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我有机会参加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出访欧洲。在德国,我们江苏省文化代表团一行数人特地来到心驰已久的马克思故乡——特里尔。
特里尔位于德国的莱茵省,逶迤的莫塞尔河从它身边静静流过,这是一座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的小城。公元五世纪时曾是罗马帝国的首府。大诗人歌德热情描述过特里尔城,他说:“这座城市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特色,它比同样大的任何城市都拥有更多的古典建筑,罗马帝国曾以这里为中心进行广泛的活动。”
走近小城,高速公路两侧不时掠过绿草如茵的田园牧场,蓊郁苍翠的青松、静谧的村莊和塔楼高耸的教堂。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位肩宽额高、满头浓密的如同雄狮一样的白发、目光炯炯能洞察世界风云的一位伟人,那就是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他诞生于特里尔城布吕肯大街10号一个律师的家庭。这座小城养育了一位近千年来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一位改变了世界面貌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布吕肯大街10号——卡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这是一座巴洛克式的三层住宅小楼,雪白的外墙壁,白漆的橡木窗户,黑色大理石门楣,朴实而又庄重,门前挂着一块纪念马克思的铜牌。200年前,马克思就在这一貌不惊人的楼房里面出生,并在这里度过童年。1983年,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特里尔市对马克思故居进行了整修并重新开放,其中二楼和三楼全部是以文献、图片和资料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贡献。
虽然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的早上,但观众数量仍然不算少。有十几名中学生由老师带着前来参观学习,学生们认真地记着笔记,仔细听着录音讲解。观众中有老人也有年轻人,一些父母甚至怀里抱着婴儿或推着婴儿车在参观。
在展览的出口处,观众可在一个显示屏上投票:您认为《资本论》还有现实意义吗?有三分之二的投票者选择“绝对是的,他的观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现实意义”,只有不到6%的人选择“不,他的分析已经过时了。”
“这个展览的目的是想让人们思考一个问题:《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年后,这本书还是那么重要吗?我们今天需要读这本书吗?我们能告诉人们,世界的确变化了很多,但是《资本论》的许多分析仍然有现实意义。”马克思故居纪念馆一位女讲解员告诉我们。
在三楼的展厅中,《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玻璃柜中可以看到这两本经典著作的早期版本、早期译文,马克思和恩格斯署名赠送友人的书籍、书信、手稿、照片以及马克思手抄的诗集和民谣歌集。我特别注意看到有四种中国纪念马克思的展品,其中三种是中国出版的中文版马克思著作,内有许德珩翻译的《哲学之贫困》,吴黎平、刘云翻译的《法兰西内战》,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一种展品是邮票,如我国邮电部于1983年3月14日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我感到十分欣慰,如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天有灵,看到他们的著作有这么多的中文版本,也会十分高兴吧!
走出马克思故居纪念馆,特里尔城已是华灯初上。望着波涛奔涌的莫塞尔河,我心潮起伏。特里尔古城,马克思的故乡,美好的家园;父亲是特里尔城高等法院的首席律师,岳父是普鲁士政府的枢密顾问官,豪门贵族;妻子燕妮是志同道合的名门闺秀;自己又取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的文凭……,美好的前程已经展示在那里。但是,青年马克思却义无反顾地走出特里尔,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选择了一条为劳苦人民求解放之路。
这条路使他一生历经坎坷,艰辛备尝,饱受贫病交加的折磨。
他把私人财产拿出创办《新莱茵报》,鼓吹革命,连自己的房产都变卖了;他用自己的生活费购买枪械支持布鲁塞尔正在武装斗争的工人,全家人都遭到比利时当局的逮捕,并被驱逐出境;在伦敦从事革命活动时,一家老小穷得揭不开锅,四个孩子先后在贫病交迫中夭折,甚至连买棺材下葬的钱都没有。
马克思的奋斗目标始终如一,不改初心,忠贞不渝,无怨无悔,这是来源于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当他完成不朽著作时,当他创立了科学理论为工人阶级指明前进方向时,毫不犹疑地舍弃了个人的一切安乐与享受。他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誓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事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而将永远存在;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泪水。”
不久前,据报载,英国曾在民众中搞了一次网上调查,请政界、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投票,选举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高居榜首,随后依次是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当年,恩格斯在安葬马克思的墓地上曾无比庄严地宣布:“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个预言已经变为无可争辩的事实。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前进的潮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特里尔位于德国的莱茵省,逶迤的莫塞尔河从它身边静静流过,这是一座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的小城。公元五世纪时曾是罗马帝国的首府。大诗人歌德热情描述过特里尔城,他说:“这座城市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特色,它比同样大的任何城市都拥有更多的古典建筑,罗马帝国曾以这里为中心进行广泛的活动。”
