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小龙是一个可爱、开朗、充满自信的孩子。他的父母非常民主,什么事情都让小龙自己决定,也随时参考小龙的意见,并以此为豪。比如,早餐时奶奶准备了饺子,而小龙不喜欢,奶奶就不强迫小龙吃,而是去厨房准备他喜欢吃的食物。父母也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愿意吃,就不要强迫他了。
分析
如今,像小龙的父母一样推崇“自由教育”的家长还不在少数。这是最近国内流行的一个比较让我担忧的现象。父母们把早期的快乐教育当成养育孩子的主旨,却忽略了管教。这样的孩子在6岁以前通常会过得很开心,但长大后进入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却很难适应。
采取“漏斗式教育”,逐渐学会放手
美国作家盖瑞·艾卓曾提出“漏斗式教育”理念,大意是:在早期给孩子很少的自由,因为那时他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控那样的自由;随着责任感的增强,父母逐渐地放宽自由,直到他们成为青年以至成年人。
那么,应该如何给孩子适合其年龄的自由?能力因人而异,我们绝对不应该对孩子的技能、表现或能力进行限制,但品格培养必须有明确的原则。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父母可以逐渐减少规矩的限定,直至最终的放手。先紧再松的适应过程永远比先松再紧的适应过程更简单,也能令孩子们在长大融入社会后,收获真正的快乐。
制定适当的家庭规则
适当的家庭规则是必要的,相信父母制定的规则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伤害或控制他们。比如小龙的例子,如果他坚持不愿意吃饺子,父母就坚持不准备其它食物,你可以说:“今天的午餐是饺子,奶奶辛苦准备的,你应该把它吃完”。规则是之前定下的,要是小龙不把饺子吃完,就要等到下一餐才能吃到食物,这就是自食其果。当然,在事后父母可以与小龙讨论下一餐可以吃面条或者孩子喜欢的食物。
制定处罚的方式
处罚很可能是痛苦的,因为孩子会尝到破坏规矩的后果。但既然规矩和相应的结果早已明确说明,父母就应冷静而坚决地进行惩罚。
惩罚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社会孤立(坐在“孤立椅子”)、取消一些权利(游戏时间)等。父母可以做一个列表,由孩子自行选择。在惩罚的同时,父母也应要求孩子解释受罚的原因,问他是否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是否对破坏规矩而感到后悔。
不要因孩子哭了而妥协
一旦让孩子知道了家里的规则,就不应该有商量的余地。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舍不得孩子受罪,因为他的痛苦而否认了我们事先所定的规则,而这样会令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地破坏规则、更加不服管教。
我们可以认同与同情孩子的情绪,拥抱他,甚至跟他一起伤心或流泪,但是绝对不能侵犯我们自己事先设立的规则,否则下次孩子一定会找机会试用各种方法钻漏洞、挑战权威或规则。
管教要以“爱”来收尾
管教永远是结束在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拥抱中,而不是伤害或羞耻的自责中。惩罚过后,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拥抱或亲吻,以表示关爱,帮助他们将我们无条件的爱、对他们的尊重与对他们的限制区分开来。孩子会因为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安慰而更加获得安全感。此外,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式及今后的应对办法。
(蒋佩蓉 儿童礼仪专家,子女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
小龙是一个可爱、开朗、充满自信的孩子。他的父母非常民主,什么事情都让小龙自己决定,也随时参考小龙的意见,并以此为豪。比如,早餐时奶奶准备了饺子,而小龙不喜欢,奶奶就不强迫小龙吃,而是去厨房准备他喜欢吃的食物。父母也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愿意吃,就不要强迫他了。
分析
如今,像小龙的父母一样推崇“自由教育”的家长还不在少数。这是最近国内流行的一个比较让我担忧的现象。父母们把早期的快乐教育当成养育孩子的主旨,却忽略了管教。这样的孩子在6岁以前通常会过得很开心,但长大后进入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却很难适应。
采取“漏斗式教育”,逐渐学会放手
美国作家盖瑞·艾卓曾提出“漏斗式教育”理念,大意是:在早期给孩子很少的自由,因为那时他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控那样的自由;随着责任感的增强,父母逐渐地放宽自由,直到他们成为青年以至成年人。
那么,应该如何给孩子适合其年龄的自由?能力因人而异,我们绝对不应该对孩子的技能、表现或能力进行限制,但品格培养必须有明确的原则。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父母可以逐渐减少规矩的限定,直至最终的放手。先紧再松的适应过程永远比先松再紧的适应过程更简单,也能令孩子们在长大融入社会后,收获真正的快乐。
制定适当的家庭规则
适当的家庭规则是必要的,相信父母制定的规则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伤害或控制他们。比如小龙的例子,如果他坚持不愿意吃饺子,父母就坚持不准备其它食物,你可以说:“今天的午餐是饺子,奶奶辛苦准备的,你应该把它吃完”。规则是之前定下的,要是小龙不把饺子吃完,就要等到下一餐才能吃到食物,这就是自食其果。当然,在事后父母可以与小龙讨论下一餐可以吃面条或者孩子喜欢的食物。
制定处罚的方式
处罚很可能是痛苦的,因为孩子会尝到破坏规矩的后果。但既然规矩和相应的结果早已明确说明,父母就应冷静而坚决地进行惩罚。
惩罚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社会孤立(坐在“孤立椅子”)、取消一些权利(游戏时间)等。父母可以做一个列表,由孩子自行选择。在惩罚的同时,父母也应要求孩子解释受罚的原因,问他是否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是否对破坏规矩而感到后悔。
不要因孩子哭了而妥协
一旦让孩子知道了家里的规则,就不应该有商量的余地。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舍不得孩子受罪,因为他的痛苦而否认了我们事先所定的规则,而这样会令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地破坏规则、更加不服管教。
我们可以认同与同情孩子的情绪,拥抱他,甚至跟他一起伤心或流泪,但是绝对不能侵犯我们自己事先设立的规则,否则下次孩子一定会找机会试用各种方法钻漏洞、挑战权威或规则。
管教要以“爱”来收尾
管教永远是结束在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拥抱中,而不是伤害或羞耻的自责中。惩罚过后,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拥抱或亲吻,以表示关爱,帮助他们将我们无条件的爱、对他们的尊重与对他们的限制区分开来。孩子会因为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安慰而更加获得安全感。此外,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式及今后的应对办法。
(蒋佩蓉 儿童礼仪专家,子女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