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其病变主要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这样表现为双侧肾脏皮、髓质形成多个囊肿并增大,同时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该病治疗的主要策略是抑制囊泡液体分泌和抑制囊泡上皮细胞的生长,减轻继发病变。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40-01
多囊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根据遗传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其中ADPKD相比ARPKD来说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率在0.1%~2.5%,多囊肾病会累及全身的各个器官,对人类的危害极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的进展,对该病的治疗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1 ADPKD发病机制和诊断
1.1发病机制 根据目前的研究,ADPKD的发病机制主要有3个,分别为PKD1、PKD2和PKD3,其中PKD1和PKD2是主要的治病基因,分别约占85%和15%左右,PKD3仅约占治病基因的1%左右。PKD1和PKD2的基因编码分别为多囊蛋白1(PC1)和多囊蛋白2(PC2),其中PC1是分布于细胞膜中的一种糖蛋白,PC2是含有968个氨基酸的跨膜糖蛋白,PC1和PC2可以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细胞内Ca2+的正常浓度,而当PKD1和PKD2基因突变时,就会导致Ca2+的浓度降低,PKD2通过影响细胞的生长、基因表达以及细胞膜蛋白功能的调控,会导致囊泡的形成和囊泡上皮细胞的异常,并且也会引起囊泡液体的过多分泌,因而导致了多囊肾病理学的改变。
1.2诊断 ADPKD的临床诊断可以通过临床表現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其中ADPKD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ADPKD家族史、肾皮、髓皮出现多个液性脓肿以及基因连锁分析的结果为阳性。影像学检查主要可以通过超声检查、CT以及MRI的检查进行诊断,其中超声检查的敏感性高,同时又具有无创性、经济、简便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其它的诊断方式还包括分子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2 ADPKD的治疗
2.1对症及支持治疗 ADPKD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主要针对ADPKD的并发症,如疼痛、高血压、血尿和尿路感染等进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无需改变生活方式和限制体力活动,但是当囊肿较大时,应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对于疼痛的对症治疗,患者的早期疼痛是一过性的,当发展到持续疼痛时,可以给予止痛剂进行治疗,但是一般情况下止痛剂的效果较差,如果病情严重可以考虑手术;对于出血的对症治疗,可嘱患者减少体力活动并卧床休息,对于反复发作的血尿患者,可选用小分子肝素或无肝素进行透析,也可考虑选择性节段性肾动脉栓塞术,严重出血患者可行单肾切除手术;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对症治疗,在病程的早期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的药物,其它的降压药还包括β-受体阻滞和中枢降压药等,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可以考虑行肾囊肿减压术和肾脏切除术;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可联用水溶性抗生素和脂溶性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
2.2药物治疗
2.2.1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多肾囊病是由淤积所致,在早期的治疗可以采用水蛭粉、六味地黄汤、皂荚子攻邪进行滋阴补肾的治疗。
2.2.2新药物治疗 目前研究治疗ADPKD的新型药物主要包括络氨酸激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抗氧化剂等,临床有研究发现,ADPKD的SPRD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有明显的表达,而通过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可以有效的改善两者的表达。同时新免疫制剂,霉酚酸酯也同样可以抑制囊肿上皮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
2.3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ADPKD的主要的手术方法是囊肿去顶减压术,对于囊肿大而多的患者可以行此术式,此术式既可以改善症状,又可以保护正常的肾单位免受损伤,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在B超的引导下,对于直径>5cm的囊肿可行穿刺抽液术,并注入硬化剂可以消除部分症状;对于肾囊直径>8cm的患者不宜行穿刺术;对于巨大的肾囊肿合并感染和出血的患者,可以行病肾切除术;对于肾囊肿合并巨大结石的患者可行取石术;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并发心、脑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不宜行手术治疗。
2.4肾透析与肾移植 对于终末期和晚期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选择透析治疗,而透析治疗一般首选血液透析,因为增大的肾脏占据了腹腔了大部分空间,腹膜透析的效果不理想,对于有反复血尿病史或者晚期的患者,可考虑肾脏切除。
2.5基因治疗 目前人们希望可以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在肾病的早期发育的阶段,通过正常的基因替换突变的基因、抑制异常蛋白的表达或干预异常基因的继发等措施,干预异常基因产物,从而致使异常的细胞凋亡。基因治疗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的治愈带来希望。
3 小结
多囊肾病是近年来国际肾脏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我们对ADPKD治病基因的不断认识,目前我们可以较为准确认识和诊断ADPKD,尽管还不能有效的治愈此病,但是随着对此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药的不断出现,我们相信有一天多囊肾病终可治愈。
参考文献:
[1]Calvet CP,Grantharn J.The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J].Semin Nephrol,2009,2(11):107-108.
[2]Sinibaldi D,Malenas S,Mingarelli R,eta1.Prenatal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of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nd postnatal renal evolution[J].Am J Med Gen,2006,65:237-239.
[3]Reeders ST,Breuning MH,Davi~KE,eta1.A highly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linked to adul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on chromosome [J].Nature,2007,3(l7):542-543.
