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多媒体教学、前置课程和实践环节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教学效果 中职
会计电算化主要借助现有的财务软件和配置完好的计算机系统,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输等操作。因此,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难为易激发兴趣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课件来实施电算化教学,全方位向学生展示事物的原貌,并可选择强调某些关键点,为学生创造知识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知识,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各个侧面,便于理解和记忆、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深刻性。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前置课程教学,夯实专业知识基础
学习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学生必须是学过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课程。从目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设置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来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讲授操作系统的知识偏少,上机操作时间更少,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较差。第二,计算机语言课程缺少或讲授内容很少,数据库与会计中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内容偏少,缺少针对性强的教材。因此在讲授数据库管理系统时,可结合会计业务讲授有关的操作命令及程序技巧,为后面讲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三、优化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以致用能力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上机操作实践。在实践性教学中,以学生“学”为中心,充分体现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方法步骤:①准备工作;②创建学习情境;③信息资源提供;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可选择一至两个处理功能比较全面、控制功能比较可靠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利用同一套会计模拟资料,同时进行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通过两种方式的操作,使学生认识到电算化带来的好处,增强会计业务处理的感性认识。通过实习,着重使学生了解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在处理与控制功能方面的区别、会计软件的操作步骤、基本功能等。学生上机前,教师应提供一个典型的、完整的会计案例,整理好相应的会计科目以及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上机时结合初始化的理论知识辅导,让学生完成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否则日常工作无法进行。上机结束后,应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习报告。在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实务理论和方法时,可选择一个系统(或模块)让学生自己上机设计,在设计之前,教师应对子系统(或模块)的控制与处理功能提出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实习时,应注意程序设计不能太复杂,内容也不宜过多。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以尝试这样进行:
1.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在学习电算化会计这门课程前,学生应具备会计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从如何建账、基础设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到编制报表这一系列核算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会计核算工作流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再组织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电算化会计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具体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方式对会计模拟资料进行操作,使学生熟悉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初始化设置是这门课程的核心部分、学生是否掌握初始化设置知识是衡量其是否能学好这一门课程的一个关键。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引导,如初始化设置数据的处理流程,软件的应用次序。通过手工处理方式和电算化处理方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电算化的优点。学生的具体操作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模拟资料的具体情况,要勤于思考,敢于动手,有自己的独创性,在每一步实际操作中要思索计算机完成了哪些手工操作,计算机内部都作了哪些工作,真正理解电算化处理的全过程。
3.相关信息资源提供
当前,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商品化财务软件种类不断增加,教师应提供多种教学软件资料,增强学生对各种财务软件的选用能力。
4.学生之间的协作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5~7人组成,建立起模拟的财务部。然后对每个小组的内部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让学生根据模拟资料建立各自的财务系统。例如某组有6个人,那么他们可以建立6套账,每人一套。每套账设6个操作员:主管、制单、出纳、审核、记账、专项账管理。相互组织在不同的账套中担当不同的角色,相互交流经验,培养协作能力。同时,可以相互核对,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5.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对学生平时操作结果进行检查,包括:①手工账的操作:账簿、凭证、报表、装订、实验报告等;②电算化账的操作:初始化设置的正确性、科学性。业务数据处理、制单、记账、结账到打印输出,还有同学之间的协作关系,每一项内容都进行检查,这部分占整个考评的50%。(2)对学生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操作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考评工作是在整个实践临近结束前进行的,由教师给定一套账,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所有操作任务,这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算化会计处理的掌握是否全面,检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占50%。
总之,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教师应该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勇.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优化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9).
[2] 舒照蓉. 新时期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2014,(2).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教学效果 中职
会计电算化主要借助现有的财务软件和配置完好的计算机系统,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输等操作。因此,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难为易激发兴趣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课件来实施电算化教学,全方位向学生展示事物的原貌,并可选择强调某些关键点,为学生创造知识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知识,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各个侧面,便于理解和记忆、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深刻性。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前置课程教学,夯实专业知识基础
学习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学生必须是学过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课程。从目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设置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来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讲授操作系统的知识偏少,上机操作时间更少,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较差。第二,计算机语言课程缺少或讲授内容很少,数据库与会计中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内容偏少,缺少针对性强的教材。因此在讲授数据库管理系统时,可结合会计业务讲授有关的操作命令及程序技巧,为后面讲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三、优化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以致用能力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上机操作实践。在实践性教学中,以学生“学”为中心,充分体现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方法步骤:①准备工作;②创建学习情境;③信息资源提供;④协作学习;⑤效果评价。可选择一至两个处理功能比较全面、控制功能比较可靠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利用同一套会计模拟资料,同时进行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通过两种方式的操作,使学生认识到电算化带来的好处,增强会计业务处理的感性认识。通过实习,着重使学生了解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在处理与控制功能方面的区别、会计软件的操作步骤、基本功能等。学生上机前,教师应提供一个典型的、完整的会计案例,整理好相应的会计科目以及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上机时结合初始化的理论知识辅导,让学生完成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否则日常工作无法进行。上机结束后,应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习报告。在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实务理论和方法时,可选择一个系统(或模块)让学生自己上机设计,在设计之前,教师应对子系统(或模块)的控制与处理功能提出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实习时,应注意程序设计不能太复杂,内容也不宜过多。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以尝试这样进行:
1.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在学习电算化会计这门课程前,学生应具备会计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从如何建账、基础设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到编制报表这一系列核算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会计核算工作流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再组织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电算化会计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具体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方式对会计模拟资料进行操作,使学生熟悉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初始化设置是这门课程的核心部分、学生是否掌握初始化设置知识是衡量其是否能学好这一门课程的一个关键。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引导,如初始化设置数据的处理流程,软件的应用次序。通过手工处理方式和电算化处理方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电算化的优点。学生的具体操作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模拟资料的具体情况,要勤于思考,敢于动手,有自己的独创性,在每一步实际操作中要思索计算机完成了哪些手工操作,计算机内部都作了哪些工作,真正理解电算化处理的全过程。
3.相关信息资源提供
当前,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商品化财务软件种类不断增加,教师应提供多种教学软件资料,增强学生对各种财务软件的选用能力。
4.学生之间的协作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5~7人组成,建立起模拟的财务部。然后对每个小组的内部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让学生根据模拟资料建立各自的财务系统。例如某组有6个人,那么他们可以建立6套账,每人一套。每套账设6个操作员:主管、制单、出纳、审核、记账、专项账管理。相互组织在不同的账套中担当不同的角色,相互交流经验,培养协作能力。同时,可以相互核对,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5.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对学生平时操作结果进行检查,包括:①手工账的操作:账簿、凭证、报表、装订、实验报告等;②电算化账的操作:初始化设置的正确性、科学性。业务数据处理、制单、记账、结账到打印输出,还有同学之间的协作关系,每一项内容都进行检查,这部分占整个考评的50%。(2)对学生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操作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考评工作是在整个实践临近结束前进行的,由教师给定一套账,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所有操作任务,这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算化会计处理的掌握是否全面,检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占50%。
总之,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教师应该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勇.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优化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9).
[2] 舒照蓉. 新时期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2014,(2).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