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造”教育理论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特定的时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会对科学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演绎方式,各种因素也在不断创造这样的条件,使科学中的再创造成为可能;科学中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科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实现这样的再创造使科学学科产生了无穷的魅力;科学再创造促成了诸多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是如此,对教师亦是如此!
  【关键词】再创造 科学教学 可行性 实践性 建议
  一、“再创造”教育理论的内涵
  (一)“再创造”教育理论的由来
  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 Freudenthal, 1905~1990)最早在数学中倡导“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并且说“学习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二)当代人对“再创造”的理解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桑新民教授认为:“将教育置于人类社会三种生产的广阔视野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中各种复杂的教育现象都具有不断再生产、再创造着人类自身这一本质特征。”由此看来,在各类教育现象、各级学科中均存在“再创造”这一普适的道理。
  (三)发展的“再创造”理论
  “再创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体自我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同时,人们更具备依靠现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对于科学而言,美国物理学家阿·热认为,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追求科学本身的原动力。科学总是寻求去发现、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这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动力。
  二、科学教学“再创造”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科学中基本的原理、概念和规律,是科学的起步和基础,是近乎“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在科学中进行“再创造”到底还有多大的可行性?
  (一)学生的因素
  学生接触新知识的疑惑,或新知识体系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会引起学生的困惑和质疑;学生结合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将会对现有科学知识体系产生不同的问题和看法,使科学再创造成为可能。
  (二)教师的因素
  教师在历年的工作中,会出现反复面对同一课题或同一问题进行多次思考和斟酌的状况,加上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在调整与更新之中,在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科学观念和看法,这实际使科学观念与理念的再创造成为可能。
  (三)教材的因素
  教材本身有一定的权威性,知识结构和主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科学技术和社会在迅速发展,让时事与教材紧密结合是科学中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尤其在新科学教材混合编排之后,各学科间知识的交会、融合与撞击将会导致很多新问题的产生,这也是进行再创造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源泉。
  (四)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发展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我们完全可以在虚拟环境里感受四维空间对教学带来的冲击,这使得我们对科学素材的加工、使用和再创造更为得心应手。
  三、科学教学“再创造”的实践性研究
  (一)学生的再创造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看问题
  在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的科学思维多维拓展,以新的视角解读科学成为可能,对科学知识的表达与认识也必将更为详细、具体和生动,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案例一:
  师:沙漠中的某些植物,叶子退化成针状,这样使它们在沙漠中生活有哪些好处?
  生1:这样减少了叶片的蒸腾面积,减少了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下的生存。
  师:除了这一点,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个人见解?(老师提示类似刺猬形状有什么作用。)
  生2:沙漠中的植物种类稀少,食草动物觅食困难;沙漠中植物的刺很尖锐,能降低被动物食用的威胁,故还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分析:学生通过对知识点进行这样的加工和再创造,使科学课堂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观点看问题,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与科学有关的知识。
  2.激励学生对科学知识发出质疑
  学生与生俱来具有潜在的探究动机和好奇的品质,同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一旦被激发,其再创造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案例二:
  在《物质的溶解性》一节中,教师给学生讲解了:“将等量的松香粉分别放入等量的水和酒精中,观察到松香在水中基本不溶解;而在酒精中,则是完全消失,酒精变成淡黄色”,顺便介绍了“大多数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相似相溶”等道理。
  师:你是否觉得科学十分神奇?在这块内容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疑问,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生1:老师,酒精是溶于水的,如果将溶有松香的酒精加入水中,那么松香是溶还是不溶呢?
  生2:老师介绍了“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相似相溶”等道理,那么为什么酒精是有机物却可溶解在水中呢?碘是无机物却可溶解在酒精中呢?
