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文学中,“现代”、“现代主义”、“现代性”这些评价术语广泛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以及艺术各个方向的作品的评论中。文学是戏剧创作的根本载体,舞台服装又是戏剧最表象的传达方式。文学作品影响着戏剧剧本的创作风格,进而推动舞台服装风格的实践创作以及行业发展。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学;舞台服装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文学中,“现代”、“现代主义”、“现代性”这些评价术语广泛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以及艺术各个方向的作品的评论中。在早起中世纪拉丁文中出现了形容词“ modernus ”,它源于“modo”这个重要的时间限定语,意思是现在、此刻、刚才、和很快。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任何同现时(包括最近的过去和及至的将来)有着明确关系的事物。”Modernus”与“antiqus”(古代)一词相对,后者指的范围比较广泛,多指年代感久远的事物。例如意大利语中“modo”一词仍在延续引用拉丁文中“modo”,来指时尚,同“fashion”同意。当然,它的含义要比“fashion”、“时尚”这两个词含义要广泛一些。随时时间的推移,“现代”主要指的是“新”,它指的是“求新意识”,一种“革新”,是对过去的某种传统意识与当下的意识形式进行二次创作的对比。
现代性是表明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而现代性就是将这些变化进行抽象的总结概括,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把握时代的精神气质。
现代主义本质上就是对现代性的寻求,现代主义既是一种哲学运动,也是一种艺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广泛而深远的变革运动。现代主義是应用与所有关于文学、美术、设计、舞蹈、诗歌、表演等不同领域的创造性表达。
二、现代主义文学
2.1概念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2.2影响因素
在整个19世纪,统治欧洲科学界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在其影响下,实证、理性等观念是引导文艺发展的主流观点。但在20世纪初期,现代物理学,尤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极大动摇了古典物理学的物质宇宙观,科学世界变得微妙、复杂、难于把握。相继诞生的电子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进一步毁灭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点,甚至极大的改变了语言。
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2.3形成缘由
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在艺术领域,这时出现了受新艺术运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鲍浩斯的设计理念、俄罗斯芭蕾舞、埃及艺术、美洲印第安艺术、早期古典艺术及东方艺术影响而产生的装饰艺术(Art Deco),装饰艺术是以 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装饰艺术展”(L’Exposition Internayionale des Aets Decoratif)为契机而为首又一次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女性解放运动,在政治上要求获得与男性同等参政权,在经济上得名,广泛应用于美术领域和这一时期的工业产品、建筑、服装等所有方面。其特征是以曲线和直线,具象和抽象这种相反的要素构成的简洁、明快、强调机能性和现代感的艺术样式,特别是直线的几何形表现,显示出对工业化时代适应机械生产的积极态度,形成现代设计的基础。因之也常被称为“现代风格”。以简洁朴素的直线造型为特征的20年代女装样式也明显受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
三、意识流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纷至沓来,随之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戏剧风格,如德国表现主义戏剧,法国象征主义戏剧,以及荒诞主义戏剧和存在主义戏剧等等。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意识流文学发展迅速,意识流文学是在脱离现实主义文学规范的基础上,完全面向自我意识感官,重在表现人的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其中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最为著名。
《海浪》是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结构最形式化,叙事方式完全内心化。通过六个人的轮流独白呈现出九个模糊故事而又不像故事的乐章。仅仅6个角色的独白描写出6个人的不同性格、人生,渐渐明了了一个人的野心与梦想是如何成就的一个过程。
这种没有任何具体人物形象、人物特定穿着以及面容表达的剧本,如何设定相应的穿着是舞美服装在设计中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舞台服装与戏剧的关系
舞台服装设计是舞台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舞台人物角色的包装。它是依赖于戏剧、音乐和舞蹈,借助于舞台特有的空间来展示的,属于本质上的视觉艺术创作。在中外演出史上,有过没有布景没有舞台的现象,但从未有过没有服装的正式演出。远古时,人即穿的及其简陋甚至全身裸露,但是在祭祀和舞蹈演出时叶要有着重装扮一番,扮成猛兽或者时鬼怪,这就出现来最原始的舞台服装,因此舞台服装是人们为表达内心精神的一种媒介。
舞台服装的设计要素
剧本是最先需要考虑的要点,因为舞台服装是运动与特定舞台空间里的,是为了表达角色的属性,性格特征。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导演要求,每一位导演的人生体验、学识修养,审美追求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善于与导演沟通磨合,最后是要考虑演员自身的条件,演员的精神、气质、性格与服装的结合,才能达到最完美的角色说明。
结束语
现代主义文学只是以静态的方式,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反应客观现实,而戏剧是通过动态的方式,服装为工具,也是形象化的反应客观现实,只是表现形式不同。20世纪的服装,可以说是在人类服装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战争的原因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服装的惯性思维,文学家们用文字描绘社会大坏境与向往,推动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改革。
文学是戏剧创作的根本载体,舞台服装又是戏剧最表象的传达方式。文学作品影响着戏剧剧本的创作风格,进而推动舞台服装风格的实践创作以及行业发展。
參考文献:
[1]Silivia Danesi,Il Dadaismo,Contributi di M.Calvesi,P. Puppa,G. Rapisarda,F.Rella,L.Villari,R.Vlad,Fratelli Fabbri editore,Biblioteca dell?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Milano
[2]Yu Qiuyu,Dramma Mondiale,世界戏剧学,p330
