业、盘古农业、渡民米业等基地。
2.2 拓展畜禽、蔬菜、水果产业 在黄铺镇、余井镇开发富硒油茶;依托林下散养优势及规模在黄铺镇、余井镇开发富硒畜禽;在水吼镇、槎水镇、油坝乡、梅城镇开发富硒蔬菜;在官庄镇、黄铺镇、痘姆乡开发富硒桑葚、葡萄、蓝莓等水果。
3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示范引领,让产业品牌“树起来”
3.1.1 加强基地建设 实施产业兴村强市行动,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根据硒与锌土壤分布图斑,在富硒、富锌区,遴选基地开展茶叶、大米、瓜蒌硒锌含量检测,挂牌一批富硒、富锌农产品基地。每个品种各选择3~4家带动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且品牌做得较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基地挂牌,通过示范创建带动发展。
3.1.2 加快品牌认证 对已检测出富含硒、锌的农产品,申请天柱锌硒茶、天柱富硒茶、天柱山富硒瓜蒌籽、天柱山锌硒稻米等公共品牌,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硒与锌产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地理标志农产品,让优质品牌尽快树立起来。
3.2 强化质量管理,让产业实力“强起来”
3.2.1 制定系列标准 开展产学研政企合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科学制定富硒与富锌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及商标保护等相关标准与管理办法,为开发富硒、富锌农产品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3.2.2 加强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富硒富锌产品,加大产品生产过程监管,切实保护和利用硒锌品牌。对不按照产品标准组织生产,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要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有关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组织成立硒锌产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协会统一协调、形成合力、争创名牌、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
3.3 加强宣传推介,让产业成果“走出去”
3.3.1 开展硒锌科普宣传培训 适时公开发布富硒富锌项目成果,编印《硒锌科普知识手册》,开展硒锌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酒店、进社区、进景区活动,推介潜山市“三富”优势,展示硒锌资源的魅力和开发利用价值,让大家都成为潜山富硒富锌农产品的“推销员”“宣传员”。利用手机短信平台、网络平台、电视平台等方式广泛宣传硒锌知识,营造良好的开发利用氛围。
3.3.2 加大品牌推介力度 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富硒富锌组织的交流学习,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大宣传与推介。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新闻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博览会,拓展在自媒体、网络直播等渠道的宣传推介。组织开展“富硒富锌农产品文化节、健康之旅”等大型文旅活动,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紧迫任务。因此,应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三富”资源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富硒;富锌;分布;优势;品牌;质量;宣传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157-02
近年来,具有保健、益智、抗癌功能的富硒、富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而且国际市场缺口巨大,为我国发展富硒、富锌农产品创造了契机。潜山具有难得的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资源,因此,今后要充分挖掘利用潜山“三富”资源优势,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助推潜山“十四五”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
1 潜山市富硒与富锌资源现状
1.1 硒锌土壤资源含量、面积及分布情况 2016年,潜山实施“安徽省潜山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依据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研究成果,潜山市土壤硒、锌含量丰富。全区内无硒过剩土壤,适量和边缘面积分别为785.73km2、487.70km2,占总评价区面积的89.43%;富硒土壤面积为70.88km2,主要分布在槎水、水吼、官庄、天柱山、塔畈等乡镇。全区锌含量以丰富、较丰富为主,面积分别为573.30km2、270.82km2,占总评价区面积的59.28%;富锌土壤面积为573.3km2,主要分布在槎水、水吼、官庄、龙潭、王河等乡镇。依据土壤硒、锌含量标准,可应用于富硒富锌农产品的生产开发。
1.2 富硒与富锌资源优势
1.2.1 绿色面积广 无公害绿色富硒、富锌土壤占比较安徽省其他县市高,圈定富硒土壤约70.88km2,无公害绿色富硒土壤60.61km2(占富硒土壤资源总量的85.51%);圈定富锌土壤面积约365.90km2,无公害绿色富锌土壤334.62km2(占富锌土壤资源总量的91.45%)。
1.2.2 土壤质量高 无其他重金属伴生,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富硒土壤分布区相比亦具有明显优势。潜山市富硒、富锌土壤质量优良,富硒土壤85%以上、富锌土壤91%以上为无公害绿色土壤,与全国其他富硒土壤分布区相比亦具有明显优势。已有资料表明,富硒土地多分布在黑色岩系分布地区,土壤富硒的同时伴生镉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增高,开发利用存在风险。而潜山市富硒土壤成因主要为吸附型,与黑色岩系无关,开发利用无风险,具备生产天然绿色富硒富锌产品的物质基础。