  接下来,老师通过实验和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解释,对于有些不在学习范围之内的问题,老师加以说明。
  今天的中学生头脑灵、反应快、胆大,学习参与欲强,对学习的期望值高,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再创造能力。
  3.重视课外实验的再创造
  学生的实验再创造能力同样是非常强大的:在家用自买的硫酸铜粉末,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制成的硫酸铜晶体,蓝色菱形,晶莹锃亮,像一颗宝石,非常漂亮;用乒乓球制作的地球仪,画上地图,加上经纬线,同样富有创意。课外实验的再创造,实际是知识的再现、巩固与应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让学生体会创造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   (二)教师的再创造
  1.挖掘教材中的“隐性因素”
  教科书常常只是引子、话题,留有空间,教师大可由此生成新的内容,以课本为载体,充分挖掘课本的“隐性因素”,注重基础知识的外延,进行再创造。
  案例三:
  科学第四册第二章中的关于“灯泡中充入氮气或氩、氖等惰性气体,防止灯丝被氧化,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知识点,多数情况下老师会一带而过,学生也似懂非懂地就这么接受了。其原因还可深究:
  首先,灯泡内要造成“真空”环境不可能是绝对的,部分残留的空气对大功率、高温度的灯丝仍构成威胁,充入上述气体,可更彻底地挤排出剩余微量空气。
  其二,灯泡内的“真空”环境与外界大气之间存在庞大的气压差,灯泡本身要考虑承受更大的压力,且外界空气进入灯泡的可能性大,而充入惰性气体维持了灯泡内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平衡,上述风险将大大减小。
  其三,同时,这些气体也不易受热膨胀,故灯泡不易破损和爆裂,并且,这些气体的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将钨丝氧化。
  最后,在泡壳中充以适量的惰性气体后,在一定压强下,钨丝的蒸发要比在真空中大大减小,这样就大大延长了灯丝的使用寿命。
  分析与反思:通过立体地、全方位地挖掘,知识点的阐述变得更为具体和生动;部分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等将得到重新阐述或再加工、再创造的机会,科学课堂也形成了对科学知识再创造、重建的过程,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
  2.巧妙利用教学资源
  科学教材提供了翔实、生动、有趣的图片、课外知识以及阅读材料等教学素材,为科学知识的充实与扩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对这些资源处理得好、挖掘得深,则能充分体现其科学价值。
  案例四:
  在第三册第二章中课本呈现了一则我们十分熟悉的阅读材料:在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小军舰偏离了航道,挣脱了舵手的控制,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与“奥林匹克号”相撞。
  常规分析:当两船彼此平行行驶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压流速要比外部大,压强就要比外部小一些。这样,外部压强较大的水就把两船挤在一起而发生碰撞事故。
  追问:既然大船和小船都受到了外部水的压力作用,为什么是“豪克号”撞向了“奥林匹克号”,而不是“奥林匹克号”撞向“豪克号”?
  分析:这样的深加工与再创造,使学生联想到了惯性的原理:小船质量小,惯性也小,在受同等力作用下,容易改变运动状态;而大船刚好相反。经过这样一加工,故事更值得琢磨和咀嚼了。
  3.认真对待科学实验
  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实验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课程目标。
  在实验评比中一年一年能出这么多精彩的改进实验和原创实验:设计用台秤演示不同形状容器内液体压力大小的演示仪;从圆盘到钢锯条的杠杆力臂本质的演示仪等等。
  这些实验在不断的演变与进化之中,一个比一个设计合理,一个比一个更贴近我们的课堂,给了教学上很强的实验支持。这本身也证明了实验手段的生命力所在。
  我们在这样不断地深加工与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的再生或衍生资源,使学生对科学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
  4.关注科技的发展动向
  高科技以人为本,它冲击着、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教学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老师利用数码相机、DV等产品拍摄、制作教学片段或材料,创造出很多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硬件与软件重新生成的教学平台与教学软件(课件),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科技产品和科学技术进行科学教学的再创造,优化了教学程序,改善了教学局面,从而使再创造具有历史的痕迹,会烙上时代的烙印,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
  教师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表达的能力,善于对信息予以再加工和再创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对实施 “再创造”的几点建议
  (一)“臆想”不是科学——再创造的科学性
  案例五:
  在《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课中,教师在介绍完磁化概念进入磁化应用的时候,先做了如下预设:有一枚铁质的钥匙,不慎掉入下水管道的弯道处,弯道处离台盆中的管口处大约0.5米的距离。
  师:你能想一种办法帮老师将它取出来吗?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开始了不同的回答。)
  而教师最终给出的办法是:将一根长铁丝,从管口伸下去,铁丝的下端碰着钥匙后,用一块磁铁靠在铁丝的上端,这样铁丝被磁化了具有磁性,就能吸住钥匙,保持这样的姿势往上提,就能取出钥匙了!
