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本文将对此作一定的论述。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式,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意思:探究和探究性学习。探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组织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的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把教学活动看成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只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中学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中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中学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加深思维的层次。
  3.要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
  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是无法想象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基础的储备。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积累,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持久的阅读能力,熟练运用多种的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常常有不同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故事中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在初学语文课文《勇气》一文中,法国妇女以一家人的性命为代价,两次毫不犹豫地挽救了美国士兵。可以先启发学生体验在那种危险时刻的感觉,为什么法国妇女有如此伟大的壮举?是什么精神支撑着她?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那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以物作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出示被选答案:a.专门写人、b.专门写物、c.既写人也写物、d.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教师便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具有精深的专业内功,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关键词: 教学素质 人格魅力 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内功,不断学习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熟知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并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一、具有精深的专业内功    英语教师首先
摘要: 研究型大学在全美高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状况却未能尽如人意。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本科教育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以研究为本的课程体系。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博耶报告 美国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改革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全美的高校体系中虽然只占3%的比例,但却为美国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美
教师校本培训是指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的培训活动[1]。“校本”模式是指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养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的教师职后培养模式[2]。随着新课程的大面积推进,校本培训的问题在实践中日益暴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困惑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化。高中的学生年龄大都是l4—18岁,正处于青年初期。强烈的成人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是他们首先需要解决好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发展自己个性潜能的基础上,在一环扣一环的自我教育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培养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宗旨。而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摘要: 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材,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如何进行改革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 历史 教学 内容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越来越重视学科能力的考查,其落脚点大都在教材的理解深化方面。试题的答案已不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以教材为依托,渗透着大量引申出的知识和观点。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传统的“以本为本”式的教学早已过时,脱离教材搞“题海战术”也难以奏效,出路在于改革历史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在学生中流行的火星文的来源及流行原因加以阐述,分析火星文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并提出正确对待火星文的态度。  关键词: 网络 火星文 语文 教学 影响    “偶班的GGMM酱紫决定去操场上给他+U”,这样的文字出现在网络上,我们可能觉得不足为奇。然而这样的语句竟然出现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重庆赛区的参赛作品中。火星文正悄然走下网络,走进课堂,走进语文教学,走入学生的日常
摘要: 本文试对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非智力因素影响作探述,旨在通过此阐述来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的正确培养,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语文 研究学习 非智力 影响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师生互动、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具有即时性、多元性、针对性、差异性等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实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充分展开和最终实现。语文教学观摩课却往往会因新颖、互动等特点使本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走味变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观摩课 弊端    语文观摩课无论是活动体验型、实验探究型,还是自主
阅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我们高2006级语文备课组尝试着在高2006级学生开设语文阅读课,从高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读和写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教师更新观念,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