1.2.3 产业基础好 经对富硒富锌区域进行农業产业调查,显示富硒土壤分布的天柱山一带及西北部塔畈乡西河村一带均具有茶叶、瓜蒌等特色产业基础,富锌土壤分布的乡镇均具有规模的茶叶产业、水稻产业、果蔬产业等。只要充分整合利用好现有资源就可以提升现有农产品的品质与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1.2.4 产品硒、锌占比高 经对全区水稻、瓜蒌样品抽样采集进行硒锌含量检测,抽样瓜蒌籽25件,其中22件达到富硒标准,瓜蒌籽基本全域富硒。所有水稻、瓜蒌样品均达到含硒农产品标准,富硒茶叶集中分布于多个乡镇,其中塔畈乡西河茶叶硒含量高达0.399mg/kg;天柱山、塔畈茶叶锌含量均在50mg/kg以上,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潜力。
1.3 地方政府推动力度强
1.3.1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富硒与富锌资源开发 《2020年潜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新的一年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强生态旅游业和益智健康农业,充分挖掘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资源优势,打造长三角生态健康后花园。”为潜山市“三富”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要求、找准了定位、指明了方向,2021年又纳入了市政府重点工作。
1.3.2 产业发展氛围良好 市政府领导主动利用新媒体,通过直播带货扶贫助农平台,向全国网友推介天柱山“三富”资源。塔畈乡提出了“三富康养福地,在机生态茶乡”的定位。天柱山镇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节,以《畅享负氧生态品富硒富锌茶》为主题,推介“三富”品牌,在1.5h直播里点击量达到150余万,收获50余万元订单。“琪怡天柱剑毫”(三富茶叶)荣获“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2 重点开发利用方向
2.1 突出开发茶叶、瓜蒌、稻米产业 在塔畈乡、天柱山镇、水吼镇三大茶叶主产区开发富硒、富锌茶,重点建设塔畈彭河幸福茶场、龙山白茶、天柱山驰展农业等基地;在黄铺镇、痘姆乡、王河镇依托田园综合体、瓜蒌“一村一品”示范村、瓜蒌产业园建设等开发富硒瓜蒌,重点建设有余瓜蒌、传文瓜蒌、晓飞瓜蒌、五福瓜蒌与天宝瓜蒌等基地;在源潭镇、余井镇、黄铺镇、王河镇等潜山市“四大粮仓”开发富锌大米,重点建设庆草堂农业、盘古农业、渡民米业等基地。
2.2 拓展畜禽、蔬菜、水果产业 在黄铺镇、余井镇开发富硒油茶;依托林下散养优势及规模在黄铺镇、余井镇开发富硒畜禽;在水吼镇、槎水镇、油坝乡、梅城镇开发富硒蔬菜;在官庄镇、黄铺镇、痘姆乡开发富硒桑葚、葡萄、蓝莓等水果。
3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示范引领,让产业品牌“树起来”
3.1.1 加强基地建设 实施产业兴村强市行动,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根据硒与锌土壤分布图斑,在富硒、富锌区,遴选基地开展茶叶、大米、瓜蒌硒锌含量检测,挂牌一批富硒、富锌农产品基地。每个品种各选择3~4家带动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且品牌做得较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基地挂牌,通过示范创建带动发展。
3.1.2 加快品牌认证 对已检测出富含硒、锌的农产品,申请天柱锌硒茶、天柱富硒茶、天柱山富硒瓜蒌籽、天柱山锌硒稻米等公共品牌,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硒与锌产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地理标志农产品,让优质品牌尽快树立起来。
3.2 强化质量管理,让产业实力“强起来”
3.2.1 制定系列标准 开展产学研政企合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科学制定富硒与富锌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及商标保护等相关标准与管理办法,为开发富硒、富锌农产品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3.2.2 加强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富硒富锌产品,加大产品生产过程监管,切实保护和利用硒锌品牌。对不按照产品标准组织生产,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要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有关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组织成立硒锌产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协会统一协调、形成合力、争创名牌、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
3.3 加强宣传推介,让产业成果“走出去”
3.3.1 开展硒锌科普宣传培训 适时公开发布富硒富锌项目成果,编印《硒锌科普知识手册》,开展硒锌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酒店、进社区、进景区活动,推介潜山市“三富”优势,展示硒锌资源的魅力和开发利用价值,让大家都成为潜山富硒富锌农产品的“推销员”“宣传员”。利用手机短信平台、网络平台、电视平台等方式广泛宣传硒锌知识,营造良好的开发利用氛围。
3.3.2 加大品牌推介力度 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富硒富锌组织的交流学习,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大宣传与推介。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新闻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博览会,拓展在自媒体、网络直播等渠道的宣传推介。组织开展“富硒富锌农产品文化节、健康之旅”等大型文旅活动,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紧迫任务。因此,应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三富”资源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