  这是一个很富有新意的构思!后来笔者要处理同样的教材,想把这一创意也带入课堂,于是找来仪器:一段40厘米左右长的铁丝、磁体、铁钥匙等。按上述方法,将磁铁靠在铁丝的上端,然后拿铁丝前端去吸钥匙,发现铁丝吸不住钥匙——看来铁丝磁化后产生的磁力不够吸起钥匙;于是换用新的磁性较强的蹄形磁体,不行;换用直径更粗的铁丝、磁性更强的电磁铁,依然不行!
  反思:很明显,在既有实验室的条件下,原有“创意”是一个很难或者说根本无法实现的过程。虽然物体磁化产生磁力大小涉及磁化率、磁化曲线的计算和磁法测量等更为专业和高深的问题,我们不需要从理论上给予这么高的支持,但是,科学的深加工,不能盲从,如果没有可操作性,仍旧缺少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再创造不能等同于“臆想”,应符合其科学性。
  (二)“初生牛犊不识虎”——再创造能力的本真性
  学生的再创造,有时是看似低级或天真,但同样不可忽视其中的科学因素。有学者讲过:“学生们有记忆、家庭、宗教信仰、情感、语言和文化,这些都使得他们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可以设法对那些经验进行批判,我们也可以超越它,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再创造”能力,保护其积极性,有时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适可而止”——再创造时难度的适中性
  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应当在适当的环境下使用,当知识的积累还不能达成对问题的理解时,再创造的意义不大。再创造不能无限制拔高,如果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则会索然无味。
  【参考文献】
  [1][美]阿·热.可怕的对称[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菊.初中科学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是新课改后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开辟的新的教学途径。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游戏运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眼球,同时有利于思维转换,开发右脑。但是事物存在双面性,即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有利既有弊。在此笔者将对初中教学在游戏中探索、游戏中思考的利弊及规划作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游戏思考探索  1 国内外现状  目前国内,游戏教学在
【摘 要】对高中生的政治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应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开阔视野,进行穿插教学,如此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恰当运用穿插艺术,既能使课堂中充满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穿插教学是否搞得巧妙灵活,便是教学艺术的展现。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渗透 点拨 穿插艺术  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政治课被认为是“
【摘 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有效思维的动力,又是学生创新精神养成的基石。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了探讨: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问题;提高专业水平,应对学生问题;设计探究试题,考查学生问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 问题意识 教育观念 专业水平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对欠缺,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
[摘要]政史课教师应仔细研究对应学科课标,熟悉对应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己政史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政史互补,两者在教学理念上强调通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综合、研究,在分寸上要把握适量、适度、适时。  [关键词]政史互补 历史学科 研究性学习 有效性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政治与历史学科结合的紧密性不断增强。教学中,教师应站在研究性学习的高度,科学把握二者间的互补关系,力求“双赢”。 
【摘 要】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当前中职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缺乏政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校的政治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巧用实例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幽默营造学习氛围、利用教法促进学习欲望和联系实际树立学习信心等四个方面谈谈政治课堂教学中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临床实习是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强调准确判断和精细操作。在医学生外科实习教学中引入PBL,通过以疾病为单位、以提出鉴别诊断设置问题、以术前会诊讨论问题,并结合病情变化
随着世界各国医学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医学检验双语教学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目前双语教学的状况和问题,了解了双语教材一般要求,分析了双语教材的现状,从而提出本土化双
随着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发展,医学有机化学的教学面临理论课时减少、教学内容多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困境。对此,对医学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常见主线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举例讨论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成立于1997年,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4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5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