[3]J. L. Stein Modern Drama in Theory and Practice Paperback – July 29,1983 .ISBN-13:978-0521296281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学;舞台服装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文学中,“现代”、“现代主义”、“现代性”这些评价术语广泛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以及艺术各个方向的作品的评论中。在早起中世纪拉丁文中出现了形容词“ modernus ”,它源于“modo”这个重要的时间限定语,意思是现在、此刻、刚才、和很快。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任何同现时(包括最近的过去和及至的将来)有着明确关系的事物。”Modernus”与“antiqus”(古代)一词相对,后者指的范围比较广泛,多指年代感久远的事物。例如意大利语中“modo”一词仍在延续引用拉丁文中“modo”,来指时尚,同“fashion”同意。当然,它的含义要比“fashion”、“时尚”这两个词含义要广泛一些。随时时间的推移,“现代”主要指的是“新”,它指的是“求新意识”,一种“革新”,是对过去的某种传统意识与当下的意识形式进行二次创作的对比。
现代性是表明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而现代性就是将这些变化进行抽象的总结概括,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把握时代的精神气质。
现代主义本质上就是对现代性的寻求,现代主义既是一种哲学运动,也是一种艺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广泛而深远的变革运动。现代主義是应用与所有关于文学、美术、设计、舞蹈、诗歌、表演等不同领域的创造性表达。
二、现代主义文学
2.1概念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2.2影响因素
在整个19世纪,统治欧洲科学界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在其影响下,实证、理性等观念是引导文艺发展的主流观点。但在20世纪初期,现代物理学,尤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极大动摇了古典物理学的物质宇宙观,科学世界变得微妙、复杂、难于把握。相继诞生的电子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进一步毁灭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点,甚至极大的改变了语言。
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2.3形成缘由
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在艺术领域,这时出现了受新艺术运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鲍浩斯的设计理念、俄罗斯芭蕾舞、埃及艺术、美洲印第安艺术、早期古典艺术及东方艺术影响而产生的装饰艺术(Art Deco),装饰艺术是以 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装饰艺术展”(L’Exposition Internayionale des Aets Decoratif)为契机而为首又一次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女性解放运动,在政治上要求获得与男性同等参政权,在经济上得名,广泛应用于美术领域和这一时期的工业产品、建筑、服装等所有方面。其特征是以曲线和直线,具象和抽象这种相反的要素构成的简洁、明快、强调机能性和现代感的艺术样式,特别是直线的几何形表现,显示出对工业化时代适应机械生产的积极态度,形成现代设计的基础。因之也常被称为“现代风格”。以简洁朴素的直线造型为特征的20年代女装样式也明显受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
三、意识流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纷至沓来,随之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戏剧风格,如德国表现主义戏剧,法国象征主义戏剧,以及荒诞主义戏剧和存在主义戏剧等等。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意识流文学发展迅速,意识流文学是在脱离现实主义文学规范的基础上,完全面向自我意识感官,重在表现人的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其中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最为著名。
《海浪》是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结构最形式化,叙事方式完全内心化。通过六个人的轮流独白呈现出九个模糊故事而又不像故事的乐章。仅仅6个角色的独白描写出6个人的不同性格、人生,渐渐明了了一个人的野心与梦想是如何成就的一个过程。
这种没有任何具体人物形象、人物特定穿着以及面容表达的剧本,如何设定相应的穿着是舞美服装在设计中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舞台服装与戏剧的关系
舞台服装设计是舞台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舞台人物角色的包装。它是依赖于戏剧、音乐和舞蹈,借助于舞台特有的空间来展示的,属于本质上的视觉艺术创作。在中外演出史上,有过没有布景没有舞台的现象,但从未有过没有服装的正式演出。远古时,人即穿的及其简陋甚至全身裸露,但是在祭祀和舞蹈演出时叶要有着重装扮一番,扮成猛兽或者时鬼怪,这就出现来最原始的舞台服装,因此舞台服装是人们为表达内心精神的一种媒介。
舞台服装的设计要素
剧本是最先需要考虑的要点,因为舞台服装是运动与特定舞台空间里的,是为了表达角色的属性,性格特征。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导演要求,每一位导演的人生体验、学识修养,审美追求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善于与导演沟通磨合,最后是要考虑演员自身的条件,演员的精神、气质、性格与服装的结合,才能达到最完美的角色说明。
结束语
现代主义文学只是以静态的方式,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反应客观现实,而戏剧是通过动态的方式,服装为工具,也是形象化的反应客观现实,只是表现形式不同。20世纪的服装,可以说是在人类服装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战争的原因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服装的惯性思维,文学家们用文字描绘社会大坏境与向往,推动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改革。
文学是戏剧创作的根本载体,舞台服装又是戏剧最表象的传达方式。文学作品影响着戏剧剧本的创作风格,进而推动舞台服装风格的实践创作以及行业发展。
參考文献:
[1]Silivia Danesi,Il Dadaismo,Contributi di M.Calvesi,P. Puppa,G. Rapisarda,F.Rella,L.Villari,R.Vlad,Fratelli Fabbri editore,Biblioteca dell?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Milano
[2]Yu Qiuyu,Dramma Mondiale,世界戏剧学,p330
[3]J. L. Stein Modern Drama in Theory and Practice Paperback – July 29,1983 .ISBN-13:978-0521296281