走近小城,高速公路两侧不时掠过绿草如茵的田园牧场,蓊郁苍翠的青松、静谧的村莊和塔楼高耸的教堂。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位肩宽额高、满头浓密的如同雄狮一样的白发、目光炯炯能洞察世界风云的一位伟人,那就是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他诞生于特里尔城布吕肯大街10号一个律师的家庭。这座小城养育了一位近千年来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一位改变了世界面貌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布吕肯大街10号——卡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这是一座巴洛克式的三层住宅小楼,雪白的外墙壁,白漆的橡木窗户,黑色大理石门楣,朴实而又庄重,门前挂着一块纪念马克思的铜牌。200年前,马克思就在这一貌不惊人的楼房里面出生,并在这里度过童年。1983年,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特里尔市对马克思故居进行了整修并重新开放,其中二楼和三楼全部是以文献、图片和资料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贡献。
虽然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的早上,但观众数量仍然不算少。有十几名中学生由老师带着前来参观学习,学生们认真地记着笔记,仔细听着录音讲解。观众中有老人也有年轻人,一些父母甚至怀里抱着婴儿或推着婴儿车在参观。
在展览的出口处,观众可在一个显示屏上投票:您认为《资本论》还有现实意义吗?有三分之二的投票者选择“绝对是的,他的观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现实意义”,只有不到6%的人选择“不,他的分析已经过时了。”
“这个展览的目的是想让人们思考一个问题:《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年后,这本书还是那么重要吗?我们今天需要读这本书吗?我们能告诉人们,世界的确变化了很多,但是《资本论》的许多分析仍然有现实意义。”马克思故居纪念馆一位女讲解员告诉我们。
在三楼的展厅中,《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玻璃柜中可以看到这两本经典著作的早期版本、早期译文,马克思和恩格斯署名赠送友人的书籍、书信、手稿、照片以及马克思手抄的诗集和民谣歌集。我特别注意看到有四种中国纪念马克思的展品,其中三种是中国出版的中文版马克思著作,内有许德珩翻译的《哲学之贫困》,吴黎平、刘云翻译的《法兰西内战》,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一种展品是邮票,如我国邮电部于1983年3月14日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我感到十分欣慰,如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天有灵,看到他们的著作有这么多的中文版本,也会十分高兴吧!
走出马克思故居纪念馆,特里尔城已是华灯初上。望着波涛奔涌的莫塞尔河,我心潮起伏。特里尔古城,马克思的故乡,美好的家园;父亲是特里尔城高等法院的首席律师,岳父是普鲁士政府的枢密顾问官,豪门贵族;妻子燕妮是志同道合的名门闺秀;自己又取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的文凭……,美好的前程已经展示在那里。但是,青年马克思却义无反顾地走出特里尔,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选择了一条为劳苦人民求解放之路。
这条路使他一生历经坎坷,艰辛备尝,饱受贫病交加的折磨。
他把私人财产拿出创办《新莱茵报》,鼓吹革命,连自己的房产都变卖了;他用自己的生活费购买枪械支持布鲁塞尔正在武装斗争的工人,全家人都遭到比利时当局的逮捕,并被驱逐出境;在伦敦从事革命活动时,一家老小穷得揭不开锅,四个孩子先后在贫病交迫中夭折,甚至连买棺材下葬的钱都没有。
马克思的奋斗目标始终如一,不改初心,忠贞不渝,无怨无悔,这是来源于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当他完成不朽著作时,当他创立了科学理论为工人阶级指明前进方向时,毫不犹疑地舍弃了个人的一切安乐与享受。他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誓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事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而将永远存在;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泪水。”
不久前,据报载,英国曾在民众中搞了一次网上调查,请政界、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投票,选举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高居榜首,随后依次是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当年,恩格斯在安葬马克思的墓地上曾无比庄严地宣布:“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个预言已经变为无可争辩的事实。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前进的潮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