4.张树忠,周庆文,梅长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常用的基因诊断技术[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16(7):267-268.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40-01
多囊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根据遗传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其中ADPKD相比ARPKD来说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率在0.1%~2.5%,多囊肾病会累及全身的各个器官,对人类的危害极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的进展,对该病的治疗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1 ADPKD发病机制和诊断
1.1发病机制 根据目前的研究,ADPKD的发病机制主要有3个,分别为PKD1、PKD2和PKD3,其中PKD1和PKD2是主要的治病基因,分别约占85%和15%左右,PKD3仅约占治病基因的1%左右。PKD1和PKD2的基因编码分别为多囊蛋白1(PC1)和多囊蛋白2(PC2),其中PC1是分布于细胞膜中的一种糖蛋白,PC2是含有968个氨基酸的跨膜糖蛋白,PC1和PC2可以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细胞内Ca2+的正常浓度,而当PKD1和PKD2基因突变时,就会导致Ca2+的浓度降低,PKD2通过影响细胞的生长、基因表达以及细胞膜蛋白功能的调控,会导致囊泡的形成和囊泡上皮细胞的异常,并且也会引起囊泡液体的过多分泌,因而导致了多囊肾病理学的改变。
1.2诊断 ADPKD的临床诊断可以通过临床表現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其中ADPKD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ADPKD家族史、肾皮、髓皮出现多个液性脓肿以及基因连锁分析的结果为阳性。影像学检查主要可以通过超声检查、CT以及MRI的检查进行诊断,其中超声检查的敏感性高,同时又具有无创性、经济、简便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其它的诊断方式还包括分子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2 ADPKD的治疗
2.1对症及支持治疗 ADPKD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主要针对ADPKD的并发症,如疼痛、高血压、血尿和尿路感染等进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无需改变生活方式和限制体力活动,但是当囊肿较大时,应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对于疼痛的对症治疗,患者的早期疼痛是一过性的,当发展到持续疼痛时,可以给予止痛剂进行治疗,但是一般情况下止痛剂的效果较差,如果病情严重可以考虑手术;对于出血的对症治疗,可嘱患者减少体力活动并卧床休息,对于反复发作的血尿患者,可选用小分子肝素或无肝素进行透析,也可考虑选择性节段性肾动脉栓塞术,严重出血患者可行单肾切除手术;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对症治疗,在病程的早期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的药物,其它的降压药还包括β-受体阻滞和中枢降压药等,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可以考虑行肾囊肿减压术和肾脏切除术;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可联用水溶性抗生素和脂溶性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
2.2药物治疗
2.2.1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多肾囊病是由淤积所致,在早期的治疗可以采用水蛭粉、六味地黄汤、皂荚子攻邪进行滋阴补肾的治疗。
2.2.2新药物治疗 目前研究治疗ADPKD的新型药物主要包括络氨酸激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抗氧化剂等,临床有研究发现,ADPKD的SPRD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有明显的表达,而通过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可以有效的改善两者的表达。同时新免疫制剂,霉酚酸酯也同样可以抑制囊肿上皮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
2.3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ADPKD的主要的手术方法是囊肿去顶减压术,对于囊肿大而多的患者可以行此术式,此术式既可以改善症状,又可以保护正常的肾单位免受损伤,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在B超的引导下,对于直径>5cm的囊肿可行穿刺抽液术,并注入硬化剂可以消除部分症状;对于肾囊直径>8cm的患者不宜行穿刺术;对于巨大的肾囊肿合并感染和出血的患者,可以行病肾切除术;对于肾囊肿合并巨大结石的患者可行取石术;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并发心、脑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不宜行手术治疗。
2.4肾透析与肾移植 对于终末期和晚期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选择透析治疗,而透析治疗一般首选血液透析,因为增大的肾脏占据了腹腔了大部分空间,腹膜透析的效果不理想,对于有反复血尿病史或者晚期的患者,可考虑肾脏切除。
2.5基因治疗 目前人们希望可以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在肾病的早期发育的阶段,通过正常的基因替换突变的基因、抑制异常蛋白的表达或干预异常基因的继发等措施,干预异常基因产物,从而致使异常的细胞凋亡。基因治疗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的治愈带来希望。
3 小结
多囊肾病是近年来国际肾脏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我们对ADPKD治病基因的不断认识,目前我们可以较为准确认识和诊断ADPKD,尽管还不能有效的治愈此病,但是随着对此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药的不断出现,我们相信有一天多囊肾病终可治愈。
参考文献:
[1]Calvet CP,Grantharn J.The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J].Semin Nephrol,2009,2(11):107-108.
[2]Sinibaldi D,Malenas S,Mingarelli R,eta1.Prenatal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of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nd postnatal renal evolution[J].Am J Med Gen,2006,65:237-239.
[3]Reeders ST,Breuning MH,Davi~KE,eta1.A highly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linked to adul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on chromosome [J].Nature,2007,3(l7):542-543.
4.张树忠,周庆文,梅长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常用的基因诊断技术[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16(7):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