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23987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想学数学、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作者谈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探索得出数学结论,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想学数学、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开展探究、讨论、小组竞赛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学生为主体,就应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从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智力水平出发,设置有趣味、可探究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常常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接受与给予的简单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传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切实为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建构知识结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真正让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探究是获得新知的有效途径,逐渐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新课标把“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所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形成创新意识打好基础,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一)适度性。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实际出发,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要注意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让每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得到发展。
  (二)针对性。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紧扣主题,无须故弄玄虚,要能明确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直接解决当堂所研究的课题。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问题,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
  (三)启发性。
  有时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能否触及问题的本质,是否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要时作适当引导。教师的启发要符合学生思维的规律,不可强制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思考问题。
  四、创设问题情境案例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案例1:“算法语句”的教学中,编一个程序,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后的值。
  注:这个问题就像生活中的两瓶红、黑墨水,你想交换两者,只有借助空瓶才能实现,所以这里也应该引进一个变量T。T=A,A=B,B=T。
  (二)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
  案例2: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
  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并且能绕教室转一周?
  问题2:谁能用两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
  问题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问题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
  问题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
  注: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和探索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
  案例3: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为给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
  问题1: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即计算1+2+3 +…+100。
  问题2:图案中,第1层到第99层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99。
  问题3:图案中,第1层到第n层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n。
  问题4:如果数列{a■}是等差数列,求a■+a■+…+a■?
  因此,通过四个问题,层层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阶梯式引向求知的高度。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内容,体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冯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实例.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3]林光来.新课引入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学通讯,2006(4).
  [4]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
  [5]赵晓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数学教学通讯,2006(1).
其他文献
一、材料规格rn小画板1个;足球鞋1只(右脚为例);小脚丫贴画1个;抽屉轨道1个;小木块约20cm长1支,小足球1个;橡胶管10cm1根;木质把手1个.rn二、制作方法rn1.用螺丝钉将小木块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拓展,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时代,国家与社会对教育事业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学中衍生出了一种教学效果极佳的教学模式,即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已经被很多学校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不
为帮助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好标点符号使用这一考点的复习工作,笔者对近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的此类试题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列举出了标点符号使用中的九大误区:r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 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究
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而道德教育又提出要渗透在各个学科当中.因此本文提出了道德教育在语文学科渗透中会出现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出现
期刊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笔者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发现义务教育给公办初中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尝试探究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感恩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会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宽容,心存感激地对待每一件事,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怎样才能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